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錄名言

古代醫德名言

優良的醫德醫風是抗非精神的底藴,現代醫德醫風是從傳統醫德醫風中脱胎而出,已趨向於法規化並有着新的'規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代醫德名言,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古代醫德名言

  古代醫德名言篇(一)

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黃帝內經》

論曰:餘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候之色,未嘗不慨然歎其才秀也。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但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崇飾其末,忽棄其本,華其外而悴其內。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 ——東漢·張仲景《傷寒論》 不為良相,則為良醫。——北宋·范仲淹《能改齋漫錄·卷十三》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已有之,深心悽槍,勿避險峻,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工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謂得道。——《黃帝內經》

受病有淺深,使藥有重輕。度其淺深,分毫不可差;明其輕重,錙銖不可偏。淺深輕重之間,醫者之精粗,病者之性命,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得失之間,死生性命之所繫,醫之道不得不為之難也——宋·史堪《史載之方》

夫用藥如用刑.誤即便隔死生。蓋人命一死不可復生,故須如此詳謹,用藥亦然。庸下之流,孟浪亂施湯劑,逡巡便至危殆,如此殺人,何太容易?——清·年希堯《本草類方》 人身疾苦,與我無異,凡來召請,急去無遲,可止求藥,宜即發付,勿問貴賤,勿擇貧富,專以救人為心。 ——宋·張杲《醫説》

欲救人而學醫則可,欲謀利而學醫則不可。——清·費伯雄《醫方論》

醫以蘇人之困,拯人之危,性命為重,功利為輕,而可稍存嫉妒哉?奈何今之醫者,氣量狹窄,道不求精,見有一神其技者則妒之。妒心一起,害不勝言,或謠言百出,或背地道破道,或前用涼藥,不分寒熱而改熱,前用熱藥,不別寒熱而改涼,不顧他人之性命,惟逞自己之私心,總欲使有道者道晦,道行者不行,以遂其嫉妒之意。——清·雷豐《時病論》 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託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 ——晉·楊泉《物理論》

凡有請召,不以晝夜寒暑遠近親疏,富貴貧賤,聞命即赴。視彼之疾,舉切吾身,藥必用真,財無過望,推誠拯救,勿憚其勞,冥冥之中,自有神佑。 ——元·曾世榮《活幼心書》

凡為醫者,遇有請召,不擇高下遠近必赴。——宋·《小兒衞生總微方論》 凡病家請看,當以病勢緩急,為赴診之先後。病勢急者,先赴診之;病勢緩者,後赴診之。勿以富貴貧賤,而診視便有先後之分。——清·馮兆張《馮氏娜囊祕錄》 夫大醫之體,欲得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説察形候,纖毫勿失,處判針藥,無得參差。雖餘曰病易速救,要須臨事不惑,唯當審諦覃思,不得於性命之上。率爾自逞俊快,邀射名譽,甚不仁矣! ——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譁,道説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則昂頭戴面,而有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此醫人之膏育也。所以醫人不得恃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但作救苦之心,於冥運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貴,處以珍貴之藥,令彼難求,自炫功能,諒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濟,故亦曲碎論之,學者不可恥言之鄙俚也。——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夫醫道者,以濟世為良,以愈疾為善。蓋濟世者憑乎術,愈疾者仗乎法,故法之與術,悉出《內經》之玄機,此經固不可力而求,智而得也。——金·劉完素《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古代醫德名言(二)

醫者診脈,不識寸關,放手妄言虛實。不問得病之由,今經幾日,是表是裏,曾無傳染,只據所見,便言某證。證且未的,不顧汗下次第,或病人勞復,便毀前醫為誤,甚至子談父過者有之,弟掩兄長者有之。及其治療,本無所長,原其所以,則志在於利。醫人乘急取財者,甚於盜賊。 ——元·王珪《泰定養生主論》

仁人君子,必篤於情,篤於情,則視人猶己,問其所苦,自無不到之處。——清·喻嘉言《醫門法律》

醫道,古稱仙道也,原為活人,今世之醫,多不知此義,每於富者用心,貧者忽略,此故世者之恆情,殆非仁術也。以餘論之,醫乃生死所寄,責任匪輕,豈可因其貧富而我之厚薄?告我同志者當以太上好生之德為心,慎勿論貧富,均是活人,亦是陰功。——明·龔廷賢《萬病回春》

不可過取重索,但當聽其所酬。如病家赤貧,一毫不取,尤見其仁且廉也。 ——明·李梃《醫學入門》

醫為人命所關。人之所繫,莫大乎生死。王公大人,聖賢豪傑,可以旋轉乾坤,而不能保無疾病之患。一有疾病,不得不聽之醫者,而生殺唯命矣。夫一人系天下之重,而天下所

系之人,其命又懸於醫者,下而一國一家所繫之人更無論矣,其任不亦重乎。——清·徐大椿《醫學源流論》

“良醫處世,不矜名,不計利,此其立德也;挽回造化,立起沉痾,此其立功也;闡發藴奧,聿著方書,此其立言也。一藝而三善鹹備,醫道之有關於世,豈不重且大耶!”——清·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華序》

夫醫為仁道,況授受相傳,原系一體同道,雖有毫末之差,彼此亦當護庇,慎勿訾毀。斯不失忠厚之心也。——明·龔廷賢《萬病回春》

“蓋醫之為道,所以續斯人之命,而與天地生生之德不可一朝泯也。”——元·王好古《此事難知·序》

“醫道微也,非絕欲無私,通神於微妙之鄉,窮理盡性,研幾於幽明之極者,不足以傳也。”——清·王士雄《潛齋醫話·醫鑑》

“凡作醫師,宜先虛懷,靈知空洞,本無一物;苟執我見,便與物對;我見堅固,勢必輕人,我是人非,與境角立,一靈空竅,動為所塞,雖日親近人,終不獲益,白首故吾,良可悲矣。”——明·繆希雍《本草經疏·祝醫五則》

“凡作醫師,宜先虛懷,靈知空洞,本無一物;苟執我見,便與物對;我見堅固,勢必輕人,我是人非,與境角立,一靈空竅,動為所塞,雖日親近人,終不獲益,白首故吾,良可悲矣。”——明·繆希雍《本草經疏·祝醫五則》

“學不貫今古,識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寧耕田織布取衣食耳,斷不可作醫以誤世!醫,故神聖之業,非後世讀書未成,生計未就,擇術而居之具也。是必慧有夙因,念有專習,窮致天人之理,精思竭慮於古今之書,而後可言醫。”——明·裴一中《言醫·序》 “世徒知通三才者為儒,而不知不通三才之理者,更不可言醫。醫也者,非從經史百家探其源流,則勿能廣其識;非參老莊之要,則勿能神其用;非徹三藏真諦,則勿能究其奧。”——清·柯琴《傷寒來蘇集·季序》

凡鄉井同道之士,不可輕侮傲慢。與人切要謙和謹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學者師事之,驕傲者遜讓之,不及者薦拔之。如此自無謗怨,信和為貴也。 ——明·陳實功《外科正宗》 行醫之要,惟存心救人,小心敬慎 … 若欺世詢人,止知求利,亂投重劑,一或有誤,無從挽回。病者縱不知,我心何忍?——清·徐春甫《古今醫統大全》

明醫箴:今之明醫,心存仁義;博覽羣書,精通道藝。洞曉陰陽,明知運氣.藥辨温涼,脈分表裏。治用補瀉,病審虛實;因病制方,對症投劑。妙法在心,活變不滯;不炫虛名,

標籤:醫德 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