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致詞

韓立福講座心得體會

致詞1.89W

2015年5月20日—21日,我有幸聆聽了韓立福博士新課程有效教學,走進“問題導學”創建學本課堂, 在學習中,我領略到新課程教學觀與傳統教學觀的不同與先進之處,韓博士報告中,預習“讀的策略”及課堂中學生自我展示、創建新型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以及課後教學階段行動的拓展對我震撼很大。韓大同學把我們帶到了教學的另外一個新領域,給我們 的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血液。

韓立福講座心得體會

一、 領略新課程教學觀與傳統教學觀的不同 教師的教學理念是實施有效教學的根本。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倍受關注。在新課程視野下,如何由"知識傳遞型“課堂教學”向“知識建構型”的有效課堂教學轉型,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在傳統教學觀中,強調-教師教學行為和傳授知識的藝術性,輕視學生主體的學習責任、學習方法和學習質量的有效性。從實踐研究來看,傳統課堂教學形成了"老師推着學生走"的慣性,走進了"先教後學"的教學範式,最終培養了"勤" 教師懶學生,學生始終沒有學會有效的自主學習,失去了終身學習能力。而在有效教學中"教師不再以知識權威和絕對權力的姿態走進教室"傳道、授業、解惑"而是充當課程實施的積極推進者、平等對話者、行動研究者的多種角色"。"教師有時還不僅要當好課堂教學的導演"而且應該當好學生的配角,師生之間應在平等自由的條件下發表見解、商討問題形成全班學生及師生間互相尊重人格、尊重別人創造表現、互相交流、互相鼓勵的氛圍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我們要儘快轉變多年以來養成的“先教後學”的習慣做法及觀念,構建適應新課程理念的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學習,逐步縮國小生學習的差異,大面積提高學業成績;讓學生學會合作交往,提高學生的社會化能力;使原來的懶學生變成“勤學生”,而勤教師則慢慢向“懶教師”轉變。

二、有效學習的根本是預習 韓博士指出:預習先讓學生讀,主要採用“查、畫、寫、記、練、思”“六字訣”閲讀,並且要求強調閲讀遍數。閲讀“六字訣”的主要內容是:“查着工具讀;畫着重點讀;寫着感想讀;記着內容讀;練着習題讀;思着問題讀”。其中,“寫着感想讀”強調:文科,主要寫文本大意、段落大意、名句賞析、思想感情、寫作特點、邏輯關係 。預習中不怕錯,要保證在課堂中有效學習,預習中要把知識轉化為問題看待。

以前我也要求學生預習,但從不知道該如何指導學生去讀,感覺前面總是漆黑一片,今天,韓博士點亮了我教學中的智慧之燈,給我照亮了前進的路。我要向韓博士學習,教學生們如何預習,如何讀,講課之前先給學生“斷奶”,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構建煥發學生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 課堂中學生自我展示的策略令人震撼。

學生課堂自我展示策略有五大招數——“三定”“一二三策略”,其中討論完成後的展示性對話學習策略對我震撼最大。

展示性對話學習策略也採用“六字訣”:“展、思、論、評、演、記”,即“展講、思考、討論、評價、表演、記錄”,具體操作過程是:一人展講,其他人認真聽、思考,遇到問題及時討論,討論結果如何,認真及時評價,為進一步説明討論程度,可進行多元化補充性表演,整個過程中,所有人都要認真做好記錄。這一部分,韓博士還找部分老師扮學生當場演示了一遍,所以印象特別深刻。演示過程中,同學們遇到什麼困難,此時,韓博士就適時採用煽風點火策略或小紙條策略等,讓課堂有效進行下去。我理解的是:“當學生遇到疑難時,教師要引導他們去想;當學生的思路狹窄時,教師要啟發他們拓寬;當學生迷途時,教師要把他們引上正路;當學生無路時,教師要引導他們鋪路架橋;當學生‘山重水

復疑無路’時,教師要引導他們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展示中,通過大聲喊口號,説願景,驅除了同學們的羞澀,充滿了激情與自信。

通過現場演示,加深了教師對展示性對話學習策略的印象,讓老師們知道,上台展示時應該聲音洪亮,語言言簡意賅,充滿自信,抬頭挺胸,眼睛巡視聚焦。這個過程的形成需要一個轉變和成熟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這需要教師馬上行動起來,改變自己的“傳統習慣做法”,積極從“先教後學”的教學範式逐步轉變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範式,克服“先教後學”的教學慣性,培養“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習慣和意識。其實,轉變“傳統習慣做法”的核心是傳統教育觀念,教師必須從教學理念上要進行徹底建構,要“倒空傳統教學的瓶子”,“裝滿新課程有效教學的瓶子”,學會理解、學會容納、學會整合,學會行動,全面建構適應新課程理念的新型“小組合作學習”教學觀。

四、創建新型小組合作學習的十二字訣讓我明智

韓教授還給我們傳授了創建新型小組合作的十二字訣,其內容可以歸納為1、願景2、角色、3、體系4、團會、5公約 6、評價對我啟發很大。 1、願景在這一塊內容裏主要解決的是學生的學習動力問題,讓學生認識到現在的自己、未來的自己和最高的理想。對人生美好的風景的一個憧憬,產生一個學習的動力。明確自己與理想的差距,現在的自己可以從哪些方面去鍛鍊自己。建構願景是需要召開主題班會,構建學生願景,同時,教師也需要建構教師願景,做到人人有願景,人人有理想。2、角色,在我們日常教學中,我們只設有班長、學習委員等,這樣的角色只能讓少部分人明確自己的角色,大多數卻只能跟着別人走。在小組學習中每組設立學科長,這樣人人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明確自己的責任增強自信心,為學習成績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3、體系在這一部分主要是我們將通過兩個體系來管理班級,一是學術體系另一個是行政體系,兩

個體系相互配合和補充。4、團會,是我們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各個團體都有自己的任務,這其中包括家長、任課教師、學科長,經常討論研究學習方法,後進生的學習情況和困惑,全面提高學生成績。 5、公約,各小組都要有自己的公約 ,並且每人都要簽字承諾。目的則是落實各學科任務,保證日常工作小組學習機制得到充分展示。 6、評價這一環節也是一個教學反饋,同時也是激勵學生的一個環節,主要分為五元評價和成績評價。體現了個體學習便捷化,團體學習合作化,小組學習承包化的內涵。使個人問題變化為小組問題,升級為班級問題,全面解決各個學生的困惑。 韓博士説“一種健康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新教育觀。這是喚醒人的本性,突出主體性,開發潛能釋放最大能量的教育,是真正實現民主、自由、開放、平等的教育是促進人的精神、知識、身體、個性、能力等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形態上是以信息化為特徵的多元化教育。”

五、課後教學階段行動的拓展

一節課40分鐘的結束並不意味着課堂知識的結束,它需要有一個迴歸、鞏固、拓展提高的過程。為此,韓教授提出了學習反思日記、”3715”迴歸複習評價章等迴歸評價型學習策略和組織單元迴歸複習、佈置拓展學習任務等迴歸評價指導策略。體現了知識的延續性.外延性.運用性。需要我們注意的是要提高課後拓展的有效性就要充分了解學情,因課設計練習,讓學生在訓練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從韓博士的報告中,我們能深切體會到教育教學是一項長期而又艱苦的工作。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有奉獻精神,有積極上進的態度,對教育充滿愛心、熱心和良心,相信有了這些,我們才能真正搞好有效教學,實施好素質教育。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滲透新型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爭取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會預習,學會思考,學會展講,丟掉“不好意思”,充滿自信與激情

韓立福講座心得體會 [篇2]

2015年7月16日—18日,中央教科所理論研究部研究員韓立福博士對我們學校教師作了專題培訓。韓立福教授的培訓內容大致分為“問題導學”學本課堂的創建、問題學習工具單開發與學習方案設計新思維新策略、如何上好問題導學型學本課堂、高三有效複習成功方略、如何建設教師團隊機制、如何創建新型小組合作學習、研課報告結構框架。通過培訓,使我耳目一新,深深地熟悉到自己以前那種傳統教育教學的師生觀已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要想跟上新世紀的教育教學步伐,就要首先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增強熱愛教育事業的信念,而我對課堂教學也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一、 對“問題導學,先學後教”各環節的認識

第一,“問題導學”即提出問題。作為教學過程起始環節提出問題,不同於教學過程中常見的一問一答或半問接答式的的隨口而問,也不同於程序教學的程序作業,而是圍繞教材的基本結構,重點難點而提出的引導和激發學生認真讀書,鑽研教材,正確思維,實現預定教學目標的導學問題。這種問題,實質上就是把教材中貯存狀態的信息轉化為傳輸狀態的信息,用外部控制的手段,使學生通過“自奮其力”達到“自致其知”,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本結構。

教師擬定和提出的問題,一般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要求學生把握教材輪廓,重點難點“是什麼”的問題。第二個層次是圍繞理解重點難點而設置的問題。提出第一個層次的問題是比較容易的。提出第二個層次的問題則需要認真思考、精心設計。在設計這一層次的問題時,必須抓住理解教材鏈條的中心環節,並圍繞中心環節找出學生困惑和易混的問題。在教學中向學生呈現問題,要分層次有步驟地進行,不可把所有問題一古腦兒都提到學生面前。這樣,有利於學生集中力量解決問題,提高自學和思維效果。

第二,“先學後教”。有了前面的問題,學生帶着問題去看書,去學習,去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放開手讓學生自學,不要怕他們學不會,也不要怕他們出問題。對照目標也可以讓學生展開討論或聯想,然後老師針對學生的共性問題進行點撥,引導學生按照自學指導看例題,找規律,以達到理解應用解決問題。這個過程的關鍵在於把“教”轉化為“學”,其實質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事情。

二、要做到三大轉變

1、轉變觀念,追求有效意識。

不能再用傳統的老模式,採用“滿堂灌”、“滿堂問”、“磨時間”等一些舊的思想觀念。新時代的老師應該追求一些新的教學意識:使學生由等待被動學習走向勤奮學習,逐步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現在的老師應該教授學生獲取新知識的'方法,應該教會學生自己學習的方法,讓他們能夠不在老師教授的情況下就能做到自主學習。而“先學後教”這種模式就能很好的幫助老師和學生。

“先學後教”把學生的學放在首位,這種模式下,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鑽研課標和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哪些是通過學生自學可以解決的問題,哪些問題學生可能遇到困難,需要教師搞好學前指導,依據學情來設計教學步驟。在教學時教師首先組織學生“先學”,通過自主學習解決大量問題,是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有目的的學,是學習夥伴的共同合作學習,不是無目的的學,不是放任自留,也不是簡單地看看書老師再回到講解的老路;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學成果,暴露學習中的缺陷,使老師準確掌握學情,從而有針對性地釋疑解難,進行“後教”,由於老師只講學生自學時不會的知識點,不僅講解更具針對性,同時節省大量時間。“先學後教”的“教”字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系統講授,是“點撥”的意思,教師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點撥,或規範其不準確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問題,或糾正其錯誤的理解。由於學生通過自學已基本掌握了書上的知識,所以教師真正講解的東西不是很多。講得時間少了,學生自學、展示,課堂練習的時間多了,課堂教學效率更高。

2、轉變思維,提高有效教學

教師課前都要備課,以前都備知識,自己備自己的,很少去交流。所以思想就比較閉塞,教授方法也比較單調。但是大家互相交流分享的話,備課就比較全面,所涉及到的問題考慮也會周全,這有助於設計方案的科學化,使其課堂能夠更加有效,提高其課堂質量。韓立福博士為我們系統的講授瞭如何創建新型教師團隊機制。他的講解十分生動具體,同時還組織指導教師們現場演示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立竿見影,讓我們信心百倍。我相信,在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的指導下,我們的教學工作會開展的越來越順利,高效課堂再不是模糊的定義詞語,而是實實在在、真正為我們所用,使學生受益的教育教學方法。

3、轉變方式,用心經營課堂

在有效教學中,教師不再以知識權威和絕對權力的姿態走進教室“傳道、授業、解惑”,而是充當課程實施“的積極推進者”、“ 平等對話者”、“ 行動研究者”的多種角色。教師有時還不僅要當好課堂教學的導演,而且應該當好學生的配角,師生及學生之間應在平等自由的條件下發表見解、商討問題,形成全班學生及師生間互相尊重人格、尊重別人創造表現、互相交流、互相鼓勵的風氣,這種和諧、平等、民主、健康的教育氛圍是有效教學所不可缺少的。由此説明,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構建民主平等、能夠合作、充滿善意、交往和諧、自然真實的師生關係,才能為實施有效教學搭建有效平台。能否從“控制者”向“ 引領者”轉變,實現師生關係民主化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環節。

同時教師要教學生學習方法,更要用心去鑽研,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適合學生,所以一節課不在於你交多少知識。韓老師的查着工具讀,划着重點讀,寫着感想讀,記着內容讀,練着習題讀,思着問題讀着實讓我思維頓時開闊。語言精練,卻內容概括全面。為我在具體實踐上起到了指導作用。

三、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能的有效策略

針對小組合作學習效能低下,韓博士也給出了他的有效的解決策略。

(一)、 激發願景

學習願景是影響和指引每個學生努力學習的心理基礎,也是學生學習、進步的動力系統和有效機制。

1、召開主題班會,建構《我的願景》。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時,要選擇適當機會,召開以“我的願景”為主題的主題班會,採用自我想象與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暢想理想和人生價值。讓每位學生獨立完成《我的願景》,並要求學生妥善保管好《我的願景》,把它存入學生成長記錄袋中。

2、學習願景化,時時激發,增長動力。讓學生充分理解今日學習與人生願景的關係,使學生自覺自願地為願景而學習,實現學習願景化,進一步明確學習目的和任務。

3、建立班級願景,增加團隊凝聚力和學習力。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習共同體的學習,學習共同體的學習特徵是一種有集體願景的團隊學習。要組織學生認真探討班級近期學習願景和長期學習願景。使學生個體願景與小組願景、小組願景與班級團隊願景結合起來,讓學生齊心協力為實現團隊願景而努力奮鬥。使學生樹立團隊責任感和榮辱感,從心裏感受到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為我們團隊進步而學習,從而增加班級團隊的凝聚力和學習力,為大面積提高團隊學習力奠定基礎。

(二)、 評價機制策略

建立健全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機制,明確小組成員的學習責任、角色與職責是有效合作學習的基礎。創建以學習共同體為主的小組合作學習,必須引進多元評價機制,落實各級的學習責任,體現生生是“主體”、生生是“代表”、生生有“責任”的學習理念,使學生學習責任化、評價多元化,確保新型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效能。

1、健全“五級”學習評價機制,全面落實學習責任。打破常規小組分工形式,小組人數要為偶數,建立同伴學習的評價機制,各組在原有的小組長基礎上,增設學科長。對每位成員的學習有同伴評價、學科長評價、小組長評價,還有班級學科代表評價,再加上學科教師評價,實現“五級”學習評價,監督和保障每位學生的學習效果。這種做法,有利於明確小組成員彼此之間的學習責任、角色與職責,能夠落實小組合作學習成員的學習責任,建立一種學習責任互相制約的有效評價系統。

2、建立小組合作學習“公約”,引進激勵機制,培養合作交往意識和小組合作學習技能。“公約”是學生和教師所遵循的法則和要求,在全體學生共同商議後形成,主要對學生如何積極參與、如何生生之間互動、如何師生之間交往等方面做出基本規範和要求,並提出如何參與、互動、交往能夠有效提高學習效能。要研究多樣化評價方法,激活學生學習內因,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發展需要。要採用即時評價、同伴評價、小組評價,做到課堂學習的隨機評價與定期評價相結合;小組自我評價與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小組成員自評與互評相結合。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加深對合作學習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技能。

3、學習成績評價以小組為單位評價,維護“差生”尊嚴,發揚合作學習精神。小組評價有利於維護小組尊嚴,增加團對內部的合作精神,促使每位成員為團隊榮譽而努力。小組評價不僅應包括對小組合作結果的評價,更應包括對小組合作過程的評價。為保證組間競爭的公平性,合作結果評價既由教師評價,也可以由學生小組討論後產生。可以根據合作“公約”製作小組自評表格,使小組自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做出更加客觀、公正、合理的評價,激勵小組更加振奮精神,爭取更大的進步和成就。

四、教師應該注意的問題

1、在“問題導入”階段,教師要注意圍繞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問題導學案,使知識問題化,問題引導化,知識體系邏輯化,以使學生能夠通過完成導學案基本掌握相應的重點、難點知識。

2、在“先學後教”階段,教師要使學生明確 “先學”要求,帶着問題去學習、讀書;適時指導學生,使學生不僅願學而且會學,在自學過程中,逐步積累學習方法,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先學”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教師進行教學調查的過程,要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並迅速把問題分清主次,概括歸類,為“後教”作好準備。在“後教”階段,也要注意三點:

(1)、知道教什麼——教學生不會的地方。

(2)、講清規律或道理。學生遇到問題,關鍵是對道理、原理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要針對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講清道理和規律,使個別上升為普遍,在揭示規律中讓學生舉一反三。這時,最能體現教師的水平,儘管教學語言不多,只是三言兩語,但要能揭示規律,道破原理,其功夫主要在課前。

(3)、指導如何運用(授之以漁),即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架起一座橋樑,使學生掌握的是活的知識。

3、“當堂訓練”階段,這是課堂教學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確保課堂教學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確保課堂教學信息及時得到反饋的重要操作環節。簡單地説就是教師要讓所有學生當堂完成作業,教師再抽查面批,這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有很大的促進。而“當堂訓練”的關鍵就在於課前教師的選題是否有代表性、針對性、強化性。

從韓博士的報告中,我們能深切體會到教育教學是一項長期而又艱苦的工作。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有奉獻精神,有積極上進的態度,對教育充滿愛心、熱心和良心,相信有了這些,我們才能真正搞好有效教學,實施好素質教育。

韓立福講座心得體會 [篇3]

2015年,我有幸聆聽了韓立福博士新課程有效教學,走進“問題導學”創建學本課堂, 在學習中,我領略到新課程教學觀與傳統教學觀的不同與先進之處,韓博士報告中,預習“讀的策略”及課堂中學生自我展示、創建新型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以及課後教學階段行動的拓展對我震撼很大。韓大同學把我們帶到了教學的另外一個新領域,給我們 的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血液。

一、 領略新課程教學觀與傳統教學觀的不同 教師的教學理念是實施有效教學的根本。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倍受關注。在新課程視野下,如何由"知識傳遞型“課堂教學”向“知識建構型”的有效課堂教學轉型,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在傳統教學觀中,強調-教師教學行為和傳授知識的藝術性,輕視學生主體的學習責任、學習方法和學習質量的有效性。從實踐研究來看,傳統課堂教學形成了"老師推着學生走"的慣性,走進了"先教後學"的教學範式,最終培養了"勤" 教師懶學生,學生始終沒有學會有效的自主學習,失去了終身學習能力。而在有效教學中"教師不再以知識權威和絕對權力的姿態走進教室"傳道、授業、解惑"而是充當課程實施的積極推進者、平等對話者、行動研究者的多種角色"。"教師有時還不僅要當好課堂教學的導演"而且應該當好學生的配角,師生之間應在平等自由的條件下發表見解、商討問題形成全班學生及師生間互相尊重人格、尊重別人創造表現、互相交流、互相鼓勵的氛圍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我們要儘快轉變多年以來養成的“先教後學”的習慣做法及觀念,構建適應新課程理念的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學習,逐步縮國小生學習的差異,

大面積提高學業成績;讓學生學會合作交往,提高學生的社會化能力;使原來的懶學生變成“勤學生”,而勤教師則慢慢向“懶教師”轉變。

二、有效學習的根本是預習 韓博士指出:預習先讓學生讀,主要採用“查、畫、寫、記、練、思”“六字訣”閲讀,並且要求強調閲讀遍數。閲讀“六字訣”的主要內容是:“查着工具讀;畫着重點讀;寫着感想讀;記着內容讀;練着習題讀;思着問題讀”。其中,“寫着感想讀”強調:文科,主要寫文本大意、段落大意、名句賞析、思想感情、寫作特點、邏輯關係 。預習中不怕錯,要保證在課堂中有效學習,預習中要把知識轉化為問題看待。

以前我也要求學生預習,但從不知道該如何指導學生去讀,感覺前面總是漆黑一片,今天,韓博士點亮了我教學中的智慧之燈,給我照亮了前進的路。我要向韓博士學習,教學生們如何預習,如何讀,講課之前先給學生“斷奶”,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構建煥發學生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 課堂中學生自我展示的策略令人震撼。

學生課堂自我展示策略有五大招數——“三定”“一二三策略”,其中討論完成後的展示性對話學習策略對我震撼最大。

展示性對話學習策略也採用“六字訣”:“展、思、論、評、演、記”,即“展講、思考、討論、評價、表演、記錄”,具體操作過程是:一人展講,其他人認真聽、思考,遇到問題及時討論,討論結果如何,認真及時評價,為進一步説明討論程度,可進行多元化補充性表演,整個過程中,所有人都要認真做好記錄。這一部分,韓博士還找部分老師扮學生當場演示了一遍,所以印象特別深刻。演示過程中,同學們遇到什麼困難,此時,韓博士就適時採用煽風點火策略或小紙條策略等,讓課堂有效進行下去。我理解的是:“當學生遇到疑難時,教師要引導他們去想;當學生的思路狹窄時,教師要啟發他們拓寬;當學生迷途時,教師要把他們引上正路;

當學生無路時,教師要引導他們鋪路架橋;當學生‘山重水複疑無路’時,教師要引導他們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展示中,通過大聲喊口號,説願景,驅除了同學們的羞澀,充滿了激情與自信。

通過現場演示,加深了教師對展示性對話學習策略的印象,讓老師們知道,上台展示時應該聲音洪亮,語言言簡意賅,充滿自信,抬頭挺胸,眼睛巡視聚焦。這個過程的形成需要一個轉變和成熟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這需要教師馬上行動起來,改變自己的“傳統習慣做法”,積極從“先教後學”的教學範式逐步轉變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範式,克服“先教後學”的教學慣性,培養“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習慣和意識。其實,轉變“傳統習慣做法”的核心是傳統教育觀念,教師必須從教學理念上要進行徹底建構,要“倒空傳統教學的瓶子”,“裝滿新課程有效教學的瓶子”,學會理解、學會容納、學會整合,學會行動,全面建構適應新課程理念的新型“小組合作學習”教學觀。

四、創建新型小組合作學習的十二字訣讓我明智

韓教授還給我們傳授了創建新型小組合作的十二字訣,其內容可以歸納為1、願景2、角色、3、體系4、團會、5公約 6、評價對我啟發很大。 1、願景在這一塊內容裏主要解決的是學生的學習動力問題,讓學生認識到現在的自己、未來的自己和最高的理想。對人生美好的風景的一個憧憬,產生一個學習的動力。明確自己與理想的差距,現在的自己可以從哪些方面去鍛鍊自己。建構願景是需要召開主題班會,構建學生願景,同時,教師也需要建構教師願景,做到人人有願景,人人有理想。2、角色,在我們日常教學中,我們只設有班長、學習委員等,這樣的角色只能讓少部分人明確自己的角色,大多數卻只能跟着別人走。在小組學習中每組設立學科長,這樣人人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明確自己的責任增強自信心,為學習成績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3、體系在這一部分主要

是我們將通過兩個體系來管理班級,一是學術體系另一個是行政體系,兩個體系相互配合和補充。4、團會,是我們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各個團體都有自己的任務,這其中包括家長、任課教師、學科長,經常討論研究學習方法,後進生的學習情況和困惑,全面提高學生成績。 5、公約,各小組都要有自己的公約 ,並且每人都要簽字承諾。目的則是落實各學科任務,保證日常工作小組學習機制得到充分展示。 6、評價這一環節也是一個教學反饋,同時也是激勵學生的一個環節,主要分為五元評價和成績評價。體現了個體學習便捷化,團體學習合作化,小組學習承包化的內涵。使個人問題變化為小組問題,升級為班級問題,全面解決各個學生的困惑。 韓博士説“一種健康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新教育觀。這是喚醒人的本性,突出主體性,開發潛能釋放最大能量的教育,是真正實現民主、自由、開放、平等的教育是促進人的精神、知識、身體、個性、能力等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形態上是以信息化為特徵的多元化教育。”

五、課後教學階段行動的拓展

一節課45分鐘的結束並不意味着課堂知識的結束,它需要有一個迴歸、鞏固、拓展提高的過程。為此,韓教授提出了學習反思日記、”3715”迴歸複習評價章等迴歸評價型學習策略和組織單元迴歸複習、佈置拓展學習任務等迴歸評價指導策略。體現了知識的延續性.外延性.運用性。需要我們注意的是要提高課後拓展的有效性就要充分了解學情,因課設計練習,讓學生在訓練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從韓博士的報告中,我們能深切體會到教育教學是一項長期而又艱苦的工作。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有奉獻精神,有積極上進的態度,對教育充滿愛心、熱心和良心,相信有了這些,我們才能真正搞好有效教學,實施

好素質教育。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滲透新型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爭取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會預習,學會思考,學會展講,丟

掉“不好意思”,充滿自信與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