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錄名言

孔子的名言【熱門】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並使用名言吧,名言具有概括自然有力,言簡意賅的特點。還苦於找不到優秀的名言?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孔子的名言,歡迎大家分享。

孔子的名言【熱門】

孔子的名言1

1、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3、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4、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5、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6、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7、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8、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9、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10、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11、放於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2、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3、巧言令色,鮮矣仁!

14、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15、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6、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17、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18、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9、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20、巧言令色,鮮矣仁。

21、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22、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23、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4、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25、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26、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7、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28、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29、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3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1、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32、禮之用,和為貴。

33、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

34、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

35、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語言無味。

3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37、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38、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39、成事不説,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40、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41、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42、聽其言而觀其行。

43、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44、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45、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46、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47、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48、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49、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50、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5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5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53、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54、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55、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5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58、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59、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説乎?繹之為貴。説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60、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61、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62、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6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64、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65、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66、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

67、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6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69、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70、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的名言2

1、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2、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4、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5、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6、巧言令色,鮮矣仁!

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8、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9、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10、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11、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12、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13、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14、施諸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15、夫子莞爾而笑。

16、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17、惟上知與下愚不移。

18、辭達而已矣。

19、過則勿憚改。

20、不知言,無以知人。

21、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22、不遷怒,不貳過。

23、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4、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

25、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26、朝聞道,夕死可矣。

27、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28、道不同,不相為謀。

29、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30、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2、君子周急不繼富。

33、知其不可而為之。

34、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35、不念舊惡。

36、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7、知恥近乎勇。

3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39、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0、民無信不立。

41、既往不咎。

4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3、當仁,不讓於師。

44、君子有諸已,而後求諸人。

45、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46、無伐善,無施勞。

47、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4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49、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50、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51、有教無類。

52、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53、訥於言而敏於行。

5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55、君子之道,暗但是日章;小人之道,的但是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温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取入德矣。

5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5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8、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59、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

60、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61、割雞焉用牛刀。

62、苛政猛於虎。

63、小不忍則亂大謀。

64、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5、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6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67、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68、因材施教。

69、欲速則不達。

70、過猶不及。

71、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72、禮之用,和為貴。

73、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74、大德必得其壽。

75、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76、君子以當仁不讓。

77、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78、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79、無為而治。

8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81、君子成人之美。

82、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83、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84、言必信,行必果。

85、不貳過。

8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7、巧言令色,鮮矣仁。

8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89、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90、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91、每事問。

9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3、為君難,為臣不易。

94、大言不慚。

95、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96、未知生,焉知死?

97、既來之,則安之。

98、貧而無諂,膏而無驕。

99、食不語,寢不言。

100、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101、聞一以知十。

102、乘肥馬,衣輕裘。

103、不學禮,無以立。

104、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語出。

105、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106、德不孤,必有鄰。

107、敬鬼神而遠之。

108、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09、小不忍,則亂大謀。

110、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111、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112、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113、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11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1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116、敏於事而慎於言。

117、聽其言而觀其行。

11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息貧而患不安。

119、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120、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

孔子的名言3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孔子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孔子

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孔子

乎?繹之為貴。説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孔子

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孔子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孔子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道聽而塗説,德之棄也!———孔子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孔子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説。———孔子

見得思義。———孔子

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孔子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孔子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孔子

德不孤,必有鄰。———孔子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孔子

三思而後行。———孔子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孔子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孔子

敬鬼神而遠之。———孔子

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孔子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

孔子的名言4

孔子的名言:

1、温故而知新:温習已聞之事,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

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學習的老師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學過的知識,再常常地温習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嗎?

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是聰明的'。指做學問態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誠實。

孔子的名言5

1.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炊。其爭也君子。”

——《八佾》

【翻譯】孔子説:“君子沒有什麼可爭搶的事情。如果有的話,那一定是比賽射箭吧!比箭時,先相互作揖致意,然後上場;比賽完畢下場後又互相敬酒。這才是君子之爭。”

2.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述而》

【翻譯】孔子説:“至於把我看成聖人和仁人,那我怎麼敢擔當!我只不過是學習和工作從不厭倦,教誨學生從不感到厭煩,僅僅做到這些就是了。”

3.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衞靈公》

【翻譯】孔子説:“君子能安守窮困,小人窮困了就會胡作非為。”

4.子曰:“德不孤,必有鄰。”——《里仁》

【翻譯】孔子説:“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同他做夥伴。”

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翻譯】孔子説:“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憂愁,勇敢的人無所畏懼。”

6.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衞靈公》

【翻譯】孔子説:“君子只擔心自己沒有才能,不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 更多孔子名言敬請關注的相關文章。

7.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學而》

【翻譯】孔子説:“少年子弟平時在家要孝順父母,出門要敬愛兄長,做事要謹慎,説話要講信用,要廣泛關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若還有富餘的精力,就用來學習文化知識。”

8.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衰,吾何以觀之哉!”——《八佾》

【翻譯】孔子説:“處在上位而不寬宏大量,舉行禮儀時不嚴肅認真,參加喪禮時不悲傷。這種表現,我怎麼能看得下去啊!”

9.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顏淵》

【翻譯】孔子説:“君子喜歡成全別人的好事,不喜歡促成別人的壞事。小人卻與此相反。

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翻譯】孔子説:“温習舊有的知識時,能有新的體會、新的見解,這樣的人就可以做老師了。”

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泰伯》

【翻譯】孔子説:“一個人即使有周公那樣美好的才能,只要他驕傲而吝嗇,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一提了。”

12.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述而》

【翻譯】孔子説:“在道德上不加以修養,在學問上不去講習,聽到合乎義理的事情不能跟上去做,有過錯不能改正,這些都是我感到憂慮的呀。”

13.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為政》

【翻譯】孔子説:“一個人不講信譽,不知道他怎麼可以立身處世。這就好比大車、小車缺乏了關鍵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樣,那怎麼能駕車走路呢?”

14.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子罕》

【翻譯】孔子説:“我有知識嗎?我沒有知識。有一個鄉下人向我提了個問題,我原本是一點也不知道的;我從他那個問題的正反兩方面加以盤問,得出答案,再儘量告訴他。”

15.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子路》

【翻譯】孔子説:“君子安詳寬和而不傲氣逼人,小人傲氣逼人而不安詳寬和。”

孔子的名言6

1、苟正其身,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2、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3、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4、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5、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6、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7、未知生,焉知死?

8、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10、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1、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12、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13、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1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5、剛、毅、木、訥近仁。

16、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17、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18、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19、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0、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呼?

21、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2、訥於言而敏於行。

23、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後也。

24、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2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6、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27、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8、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9、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30、小不忍,則亂大謀。

31、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32、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年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3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34、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

35、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36、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37、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38、"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39、過,則匆憚改。

40、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4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2、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43、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44、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45、子曰: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46、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47、子曰: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48、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49、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50、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51、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52、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53、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54、孔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55、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56、以約失之者鮮矣。

57、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58、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59、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60、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6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62、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63、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64、闢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闢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

65、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

66、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67、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68、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69、相維闢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70、一個人心術要正,行為要端。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71、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72、子温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7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4、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不學禮,無以立。

75、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76、大德不逾閒,小德出入可也。

77、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78、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79、士而懷居,不敷為士矣!

80、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黎民。

孔子的名言7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1·1)——學習並且不斷地温習,不是很快樂的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而來,不是很高興的嗎?

《論語》開篇如是説,可謂人人皆知的名言,尤其後一句,時常被人掛在嘴邊,動不動就乎來乎去地。

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1·4)——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做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與朋友交往朋友是不是忠實誠信了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了呢?

這是孔子的弟子曾參説的。曾參,字子輿,後世名氣極高,曾被奉為“宗聖”。

《禮記》中記載,曾子病危,童子看其鋪的席子很華麗,就冒冒失失地問了一句是不是大夫用的,曾子一想,是呀,我不是大夫,怎麼能違反禮制用大夫才能用的席子呢?就要求換掉。結果等席子換好,曾子也被折騰的一命嗚呼了。

3、“禮之用,和為貴。”(《學而》1·12)——禮的功用,以和諧為貴。

以和為貴,常説,就來自這裏。

本句出自有子之口。有子,姓有名若,字子有,論語中稱有子,這是尊稱。這個人很老實,中規中矩,而且長得和孔子很像。孔子死後,幾個學生曾想立他為偶像,代孔子接受弟子們的朝拜。

4、“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學而》1·16)——不怕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瞭解別人。

孔子的本意是,一個人只要有本事,就不怕沒人用。

5、“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2·11)——温習已經學過的知識,能有新的體會和認識,這樣就可以當老師了。

孔子講學習的方法。温習的過程,也就是學與思的過程,只有學習與思考相結合,才能有所收穫。

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2·15 )——如果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疑惑, 反過來,如果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懈怠。

學與思的關係。

7、“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2·17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知道。

孔子的學生中,子路好勇武,性格直爽,但也顯得比較魯莽,大概有時候説話口無遮攔,不注意分寸吧,孔子看不慣,呵斥他:仲由,我不是告訴你什麼叫知了嗎?怎麼一眨眼功夫就忘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知道。

記住,再忘了的話,小心打板子。

這裏,孔子的意思,是告訴我們,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裝腔作勢,不懂裝懂。

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為政》2·22)——一個人不講信譽,不知那怎麼可以。

説得好啊!

9、“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3·1 )——這樣都可以忍受,還有什麼不可以忍受的呢?

前面還有一句“八佾舞於庭”,是説魯國大夫季平子用六十四人的規格在自家院子裏舞蹈奏樂。按周禮規定,只有天子才有資格用八佾(一佾八人),其下諸侯為六佾,卿大夫為四佾,士用二佾。季平子的級別,只配用四佾,顯然違反了周禮的規定,屬僭越中的僭越,所以孔子極其憤慨。

還有一種解釋是這樣的,是針對季氏而言的:他這樣的事都忍心去做,還有什麼事不忍心去做的呢?

現在我們説這句話是忍無可忍的意思,但感覺後一種解釋更好。

10、“朝聞道,夕死可矣。”(《里仁》4·8 )——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值了。

有點怕怕的感覺。為真理而死,死得其所乎?我也不知道。唉!反正説什麼的都有,各位看着辦吧。

孔子的名言8

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君子易事而難説(悦),説(悦)之不以道,不説(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也。”

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而已。”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孔子的名言9

1、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3、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5、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6、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8、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也。”

9、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10、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1、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1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13、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4、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15、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16、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17、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9、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20、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2、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3、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2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5、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26、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7、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28、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29、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而已。”

30、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31、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32、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33、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3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5、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36、君子易事而難説(悦),説(悦)之不以道,不説(悦)也。

37、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3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9、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孔子的名言10

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二、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三、學而時習之!

四、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五、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六、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七、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八、子曰:“習相近也,性相遠也。”

九、子曰:“有教無類”。

十、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十一、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十二、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十三、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十四、 三思而後行!

十五、 敏於事而慎於言!

十六、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

十七、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十八、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十九、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二十、 德不孤,必有鄰!

二十一、 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二十二、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二十三、 其身正,不令而行!

二十四、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二十五、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二十六、 聽其言而觀其行!

二十七、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二十八、 不學禮,無以立。

二十九、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十、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三十一、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三十二、 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三十三、 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三十四、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三十五、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三十六、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十七、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三十八、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孔子的名言11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3、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5、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6、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説乎?繹之為貴。説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7、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8、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1、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1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3、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14、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15、君子易事而難説(悦),説(悦)之不以道,不説(悦)也。

16、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17、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18、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9、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20、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21、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2、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23、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24、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2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6、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7、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損矣。

28、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29、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30、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3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32、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3、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34、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35、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36、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孔子的名言12

1) 子曰:習相近也,性相遠也。

2) 子曰:有教無類。

3)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4)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5)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6)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7) 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8) 學而時習之!

9)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10) 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1)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12)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13)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4) 三思而後行!

15) 敏於事而慎於言!

16)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

17)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18)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孔子的名言13

1.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出處:論語

2.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出處:論語

3.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出處:論語

4. 巧言令色,鮮矣仁。出處:論語

5.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出處:論語

6.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處:論語作者:孔子

7. 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親也。

8. 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出處:論語

9. 禮之於人,猶酒之有襞也。

10.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11. 見父母志有不從已諫之色,則又當恭敬,不敢違父母意而遂已之諫也。

12.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作者:孔子

13. 知其説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也。

14. 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15.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孔子的名言14

1、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孔子 《論語》

2、道聽而塗説,德之棄也!

3、“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孔子 《論語》

4、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孔子家語》

5、割雞焉用牛刀?

6、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8、鞭撲之自子,不從父之教。――《孔子家語》

9、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10、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69、放於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2、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孔子 《論語》

13、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 《論語》

1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論語》

1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6、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7、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64、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18、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19、小不忍則亂大謀

2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論語》

21、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孔子 《論語》

22、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孔子 《論語》

23、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孔子 《論語》

2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孔子

25、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26、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損矣。

27、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孔子 《 論語 》

28、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則何物不正!――孔子

29、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30、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31、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孔子

32、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33、“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與其易也,甯戚。” ——孔子 《論語》

34、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 ——孔丘

35、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孔子 《論語》

36、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7、不遷怒,不二過。

38、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 《論語》

39、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40、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41、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 心所 欲不逾 矩。 ——孔子 《論語》

43、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44、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4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丘 《論語·衞靈公》

46、不遷怒,不貳過。

47、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 亦不 可行也 。 ——孔子 《論語》

48、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孔子 《論語》

49、不學禮,無以立。

50、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51、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5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的名言15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説乎

學習態度:1.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方 法:1.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交 友:1.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 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禮之用,和為貴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朝聞道,夕死可矣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德不孤,必有鄰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聽其言而觀其行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三思而後行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標籤:名言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