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過於重視“求職技巧”的副作用

職場1.11W

在大學生畢業就業時,面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有些大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到不知所措,或者做得不好,使自己在求職中因小失大,達不到成功。在求職過程中注意了以下基本禮儀和技巧,才能達到事半功倍,增強面試的有效性,可是面對網上類似“面經”的求職技巧,是不是懂得越多越好呢?

過於重視“求職技巧”的副作用

每到年底都是畢業生應聘的集中期,大學本科應屆畢業生正在進入“90後時代”,90後應屆畢業生大多很優秀,他們經歷豐富,思維活躍,求職的準備也更加充分。但同時,他們在面試中也暴露出自我定位過高、過於重視求職技巧等問題。

90後畢業生具有兩大優勢:一是他們現在的機會很多,各種經歷非常豐富,並且敢於嘗試新的東西。很多人的學校活動都很豐富,並且有出國交流和在不同單位實習的經歷,這是以前的學生所不能比的;二是他們對就業準備得很早,有的學生大一下學期或大二上學期就開始為以後的求職做規劃和準備,很多學生在真正求職時已準備得很好。

他們往往對常規面試套路很熟知,面試技巧也準備得更多。但是過多的技巧並不能展示出你增值的東西,只會讓面試官非常反感。有些學生在面試中的表現很做作,很假,有經驗的面試官一眼就能看出來。行為習慣和平時不一樣,不熟練,弊端可能會更多。

加之現在網上的面經很多,有些學生就會依照面經來包裝自己。其實學生有面經,HR也有自己的訣竅,有些東西是掩蓋不了的。而且不是得到了工作就萬事大吉,如果這份工作不適合自己,以後也會很難受。所以不要單純為了得到工作而迎合面試官的需求,而應展現自己真實的一面。

今天的應屆畢業生獲得的信息量大,面臨的選擇也更多,一些學生表現出對什麼都感興趣,但不清楚自己真正想幹什麼,在談職業發展的時候,很少有自己的想法。

在求職階段儘可能多地去爭取不同的就業機會,這本身無可厚非,但同時也需要了解自己的能力與職位要求的匹配度,企業的文化和發展平台對自己是否適合,找準自我定位,分析自己的強項和弱項,興趣愛好以及做好職業發展規劃,這樣才能為將來的職業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同時,目標不夠聚焦,有時就不能表現出你在某一方面的足夠努力。專家建議,選擇就業機會時一定要考慮你的內在需求,企業的氛圍和價值觀比硬指標更應重視,不要看到機會就去嘗試。

  即時通會員如是説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日益完善的招聘產業催生了各種各樣的求職環節和花樣,自然也會有紛繁複雜的應對措施。這個社會果真是越來越缺乏“真誠”了,有些用人單位搞了天大地大的全國巡迴招聘,其實最後招的也只是幾十個人,一言以蔽之,宣傳的目的大於招聘的意義。在此般招聘過程中,用人單位出於宣傳目的,必然只是“報喜不報憂”,這又如何要求求職者“坦誠相待”呢?搞到最後就是雙方比賽撒謊,最後籤一個相互妥協的合同,對於雙方來説,確實都是滿意了,但放到後效中,用人單位會擔心這個信誓旦旦的求職者是否只是拿它們當一個可有可無的墊腳石,求職者也擔心自己今後的發展空間乃至會不會剛入職就淪為某些一邊招聘一邊裁員的用人單位的犧牲品……而最要命的恐怕就是,如此“非誠又擾”的招聘下來,在用人單位和求職者身上,又剩下幾分“真誠”呢?或許有些杞人憂天,但筆者還是認為,與崗位相關的筆試,加上由相關崗位經驗豐富的從業者為主導的面試就夠了,再這麼“鋪天蓋地”下去,除了部分管理學相關的`畢業生很開心外,很可能就是“招聘熱與用工荒齊飛,不真誠與不穩定一色”的混亂。——夏陽

中國的大學生普遍有一個問題,就是在對社會還沒有什麼瞭解的情況下就不得不決定自己的職業之路。因為缺乏社會實踐 ,很多畢業生的職業道路選擇顯得盲目而草率。要解決這個問題,光靠看“求職技巧”是沒用的。“求職技巧”不能告訴你你的內心在呼喚什麼。多接觸社會,多傾聽自己的內心,職業之路才能走得順。——王俊嶺

  面試=面市?——黃宗鵬

技巧永遠是輔助的東西,在工作當中需要的還是一個人的專注。求職技巧,是可能在面試的時候能夠幫助求職者鍍一些金,但是HR的眼睛總是經過練就的,很多技巧都是從HR哪裏流出來的,太多刻意的追求這些而忽略了自己本身的想法和個性的話,對於求職只是會起到一定的反作用。這些技巧,也僅僅是給沒有經驗的人拿來借鑑的,如果各種經驗豐富的話還笨拙的用這些很明顯的“技巧”,那也就略顯照貓畫虎卻不成形了。——楊文

我是剛剛畢業參加工作的人,對於求職面試我有話要説!其實現在企業招聘存在很多漏洞,很多應聘上的人其實並不是最優秀最適合的,但是他們深諳應聘之道,能説會道,就面試上了。説白了,求職過程中最關鍵的是兩個要素:一是那些硬件條件,如學校、學歷和專業;二就是要能説,要能跟那些面試者侃。但是企業招人是用來做事的,不是所有工作僅靠耍耍嘴皮子就能完成的,我覺得面試過程中對專業素質和實際動手能力的考察才是應該引起重視。——張歡

標籤:求職 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