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錄名言

聽説你也曾因為內向而自卑的人生感悟

“內向”這個詞,是穩定鑲嵌在我的人生履歷上的。

聽説你也曾因為內向而自卑的人生感悟

自小如此。我痛恨公共場合的發言,眾人的目光齊齊打在我這邊,會燒起我臉頰的一片灼熱;

我一邊出口,會一邊為措辭膽戰心驚,生怕聲音打着旋兒地飄到別人耳邊,最後卻落實成日後被嘲弄的談資。

想縮在人羣的邊緣裹衣角,任別人張狂發言,製造熱鬧。

我不出頭。

朋友也説,她打小就內向,不想給不熟的同學借作業抄,但又實在不好意思開口拒絕。

性格一直延續到現在,她在廣告公司實習,很努力地適應職場,仍然會覺得跟只見過一兩面的同事打招呼很費力。

簡單的幾句寒暄,她也無法自然地拋出,再待對方輕巧接住。

內向的人都慢熱。

其實看見別人三兩紮堆,我也想湊上前,奉獻八卦佐料,但我怕別人覺得唐突,依舊站遠觀望。

其實身處在陌生環境,我也想發光放熱,迅速打成一片,但我不懂梗,不插話,不知如何融入。

其實有了喜歡的人,我也想大膽追,打出猛烈攻勢等他接穩,但我不敢,我連單獨給他發“晚安”,都怕他心裏生怪。

內向的人,縱使心裏揣着火爐,也不敢找人攤開散熱。

對於他們來説,表演熱忱太難了,敞開情緒太難了,展覽自我太難了。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不同性格所受的待遇並不平等。

內向時常同自卑掛鈎,因為從小到大,總是外向的孩子更受周圍人的偏袒,無論在同齡抑或長輩面前,他們都是寵兒。他們被更多目光澆灌,得到更多的青睞與垂愛。

於是無孔不入的成功學,拿“內向”這一性格開刀,勸誡你遊走人際要圓滑,搬弄得來漂亮話,違心奉承也行雲流水,改善人生品質全靠熱乎乎的一張嘴。

跟很多內向的人一樣,我也試過。

為了獲得共同話題,強迫自己去看並無興致的韓劇,只為了別人討論男神的吻技時能插一嘴。

為了升職加薪,告訴自己要學會高超地讚美領導,只為了在暗伏硝煙的辦公室政治裏求得一隅生存。

為了更好地拋頭露面,鼓勵自己去學交際與演講技巧,只為了或許有朝一日跟幾位了不起的某某相談甚歡。

確實有改善,但我會在不情願的.交流完成後,變得非常疲憊。

逐漸我才明白:內向是我人格的一部分,硬要掰成往外的,不是做不到,只是會很難受。外向讓我不舒服,因為它不是我的本心。

有人只想獲得一整間的掌聲,就一定會有人,只想在觀眾席裏安靜地聽完發言。

人的性格,其實很難改變。內向的人可以變得更外向,像我,現在可以跟不太熟的人也插科打諢,但最終還是更喜歡結交幾位話不多的摯友,簡單陪伴就好,不用妙語連珠,不用觥籌交錯。

真的不用。

我認識一位姑娘,非常內向。她上台做一次PPT演講,毛衣都能汗濕一半。她曾經抱怨講,自己肯定完了,學不來八面玲瓏的社交,以後在公司不知道怎麼混。

她完了嗎?並沒有。她現在自由職業,靠高價的稿費,活得很好。她的文章因細膩與含蓄而出眾,我想,如果不是性格的內斂讓她有了更強的洞察力和思考力,她的筆觸不會比別人的更加縝密與深情。

以前我會鼓勵所有內向的孩子,要克服自己,走出你的心障,外面世界挺寬廣的。

現在我不了。我覺得,縱然外面的世界寬廣,一個獨立的個體,有權力選擇停駐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裏。

以前我也被“外向的人會有更多機會”一類説辭嚇得不輕,但後來我明白,讓一個人真正獲得他所想要的生活的,不是他的性格,是他的能力。

內向的人自有內向的力量,這並不比外向低人一等。

而對於所有內向着,或內向過的人,我贈送兩個字:接納。接納你自己。

人生多苦啊,真的,怎麼舒服怎麼來吧。

終有一天你會發現,你並不是只有靠變成開朗的別人,才能過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