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考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報告範文

職場2.37W

為積極學習縣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新經驗、新技術和新思路,探索和尋找適合我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方法和路子。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向規模化方向發展,8月6日至8月14日,縣委、政府組織黨政考察團一行25人到蒙自、開遠、通海、易門、瀘西、羅平六個縣進行了實地考察,作為農業職能部門,着重考察了上述五個縣的種植業結構調整情況,重點是蔬菜產業的發展政策,試驗示範樣板以及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市場營銷情況等。

考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報告範文

具體參觀了蒙自農業科技示範園,蒙自萬畝石榴園,通海蔬菜基地、蔬菜保鮮、蔬菜市場體系建設以及通海縣農業局蔬菜示範基地,易門縣20xx畝蔬菜基地以及蔬菜真空預冷保鮮體系建設,瀘西蘭天公司彩椒基地,羅平油葵、萬壽菊、脱毒姜基地以及慷葆綠色食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等。

採取看聽的方式,看:主要是看基地、看規模、看農業產業化基礎設施建設,看新品種試種情況。聽:主要是聽取當地黨委、政府介紹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做法、扶持政策、發展方向以及經濟效益情況,聽取農業部門介紹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和試驗、示範情況以及如何引導農民向產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的情況等,從總體情況來看,通過參加這次縣委、政府組織的考察,大體瞭解了外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路和方法,在思想上得到了進一步的更新,受到了很大啟發,得到的體會很深,進一步的瞭解到我縣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外地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對於鞭策農業部門在今後的工作中調整工作思路、在結構調整中注重“實”字上具有十分深刻的意義。同時已感受到壓力很大,俗話説:“有壓力才會有動力”,如何將壓力變為動力,這是擺在農業部門面前十分緊迫的任務。

一、應學習借鑑的經驗

1、重規劃。針對“兩廣”夏季蔬菜因氣候炎熱而難予栽種的實際,為做到合理安排作物及播期,打好時間差,獲得較好的種植效益。蒙自、易門、通海、羅平都分片區實行了總體規劃,優化產業佈局。例如,羅平縣根據不同的自然條件和區域優勢,合理調整農業產業佈局,形成了城鎮、城郊,壩區、河谷槽區,低熱河谷槽區,山區、半山區等不同類型的經濟帶,使農民的人力、物力資源得予合理配置,建立名特優新品種開發—冬早蔬菜—養殖業三位一體的產業帶。另外,他們在規劃上都是圍繞市場需求,着眼於大中城市,一定程度地緩解了供求矛盾。

2、真投入。在結構調整和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中,正確處理好政府引導與尊重農民選擇的關係,典型示範與全面推進的關係,重點突破與循序漸進的關係,以特色求市場,靠優質服務佔領市場,顯得極為重要。例如,易門縣為確保蔬菜產業的順利發展,政府投資300萬元先將冷庫建立起來給老闆租用,現正在考慮逐步將產權有償轉讓給老闆。通海縣為鼓勵菜農建大棚,政府實施了農户每建一畝大棚補助3000元的政策,對年營銷量1000噸、5000噸、萬噸以上的大户都分別給予一定的獎勵,從總體情況看,在扶持上他們都是採取扶兩頭,一是對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範政府都安排專項資金給予一定的扶持;二是對生產、加工和銷售的農户和企業都在政策(税收)和資金上給予一定的扶持。

3、新機制。產品生產出來後,總是要通過營銷環節進入市場,如果機制不活,就會形成產銷脱節,尋求不到市場。通海縣在這一方面做得較為靈活,採取縣裏面設立蔬菜協會,由科技人員、行政人員、老闆和菜農組成,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然後再按片區分設若干個專業協會(合作社),這樣就把生產—管理——營銷等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每個環節都按照市場化方式運作,有關行政部門只是履行引導、指導協調和服務職能,整個市場風險都由協會來自行承擔,真正做到了市場需要什麼就發展什麼,什麼賺錢就種什麼,市場經濟體制已初見雛形。

4、強科技。科技是一個產業的重要支撐點,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一個產業的發展更要適應千變萬化的市場需求,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和試驗示範離不開職能部門,從考察瞭解到的情況來看,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程中,一是相關部門給予積極的配合,二是鄉級農科人員全部用於抓結構調整項目落實,技術指導和相關諮詢服務,保證了學有所用,技術專長得予有效發揮,三是大膽的引進新品種進行試驗示範,如通海縣每年都將引進200—300個蔬菜新品種進行試驗,四是給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創造空間(我縣至今還無高級職稱人員),制定有效的激勵機制促使他們研究在一線、指導在一線、問題解決在一線,使一些新品種很快就得予推廣。

5、引龍頭。每個產業的發展總是需要龍頭來帶動,這在考察的幾個縣當中各有千秋,蒙自縣是圍繞市場需求→發展產業→吸引龍頭企業(走進來)→帶動產業發展→滿足市場需求;易門縣是先請進來龍頭企業→發展產業→帶動產業規模發展→滿足市場需求。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引龍頭時,有關部門(農業、科技、鄉鎮企業、招商局、地方黨委、政府通力配合、共謀發展,竭盡全力搞好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使龍頭企業留得住、得發展。

6、抓“實”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一旦規劃出來後,就得結合實際分步實施,不能隨心所欲違背市場規律和脱離實際,想發展什麼就發展什麼,這樣就會亂了陣腳。從通海、蒙自、羅平、易門幾個縣實施的情況來看,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選準了主導產業後齊上陣抓落實,使之發展一項成熟一項,形成了一個縣上領導親自抓、鄉(鎮)領導主持抓、農業部門具體抓的良好氛圍,有效地扼制了只聽見唱功、而不見做功的現象滋生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間。

二、體會和收穫

這次考察,通過看了外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情況與我縣的現狀相比後感受很深,在找準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的接觸點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從中也吸取了一些經驗和教訓,取得了一些收穫,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在思想上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雖然我縣在客觀上存在着一定的難度,但在主觀上我們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是存在着等待、觀望的思想的,敢想、敢闖、敢試、敢幹的精神仍處於低迷狀態,通過這次考察,外地在農業結構調整進程中思想新、起點高、步子穩的做法給我們農業部門受到了很大的啟發,為今後的.工作找準了方向,明確了定位。

其次,領導重視,真抓實幹是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基礎。外地在抓農業、扶農業上是有思路、有行動,在鞏固原有產業、做強做優現有產業、打造延伸產業鏈方面切實做到了真抓實幹,務求實效,在“實”字上作文章、下功夫、力戒形式主義。把“一個產業,一個責任領導,一個工作班子,一個配套政策,一個實施單位,一個考核辦法”的產業路子落到了實處。

第三,政府引導,羣眾參與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關鍵。每一個產業在起步時總是要有相應的配套政策和科學的引導,由於現階段大部份農户還受一些老觀念、舊思想的束縛,市場經濟意識淡溥,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還很低。因此,發展項目一旦確定後,政府在引導農民轉變傳統種植觀念,朝着市場化方向發展的同時,相應承擔了一定的風險,首先給農民吃下了“定心丸”。通過一段時間的逐步引導,循序漸進,使羣眾主動樹立參與意識,分步朝着市場化方向運作和發展。

第四,依靠科技,增加投入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保障。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程中,正確處理好典型示範與全面推進的關係,重點突破與循序漸進的關係,科學指導與尊重農民選擇的關係,這是結構調整的客觀所在,由於農民常期受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和“手裏有糧,心裏不慌”的舊觀念束縛,從考察的縣市情況來看,每個產業在起步階段都會受到一些阻力,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但是,他們始終做到了給予投入,用於構建基礎設施和實施試驗示範,做出真正的“樣子”給農民看得見、摸得着,切實抓住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一要素,加大投入,扶強扶優。

第五,突出重點,鞏固產業是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最終落腳點。各地因自然條件、羣眾基礎、經濟基礎存在差異,這就要求在選擇產業,突出重點上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跟着別人“屁股跑”,因此,在優化發展產業的佈局上,各自有各自的重點,但總的都是遵循一條原則,就是“圍繞市場調結構,突出特色創市場”。另外,在產業的發展上,都注重兩個字,就是“鞏固”,在鞏固原有產業、培育後續產業方面的經驗確實值得我們借鑑。

三、今後工作建議

通過到外地去看現場,聽介紹,應該説,首先在思想觀念上有了更進一步的更新,作為農業部門深感壓力很大,如何將壓力變為動力,實施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現對今後如何工作談五點建議。

(一)落實規劃,確保措施到位。縣委、政府已制定出了《西疇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規劃》,縣有關部門應該積極的與鄉(鎮)配合,圍繞大規劃制定小規劃,上下衡接,形成互動,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措施並抓好落實。堅決杜絕只見規劃不見措施,或是説“只見唱功,不見做功”的現象發生,一旦如此,產業結構調整將會與外地的差距越拉越大。

(二)加強配合,確保工作到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它需要部門與部門間、部門與鄉(鎮)間,部門、鄉(鎮)與農民間的協調配合,因此,在實際工作中,一是要加強對農民的思想引導,向他們貫輸市場經濟理念;二是要加強科技培訓,提高科技水平;三是要搞好服務,提供市場信息,真正使農户做到市場需要什麼,就生產什麼,四是逐步以縣或鄉為單位建立行業協會,實施管理、技術、信息、營銷一體化服務,逐步樹立協會駕馭市場的意識。

(三)試驗示範,確保技術到位。因地制宜,合理選擇種植品種,這是獲得種植效益的重要途徑。作為農業部門,在產業結構調整進程中,只有不斷的引進新技術和圍繞市場需求引進新品種進行試驗示範,才能獲取種植業的有效價值。對試驗成功推廣的品種加大技術指導力度。起步階段就要確保在農户面前推廣的成功率,這樣才能夠取得農民的信任,從而實現順利推廣,獲取效益。

(四)強化規模,確保資金到位。產業散、亂、雜、小,在我縣還較為突出,形不成規模,難以體現出效益來。為此,在今後的產業結構調整實施進程中,應在規模上下功夫,加大資金整合力度,產業一旦確定,必須集中資金進行投入。可以借鑑外地的一些經驗,就是扶兩頭,一是政府給予農户一定的扶持,因為一個產業在剛起步時,總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如果將這些風險都轉嫁到農户的手中,很容易挫傷農民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所以,可採取政府已承擔部份風險,取得農民的信任,從而推動產業發展。二是對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和試驗示範給予一定的扶持,以確保得予順利推廣。

(五)引進龍頭,確保產銷落實到位。從外地的經驗來看,有先發展產業吸引龍頭的,有先引進龍頭來發展產業的,從我縣的情況來看,以產業來吸引龍頭較為適合,因為,沒做出什麼東西來天天喊引進龍頭企業這對我們結構調整很不利,搞半天可能會兩手空空,從而與外地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因此,我們只有做出點實的東西來,才能吸引一些龍頭企業進來。另外,對龍頭企業、農户和營銷户要有激勵機制,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這樣就不會造成生產和營銷脱節,反而還會促進結構調整的進程。

總而言之,通過這次的考察,就本人而言,是一次換思想的考察,因此,在今後的工作中將按照新時期、新農業、新思路的要求,切實發揮好農業部門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的作用,在實字上下功夫,努力使所做的工作有所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