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錄名言

從大學生創業家到年度經濟人物名人勵志故事

12月12日晚,在中央電視台新址炫目的演播大廳裏,劉慶峯舉起了2013年度經濟人物的獎盃。今年,他剛好40歲。

從大學生創業家到年度經濟人物名人勵志故事

在即將過去的2013年,劉慶峯執掌的科大訊飛依然極為低調。然而,這家總部位於安徽的中文語音公司卻有着驚人的業績:其產品佔據中文語音市場70%的份額,在專業領域的應用更是佔到80%市場份額。

上週,京華時報記者專訪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峯。從大學生創業者到年度經濟人物,劉慶峯用了14年。也正是這14年,中國的語音產業從能聽會説的“機器時代”進入能理解有情感的“智能時代”。

畢業即創業

“以為學了無線電電子學,以後就知道怎麼修彩電了。”

1990年,17歲的劉慶峯由於成績優異,被推薦到清華大學汽車工程專業。但他卻放棄了常人眼中的最高學府,堅持選擇了當年招生分數線最高的中國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據劉慶峯迴憶,當年進入中科大就讀的學生中有來自13個省的大學聯考狀元,自己並不起眼。“那時傻乎乎的,以為學了無線電電子學,以後就知道怎麼修彩電了。”

在被保送碩士研究生後,劉慶峯成了中科大語音實驗室863語音合成項目組組長。1998年,劉慶峯帶隊參加國家86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的一個比賽,他設計的語音合成系統是當時唯一一個達到可實用門檻的作品,這在當時實屬重大突破。

而在當時,雖然國際IT巨頭已開始覬覦中國語音市場,IBM、摩托羅拉、微軟、英特爾相繼在中國成立實驗室,但語音產業化始終難成。在國內,諸如社科院、中科院等高校實驗室雖醖釀語音技術多年,也依然不能達到商用標準。更為嚴峻的是,由於國內研究團隊被大批挖角,國外公司幾乎搶佔了整個中國語音市場。

在這樣的背景下,1999年畢業後,劉慶峯便召集起了同一實驗室的一幫師弟以及科大BBS中最優秀的版主,加上中科大的投資,搭建起了科大訊飛最早的班底。要讓電腦“能聽會説”、要將語音技術產業化是劉慶峯創辦公司前給導師王仁華提的條件之一,在當時計算機還未普及的時代,這樣的想法幾乎是異想天開。

其實,當時已是畢業生的劉慶峯還是給自己留了後路。在創業的同時,劉慶峯還在積極準備出國讀博的考試。剛剛完全接手科大訊飛時,劉慶峯的案頭仍然擺放着多個留學offer,但最終這些後路都沒有派上用場。

“當時我們拿到了第一筆3000萬元的融資,並利用這筆錢將國內語音技術比較好的中科大、中國科學院聲學所和中國社科院語言所的資源整合在了一起。這是業界和學界多少年想做都沒做成的事情。”劉慶峯説。

首戰遭重創

“正趕上過年,我們最後是借錢發工資。”

不過,就在公司成立的第一年,以技術見長的劉慶峯迎來了創業路上的第一次重創。

當時,科大訊飛開發出一款電腦桌面軟件,試圖把手寫輸入的隨意性、鍵盤輸入的準確性和語音輸入的高效性完美結合起來,用語言控制電腦。“這在當時確實令人耳目一新,”劉慶峯迴憶到,“這款產品拿去參加展會時非常受追捧,顧客看產品時滿意度一度可達100%。”

但隨後的市場效果卻讓大家大跌眼鏡。“用户自己操作時滿意度瞬間降至30%,投入的資金血本無歸。”劉慶峯説,當時公司賬上只剩下十幾萬,而所有員工一個月的工資要20萬。“當時正趕上過年,我們最後是借錢發工資,可以説已經斷血了。”

慘敗之後,劉慶峯想了好幾天。科大訊飛背後是中科大語音實驗室和863項目組,技術不是問題,問題最可能出在商業模式上。經過公司討論,劉慶峯決定放棄當時的B2C模式,轉向為有渠道、有市場的大公司提供核心技術的B2B業務。“科大訊飛只負責開發引擎、語音合成和語音識別芯片,而應用集成則由下游的開發商或客户自己完成。這一模式也就意味着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進入語音的產業鏈當中。”

定位確定後,劉慶峯和他的團隊抓緊時間進行系統修改測試。終於在2001年,柳傳志將聯想進入風投產業後的第一單投給科大訊飛。簽約當晚,在安徽飯店,劉慶峯和柳傳志進行了一次長談。“以前我一直覺得和人談話是浪費時間,但是柳總説,他把60%的時間用在和員工交流上,要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這是一個企業從草台班子變成職業化公司必須要邁過的一道坎,也是我們這些技術出身的人轉變為企業管理者面臨的最大挑戰。”劉慶峯説。

多年未賺錢

“當時我對員工説,不看好語音的人請離開訊飛。”

資本有了,技術有了,商業模式也有了。但直到2003年,科大訊飛都一直沒賺到錢。“這是科大訊飛第二個最艱難的時期。”劉慶峯迴憶,當時很多股東都在質疑,語音市場到底有沒有前景?要不要做其他來錢快的業務?“當時我對員工説,不看好語音的人請離開訊飛,好在我們的團隊是公司的

實際控制人,我們堅持下來了。”

2004年,在語音市場上咬牙堅持了5年的科大訊飛終於扭虧為盈,開始進入發展的快車道。2006年之後,其語音合成技術和語音識別技術陸續在多個國際專業大賽上拔得頭籌。2008年,科大訊飛成功登陸A股中小板。

劉慶峯將科大訊飛定位為基礎服務提供商,如今,科大訊飛的語音系統已為家電、電信、銀行、手機、國家安全、交通、旅遊、音樂、玩具等多條細分產業鏈提供語音支持。其產品佔據中文語音市場70%的份額,在專業領域的應用更是佔到80%市場份額。

2012年,國家語委徹底取消普通話考試的人工評測,替代的打分者是科大訊飛的一部部機器。這種在專業領域的語音產品已經成為科大訊飛的主要盈利來源,甚至連一些公安部門辨識犯罪嫌疑人聲紋,也是通過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系統。截至2012年,科大訊飛實現營業收入7。84億元,同比增加40。7%,淨利潤1。82億元,同比增加37。5%,被譽為亞太語音第一股。

聯手中移動

“中國移動不光希望和我們進行戰略合作,還想入股。”

資金和產品市場化的問題雖然解決了,但劉慶峯和他的創業團隊仍然面臨嚴峻的潛在危機。彼時,為了扛過財務懸崖,科大訊飛曾進行了多輪融資,包括聯想投資在內的多家機構都曾入主科大訊飛,大大稀釋了創業團隊在公司的股權比例。截至2012年,劉慶峯等13人團隊僅佔公司股份的16。64%,劉個人持股僅佔6。8%,在資本市場存在被惡意收購的風險。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劉慶峯想了一個一箭雙鵰的辦法。適逢2012年,在成功推出訊飛輸入法、訊飛語點等產品之後,科大訊飛的移動互聯網業務正在全面鋪開。當時中國移動總裁李躍到安徽調研,安徽省省長向他們推薦了科大訊飛。“當時我給李總看了訊飛的語音輸入法,他很感興趣,馬上安排了專題討論會。幾天後,我們就收到了移動公司的反饋,他們不光希望進行戰略合作,還想入股。”劉慶峯説,當時中國移動承諾,在交易完成後,既不會賣掉股票,也不會增持,將永遠不謀求科大訊飛的控股權,這對於穩定科大訊飛的股價架構作用巨大。根據當時達成的合作協議,中國移動以13。63億元認購了科大訊飛15%的股權,而劉慶峯為代表的13位自然人股東仍佔約17。72%股權,仍為科大訊飛的實際控制人。

抱上了中國移動這棵大樹,科大訊飛也在積極佈局語音移動互聯網市場。“作為國內最大的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多次提出建立語音入口和語音雲平台,這便於我們很多技術的推廣和應用試點。”劉慶峯説,2012年12月,科大訊飛和中國移動合作的智能語音門户產品“靈犀”全面上線。

今年科大訊飛成立了移動互聯網事業部,,並將前沿陣地從合肥遷到北京。劉慶峯説:“要讓聽到炮火的一線人員來做決策。”

人物對話

>>談獲獎

欣慰但“壓力山大”

京華時報:和我們分享一下您獲得央視2013年度經濟人物的感受,高興多一些還是壓力多一些?

劉慶峯:這兩個感覺其實都有。隨着移動互聯網和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未來兩三年,很多場合已經不需要用眼睛看屏幕,80%以上的應用都能靠語音解決,瀏覽器、搜索引擎、站將迎來顛覆性鉅變,因此整個語音技術和產業越來越受關注。但是我發現,其他年度經濟人物,企業規模幾乎都在千億以上,和他們相比科大訊飛還是小兄弟,差距很大,還是很有壓力的。

京華時報:去年的頒獎晚會王健林和馬雲對賭,今年您在現場聽到了小米CEO雷軍和格力董事長董明珠的賭局,您覺得他們誰會贏?

劉慶峯:從那天的'賭局看,雷軍和董明珠

的勝算我覺得各佔50%。其實雷軍並不是只重營銷手段、不重售後服務。只不過這種售後服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拆修機器,而是通過“米粉”間的直接互動形成良好的售後體驗,使售後服務有了更豐富的內涵。我覺得,無論線上線下,都需要最好的產品,有了好產品,誰的營銷最有創意,誰能抓住用户心理,誰就能賣得更好。

>>談市場

語音不是想做就能做

京華時報:當下百度、騰訊也開始進軍語音業務,您怎麼看待時下語音市場的整體格局?

劉慶峯:在投資訊飛的第二年,柳傳志和我講,作為一個產業,最痛苦的事就是所有的產品都變成了白菜蘿蔔,處於完全的紅海競爭。第二痛苦的是隻有你一家在做。其實最好的狀態應該是,有幾家在做,而你是做的最大的。

現在百度和騰訊也在做語音,有時候一些產品也難免略有一點過度宣傳的味道。其實百度在2010年上半年就發佈了語音搜索產品,

因為技術不夠成熟,熬了好幾年才出來。騰訊的語音也做了3年了,一直沒有做好,後來併到了微信業務中。就在微信推出語音功能之後,今年10月,騰訊QQ經過技術對比後還是買了我們的技術,我想是因為他們覺着我們做得比他們好。這也就是説,語音技術的門檻還是比較高的,不是誰想做就能做。

京華時報:在移動互聯網的佈局方面,未來科大訊飛有何考量?

劉慶峯:在未來幾年的佈局中,訊飛輸入法和靈犀將是科大訊飛的重點產品。

語音輸入法是有剛需的,但在2010年根本看不到商業模式。通過微信的發展,我們發現很多未來的商業模式其實是可以探討的。包括輸入法引出的熱詞推薦、瀏覽器和搜索引擎、輸入法本身的輸入表情等可帶來的商業價值越來越大,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變化。而作為語音助理,靈犀比較看重手機和未來的可穿戴設備入口,語音控制打電話、發短信、點歌是目前消費者使用最多的功能,未來利用移動互聯網還可以探討更多的商業模式。

>>談盈利

拳頭產品尚未盈利

京華時報:作為拳頭產品,目前訊飛輸入法和靈犀的盈利情況如何?

劉慶峯:輸入法目前還處於完全投入期,運用現在考慮的這些商業模式,未來一兩年有望做到營收平衡。靈犀現在已經有一部分收入,但是整體還處於虧損期,明年四季度可能會達到營收平衡。現在我們還是希望加大這兩大拳頭產品的推廣力度,暫時不考慮收益問題。

當時選擇這兩項業務是因為這兩個業務一般中小企業很難做成,因為前期需要大量而艱苦的投入,還要承受虧損,才可能給後面的移動互聯網發展帶來一個比較好的未來。

京華時報:主要產品尚未盈利,科大訊飛未來在移動互聯網方面的盈利靠什麼?

劉慶峯:整個移動互聯網的商業模式目前業界還在探索,最近騰訊在説,整個移動互聯網手機的流量已經超過PC,佔到收入的10%-20%,將來的商業模式,肯定需要不斷往移動端靠,消費者也會越來越接受移動端的廣告投放。

對於我們來説未來主要有三個收入來源。一種是渠道收入。比如現在靈犀有160多萬首音樂可從在線商店中下載,此外我們和移動、聯通、電信對接,為他們提供語音技術服務。第二是利用靈犀的天氣、航班服務盈利,我們可以和航空公司達成協議,獲得廣告收入。第三種,也是未來最大的收入部分,就是利用移動搜索查找各類信息時,會帶來很多商業信息,這樣會帶來類似於搜索競價排名的廣告收入。

>>談創業

從大佬身上學到很多

京華時報:能否給想要創業的年輕人提個醒?

劉慶峯:1999年我們創業那會兒確實什麼都不懂,過於樂觀,以為世界就在腳下,很快就能掙大錢。到了第二年我發現,要讓我們自己和社會各界支持我們的力量從過度樂觀迴歸到艱苦創業的心態中去。大學生創業很有可能對困難估計不足,對實驗室產品變成商品的週期控制也不足。

此外,企業要用開放的心態去吸引優秀的股東,彌補對社會了解的不足。我從柳傳志和郭廣昌身上學到了很多。學生創業以後就不要把自己當成學生了,要對股東負責,對社會負責。市場不相信眼淚,不要把自己定位成學生,希望各方面給你特殊待遇。

京華時報:如果給現在的科大訊飛打個分,您給多少分?

劉慶峯:現在科大訊飛在技術、產品和應用試點中已經做了很好的佈局和嘗試,但是業務規模還沒有真正展現。如果是5年前,我可以給訊飛打90分,現在只能打到70分。

在移動互聯網跨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確實看到,和小米、華為相比,訊飛還有很多不足。上市後,公司既要技術創新,又要給資本市場帶來高速增長,所以導致一些戰略資源投資不到位。同時,訊飛語音輸入法有1億用户,但我們到目前為止在這方面的廣告總投入還不到100萬元,在推廣方面做得不夠。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已經老了,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在想什麼,因此我們還必須跟上潮流,摸準主流消費人羣的喜好。

6個大學生創業致富經典案例畢業大學生創業:從公務員到豬肉大王大學生種菜10年賺取百萬家產女大學生創業 500元開網店5年賺30萬窮大學生帶領200同窗創業撿廢品的大學生摘取200萬設計大獎大學生咋創業?社區書記當參謀武大學生開網店 網商精英成偶像靠祝福短信 大學生創業兩月淨賺十萬零資本創業:大學生八個月簽下800萬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