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錄名言

大學生豬倌王棟的創業勵志人生

大學畢業不上班,回家養豬當農民。10月12日,記者在泗水縣金莊鎮三角灣村王棟的養豬場採訪時,他用一句話概括了了自己13年前所做的決定。經過13年的發展,如今他經營的“金莊鎮三角灣良種豬繁育場”已經佔地12畝,年純收入達40萬元。良好的經營業績幫助他成為山東青年星火帶頭人、濟寧市農村優秀實用人才、濟寧市十大傑出青年農民……

大學生豬倌王棟的創業勵志人生

酸:“我要養豬”

王棟出生在泗水縣金莊鎮三角灣村,祖輩都是農民。1997年7月,他大學專科畢業,分配到當地一家經濟效益最好的企業工作。在當時生活條件不太富裕的情況下,誰家要是能考出一個大學生,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意味着可以改變農民的身份。

然而王棟並沒有安於現狀。“自己掙的工資也就是能養家,發家是不可能的。為什麼不趁年輕,做點真正有意義的事呢?”王棟萌發了在農村創業的念頭。

“村裏當時有一座廢棄的養殖場,和村支書商量後,,我就決定承包下來養豬。”1998年3月,他堅定了回家養豬的信心,毅然回家,開始了“豬倌”生涯。

“放着好好的班不上,偏偏回家養豬……”王棟告訴記者,他對13年前的情景仍記憶猶新,當初他下定決心養豬,讓親朋好友和村裏的.男女老少無不對他議論紛紛。

回來後,周圍是一片反對聲。但巨大的壓力沒有壓垮王棟的信念。

原來廢棄的養殖場已經無法再用,他得重新改造,修建豬舍。為籌建養豬場,他説服父母,東拼西湊,向親戚朋友借了10萬元錢。在三角灣村南首六畝的土地上,王棟建起了一排八間豬舍的養豬場。為了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他不分白天黑夜,建豬舍、打井、扯電線……樣樣都幹。

他覺得村民們小農經濟的飼養方式,不僅風險大而且很難帶來規模效應。隨後,他遠赴江蘇省東海縣購進120頭仔豬。“比在本地買節省1萬多塊錢……”王棟告訴記者,當時1萬多塊錢就能建成一排豬舍。

王棟夢寐以求的事業起步了。

辣:學機械出身

王棟上大學學得是機械專業,這與養豬可謂是風馬牛不相及。然而這難不倒義無反顧走上養豬之路的王棟。他一邊到處參觀學習,向行家裏手取經;一方面訂閲專業報刊,購買養豬書籍,邊養豬邊學習。白天加工、調配飼料,給豬餵食,清理豬舍;到了晚上,就仔細研究買來的養豬專業書籍。

“養豬以後遇到的困難是以前無法預料的。比如有的豬突然不吃食了,有的豬明明前一天好好的,第二天突然就死了……我就試着給豬打針,一般來説(豬)有病是發熱……但是自己剛開始什麼都不知道,只能慢慢摸索。”王棟輕描淡寫地談起13年前遇到的困難,他早已不是當初碰到難題就茫然的毛頭小夥子了。

有時候幾頭母豬下了崽,王棟白天黑夜地伺候,一整天都不能睡覺。“伺候它們就像伺候孩子,我必須細心照管它們,讓它們吃得好,住得舒服。”王棟從一個養豬門外漢變成地道的“豬倌”。

鹹:牛刀小試

“第一年就出欄300多頭仔豬,一下子掙了四五萬塊錢……”對於初出茅廬的王棟來説,這絕對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從中看到自己的價值所在,他更堅定了養豬的信心。於是他用第一筆掙到的錢,擴建了豬舍,併購進了豬崽。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在短短的時間裏迅速掌握了養豬技術,從一竅不通的“學生”成為遠近聞名的養豬“先生”,附近的豬倌們遇到疑難雜症,都喜歡來找他切磋切磋,小試牛刀的他贏得了眾多養殖户的讚賞。

苦:波折不斷

可是養豬也充滿風險。1999年4月,王棟從外地購進200頭仔豬,由於防疫不及時,技術不到位,有32頭仔豬夭折。看着一頭頭死去的仔豬,王棟傷心地哭了。

掩埋這些仔豬之後,王棟開始尋找病因,他請教畜牧技術人員,與同行們探討。原來是天氣異常、豬舍不夠清潔導致仔豬發病。他立即對症下藥:沖洗豬舍,保持清潔,併為仔豬打防疫針。好不容易度過了這一關,此後仔豬生病雖然是家常便飯,死亡率一直控制在5%至7%,而王棟的養豬場倒也紅紅火火。

到2002年,王棟的養豬場豬舍發展到四排,單批存欄量達到400頭,年出欄1200頭,年純收入12萬元。此後,養殖場規模一再擴大,高峯時年出欄生豬2000頭左右,純收入達20萬元上下。

2006年8月,王棟從新泰市石萊鎮購進200頭“新萊特”仔豬。正當他準備放開手腳大幹一場時,生豬無名高熱綜合症不期而至,在短短4周時間內,110多頭仔豬死亡,直接經濟損失約4萬元。“2006年,總共賠了30多萬。幾百頭生豬,百分之七八十都死了。過年的時候,吃包子都感覺不到香……”然而王棟説,這並沒有動搖他養豬的信心。

痛定思痛,王棟分析了仔豬死亡的根本原因是:從市場上購買的仔豬在運輸途中產生應激反應,造成仔豬“水土不服”,機體免疫力下降,誘發仔豬生病。

因此,王棟又開始了新的嘗試,他拋棄過去的養豬外延擴張之路,走“自繁自育-同源引種-隔離防疫-全進全出”的養豬內涵發展之路。

甜:養豬立業

2007年春節剛過,他遠赴北京,投資21萬多元從北京原種豬場購進兩頭“長白”公豬、50頭“約克”母豬。母豬每年繁育兩次,每頭每次產仔約10頭。王棟在自家豬場內自繁自育仔豬,就近轉圈育肥,減少了運輸環節,降低了感染疾病的機率,有利於疾病防控。

對於王棟來説,2007年是幸福的一年。這一年,每出欄一頭肥豬淨賺800元左右。

2008年,王棟的養豬場又搭上了“國家標準化養殖場改擴建項目”之車,上級扶持15萬元資金,新建標準豬舍,建成沼氣池、沉澱池和消毒池等。

有了政策扶持,王棟的事業做得更加得心應手。2009年11月,他又聯合金莊鎮幾個養殖大户成立了泗水縣同發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吸收了該鎮96名社員。王棟説,合作社對養殖户實行“五統一”,即:統一管理、統一引進優良品種、統一飼料、統一防疫、統一銷售。這解決了養豬户的大難題,同時也降低了風險,並且收購生豬的價格還高於市場價0.2-0.4元。

“目前每頭生豬贏利約1000塊錢,今年預計總共出欄約2000頭生豬……”王棟談起今年的收入,臉上洋溢着喜悦。

13年的時間,讓一個從農村走出去又回到農村的大學生成就了一番讓不少大學生驚訝的成績:年純收入40多萬;取得山東省青年星火帶頭人等一項項榮譽;他先後帶領附近幾個村莊的養豬户走上了致富路;他不僅改變了幾個村莊的舊面貌,還提高了長久以來居住在這裏的羣眾的思想覺悟。他就是泗水大學生豬倌——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