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錄名言

【精華】青春勵志演講稿模板彙編6篇

演講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眾。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演講稿在演講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演講稿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青春勵志演講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青春勵志演講稿模板彙編6篇

青春勵志演講稿 篇1

大家晚上好!!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而一個人生命中最寶貴的就是青春。青春易逝,而我們該如何去把握和珍惜屬於我們自己的青春呢。

青春是如此的短暫,不再回頭的,不僅僅是那古老的辰光,也不只是那些個夜晚的星羣和月亮,還有我們的青春在流逝着。所以我們的青春不要在為落葉傷感,為春雨掉淚中度過;而應用智慧和勇氣揚起理想的風帆,用青春和生命奏響時代的強音。

青春不僅僅需要激情,同時也需要一顆求實進取的心!

青年,如雲霞,光彩熠熠,似白楊,生機勃勃,是李大釗先生眼中的“人生之春、人生之華”,是*主席口中“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

作為青年中的一員,應以激情為旗,用青春作注,拼一個無悔的人生!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青春勵志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你們好!

我是05幼師班畢業生,我叫蘇強。是05幼師班唯一的男生,也是目前大通縣歷屆幼師班唯一堅持下來的男生。經過三年多的歷煉,現在的我,已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男幼師,我不僅受到了學校的重視,也深受家長和孩子們的喜愛,是孩子們心中的“蘇爸爸”,家長眼中的“孩子王”。所以,我越來越熱愛我選擇的幼教事業,我無悔我青春的選擇,我為我選擇的事業倍感驕傲!在這裏,我想給我的學弟學妹們説:有夢想,才有希望,有希望,才有未來!有夢想,一定要堅持!因為,堅持才會成功。

今天,很感謝母校讓我能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來和大家交流,這讓我感到無比的榮幸和快樂!三年前,我也曾是你們當中的一份子,曾經的校園生活,曾經的歡笑悲傷,似乎都歷歷在目,做為一名男生,選擇幼師專業,曾遭到了質疑,也受到了反對,雖然也動搖過,也彷徨過,但我的夢想是做一名最好的男幼兒教師,所以,為了一段無法釋懷的幼教情結,我承受了非議,為我的夢想堅持下來了。堅持!這個信念永遠激勵着我前進!

有夢想,必須去實現,必須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所以,在大通職校,我每天穿梭於教室、琴房、舞蹈室、宿舍、食堂之間,每天努力學習各種專業知識,苦練琴法,美術、還有我最熱愛的舞蹈。積蓄着學為人師的資本,曾經的我,在母校得到了老師們的喜愛,也獲得過多項的榮譽,那時的各種活動,如“作文比賽”“演講比賽””美工展示””運動會”中,我曾是那麼活躍,那時的我,如同孩子,簡單而快樂!單調的學習生活,每天時間很緊張,除了完成課堂作業以外還有很多忙不完的各項活動~~~也曾沮喪過,也曾退縮過,但每當感覺快要堅持不了的時候,總能得到領導和老師們的鼓勵,讓我順利地完成了學業!在這裏,請允許我對幫助和關心過我的領導、老師表示深深的感謝。

我想説的是,如果再給我一次重返校園的機會,我一定會彌補現實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文化知識和社會常識,而可惜一切都無法重來,只能在工作和生活的點點滴滴的實踐中去充實。

那個曾經不為今後做打算的孩子,那個年少輕狂而固執堅強的蘇強,現在長大了,成熟了,現在已經成長為一個普通而不平凡的學前教育工作者,正如我們愛之虹有一句教師格言:“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我在用我的專業知識和青春夢想,改變着越來越多的人對幼教工作的偏見,讓越來越多的人尊重我們的職業。未來的幼教事業需要更有才華和能力的青年人去實踐.所以,希望你們,用充分的時間去努力學習一切可以用得着的知識,做一個知識型,實踐型,專業型,甚至專家型的幼教事業工作者。

幾年前到現在,幼教事業在我們身邊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我感受到了現在的大通職校的學習生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次,就大通的幼教事業而言,也經歷着從量到質的飛躍,據我的瞭解,大通的民辦幼兒園從當初的十幾所發展到現在的上百所,從辦園層次上,從當初的託兒所水平到現在已有幾所規模化的特色幼兒園;更重要的是,當前,國家和地方越來越重視學前教育,無論是公辦幼兒園還是民辦幼兒園,都在努力改善辦學環境,提高辦學水平,提高幼師的社會地位和待遇,使我們擁有更廣泛的職業前景.所以,你們應該更加珍惜現在的學習和成長機會,感謝學校和老師的培養,堅持自己的選擇和信念,相信幼教事業一定會給我們一個發揮自己特長,展現自我能力,實現青春夢想的舞台.説,幼教事業的春天來了,讓我們在期待中一起堅持下去吧!

青春勵志演講稿 篇3

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

偶然間,發現我們已步入了那道令老年人羨慕、中年人留戀、少年人嚮往的青春風景線。澎湃着青春的熱血,洋溢着青春的熱情然而,曾幾何時,我們這些帶着彩色的夢走進大學校園的莘莘學子們卻擁着青春,在被賦予“本科大學生”之稱的壯麗歲月裏,高喊着:平平淡淡才是真。旦有人認為“與世無爭,恬淡一生”便可無憂無慮的生存,頗有要把老莊的“無為”思想發揚光大之勢。是什麼使我們充滿青春活力的校園生活減退了繽紛的色彩呢?又是什麼使我們真實的熔漿凝固,不再有來自內心深處的熱血沸騰?是因為我們沒有走進夢想中的象牙塔? 是因為我們未走出自我困惑的地帶?還是因為我們的心真的不再年輕,確實把一切都看的平淡了呢?然而我要説不!都不是!主宰世界的是我們,放棄世界的仍然是我們。

不再回頭的不只是那古老的辰光,也不只是那些個夜晚的星羣和月亮,還有我們流逝着的青春。所以請拒絕平淡,告別無為,讓我們的青春在陽光下真正的飛揚起來,激盪起來!

讓我們在陽光明媚的日子,愉快地歌唱;在花開的日子裏,遨遊知識海洋,一起編織夢想;在飄雨的季節裏,用心情的音符,譜寫青春悦耳的篇章!任前方荊棘叢生我們將持之以恆。茫茫學海中,我們要做勇敢的水手,乘風破浪,共赴前程。青春的腳步如行雲流水,青春的歲月需要知識的滋養。讓我們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向着成功的彼岸前行。

不再為落葉傷感,為春雨掉淚;也不再滿不在乎於地揮退夏日的豔陽,讓殘冬的雪來裝飾自己的面紗;歲月可使皮膚起皺,而失去熱情,就也可以使靈魂起皺,讓生命失去激情。所以,我們要用智慧和勇氣揚起理想的風帆,用青春和生命奏響時代的強音。當我們拋棄了迷茫,掌握了航向,當我們共同努力,不懈的搖槳,青春的激揚樂章終將奏響!

青春勵志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堅持青春夢想,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呢?

因為有人期盼着我能獨當一面,因為有人抱着胸等着看我笑話,更因為有個最嚴苛的自己在身後鞭策着不能後退半步。所以咬着一口氣,拼了命成長,要做得好一點,更好一點。唯一困難的只是邁出第一步,然後,四面八方的力量都會推着你向前走下去。但我仍不覺得這是代價。更像是除了愛以外,能夠證明我們真的活着的證據吧。

凌晨四點半,連夜宵攤都開始刷鍋子,熄爐子,將凳子翻到小推車上,關燈收攤。

仍有工作,還不能睡。

想到父親尚插着雙臂,等待我叫苦連天,等待可以得意洋洋幸災樂禍地説:看,誰讓你不聽我安排去企業當個安安穩穩的會計。一想到此,就連抱怨也不敢出口半句。

但這對我而言並不是一道選擇題。

有兩個姑娘的故事。

一個姑娘叫王若卉,曾經是張學友的歌舞劇《雪狼湖》的女主角。

三年前,她得了甲亢,一種讓她的心跳比別人快兩倍的病。

醫生宣佈:你不能唱歌,也不能跳舞。

不,她不相信。哪怕一天只能跳兩個小時,哪怕只能跳一個小時,也要堅持下去。單親的媽媽借了一間小屋子,佈置成練功房,讓她練習。

可是身體在變形,臉在變形。一個青春貌美的姑娘,眼見着鏡子中的自己一點一點變醜陋,一點一點變臃腫。

放棄麼?決不。她只是拉上了窗簾。

從此她成了一名黑暗中的舞者。只有自己一個觀眾的舞者。

三年後她重新登台,高歌一曲《我用所有報答愛》。

從她唱的第一個音開始,我覺得我的心都要碎了。

馮曦妤,一個屋村長大的女孩子,最最普通的香港家庭,吵吵嚷嚷熱熱鬧鬧,弟弟妹妹一大堆的大家庭。她是長女,最常見的那種非常有禮貌,幫襯家裏忙裏忙外的長女——一個懂事好孩子。

正是因為是好孩子,要懂事,不能提太無理的要求,所以中學畢業就出來做事貼補家用。

可是,她愛唱歌呢。

唱歌有什麼用?唱歌能填飽肚子嗎?唱歌要上音樂學院,要有老師教,要有包裝——總之,唱歌是個很貴的事情。

沒關係,就從錄音室助理開始做起好了。

就這樣,她16歲的時候成了一名錄音助理。

後來有一天,突然有人發現她會唱歌。

你要不要唱唱看?

真的嗎?好啊!

然後就有了《我在那一角落患過傷風》,以及《無間道》中的《警察再見》。

可是香港競爭這麼激烈,你形象又不夠靚,這可是個問題誒?

後來,她來參加聲動亞洲這個節目,在台上哭了。

她哭着説:香港真的很少有機會能夠登上舞台,可是,我真的,真的很喜歡唱歌。

我忍不住低低飲泣,捂着嘴不想讓人發現。

青春勵志演講稿 篇5

這段關於20歲青年人如何看待人生的演講引起了許多ted粉絲的討論,來自tedx組織團隊的davidwebber就説:meg指出最重要的一點便是青年人需要及早意識到積累經驗和眼界,無論是20歲還是30歲,都是有利自己發展的重要事。”30歲不是一個新的20歲,生活決定權在於你自己。

記得見我第一位心理諮詢顧客時,我才20多歲。當時我是berkeley臨牀心理學在讀博士生。我的第一位顧客是名叫alex的女性,26歲。第一次見面alex穿着牛仔褲和寬鬆上衣走進來,她一下子栽進我辦公室的沙發上,踢掉腳上的平底鞋,跟我説她想談談男生的問題。

當時我聽到這個之後鬆了一口氣。因為我同學的第一個顧客是縱火犯,而我的顧客卻是一個20出頭想談談男生的女孩。我覺得我可以搞定。但是我沒有搞定。

alex不斷地講有趣的事情,而我只能簡單地點頭認同她所説的,很自然地就陷入了附和的狀態。alex説:“30歲是一個新的20歲。”沒錯,我告訴她“你是對的”。工作還早,結婚還早,生孩子還早,甚至死亡也早着呢。像alex和我這樣20多歲的人,什麼都沒有但時間多的是。

但不久之後,我的導師就要我向alex的感情生活施壓。我反駁説:“當然她現在正在和別人交往,她現在和一個傻瓜男生睡覺,但看樣子她不會和他結婚的。”而我的導師説:“不着急,她也許會和下一個結婚。但修復alex婚姻的最好時期,是她還沒擁有婚姻的時期。”

這就是心理學家説的“頓悟時刻”。正是那個時候我意識到,30歲不是一個新的20歲。

的確,和以前的人相比,現在人們更晚才安定下來,但是這不代表alex就能長期處於20多歲的狀態。更晚安定下來,應該使alex的20多歲成為發展的黃金時段,而我們卻坐在那裏忽視這個發展的時機。從那時起我意識到,這種善意的忽視,確實是個問題,它不僅給alex本身和她的感情生活帶來不良後果,而且影響到處20多歲的人的事業、家庭和未來。

現在在美國,20多歲的人有五千萬,也就是15%的人口,或者可以説所有人口,因為所有成年人都要經歷他們的20多歲。我專門研究20多歲的人,因為我堅信這五千萬的20多歲的人,每一個人都應該去了解那些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神經學家和生育專家已經知道的事實:你的20多歲是極簡單,卻極具變化的時期之一。你20多歲的時光決定了你的事業、愛情、幸福甚至整個世界。

這不是我的看法。這些是事實。我們知道80%決定你生活的時刻發生在35歲之前。這就意味着你生活的重要決定、經歷和突然的領悟,有八成是在你30多歲之前發生的。那些超過40歲的朋友不要驚慌,我想這羣人會沒事的。

我們知道職業生涯的前10年,對你將來的收入有重大影響。我們知道到了30歲的時候,超過半數的美國人會結婚,或者和未來的另一半同居或者約會。我們知道人在20多歲的時候,大腦停止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重組,以適應成年世界的快速發育階段。這就意味着不管你想怎樣改變自己,現在是時間改變了。

我們知道在20多歲的時候,性格的改變多於生命中任何時期。我們也知道女性的最佳生育時期,在28歲的時候達到頂峯,35歲之後生育變得困難。所以你的20多歲正是瞭解你自身和選擇的時期。

當我們想到孩童的成長時,我們都知道1-5歲,是大腦學習語言和感知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日常的普通生活,都會對你的未來道路影響巨大。但是我們卻很少聽到成年發展期,而我們的20多歲正是成年發展期的關鍵。

但是20多歲的人卻聽不到這些,報紙討論的只是成年年齡界線的變更。研究者稱20多歲是延長的青春期。記者就引用傻傻的外號稱呼20多歲的人,比如“twixters”(twenty-mixters)和“kidults”(kid-adults)。這是真的。作為一種文化,我們的忽視的正是對成年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十年(從20歲到30歲)。

雷昂納德·伯恩斯坦説過:要想取得成就,你需要一個計劃和緊迫的時間。這是大實話啊!所以當你拍着一個20多歲的人的腦袋,跟他説,“你有額外的10年去開始你的生活”,你覺得這改變了什麼?什麼都沒改變。你只是奪走了那個人的緊迫感和雄心壯志,絕對沒有改變什麼。

然後每天,那些聰明有趣的20多歲的人,就像你們和你們的兒子女兒一樣,走入我的辦公室開始説:“我知道我的男朋友對我不夠好,但是我們的關係不算數。我只是在消磨時光而已。”或者説“每個人都告訴我,只要能在30歲的時候開始我的事業,這就足夠了。”

但是實際聽上去卻是:“我馬上就要三十了,卻根本就沒有東西展示。我只是在大學畢業

時,有過一份最漂亮的簡歷。”或是這樣:“我20多歲時的約會,就像找凳子。每個人都繞着凳子跑,隨便玩一玩,但是快30的時候,就像音樂停止了,所有人開始坐下。我不想成為那唯一站着的人,所以有時候我會想我和我丈夫之所以會結婚,是因為在我30歲的時候,他是當時離我最近的那張凳子。”

20多歲的人吶,千萬不要這樣做。這個做法聽起來有點輕率,但是不要犯錯,因為風險很高。當很多事都被擠到你30多歲的時候,就會有巨大壓力,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啟動一項事業,挑一個城市,找到伴侶,生兩三個孩子。這些事大多是不能同時完成的,正如研究表明,在30歲的時候,要想工作、生活一步到位,難度很高,壓力很大。

千禧年後的中年危機並不是一輛紅色跑車。而是意識到你不能擁有你想擁有的事業,意識到你不能擁有你想要的孩子,或者給你的孩子添個兄弟姐妹。太多30多歲40多歲的人,看看他們自己,看看我,坐在屋子裏談論自己的20多歲,“我當時都幹麼了?我當時都想啥了?”我想改變現在20多歲人的所思所為。

這裏我想講個故事説明問題。這個故事是關於名叫emma一個女人。她25歲的時候,走入我的辦公室,因為用她自己的話説,她有自我認識危機。她説她也許想從事關於藝術或者娛樂的工作,但是她還沒決定。所以取而代之的是,她花了過去幾年的時間當服務員。為了減少開銷,她和她的男朋友同居,一個脾氣暴躁而無志向的人。

正如她悲慘的20多歲,她早年的生活更加悲慘。她經常在談話過程中哭泣,努力鎮定下來後説“你沒辦法選擇你的家庭,但是你可以選擇你的朋友。”有一天,emma走進來,她雙手抱頭於膝蓋,然後抽泣了幾乎一個小時。她剛買了一個新的通訊錄本子,然後花了一整個早上的時間,填寫她的聯繫人信息。當她填到“萬一發生緊急情況,請聯繫…”的時候,她沒有任何人可填。

她幾乎崩潰地看着我並説,“如果我被車撞了,誰會在那裏?假如我得癌症了,誰會在那裏?”在那種情況下,我花了好大力氣才忍住説“我會。”emma所需要的,並不是理療師所真正關心的。她需要一個更好的生活,我知道這是她的機會。自alex開始,我從這份工作上學到了很多,不能只是坐在那裏看着emma十年黃金定型期白白消逝。所以接下去的幾個星期幾個月,我告訴emma三件事,所有20多歲的男生女生都值得聽一聽。

首先,我告訴emma忘掉她的自我認識危機,去獲得一些身份認定的資本。

身份資本是指做增加自我價值的事。為自己下一步想成為的樣子,做一些事一些投資。我不知道emma的工作將來是什麼樣的,也沒人知道將來的工作是什麼樣的,但是我知道:身份資本會創造出更多身份資本。

現在是時候去嘗試你想要的海外工作、實習或者新起點。我不是輕視20多歲的自我探索,而是輕視那些隨便玩玩無所謂的探索,或者從某種意義上説那不是探索。那是拖沓!我告訴emma去探索工作,讓她的探索有所回報。

第二,我告訴emma不要高估自己的朋友圈。

好朋友會載你去機場,而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瞎混的20多歲的人,他們的交際圈、知識面、思維方式、説話方式和工作層面都被限制住了。新的資本或者新的約會對象,往往是從內部交際圈之外來的。新的事情來自我們所謂的“遠的關係”,我們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沒錯,半數20多歲的人,處在失業和半失業的狀態。但是另外一半的人卻不是這樣的,“遠的關係”正是你融入一個新的羣體的紐帶。有半數的新工作從來不公示出來,所以聯絡你鄰居的老闆,是你找到那些未公示工作的方式。這不叫作弊,這是信息傳播的科學方式。

最後一點也很重要,emma相信你無法選擇你的家庭,但是你可以選擇你的朋友。可這只是她成長時期的狀況。

作為一個20多歲的人,emma很快會與某人為伴組建她自己的新家庭。我告訴emma現在就是你選擇你家庭的時候。現在你也許會想相比於20歲,25歲或30歲時組建家庭會更好。我同意你的看法。但是當你facebook上的朋友,都開始步入婚姻殿堂時,你隨便抓一個人一起生活、睡覺,絕對不是組建家庭的過程。

經營你婚姻的最佳時間,是你還沒結婚的時候,這意味要像你為了工作一樣精心謀劃。選擇你的家庭,是有意識地去選擇你想要的人和事,而不是為了結婚或者消磨時光,任意選擇一個正好選擇你的人。

emma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我們翻了一遍通訊錄,她發現她原來的舍友的表妹,在另一個州的一家藝術博物館工作。這層遠關係幫助她在那裏得到一份工作。這份工作給她一個理由離開她那同居的男友。現在五年過去了,她是一名博物館特別活動策劃者。她和一個她用心選擇的男人結婚了。她愛她的事業,她愛她

的新家,她寄給我一張賀卡寫道,“現在緊急聯繫欄似乎不夠填呢。”

emma的故事聽起來簡單,這正是為什麼我愛和20多歲人打交道。幫助20多歲的人很容易。20多歲就像離開洛杉磯飛往西部某處的飛機,起飛之後,一點小小變化,都會影響到它最終將降落在阿拉斯加還是斐濟。

同理,在你21歲,25歲甚至29歲的時候,一次好的談話、好的休息、好的ted演講,能在未來的幾年甚至幾代人的時間裏,帶來巨大的影響。因此這個想法值得傳達給每一個你所認識的20多歲人。這想法就像我後來告訴alex的話一樣簡單。

我每天都對像emma這樣的20多歲的人説:30歲不是一個新的20歲,所以規劃好你的成年生活,獲得一些身份認同資本,利用你的遠關係,選擇你的家庭。不要被你所不知道的,從未做過的事所禁錮。你現在的作為決定着你的人生。

青春勵志演講稿 篇6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們90後 90後是我國90年代後出生的新一代公民,關於90後的批評眾多,有人説,他們養尊處優失去了堅強、獨立的精神和應有的責任感。有人説,他們軟弱無能,一遇到什麼事都要依賴父母。有人説,他們叛逆的現象層出不窮,他們是沒有孝心的一代。更有甚者斷言,他們挑不起祖國未來的重擔,祖國會在他們這一代毀於一旦 或許,以上的批評有些並沒有錯,我們叛逆的現象是不少。打羣架、早戀、與老師辯解、和父母吵架。面對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我們卻視而不見。有人説我們養尊處優,沒錯。我們剛落地就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盛期,是祖國盛榮的初期。“計劃生育”的國策讓我們倍受父母恩寵國家的安定與繁榮讓我們的生活蒸蒸日上,在這種優越的環境和父母的溺愛中我們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惡性和依賴的心理。這些吞噬了我們堅強的精神和應有的責任感。

我們雖然在父母的溺愛中成長,但是我並沒有完全失去應有的責任感和堅強、獨立的精神。有人説,90後是最幸運的一代也是最不幸的一代。因為90後大多是獨生子女能夠倍受父母關愛,但是他們身處競爭最激烈的年代。在殘酷、激烈的競爭中我們難免遭受挫折。而在挫折中我們堅強、獨立的精神的到了培植。所以我們並沒有失去堅強、獨立的精神。在歲月中我們一天天成長,在成長中我們漸漸懂得承擔,在承擔中我們的責任感也日益增強。所以我們不缺應有的責任感。 90後的心並不是想前輩們眼中那樣滿是污點,我們的心是純樸善良的,那些叛逆的現象並不是我們心靈的寫真,陶星、丁仕源、龍清泉才是我們的形象代言人。陶星十四歲時,就要拖着父親去世的沉痛照顧着患有癲癇病以及嬰兒般智力的聾啞母親。丁仕源才十九歲就已經是兩家公司的總經理和多家公司的持股人,龍清泉在他十八歲那一年,拿下了90後第一枚奧運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