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錄名言

關於人生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人生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人生讀後感

關於人生讀後感1

看了路遙的人生之後,情緒有點沉重,路遙人生讀後感1。有時候真的覺得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當我們旅途不順時就應怎樣調節;當我們應對這一系列的艱難抉擇時,我們該怎樣辦;在一些誘惑面前我們,是否能夠把握好自己。人生這條路曲曲折折,走得越長,我們從中學到的東西越多,領悟得越多。

《人生》一書敍述了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他與兩個女人之間的事情構成了書的一個發展線索。我個人比較喜歡劉巧珍,然後她美麗善良、貼心,處處為所愛的人着想。當高加林是一個老師時,她站在旁邊默默的關注他,雖然很愛他卻不敢表達,覺得自己配不上他。當愛的人被人頂替了教師職位回到家種地時,看着他在山坡上拼命挖地把手弄傷之後,心裏很心疼,給他送藥水;當加林提着饅頭到縣城賣時,她在一旁悄悄的觀察着他,心裏很替他着急,當加林一個饅頭都沒有賣出去時,她幫他賣..........這些行動都深深的打動了高加林,他倆開始談戀愛。戀愛中,有一次他倆在草堆中談話,巧珍對加林説“當我們結婚之後,我要讓你像在學校一樣,過星期天”,還有一次她到縣城裏看着愛人的被子薄,便説要給加林續棉花..........這些我們都能夠體會到巧珍對加林無私真摯的愛。對於巧珍,我是十分的佩服,一個女人到底有多大的胸懷才能夠這樣默默的付出,能夠苦自己,卻不願意自己所愛的人受苦,處處為愛的人着想,把最好的東西留給愛的人。

對於高加林我有恨也有同情。恨他無情的拋棄了真心真意他好的人,同情他來來去去最後又回到了黃土,落下一個不好的下場。他是一個才貌雙全、文武皆備的高中畢業生,自信、有抱負、有思想,畢業後當上了民辦教師,但是被人不公平的頂替了。他的心裏很不平衡,是巧珍慢慢的安撫着他。給予了他無私的愛,讓他感受到快樂。但是當他進城工作之後,漸漸的覺得自己與巧珍有差距,開始拋棄在農村的相好。記得那次巧珍到縣城看他時,對他説他家裏的豬生了十二個豬娃,被老母豬壓死一個.......他表現出反感,不耐煩,這預示着這段感情快走到了盡頭。加上黃亞萍對他的熱烈追求,他更是動搖了。黃亞萍是一個城裏的女人,有知識有文化,大膽、開朗活潑,對高加林窮追不捨。她與高加林之間有共同的文學愛好,這拉近了他們之間的距離。在這種狀況下,最後高加林無情的丟下了巧珍,投向了那外一個女人的懷抱,我想換做此刻的一些人也會這樣做的。但是就像我們説的一樣,任何事情有得必有失,有人告發了他進城工作是靠關係。他又回到了生他養他的那片黃土地,所有的東西頃刻之間又沒有了,原有的愛人早已離開,鄰居視他為負心漢。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世上沒有後悔藥,一切已來不及,只能認命了。我們不能把這些全怪罪在他自己身上,造成這種結局的也有社會原因。我們應對他這種情景時,也不敢保證不會像他那樣做。在現實面前,有好多事情是被逼無奈。

到此刻為止,看過路遙的好多作品,對《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感觸比較深。作為一個南方人,不太瞭解陝北的文化底藴。但是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印象是很深的。《人生》給了我很多想法和啟示,其中有句話個性好“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個性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是啊,人生這條路需要我們好好的走,要記得以前對我們好的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都不能忘了。做事要憑自己的良心,不能被自己所處的環境所變化,保留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在應對一系列艱難抉擇的時候,好好的想清楚,不要傷害那些深深愛你的人,我們可能會失去一些機會,但是它還有可能會得到,有些人我們一旦錯過了就不會再有。

關於人生讀後感2

最近在看一本書,書名是《人生不設限》,作者是出生於澳大利亞的力克胡哲。力克胡哲沒手沒腳,卻能寫字、能游泳、遛滑板、能跳水、能踢足球、能打高爾夫、能潛水、還能衝浪、開快艇,樣樣都行。雖然書還沒有看完,但心中已經是感慨萬千。

力克胡哲出生時患海豹肢症,天生沒有四肢,他的父母不但沒有放棄他,還試着儘量把他當做一個 正常 的孩子去撫養。從書中所配的照片可以看出,力克的童年是幸福的,每張照片裏他都笑的那麼燦爛,父母用他們全身心的愛去呵護並培養着這個特殊的孩子,而力克也從來沒有感覺到自己和別人的不一樣。直到力克到了上學的年齡,他的父母擁有堅定不屈的信念,通過努力讓力克去正常的學校學習,而不是殘障學校,這對力克來説是個巨大的挑戰,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自己身體上的障礙和同學的異樣目光,使得力克無法融入學校生活,他覺得自己徹底被絕望和孤單淹沒,找不到一丁點兒人生的意義。甚至於在十歲那年差點兒把自己淹死在浴缸裏,但在那一剎那,他想到了為他付出一切的父母,他的弟弟妹妹們,他無法忍受他的親人們為他的死難過而終身悔恨,他覺得自己太自私了。而力克的爸爸知道這件事後,對他保證,一切都會沒事的,父母會一直在他的身旁!父親的力量是最強的,他表達出了對兒女的愛與支持。讓力克覺得雖然不瞭解以後會如何發展,但爸爸説終究會解決,他就相信。

與爸爸談過之後,力克漸漸地走出了人生的最低谷,雖然以後的日子也會有不好過的時候,但他都堅信自己一定會順利的。後來力克回首當時,並思考之後一路走來的人生,如果當時放棄了生命,他會錯過多少日後的精彩呢。

在後來的生活中,力克迎來了各種的挑戰,不管是生理的還是心理的,他覺得上帝對他不公平,期待自己一覺睡醒時會長出手和腳來,但媽媽告訴他,他只是少了幾個零件而已,除此之外,他和別的孩子沒有什麼區別,鼓勵他主動地多和同學接觸,要擁有堅定的信心,多想自己擁有的,而不是光去想自己沒有的。慢慢地,力克在試着與同學接觸時,找到了那條通往人生目標的路。而力克也體會到了: 我們每個人都有某項恩賜,如某種才能、技藝、手藝、讓人開心或投入的本領等等,而通往快樂的路常常就在那份恩賜之中 。 我們全都是一無所有卻充滿希望地來到這個世界,人生路上有許多等着被打開的禮物。 天助自助者,要不要繼續發揮所長,努力追求人生的最高目的和夢想,完全取決於自己 。

當力克高中時聽到一位叫瑞基達伯斯的美國激勵講師的演講。 你永遠無法改變過去,但你能改變未來 ,瑞基的這一段話在力克的心中撒下了一顆種子,讓他想成為一名演説家。從此力克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標。通過努力,在21 歲大學畢業後,力克取得了會計及財務規劃雙學位,熟稔投資,並擁有了自己的公司。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影響並激勵身邊的人,組織各種富有創意的行善活動,到世界各地去進行演講。他的演講給無數對生活失去信心的人帶來了希望,帶來了永不放棄的精神和力量。

我在想如果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力克胡哲的永不放棄的精神,如果每個孩子都能擁有一個自己的夢想,自己的人生目標,那所有的孩子都會像汽車有了發動機一樣,做什麼事情都會充滿動力,對知識充滿了渴望。而與此同時,作為父母的我們,也要向力克胡哲的父母一樣,無論什麼時候,對自己的孩子都不要放棄,要在孩子跌倒時,及時給予孩子鼓勵;在孩子迷茫時,及時給予孩子自信的力量,能讓孩子體會到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有多麼的艱辛,遭遇多少次的失敗,只要擁有一顆永不放棄、勇敢面對失敗的心,就一定能走向成功!就像力克説自己的成功公式就是:跌倒七次,爬起來八次。因為每個人都有失敗的經歷,但面對失敗的不同態度造就了以後不同的結果。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克服困難,勇往直前,永不止步,活出精彩的人生!

關於人生讀後感3

《人生》這部小説中,擺在高加林面前有過無數個選擇,而他也就是在這些選擇中最後走向了悲劇的收場。不只是高加林,我們每個人都面臨着人生的無數次選擇,也正是對問題不同的選擇塑造了我們一個個鮮活而各異的生命。在文中,作者極力刻畫了激烈的矛盾與衝突,但在高加林在巧珍和黃亞萍中的掙扎刻畫的不夠,這也許是為了讓讀者對高加林最後的決定不那麼的憤怒吧。

高加林他有才情、有身材、有學問、有抱負,這在當時的少女們心中應該是典型的白馬王子形象,這樣的他能引起巧珍的注意和愛慕這並不奇怪。然而對於高加林巧珍對他的感情他卻是在一無所有時才真真醒悟過來,他總是為巧珍與他之間的感情塗抹上名利與階層的色彩,如果不是因為教師職位被撤、如果不是心中對劉立本和高明樓的報復,他是否會正眼瞧巧珍,是否會心甘情願的與鄉下沒讀過書的巧珍在一起,這些都是

未知數;即使在熱戀的時候,他也不忘劃清學問的自己和沒讀過書的巧珍之間的界限,他對鄉里人的鄙夷使得在黃亞萍出現時,他對巧珍徹底感到無話可談。他總是把讀書人和沒讀過書的人劃分的一乾二淨,標榜着所謂的讀書人的清高,實際上卻是他愛慕虛榮、自負浮躁的藉口。

高加林有遠大的抱負,不甘滿足現狀,一心進取,憧憬着繁華都市的美好生活,這一切都無可非議。然而在閉塞的鄉村,沒有任何“背景”的他只能一次次接受命運的擺弄,而他倔強的性格卻又絕不甘於接受命運,空有一身才華卻無處施展。他痛恨自己的貧窮,但他卻極度貧窮;他希望在他人面前極盡風光,但卻總在人前丟盡顏面。這些都給高加林造成了無限痛苦。

然而事實上,這些痛苦的締造者正是他自己,因為他自命清高,他愛慕虛榮,他躁動不安,他對生活百般挑剔,他過於倔強而少了對於未來未知的應變能力,他只願過一種生活而無法接受和適應其他的`生活,他不懂得如何在現有生活中處理得當、安心生活,而是不安現狀,任憑慾望無限度的膨脹,但卻又少了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勇於承擔後果的決心。他智商雖高,可惜情商不足,一個不會應變、不負責任的人,他能有什麼大本事呢?

而與高加林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對他滿心歡喜、對他無限依戀的巧珍,巧珍專一、勇敢、堅定,她善良、寬容、堅強、豁達,她從不曾用金錢和地位衡量過愛情,她有一顆金子般的心。特別是在高加林提出分手後,她承受着內心巨大的創傷卻依舊做着自己應該做的事,既沒有因為高加林的拋棄而尋死覓活,也沒有因為別人的流言蜚語而對當初的選擇有過任何遲疑,她甚至在高加林被撤職查辦後依舊不改我心,為他做着利於他而又不逾規矩的事情,她對自己的每一個選擇決定都表現出了高度的負責,即便在高加林撤職後重回故土,她也不願

舍馬拴而重回高加林懷抱,因為她知道既已作出決定,便覆水難收。

其實,人生的確是矛盾的,試想如果我們處在高加林的同等境遇,我們敢保證我們會做出比高加林更正確的選擇嗎?當我們作為鄉里人被人奚落和鄙視時,我們就能保證自己仍能保持內心的清醒而不致做出更加狂熱的舉動來嗎?恐怕到時候我們也會感歎悔之晚矣吧。

人生的選擇本就無關對錯,尤其是在感情方面,但是難的是我們對每個決定負責的勇氣。有些道理總要跌過跟頭才會真正記在心裏,人生總要面對挫折、失敗、無奈等種種不如意,可貴的是面對這些仍能保持內心的清亮,儘快調整心態,學會自省和思過,最重要的是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的勇氣。《人生》不過是在紛繁複雜的人生遊戲中某個人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的縮影,該作何種選擇,該負責還是該逃避,我們就用我們的人生來回答吧~

關於人生讀後感4

為自己沏上一杯香茗,茶香在鼻尖緩緩的浮動。翻開《人生》,封面的淡雅的水墨畫卻像一縷青煙在腦海中縈繞。尤其是那句“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我終於得到了這本在無數人嘴邊提起的鉅作——《人生》。還沒看正文,便被前言中精闢的話語迷住。“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那麼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無論哪一個,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一個寂靜的夜晚過去了。我合上書,腦海中還浮現着《人生》中一幕幕動人的畫面。剛放下書的那一刻,我只感受到一股濃烈的悲涼襲上心間。我向來是不喜歡悲劇的結尾,我也曾以為,這本書的結尾也和童話故事中“王子和公主最終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樣讓人幸福而踏實。但是,悲劇的結尾卻給人一種強烈的心靈衝擊。

回憶這本書,高加林曾是一個老師。《人生》從他被退回農村當農民開始,他在懊惱中相遇了一個美好的女子劉巧珍。他們有過一段浪漫的故事。然而,幻想終究被現實打破。高加林因為叔父回鄉當官,通過縣勞動局副局長馬佔成為縣裏通訊組的記者。巧珍並沒有放棄對高加林愛的追逐,但高加林卻覺得他們之間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而高加林恰好遇見在縣裏當播音員的高中同學黃亞萍。兩個年輕知識分子有共同崇高的理想,於是在一起。高加林也在糾結中放棄巧珍,選擇亞萍。

故事一步步走向高潮中,巧珍因為賭氣嫁給了老實人馬栓。高加林很傷心,但路是他自己選擇的。峯迴路轉,不幸的是,高加林被揭發通過關係到縣城工作有不良之風。於是,一切又回到原點。他離開黃亞萍,再一次回到農村。一切似乎沒變,只是那個痴心的女孩巧珍已經不屬於他了。故事就這樣悲哀地畫上句號。

這本書給我的衝擊很大,雖然我一度感覺我是不屬於那個時代的,也是不屬於那個舊縣城的。但我卻在書中漸漸把自己融入。彷彿我一下是失意的高加林,一下又是痴情的劉巧珍,再一下變成了任性的黃亞萍。

人生,聽起來多麼華麗莊重地詞語。在路遙的這本書中,給了我們不同的詮釋。如同《致青春》中的台詞“你得到一樣東西的時候,就註定要失去另一樣”。生命中很多人註定無法預見。很多人,一旦錯過了,就是陌路。就如同高加林自己選擇了亞萍,放棄了巧珍,那巧珍不會傻傻的在原地等他。每個人的青春都是珍貴的,沒有誰可以蹉跎別人的青春。

給我最多感動的還是那個沒讀過書卻有金子一般心靈的劉巧珍。她對生活有着深深的熱愛,對土地也有深深的熱愛。高加林拋棄了她,她並沒有因此埋怨他。她外表柔弱,但內心卻堅強的讓人佩服。她沒有放棄生活,反而轉為對農村的熱愛。雖然她是賭氣嫁給了馬栓,但是她被迫中不甘心中也會有絲絲欣慰。她為高加林付出了這麼多,馬栓也為她付出了這麼多。終究她累了,她也需要一個踏踏實實能和他過一輩子的人。

《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樣,其實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選擇的。但他走的並不瀟灑。人生這條路需要我們好好的走,要記得曾經對我們好的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都不能忘了。做事要憑自己的良心,不能被自己所處的環境所變化,保留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在面對一系列艱難抉擇的時候,好好的想清楚,不要傷害那些深深愛你的人,我們可能會失去一些機會,但是它還有可能會得到,有些人我們一旦錯過了就不會再有。

月光明亮,終究冰涼。朦朧的月光中,在我不一樣的年代中我看到了不同的人生。或許很多年之後我仍然會想起這本曾感動過我的《人生》,或許我也終將面臨人生的抉擇,不管人生走的是否和想象中的一樣瀟灑。我始終會承擔我選擇的人生之路。

標籤:讀後感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