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錄名言

【精華】青春勵志演講稿模板集合6篇

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演講稿會更加事半功倍。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演講稿對我們的作用越來越大,你所見過的演講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青春勵志演講稿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華】青春勵志演講稿模板集合6篇

青春勵志演講稿 篇1

在座的同學們,你是否常常抱怨自己的早餐不夠豐盛、常常覺得自己的衣服不夠漂亮,你是否羨慕別人家庭很富裕,是否覺得別人的父母足夠有地位?如果你有這種想法,就表示你對自己的生活部是很滿足,可是,你知道嗎?人生在世有一種精神可以使你常常快樂,這就是知足。只要你知道滿足,你一定會覺得自己比別人過得好。

此時此刻,我想起了一個故事:一個大富人有着萬貫家財,僱了幾十個帳房先生管理,仍是忙不過來。雖然擁有這麼多財產,那位富人卻是每天寢食不安,愁眉不展。而他隔壁有一對窮夫婦,靠做豆腐過日子,儘管家境貧寒,老夫婦倆每天從早到晚,有唱有笑,做豆腐、賣豆腐,顯得十分快樂。富人覺得很奇怪,便問一位帳房先生,那位帳房先生回答説:“老爺,你不必要多想,隔牆扔幾錠銀子過去,便會知道了。”於是,富人趁夜黑無人,將五十兩銀子扔進了隔壁的豆腐店,賣豆腐的老夫婦倆拾到了這筆從天而降的財產,欣喜若狂,於是忙着埋藏銀子,又要考慮怎麼花,又要擔心別人偷……弄得吃不下飯、睡不着覺,日夜不安。隔壁的富人自此再也聽不到那往日的歌聲、笑聲,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我不快活的原因,就是這些銀錢啊!”

聽完這個故事之後,你是否還羨慕別人的家庭比你家富裕呢?人活在世界上,財富與名利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其實是很少。正如《八大人覺經》中説:“多欲為苦,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其實人只要知足,一切都會變得很美好,你會感到幸福,會感到快樂。

如果你身體健康,沒有疾病,那麼你就比幾千萬人要幸運。他們甚至看不到下週的太陽。

如果你從未嘗受過戰爭的危險、牢獄的孤獨、酷刑的折磨和飢餓的煎熬,那麼你的處境要比其他5億人要好。

如果你能隨便進出教堂和寺廟而沒有任何被恐嚇的危險,那麼你比其他30億人更幸運。

如果你在銀行裏有存款,錢包裏有現鈔,口袋裏有零錢,那麼你屬於世界上8%的幸運兒。

如果你的冰箱裏有食物可吃,身上有衣服可穿,有房可住,你就比世界上的75%的人要富裕。

同學們,無論何時何地,你都要心存感恩的心,有一句話是這樣説的,“當你在煩惱自己沒有鞋穿的時候,有的人卻沒有腳”,所以要感謝上天給予我們生命,有了生命我們都是很幸運的。讓我們永遠記住,知足常樂,人生無悔!

青春勵志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在座的各位觀眾你們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青春的誓言!

作為新一代的我們理想是豐滿的,我們對未來充滿激情,但是我們卻不得不承認,現實是骨感的!因為青春不僅僅需要激情,同時也需要一顆求實進取的心!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然而夢想總是離現實相隔萬里。有些人夢想成為教書育人的人民教師,有些人夢想成為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有的人夢想成為保家衞國的人民子弟兵,有的人夢想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工程師不管是教師也好,醫生、戰士還是工程師,只要對國家、對社會奉獻了自己的價值,他們都有同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做人類綠色靈魂工程師

青春是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我們的生活應該充滿激情!

青春,充滿了夢想,然而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無奈,

當我們經歷了越來越多的坎坷,我們是否會對未來產生一絲迷茫,

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這並不是我們可以失敗的理由,也絕不是我們就此

沉淪的原因,青春應該充滿朝氣,記得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

有這麼一段話:生活賦予我們一種巨大的和無限高貴的禮品,這就是青春:充滿着力量,充滿着期待,充滿着求知和鬥爭的志向,充滿着希望和信心的青春!的確如此,青,是綠色,是生命的顏色,春,是季節,是成長的季節,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季節,青春是人生最鏗鏘的篇章,青春是摧枯拉朽的豪情,青春是旭日東昇力量,青春的我們意氣風發,青春的我們敢為人先,青春的我們鬥志昂揚!

少年興則國興,小年強則國強!此時的我們正當年少,正如一柄剛剛出爐的刀,容不得版刻的等待遇遲疑,否則只會在似水的歲月中慢慢氧化失去光澤,隨即斑駁、鏽蝕、風化,最後成為一塊廢鐵!

有人説,19世紀是英國人的世紀,20世紀是美國人的世紀,而21世紀,就是我們中國人的世紀,中國經過幾十年來的艱苦建設,已取得了乘長風,破萬里浪的迅猛發展,但我們不要忘記,我們仍然是個發展中的國家,還有許許多多地方有待完善和發展,要想國家富強,就必須努力,而希望就寄予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有一句俗語説,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兩種:鷹和蝸牛.雖然我們不能人人都像雄鷹一樣一飛沖天,但我們至少可以像蝸牛那樣憑着自己的耐力默默前行.

青春勵志演講稿 篇3

按説,今天的青年人,生活遠沒有父輩們那麼奔波、拮据、窘迫。這一代人的成長,正好伴隨着中國發展最快、最好的年月,算是幸運的一代。他們有理由也有能力,比上一輩人生活得更從容、更有激情,讓人生馳騁於更廣闊的天地。但現實情況卻並非如此,許多青年感覺生活得疲憊、憋屈,缺少陽光、色彩

究其原因,當下的青年人承受了與他們的年紀不相稱的現實壓力。他們的青春記憶裏擠滿了現實的糾結:升學、就業、成家、工作升遷、買車、買房……凡此種種,層層加碼,把年輕人結結實實地困在生活的重軛裏。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難有激情去放飛青春夢想,也鮮有閒情逸致去仰望天空。面對激烈的競爭壓力,青年人比的不是誰有理想、誰有激情,而是比誰更“實際”,更“唯物”、更“老成”。結果,“現實主義”打敗了“理想主義”,“精緻的利己主義”蠶食了青年登高望遠的能力。不少青年糾結在狹小的利益算盤中,無視共同體的責任和青年人的使命,讓人生的理想越飛越低,低到只在自己的城堡裏貼地而行。長此以往,不僅青年的路會越走越窄,而且對社會和國家發展不利,反過來又會影響青年的未來。

俗話説:“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青年人只有把目光從個人的小天地中掙脱出來,將個人理想與家國情懷結合起來,讓個人理想與中國夢對接起來,才有真正出彩的人生。因為,“只有進行了激情奮鬥的青春,只有進行了頑強拼搏的青春,只有為人民作出了奉獻的青春,才會留下充實、温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在當今這樣一個競爭如此之激烈,生活節奏如此之快的社會大環境下,舊的思想模式真的已經被淘汰了,適者生存。所以,少年,請不要辜負了本應奮鬥的青春。

青春勵志演講稿 篇4

各位家長,今天的家長課堂我們談談青春期的問題。子女到了青春期,家長會發現她們很明顯的變化,情緒越來越敏感,自主意識也開始增強。在這裏我們來談一下很多家長都比較關心的話題,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的問題。

一、青少年太聽話,不是優點。先看兩個來自廣東省的例子:聰明漂亮、學習不錯、家境優裕、備受父母的寵愛、在學校很有人緣但是,儘管有這些讓同齡人羨慕的條件,剛過16歲生日的阿瓊還是家中從8樓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珠海平沙的一名九年級女生劉某某也在家中割腕自殺。並且,和阿瓊一樣,劉某某彷彿也沒有明顯的自殺的理由。

很多家長會認為,女孩子十幾歲,這個年齡是無憂無慮的、整天傻開心的年齡,但沒想到她會有那麼多的愁?” 那麼我們先來看看青春期心理的一個顯著特點:容易憂愁、敏感和抑鬱。而青春期是註定要叛逆的。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對矛盾的心理衝突:脱離對父母等親人的心理依賴,走向獨立的自己。 前者意味着喪失,是辭舊;後者意味着獲得,是迎新。在這對矛盾當中,如果後者佔據了主要地位,那麼儘管不斷地有莫名的憂傷襲來,我們仍然會感覺

到自己的生命整體上是積極的、陽光的。相反,如果前者佔據了主要地位,抑鬱情緒就會成為我們的主導情緒。但問題是,我們的文化中,不鼓勵孩子的獨立性。“我們的文化,喜歡好孩子。經典的好孩子在家裏聽父母的話,依賴父母,在學校聽老師的話,依賴老師。這樣一來,這個孩子的獨立空間就會受到擠壓,他會覺得自己不是為

自己而活,於是就缺乏動力。他可能會出色地完成老師和家長交給他的任務,但他卻表現得比較麻木,對很多事情都缺乏慾望和追求,這也是抑鬱的一種體現。” 如果調查中學生平常愛説的話,其中説得最多的句式是“爸媽要我做”“爸媽説 我應該做,而相當地缺乏“我想(要)”這樣的句式,比較典型的句式是“如果不是為了爸媽,我早不想。。。了”。對此,我的理解是,他們覺得,自己的人生不是自己的,而是父母的,他們是在為父母而活,他們學習、生活的動力來自父母的壓力。 如果他們是“壞孩子”,他們就會走上叛逆之路,不理會父母的壓力,甚至和父母對着幹,父母讓他們向東,他們非向西。這種“叛逆”,其實是青少年在爭取自己的獨立空間,試圖成

為他自己。“好孩子”易有兩個惡果這樣看來,好孩子似乎比壞孩子更可取。 但其實,從十二三歲開始,一直到青春期的基本結束,是我們生命中的第二個“叛逆期”(第一個是2 3歲)。正常情況下,每個青春期的孩子都會表現出較強烈的叛逆來,不聽父母的話,什麼事都要自己來。他們這樣做,只是為了完成必須完成的任務:脱離對父母及重要親人的依賴,走向獨立的自己。以正常的速度走完這個叛逆期之後,他們在18歲左右形成一個完整的“自我”,他們開始基本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而這也意味着他們終於基本成了一個成年人了。有了這個“自我”,他們就會有較強烈的慾望,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從而不需要監督也能有很強的動機去追求一些人生目標。然而,那些過於好的“好孩子”,他們的父母控制慾望太強,一直讓孩子按照他們的安排來學習和生活,而根本沒有給孩子獨立的空間,甚至嚴格抑制孩子的“叛逆”。這樣的話,這些好孩子的青春期就沒有一個正常的“叛逆期”。這會造成兩個惡果:

1.叛逆期推遲

有一個真實的案例,主人公就是典型的叛逆期推遲。他到了大學才出現了強烈的叛逆心,故意和父母、老師對着幹,故意不認真學習。而另一個經典的案例是,一位男士,到了36歲才開始他的叛逆期。他離了婚,因為婚姻是父母安排的。他辭去工作,因為工作是父母安排的。最後,他很理智地對父母説:“我已經36歲了,這之前的前半生,我完全是為你們活着,什麼都聽你們的,但後半生,我想為自己而活,我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請你們 理解我,不要再控制我。”

2.缺乏生命力

太好的“好孩子”,會有一種通病:缺乏激情。因為,他們努力學習也罷,努力工作也罷,都不是發自自己內心,而是為了滿足父母及家人的期待。這種刻意的努力,是一種強迫性的努力。父母要督促他們,他們也要經常督促自己,才能繼續努力下去。但是,他們彷彿對努力來的結果,譬如好成績等獎賞沒有什麼熱情,他們的口頭禪是“沒所謂”,彷彿是什麼都可以失去,什麼事情都不能讓他們興奮。 阿瓊在遺書的一開始寫道:“我不快樂,一直以來不快樂,我似乎覺得缺了點什麼,但我説不出是什麼,那使我不安和痛苦。”她的“缺了點什麼”,可能就是生命激情。她在家很聽話,在學校和同學的關係看上去很好,她哥哥説她“什麼事都能自己搞定”。這看上去很好,很容易讓家人以她為傲。但同時,她對什麼都不在乎,也沒什麼興趣和愛好,一直都有點冷冷的樣子。這種感覺積攢下來,最終讓她對活着徹底失去了慾望和動力。 因此, 在這裏我們希望父母能做到的幾點:

第一,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是非常正常的,是孩子走向成長和獨立的必然階段。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獨立,那麼這種叛逆心理就會減輕。如果父母不尊重,那麼這種叛逆心理反而容易變得更強。

第二,給孩子充分的獨立空間。在正常情況下,不必太想“知道孩子在做什麼”。青春期是一個心理變化非常劇烈的階段,因為他什麼都想嘗試,今天是這種心理狀態,明天可能就變成另一種樣子了,做父母的不必太為孩子偶然出現的'異常行為而焦慮。

第三,青春期之前,一般説來,父母是孩子心中無所不能的“神”,孩子們普遍對父母有一定的崇拜心理,這種心理讓他們依賴父母。 但進入青春期後,這種崇拜心理一般會消失大半,孩子們會重新崇拜新的偶像,譬如 明星人物、政治家、科學家等。這種心理的轉變,會讓孩子們變得不再對父母言聽計從,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大大下降,父母應做好這種思想準備,明白孩子這種心理轉變背後的積極意義。

第四,不要對孩子偶爾出現的強烈叛逆行為———譬如和父母對着幹、早戀等大動干戈,要理解這種行為背後的心理,適當反思是不是對孩子控制得太厲害了。一般説來,強烈的叛逆行為是對父母強烈的控制慾望的一種反擊,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控制適當變弱,孩子們的叛逆程度也會自然而然地下降。

第五,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不要把“乖”“很聽話”還當作優點來看。相反,做父母的應該感覺到焦慮和擔憂,並適當地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把孩子推向獨立的世界,減少他的依賴心理。

第六,謹防孩子陷入嚴重的抑鬱狀態。如果孩子比較叛逆,這恰恰説明他一般會有較強的活力,不太容易走上極端的道路。相反,如果孩子非常聽話,那父母倒是應該有所擔憂。評定孩子是否陷入抑鬱症的標準可以概括為“三少”,即話少、行動少、情緒少。像阿瓊,在家中很少説話,暑假很少出門,情緒一直很低落,已經明顯符合抑鬱症的診斷標準了。 最後,我們希望家長能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即便對專業人士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難題。曾有一個德國心理學家説,當處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問題時,能有20%的成功率就很不錯了。所以各位家長也不需要太強求或太自責。

青春勵志演講稿 篇5

你學習一般, 考上了現在的這個學校, 成績不算好, 拿不到校獎國獎, 自習不規律上課不常聽,考試全靠突擊, 同學幫一把也能考到七八十分。這篇文章很勵志。趕緊看看吧! 你家境一般,父母都是普通員工,在這個城市一個月生活費一千二,沒事下下館子,一個月添一件衣服,想買台相機要等幾個月,經常要咬咬牙才能買雙自己喜歡的鞋。

你特長一般,不會吉他不會鋼琴不會跳舞不會畫畫,想學攝影卻不會 PS,想上台演出卻沒信心,學校晚會 比賽的時候,你經常站在台下的人羣裏而不是台上的聚光燈下。

你長相一般,不算英俊或者不算美麗,身材不算臃腫但是也沒什麼肌肉或者沒什麼曲線,平時只是稍稍打扮一下,容貌看上去並不出眾,只能算整潔,你開玩笑的稱自己是千萬之一。

你的生活感情也是一般,有時候會遇見自己心儀的那個 TA,但是總抓不住機會,眨眼間 TA 就被其他人俘 獲,你就開始傷心抱怨,但是幾天之後又開始尋找新的 TA。

青春勵志演講稿 篇6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們90後 90後是我國90年代後出生的新一代公民,關於90後的批評眾多,有人説,他們養尊處優失去了堅強、獨立的精神和應有的責任感。有人説,他們軟弱無能,一遇到什麼事都要依賴父母。有人説,他們叛逆的現象層出不窮,他們是沒有孝心的一代。更有甚者斷言,他們挑不起祖國未來的重擔,祖國會在他們這一代毀於一旦 或許,以上的批評有些並沒有錯,我們叛逆的現象是不少。打羣架、早戀、與老師辯解、和父母吵架。面對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我們卻視而不見。有人説我們養尊處優,沒錯。我們剛落地就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盛期,是祖國盛榮的初期。“計劃生育”的國策讓我們倍受父母恩寵國家的安定與繁榮讓我們的生活蒸蒸日上,在這種優越的環境和父母的溺愛中我們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惡性和依賴的心理。這些吞噬了我們堅強的精神和應有的責任感。

我們雖然在父母的溺愛中成長,但是我並沒有完全失去應有的責任感和堅強、獨立的精神。有人説,90後是最幸運的一代也是最不幸的一代。因為90後大多是獨生子女能夠倍受父母關愛,但是他們身處競爭最激烈的年代。在殘酷、激烈的競爭中我們難免遭受挫折。而在挫折中我們堅強、獨立的精神的到了培植。所以我們並沒有失去堅強、獨立的精神。在歲月中我們一天天成長,在成長中我們漸漸懂得承擔,在承擔中我們的責任感也日益增強。所以我們不缺應有的責任感。 90後的心並不是想前輩們眼中那樣滿是污點,我們的心是純樸善良的,那些叛逆的現象並不是我們心靈的寫真,陶星、丁仕源、龍清泉才是我們的形象代言人。陶星十四歲時,就要拖着父親去世的沉痛照顧着患有癲癇病以及嬰兒般智力的聾啞母親。丁仕源才十九歲就已經是兩家公司的總經理和多家公司的持股人,龍清泉在他十八歲那一年,拿下了90後第一枚奧運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