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縣政協經濟委員考察報告範文

職場4.21K

縣政協經濟委員會一行18人,在*副主任帶領下,赴**自治區所轄的魯番等地進行學習考察,重點考察了*市*區的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建設的情況。通過學習考察,委員們認為,該區在生態建設方面的很多寶貴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縣政協經濟委員考察報告範文

一、生態建設基本情況

*區是*市中心城區之一,*語意為“戈壁灘上的花園”,是*市唯一用*語命名的城區。該區位於市區西部,西臨雅瑪裏克山,北有黑山頭、紅廟子山等,轄區總面積427平方千米,人口52.8萬人,居住着漢、*、等38個民族,是一個具有十分複雜的社會經濟系統和特殊地理環境的城區。*年3月被國家環保總局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是當時西北地區唯一一家在城市中心區建成的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區已經逐步形成了“三條綠色廊道、三大生態建設工程、三大經濟商圈”的發展格局,城市建設面貌煥然一新。

到*年底,全區綠地面積達1756.5萬平方米,其中公共綠地74萬平方米,庭院綠地15萬平方米,荒山綠化1666.7萬平方米,年綠化面積200萬平方米,全區綠化覆蓋率25.98%,人均綠地面積19.7平方米,與1997年的不到4平方米相比,增長了近4倍。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區共建成道路140條,面積41.3萬平方米;治理泥巴巷道40條,道路硬化率達97.43%;拆除違章建築29萬平方米,建成袋裝垃圾站240個、二類公廁164座,全區109條主幹道、180萬平方米清掃區的垃圾日產日清率達100%,跨入*衞生先進城區行列。與此同時,*區還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產業。雅瑪裏克山生態旅遊基地、九家灣生態公園、倉房溝生態景觀區都已出具規模,景區中的鎮妖塔、山中葡萄風情園、民族文化園、蟠桃園、農家樂、遊園綠地等景點,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遊客湧入。僅*年,*區就接待國內外遊客209萬人次,旅遊收入創歷史記錄,達到了78211萬元。現在,其他生態旅遊項目,如九家灣的水上樂園、倉房溝的狩獵場等,也在進一步加緊建設中。

二、經驗和做法

對於*區生態建設上取得的成果,國家環保總局曾給予了高度評價:“*區在生態示範區建設的實踐中走出了一條荒山綠化與旅遊資源開發相結合、污水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相結合、城市基礎建設與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的具有中國西部特色的生態建設之路,為中國西部乾旱地區在荒漠化治理中如何解決用水問題、如何利用區域自然經濟優勢建設生態等問題上開闢了新的途徑”。

(一)荒山綠化與旅遊資源開發相結合。

雅瑪裏克山是一座千年荒山,也是*最大的一座荒山,土壤狀況很差。為了促進雅瑪裏克山的發展,*區按照“綠化先行、統一規劃、分片改造、綜合開發”的方針,以發揮雅瑪裏克山環境效益和開發旅遊事業為重點,大刀闊斧地對雅瑪裏克山地區進行了治理開發改造。由專業的`園林科技人員對雅瑪裏克山的土質進行悉心研究,加快土壤改良過程,逐漸恢復自然植被。並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在不同的土壤中種植果木經濟林、矮小灌木、草坪及各種旱生樹種等,使該區在短期內以較低的成本換取了較高的荒山植被覆蓋率,減少了沙塵的流失,改善了生態環境。

*區最終是要把雅瑪裏克山建設成為一個集娛樂、科普教育、旅遊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旅遊度假區,初步已將雅瑪裏克山分為覽勝區、登山活動區和生態恢復區三大結構區和13個功能片區,進行分片改造,梯度開發,並將植被劃分為13個大的植物景觀區和4條立體植物景觀線,增強觀賞性,使遊人步移景遷,盡享其美。

(二)污水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相結合。

針對*區地處乾旱地區、自然生態環境脆弱、淡水資源匱乏的特點,*區制定了“城區建設服從城區規劃,城區規劃服從城區環保”的建設原則,確立了“以大氣污染治理為中心,以工業污染治理為重點,以提高區域環境質量為目標”的環境保護工作方針,全面開展了區域污染治理工作。

*年,在國家計委、國家環保總局的大力支持下,由國債投資1.1億元在雅瑪裏克山腹地建設成日處理能力5萬噸的雅山污水處理廠,把城市生活污水經過處理後進行綠化灌溉,為雅瑪裏克山綠化提供可靠而穩定的水源,現在雅山污水處理廠已完全能滿足雅瑪裏克山的綠化需求。同時,*區從調整產業結構入手,指導幫助企業改進生產工藝、治理工業污染。支持*鋰鹽廠利用生產餘熱建設集中供熱,減少區域鍋爐污染源20餘個;指導中泰化學開展清潔生產,將兩台生產固鹼爐更換為煤氣發生爐,對化工塑水進行綜合處理和回收利用,並將電石廢渣進行回收利用,作為潔淨煤生產添加劑和城郊拉沙取土坑的回填土。

(三)城市基礎建設與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

*區在城市建設中融入“經營城市”的理念,把城區園林藝術化、景點精品化、綠化特色化的城市建設目標與建設生態人居環境有機地融為一體。相繼在全區開展了“梳粧打扮”工程、“亮化”工程、“藍天”工程、“拆牆透綠”工程等,採取見縫插綠、拆房現綠、徵地增綠、拆牆透綠、向立體要綠等多種途徑,增加城區綠化量,採用喬、灌、花、草相結合,點、線、面相融合的方式,使*區綠化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獨特景觀和公園景點、庭院綠化、街道綠帶、街邊遊園、三小綠地等交相輝映的城區綠地體系。

在城市規劃佈局上,*以提高城市居住適宜型為核心,實施環保型生態小區的試點工程,逐步完善城區的園林、綠地、水體等生態支持系統,初步建成優美、舒適、文明的生態人居環境。

(四)倡導生態文化與強化生態保護意識相結合。

生態文化建設是生態示範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第一批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和西北地區少有的在城市中心區建成的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區從建設伊始,就注重倡導生態文化與強化生態保護意識相結合,利用各種載體在全區各族人民羣眾中宣傳生態示範區的建設意義。並不斷擴展思路,將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納入全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將推進公眾參與、提高公民環境意識作為宣傳教育工作的總指導方針,初步建立了文明辦、環保局、教育局、團委、街道和社區相互配合、協調聯動的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機制和政府、街道、社區三級環保宣傳教育網絡,形成以市民文明學校、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為載體,以日常宣傳教育為主,多部門、多渠道開展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的局面。

通過開展教育宣傳活動,*區公眾對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的知曉率、參與率明顯提高,初步培育了具備*地方特色的生態文化體系,山綠、景美、街寬、燈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型生態示範區已初步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