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中職學校學分制教學如何與高職及普高銜接和溝通的論文

職場2.73W

  摘要:從目標設置、課程分析及課程設置等方面探討了中等職業學校在編制學分制教學計劃時,應考慮與高職的銜接及與普高的溝通問題,銜接與溝通的主要形式為建立微型模塊羣、設置選修課等。

中職學校學分制教學如何與高職及普高銜接和溝通的論文

 關鍵詞:銜接;溝通;課程內容;課程結構

面對科技的高速發展,社會各界對人才要求的日益提高,高職教育的大力發展,以及普高的傳統優勢,中職教育顯得步履維艱,在夾縫中生存。目前,很多中等職業學校推行學分制,這是一個新課題,也是大勢所趨。學分制能夠更大程度地體現以人為本,更大程度地考慮個性的充分發揮。學分制的核心是“選課制”,即學校制定彈性課程,由學生自主靈活選課。“選”是形式,“課”是核心,在制定學分制教學計劃過程中,一方面要研究課程結構,另一方面也要考慮課程的功能,根據各種水平學生的不同需要劃分不同的模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追求,在教師的指導下靈活選擇。對於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而言,就業並非唯一目標,部分學生畢業後選擇升學(包括普通大學和高職)。所以,在制定學分制教學計劃時,必須考慮與高職的銜接,以及與普高的溝通,兼顧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具體操作方法為從目標設置入手,進行課程分析,建立課程模式,並使其通過相應的師資和設備得以實現。

  目標設置

課程目標最集中、最具體地反映了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的要求,它規定了培養對象在一定時限內個體發展應達到預期的、符合社會需要的標準——總體方案(教學計劃)中的培養規格和分科標準(教學大綱)中的分科目標。學分制教學計劃首先應體現中職教育課程目標的定向性、直接性、兼容性特點。職業教育課程目標的兼容性反映了時代特徵,並且只有通過學分制教學計劃才能得以實現。科學和生產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要求提升基層勞動者的文化、科學水平;社會民主文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要求為每個社會成員提供繼續學習的機會。如果能為中專畢業生提供深造機會,使其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一席之地,必將極大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定學分制教學計劃時,充分考慮與高等職業學校的銜接和普通高校的溝通。

  課程結構及功能分析

要使中職學分制教學計劃能夠與高職有效銜接、與普高充分溝通,首先應對中職、高職、普高的課程結構及功能進行充分分析,找到接合點,然後採用具有多樣性、應變性和共適性的教學模式實現預期目標。

(一)中職、高職、普高課程結構及功能分析

目前,我國中專教育課程按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段式進行設置。學生在3~4年時間內,將花費近一半的時間系統學習高中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這種課程設置方式與專科、本科相類似,即按學科要求具有完整的系統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但對職業教育而言,這種課程設置方式脱離了職業教育自身的特點,不利於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90年代中期以後,為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我國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引進了加拿大CBE理論模塊教學法,該理論遵循“能力本位”,主要根據職業需要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高職的課程設置有兩大特徵,即要求學生學習高中階段的科學文化知識,同時具備相關職業領域的技術能力。普通高中則強調文化基礎知識的學習。中職、高職和普高在專業技能和科學文化基礎兩方面的要求存在着重疊,應着力改變這種狀況。

(二)中、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課程內容的銜接

課程內容的銜接是中、高職銜接問題的核心和落腳點,應使其達到既相對分工又不重疊的有機結合狀態。根據我國國情和我國中、高等職業教育定位的要求,對於文化基礎課部分,可採用學科課程,以便構築較寬廣的文化基礎;對於與職業活動緊密聯繫的專業課程,可採用職業分析的方法,以問題和職業活動為中心,構建綜合化的活動課程模塊,突出職業特色和職業針對性。另外,在文化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可以根據專業的實際需要,按學科體系設置1~2門簡明扼要的專業基礎課程,起到“紐帶”和“橋樑”的作用。

(三)中職與普高的溝通

普通高中畢業生文化基礎較好,但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中職畢業生則恰恰相反,這就要求加強中職文化基礎課程,以使二者能夠有效溝通。

  課程模式及課程設置

(一)建立模塊羣

要實現中專與高職、普高的銜接與溝通,就應在課程安排上採用模塊式結構。首先,按專業分塊,再根據學生的不同要求和目標建立微型模塊羣。如下圖所示:

(二)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應體現“寬基礎,活模塊”的課程模式。必修課要體現“寬基礎”,即必須具備適應中專培養目標的文化基礎知識;選修課應體現彈性和靈活性,但也應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如下表所示:

對於有就業意向的學生,學校應與社會機構或相關企業簽訂用人合同,根據相關企業的要求制定技能要求、進行課程設置,提高就業率,體現職業教育的定向性。

中專學分制教學計劃只有充分考慮與高職的銜接和與普高的溝通,同時兼顧職業需要,才能體現實施學分制的真正目的,使學生各得其所,體現教育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黃克孝.職業和技術教育課程概論[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2]夏啟中,解飛厚.論中、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銜接[J].高等教育研究,2001,(1).

[3]謝勤,周勁鬆.學分制難點知多少[J].職教論壇,2001,(2).

[4]劉海峯,樑舸江.“寬基礎 活模塊”課程模式在工民建專業的構建[J].職教論壇,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