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茶葉深加工產品的市場發展前景新聞稿

職場1.94W

隨着氣温升高,茶飲料大熱。泉州茶企雲集,其中不乏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品牌企業,然而,記者瞭解到,目前泉州除了福建大自然茶業(坪山)科技有限公司之外,幾乎沒有其他茶企介入茶飲料生產。根據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到2009年,中國茶飲料產量已超過700萬噸。面對如此龐大的茶飲料市場,泉州茶企難道不為所動?業內人士表示,茶飲料開發屬於茶葉深加工領域,對資金和技術的要求都很高,即便市場容量可觀,貿然進入依然難稱明智之舉。基於自身實力和品牌定位的考慮,作為原料供應商與飲料巨頭合作,是更為穩妥的選擇。

茶葉深加工產品的市場發展前景新聞稿

  不做茶飲料:資金和渠道是瓶頸

在與茶企負責人的交談中,八馬茶業、安溪鐵觀音集團、裕園茶業等都提到了開發茶飲料的三個難點,一為資金、二為渠道、三為品牌定位。正如八馬副總經理林榮溪所説的,要上茶飲料生產線,動輒就是數千萬的投入,不能不考慮資金佔用問題,以及萬一運作失敗,所帶來的損失;茶飲料屬於快速消費品,銷售渠道主要為商超,與目前鐵觀音茶企以門店為主、直面終端的銷售渠道大有不同,開發茶飲料,必須建立一個全新的渠道,在資金、人力和時間上都需要投入;八馬目前的品牌定位為“商政禮節茶”,走的是中高端路線,與茶飲料的平民路線有很大的差異,貿然進入茶飲料生產領域,可能會模糊企業原本的品牌定位。基於這些原因,林榮溪明確表示,八馬暫時沒有開發茶飲料的計劃,但作為原料供應商,八馬茶業與日本茶飲料巨頭三得利、伊藤園的合作已經持續了16年。

記者從安溪鐵觀音集團瞭解到,該集團這幾年對茶飲料市場保持高度關注,也將茶飲料生產納入公司規劃當中。當問及進軍茶飲料何時提上日程時,該集團企劃部經理詹懷斌表示,公司決策層的意見是目前時機尚不成熟。

在茶飲料生產上,產茶大省四川也有過類似的探討,有媒體報道相關問題的文章稱:“國內茶業界排名第一的竹葉青銷售額剛突破3億元。‘與飲料企業每年動輒上億元的推廣投入相比,川茶企業實力仍顯不足。’”這也許同樣是閩茶進軍茶飲料行業最根本的難題。

  先行培育或打擦邊球:抓住未來增長點

當然,我們必須看到,閩茶對茶飲料領域一直保持着高度的關注,並積極尋求進入或合作之道。

早在1995年,安溪茶廠(後改制並以其核心企業組建安溪鐵觀音集團)就投資進行茶飲料生產。當時,灌裝茶的發明者日本伊藤園生產灌裝茶水的原料鐵觀音來自安溪。安溪茶廠作為原料供應商,近水樓台先得月,首先在中國引入了一條完全的鐵觀音茶水灌裝線,成為茶葉行業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生產線採用原湯高温灌裝,不添加任何糖分和其他食品添加劑,用易拉罐包裝,是真正的原味茶。這應該是國內最早的鐵觀音茶飲料。後來,由於渠道開拓困難等原因,安溪茶廠並沒有把茶飲料繼續研發和推廣下去。

先行者的折戟讓不少茶企審慎觀望,但並沒有讓後來者止步。目前,走在本地鐵觀音飲料生產前頭的是福建大自然茶業(坪山)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副總經理楊進業告訴記者,2007年,他們就與南京中山大學、南京理工學院、福建農林大學合作進行了鐵觀音茶飲料研製。2007年底的第一屆海峽茶博會上,大自然茶業當時定名為“茶功夫”的鐵觀音茶飲料首次展出,並廣受好評。目前該產品已有了成熟穩定的配方,由廈門太古可口可樂飲料公司進行來料加工,推出了pET罐和鐵罐兩種包裝,並在華東地區(福建、江西、浙江)商超上市。市場的良好反饋讓大自然茶業備受鼓舞,從去年開始,該公司計劃投資3000萬-5000萬元建設自己的生產線,目前項目還在進行中。

面對茶飲料高昂投入及渠道建設的門檻,有茶企打起茶飲料擦邊球,開拓休閒茶飲。比如,天福作為茶行業老大,從最初的綠茶冰激凌做起,目前已開發出包括各色奶茶在內的數十種產品,在渠道上除了門店銷售外,還與其他企業以合作的方式建立新的子品牌,目前在泉州的市場反映還不錯。

對此,裕園茶業營銷中心經理陳福友表示,天福的茶食品在業內享有相當的地位,對休閒茶飲的開拓,等於是延續其茶食品的思路,而開拓子品牌,可能意在區分客户羣,這也是閩茶進一步發展後可以考慮的方向。這種做法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在年輕客户中建立好感和口碑,培育未來的消費羣體。

  業內共識:深加工是“藍海”也是趨勢

林榮溪坦言,沒有上億元的實力,很難把茶飲料做出名堂來。就全國範圍看,顆粒茶的市場還有很大空間,所以多數鐵觀音茶企仍在進行該領域的市場開拓,並謀求品牌影響力在此領域的更大化。但如果引入風險投資或進入資本市場,鐵觀音飲料將成為大型茶企的一大方向。

楊進業也表示,目前大自然茶業還是主攻顆粒茶市場,茶飲料則還在摸索渠道拓展和配方改良,整體而言還處於培育期,但公司不會放棄這方面的努力,將把茶飲料作為未來公司業績的重要增長點。他還説,與市面上常見的茶飲料不同,作為生產顆粒茶出身的茶企,將把茶飲料進行差異化定位,強調由茶葉萃取濃縮液製造,而非茶粉勾兑。目前日本的三得利、伊藤園就在走這樣的道路。相信,這樣的差異化定位將為茶企開拓出廣闊的“藍海”。

有業內人士認為,茶行業的屬性決定了茶葉銷售額要做大很難,從目前的市場狀況看,如果只是專業做茶,年銷售額上億元就已經非常成功了。茶葉不像飲料這樣的快消品,一盒茶一般能喝上十天半個月,需求有限,這就決定了茶葉企業要想做大蛋糕,必須發展其他項目,茶飲料、深加工雖然開發推廣困難重重,但是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最有前途的項目。

  中國歷史悠久的茶文化的由來

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裏面包含了中華民族各個時期各個名族的不同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縮影,那麼茶文化的由來是怎樣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茶文化產生之初是由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開始的。兩晉北朝時,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養廉”,以對抗當時的奢侈之風。魏晉以來,天下騷亂,文人無以匡世,漸興清淡之風。這些人終日高談闊論,必有助興之物,於是多興飲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賢。後來清淡之風發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飲終日不醉的畢竟是少數,而茶則可長飲且始終保持清醒,於是清淡家們就轉向好茶。所以後期出現了許多茶人。

漢代文人倡飲茶之舉為茶進入文化領域開了個頭。而到南北朝時,幾乎每一個文化、思想領域都與茶套上了關係。在政治家那裏,茶是提倡廉潔、對抗奢侈之風的'工具;在詞賦家那裏,茶是引發思維以助清興的手段;在佛家看來,茶是禪定入靜的必備之物。這樣,茶的文化、社會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國茶文化初現端倪。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與當時的經濟、文化、發展相關。唐朝疆域廣闊,注重對外交往,長安是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國茶文化正是在這種大氣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還與當時佛教的發展,科舉制度,詩風大盛,貢茶的興起,禁酒有關。唐朝陸羽自成一套的茶學、茶藝、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經》,是一個劃時代的標誌。《茶經》非僅述茶,而是把諸家精華及詩人的氣質和藝術思想滲透其中,奠定了中國茶文化的理論基礎。

茶文化包括茶葉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

飲茶要想領會品茶之道,對於茶文化的認識還是有所必要的,只有對其有所瞭解,才能領會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之間不同的飲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