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建水、石屏等地文物古蹟考察報告範文

職場1.35W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的十月,五華區政協文史組按照年初工作計劃,並按七屆政協的相關組織程序,於14日至16日組織部分委員到文物保護和文史工作做得較好的建水、石屏縣等地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參觀考察。主要考察了建水瓦窯村紫陶、石屏秀山、鄭營村、石屏蘆子溝民居建築羣、石屏一中、石屏明清古州衙、石屏文廟和袁嘉穀故居等文物古蹟,以及沙甸新建的大清真寺。此次參觀考察活動,組織嚴謹有序,安排緊湊得當,委員們通過考察拓展了視野,豐富了知識,達到了預期的目的。現將考察情況彙報如下。

建水、石屏等地文物古蹟考察報告範文

一、考察情況簡介

1、瓦窯村建水紫陶

建水紫陶,歷史悠久。1953年在北京舉辦的全國民間工藝品展覽會上,建水紫陶與江蘇宜興陶、廣東石灣陶、四川榮昌陶一起被命名為中國四大名陶。

如今,隨着原料的枯竭,市場上大品牌紫砂煲出現了製假現象,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建水紫陶,情況如何?帶着這樣的疑問,此行第一站,委員們實地走訪了建水的做陶名家,參觀了製陶工藝。

建水紫陶的生產主要集中在瓦窯村。這是一個位於建水北部距縣城2公里的村落,村內一溜排開有幾十家紫陶手工作坊。在當地老師的陪同下,委員們首先參觀了製陶名家陳紹康的工作室,陳紹康大師是建水紫陶的代表性人物,瓦窯村人,出生於製陶世家,能書會畫,精於雕刻設計,諳熟一整套建水製陶工藝流程,1995年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 稱號,XX年6月,被命名為“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他向大家簡單介紹了紫陶製作的工藝,要經過鎮漿制泥、手工拉坯、濕坯書畫裝飾、雕刻填泥、風乾焙燒、打磨拋光等工序,做一把小茶壺的週期約15天。並説建水紫陶目前沒有造假,原因首先是沒有大批量生產,原料暫時充足;其次,建水紫陶的工藝一般人很難仿得出建水紫陶獨特的古拙韻味。他還介紹了欣賞陶器的方法,主要看外形、看裝飾、看做工,看茶壺要看它的水線,水線越長,質量越好,一把他自己製作的茶壺要1200元左右。委員們還參觀了瓦窯村的幾家紫陶作坊和店鋪,它們各有特點,紫陶製品價格的高低與紫陶師傅的`名氣有關。

2、石屏秀山

石屏秀山位於石屏縣城西10公里寶秀鎮南,寶秀鎮西南吳營村,距離石屏縣城12公里,是滇南的名山勝地之一。 1983年公佈為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物保護單位。

明洪武年間建真覺寺,清代多次重修。現存古建築有山門、大雄寶殿、凌雲閣。大殿內塑有釋迦牟尼像,兩旁塑有普賢、文殊像各一尊,塑工精細,衣紋流暢,神采各異。登樓遠眺,寶秀鎮村舍歷歷在目。寺內種有唐代櫻花、宋代梅花、元代羅漢松、清代紫竹等珍稀古樹,石屏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古樹的保護,委員們參觀時正好碰上縣裏舉辦古樹保護掛牌儀式,縣委書記李建陽親自為古樹掛牌。

3、石屏鄭營村

石屏鄭營村位於縣城西邊10公里的寶秀鎮赤瑞湖畔,建村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這裏山青水秀,村內古建築、宗祠、學校及地理環境、自然景觀十分秀美。1999年1月19日,石屏鄭營村被雲南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現已成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

鄭營村裏民居房屋建築很有特色,以土木結構的四合院為主,方位皆坐南 朝北。委員們在縣文管所、縣文化局同志的陪同下,參觀了其中比較著名的古建築有陳氏宗祠、鄭氏宗祠、陳氏民居、司馬第等。陳氏宗祠建於1925年,佔地面積2577平方米,在鄭營古建築中最為壯觀。祠門為牌坊式,磚石結構。從祠門進去依次為石橋、蓮池、中殿、正殿。中殿、正殿前院子兩側均建有對稱式的偏殿、樓閣。祠門前有石亭、石獅各一對。祠門進去有一石橋,橋上有欄板望柱,望柱頭上有石雕12生肖動物,皆精雕細刻,栩栩如生。中殿、正殿木結構建築上雕樑畫棟,花蟲鳥獸歷歷在目。陳氏民居建築樣式有中西合璧的特點,是鄭營村民居房屋中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築,其房屋特點為木石結構,走馬轉角樓式四合院,坐南朝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