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致詞

嵖岈山景區導遊詞(通用7篇)

致詞2.8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導遊,時常需要用到導遊詞,導遊詞是導遊員進行實地口語導遊的基礎和前提。那麼導遊詞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嵖岈山景區導遊詞(通用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嵖岈山景區導遊詞(通用7篇)

  嵖岈山景區導遊詞1

歡迎來到崦岈山參觀遊覽!崦岈山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遂平縣境內,距鄭州180千米。景區面積148平方千米,可遊面積52平方千米,海拔786米。崦岈山系伏牛山東緣餘脈,又名玲瓏山、石猴仙山,山勢嵯峨,怪石林立。南山、北山、花果山、六峯山砥足而立,秀蜜湖、琵琶湖、百花湖、天磨湖點綴其間,構成了一幅奇特秀麗的風光畫卷。嶝岈山現為國家A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首批文明景區、河南最美的地方之一。

各位朋友,崦岈山景區人文史蹟星羅布,自然景觀美不勝舉,有九大景觀、九大名峯、九大名洞、九大名棚、九大奇石,各類景點100多處,著名景點30多處,具有“奇、險、奧、幽”四大特點,素有“中原盆景”“華夏圖騰林”“地質公園”“西遊記全書”之美譽。

各位朋友,崦岈山水之美,美在自然,美在天人和諧,山不髙而秀雅,水不深而清冽。美麗的天磨湖作為崆岈山的精品景區,更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湖濱木製長廊留下了萬千戀人們的倩影,靈秀山水記錄了無數戀人們的歡笑,“青山不墨千秋畫,碧水無弦萬古琴”,天磨湖如一架古樸高雅的古箏,叮叮咚咚輕緩而又有節奏地彈奏出百折不回的美韻。崦岈山水之妙,在於山傍水更顯雄渾,水依山則愈加柔美,人説山色多變,而湖色也是多變的。站立遠處眺望湖面,接近視線的是銀光閃閃,猶如萬條銀魚在遊動。而遠處則平展如鏡,沒有一根遊絲的侵擾,湖色越遠越深,由近到遠,泛出銀白、淡藍、深青、墨綠,界限非常分明。魚兒暢遊湖中,盡情擺尾,清晰可見。沿着木製步遊道向西到達第一觀景台,在這裏可以看到相思鳥象形石撲稜稜“飛”人眼簾。相思鳥是喜鵲的化身,傳説中為牛郎、織女牽線搭橋。大自然不僅給了崦岈山剛勁的山骨,更賦予了它飄逸的靈氣。第二觀景台處更是絕妙,一個獨立的、圓圓的石頭立在山坡上,下面只有一點點與山體相連,這就是崦岈山一絕——風動石。每當刮六七級風的時候,可以看到這塊石頭像被風吹動的樣子,搖搖欲墜,因此得名風動石。第三觀景台處巨龍回首算是崦岈山上體積最為龐大的一塊象形石了,它的龍首、龍鬚、龍目以及它身上的鱗片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有乘雲上天之勢。實屬國內罕見。

各位朋友,嶝岈山風景區歷史悠久,人文旅遊資源璀璨奪目,崦岈山,山勢險要,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崦岈山風景區文化底藴豐厚,與西遊文化、石猴文化密切相聯,源遠流長。風景區文化底藴豐厚,與西遊文化、石猴文化密切相聯,源遠流長。旅遊區新建的長達5千米的內環線,如給崆岈羣山鑲的一串珠鏈,串起層層美景,遊客不會因為旅途的勞累錯過許多秀美的景緻。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山峯名為蜜蠟峯,它是一塊完整的石體,海拔400多米,在全國也絕無僅有。峯顛之背陰處,每逢雨季,常有風化裂隙水,沿裂隙呈線狀流下,恰似蜂蜜塗壁,故名蜜蠟峯。

這塊象形石被命名為“戰爭與和平”,由寓意戰爭的將軍帽和寓意和平的和平鴿象形石共同組成。嶝岈山奇特的地質以及遺蹟景觀經過億萬年的風化剝蝕,在此見證着人類歷史上永恆的話題“戰爭與和平”,其寓意深遠,發人深思。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包公廟,它是一座古樸典雅、綠樹掩映、遠近聞名的綠色建築。之所以在崦岈建包公廟,據説因為當時包公在汝寧府微服私訪時曾經救了一位民女,村民感激涕零,在此山中修建三件草屋,內供包公以作紀念,後在清代發展到幾十間瓦房,香火旺盛。在1997年隨着旅遊業的發展,崆岈山風景區將此修建成“包公祠。

各位遊客朋友,嶝岈山還有鳳鳴谷森林公園紅石崖崆岈山衞星人民公社,《西遊記》外景地天磨湖生態旅遊景區等景點。稍後我們會前去遊覽。

  嵖岈山景區導遊詞2

好了,各位遊客,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嵖岈山風景區,整個景區分作蜜蠟山、南山、北山、六峯山四部分,景區的精華主要集中在南山部分。説話間我們已經來到了蜜蠟山部分,請大家注意看湖對面這座獨立的山峯,拔地而起,高越百丈,就是蜜蠟山峯了。為什麼去這樣一個名字呢?據説這裏滿山遍野都是野花,花兒招來很多蜜蜂在此菜花釀蜜,釀的蜜多,又沒有人收取,都凝固在山上的石縫裏,每到夏季,經太陽的強烈照射,蜂蜜被曬化後都流了出來,整個山的外表就好像途了一層厚厚的蜜蠟,所以人們吧這座山取名為“蜜蠟山”。附近的百姓到山上去打柴,採藥,放羊時,渴了就接山上的蜂蜜喝,聽起來是在是個令人嚮往的地方。山腳下的這個湖叫“秀蜜湖”。經過秀蜜湖,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好漢坡”,為什麼叫好漢坡呢?因為蜜蠟山體陡峭,中間沒有斷層在1990年春天的時候以為台灣遊客來嵖岈山遊玩,走累了就坐下來休息,無意間回頭看了蜜蠟山這個狀況不由感慨:“不要説前面那個大坡了,就是近處的這個小坡準能爬上去就是好漢,我賞他8000台幣,山下的一位山民聽到後,光着兩隻腳一會功夫就到了山頂,這位台灣遊客給了這個山民8000台幣,後找人寫了“好漢坡”三個字,這就是好漢坡的又來了。

説話間我們已經過了石人洞,舞陽洞,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嵖岈山四大奇觀的飛來石,看過《西遊記》的朋友們都知道每年的三月三王母娘娘都要開一次蟠桃會,傳説有一年的蟠桃會介紹後各路神仙都在為王母娘娘祝壽,這是一隻調皮的猴子跑到供桌偷了一個蟠桃,拔腿就跑,正好被王母娘娘的一位仙女發現了,這個仙女就撿了塊石頭向猴子砸去,猴子一驚,桃子就順手丟了,不偏不遠恰好落在了我們面前這座山頭上,,大家看一下這座獨立的山頭像不像一個猴子?並且摔裂了一條縫,而砸猴子的那塊石頭恰好落在了峽谷的頂端,所以取名飛來石。步入石猴過猶如進入了一個猴子的温馨家園,三隻猴子,其樂融融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幅和諧的家庭場景。

大家眼前的這尊猴石山谷全世界迄今發現的最大最逼真的石猴。站在蓬萊洞看猴石,就好像是一對年輕的情人擁擠在一起,在蜜蠟湖地點觀看似大猴背小猴的猴背猴狀,可謂一石三鳥。現在我們看見嵖岈山上最有特使經管一線天,他高10米,長20多米,寬30釐米。人們從裏面抬頭看天只能看到一條先故名一線天。

  嵖岈山景區導遊詞3

大家上午好,今天由我帶領大家觀賞嵖岈山,首先我先大概介紹一下駐馬店和嵖岈山。駐馬店,華夏腹地之一。中原為中州之中,而駐馬店又為中原之中。故駐馬店又稱為“天中”。古今交通便利,自然條件優越。集聚鍾靈與神奇於一身。就像一朵奇葩開在中原之地上。而嵖岈山更是奇葩中的一個明珠。

嵖岈山是駐馬店的一個標誌,説到駐馬店你就會自然的想到嵖岈山,就像説到中國你就會想到長城和故宮一樣。嵖岈山位於駐馬店市遂平縣城西25公里處,景區面積148平方公里,海拔786米。交通尤為便利,是國家級地質公園,國家4A級景區,河南十熱點景區。這裏氣候宜人,資源豐富,歷史悠久,人文璀璨,山勢巍峨,眾峯崢嶸,怪石林立,洞壘幽邃;這裏蜜臘山、南山、北山、六峯山、山山連環錯落。蜜臘湖、琵琶湖、天磨湖、百花湖、湖湖點綴其間;這裏人文史蹟星羅棋佈,自然景觀美不勝收。素有“中原盆地”,“地質公園”,“西遊記全書”,和“東方第一社”“華夏圖騰林”等眾多美譽。大家來此地觀賞是十分正確的選擇,我相信我們會在接下來的旅途中獲得許多感受

下面的我們將會瀏覽享譽中外的旅遊聖地,一起揭開它的神祕面紗。旅遊整個過程大約四個小時,路程大約七公里,我們將從山的左側進入景區。一路上,我們會體驗鑽洞、過峽、爬山、攀巖。好了,大家現在向前看,遠處的石頭像不像“猴子望月”,不遠處,像不像“睡唐僧”,再向下一點,是不是像“醉八戒”,説到這裏大家會不會想到我們耳熟能詳的<<西遊記呢>>?這裏可是<<西遊記>>外景拍攝主要地點之一呢!

嵖岈山的觀賞時節是365天,因為這裏一年四季分明,皆有不同意趣。春,領略一路花,山花爛漫,鳥語花香。夏,體味一路蔭,綠樹成蔭,泉水潺潺。秋,欣賞一路紅,漫山紅遍,層林盡染。冬,觀看一路白,銀裝素裹,潔白如玉。

它集中多名山特色於一身,集南方之靈秀與北方之雄偉於一處。這裏曾讓唐大書法家顏真卿留下“別是洞天”四字。明代禮部尚書、詩人徐贊寫下“嵖岈山秀尋仙蹤,隱隱雲闕十萬峯。”這一千ss古名句。

與此同時,這裏的西遊文化濃厚。

因為這裏是《西遊記》外景拍攝主要地點之一。一座山成為了吳承恩靈感的來源,一座山提供了眾多妖魔鬼怪的原形,一座山成就了流傳千古的神話傳説。

嵖岈山美,美在它的險、威、奇、秀、幽、雄。只有親身前往,才能正在真正體會,美麗嵖岈,歡迎你們的再次到來!謝謝大家!

  嵖岈山景區導遊詞4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嵖岈山景區,整個景區又分作蜜臘山、南山、北山、六峯山4部分。景點的精華主要集中在南山部分,也是我們今天要遊覽的部分。

好了,我們大家注意朝前看,我們首先看到山頂最高的那塊石頭,那是“猴子望月”的景觀;從“石猴”沿山坡向左斜下來,中間突出的則是“睡唐僧”,再從“石猴”沿四十五度向右斜下來到山腳,我們就看到了“醉八戒”。大家看他肥頭大耳,張嘴垂舌,挺着肚子醉倒在山坡上,這憨態可掬的情景真是惟妙惟肖,令人流連忘返。

接下來我們看到的這座石奇壁峭,絕崖聳峙的山峯就是“蜜蠟峯”。為什麼取這樣一個名字呢?相傳過去這裏漫山遍野都是野花,於是就招來許多蜜蜂在此採花釀蜜。由於釀的蜜多有無人收取,因此這些蜜就都凝固在山上的石縫裏了。每到夏季,山體經過陽光的強烈照射,蜂蜜就會被曬化,從石縫裏流出來,整個山的外表就好像塗了一層厚厚的蜜蠟,所以人們便把這座山取名為“蜜蠟山”。附近的村民到山上採藥、打柴時,渴了就接山上的蜂蜜喝,既方便又美味。據説當時山下有一個老財主,他想吃山上的蜂蜜,自己又懶的往山上爬,於是就吩咐家中的一名長工上山接蜜。這個長工端着個大瓦盆到山上跑了三天,接了滿滿一盆蜜,誰知下山的時候不小心摔了一跤,瓦盆破碎,蜂蜜全都流了出來。現在在北坡還有一道白色條狀的痕跡,據説就是那盆蜂蜜留下的印跡。山下的秀蜜湖中的湖水由於過去常年受蜜蠟山沖刷下來的蜂蜜的影響,湖水到現在還是甜的。不信大家等會可以親自品嚐一下。

現在我們就來到了景區的中心景觀石猴園。步入石猴園,猶如進入了一個猴子的温馨家園,三隻猴子其樂融融,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幅和諧的家庭場景。朋友們請看,在石猴園北側有一條很深的峽谷,這就是嵖岈山南山北山的分界線,同時也猴園斷裂帶。我們眼前的這尊石猴,是全世界迄今所發現的最大最逼真的石猴。它是在地殼構造運動中由於垂直節理髮育,再加上原生層節理的風化作用而形成的。由於石猴頭部及身體部分沿南北方向節理裂隙分割,使得從不同角度欣賞,可以看到不同的景緻。在北山蓬萊三洞觀看猴石的時候,彷佛看到一對擁抱在一起的年輕戀人;而在秀蜜湖地帶,則又可以看到大猴背小猴的奇特景觀,真可謂一石三景。

  嵖岈山景區導遊詞5

嵖岈山風景區位於河南省遂平縣境內,1982年開始開發,是河南省第一批公佈地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總面積52天方夜譚公里,現在我們這裏所處地位置是整個景區地精華部分,面前這座山佔地面積不足4平方公里,海拔512米,無論從高度和範圍來講,景區都很小,但是它地特點是小巧玲瓏,秀在其中,被譽為“中原盆景”。

整個景區又分作蜜臘山、南山、北山、六峯山4部分。景點地精華主要集中在南山部分,也是我們這裏今天要遊覽地部分。等一會兒我們這裏將在山地左側進入景區,到前方不遠處左轉彎,在山谷裏面鑽洞過峽,攀崖,盤旋而上,到達山頂從左側回到山門,整個遊程約7公里,需要3-4個小時。

好了,我們這裏大家注意朝前看,我們這裏首先看到山頂最高地那塊石頭,那是“猴子望月”地景觀;從猴石沿山坡向左斜下來,中間突出地那塊石頭,是“睡唐僧”;從“猴石”沿45度角向右斜下來,在山腳又是“醉八戒”景觀,在這幾處景觀中,尤其是“醉八戒”我們這裏不妨仔細觀察,他那肥頭大耳,張嘴垂舌,還挺着大肚子,醉倒山坡上那憨態可掬地情景,真是惟妙惟肖。

(引導遊客到密臘山)

遊客朋友,大家請注意看湖對面地這座獨立山峯,拔地而起,高約百丈,雄偉挺拔,大家刺破青天之拋。它地名字叫“蜜臘峯”,為什麼取這樣一個名字呢?相傳過去這裏滿山遍野都是野花,花兒招來了很多野蜂在此採花釀蜜。釀地蜜多,又沒有人收取,都凝固在山上地石縫裏,每到夏季,經太陽光地強烈照射,蜂蜜被曬化後都流了出來,整個山地外表就好像塗了一層厚厚地蜜臘,所以人們把這座山取名為“蜜臘山”附近地老百姓到山上去打柴、採藥、放羊時,渴了就接山上地蜂蜜喝。傳説當時山下有一老財主,他想吃山上地蜂蜜,自己又懶和往山上爬,於是就吩咐家中地一名長工上山上去接蜜,長工端個大瓦盆到山上跑了三天,接了滿滿一盆蜜,誰知下山地時候不小心摔了一跤,瓦盆破了,一盆蜜都流了下來。現在我們這裏看到地北坡從上到下那道白色條狀痕跡據説就是當年那盆蜂蜜衝後留下來地。

山下地湖中“秀蜜湖”裏面地湖水由於過去受蜜臘山常年沖刷下來地峯蜜地影響,湖水到現在還是甜地,不信我們這裏大家可以去品嚐一下。

上完這段石板鋪就地山坡路,我們這裏就到了“好漢坡”。

我們這裏先抬頭向上看蜜臘山地峭壁。大家知道,我國最有名地險山當數華山了,不過華山地山峯再高再陡,山頭上都有很多地斷層,都可以利用斷層攀到頂端去。但是嵖岈山地山就不一樣了,像眼前這面石壁,山體成90度直角,不但陡峻,而且整個山頭由一塊石頭構成,中間沒有斷層。這樣地山恐怕國際攀登冠軍來了也難以攀登。再看下面這個小山坡,為什麼會有“好漢坡”三個字呢?1990年奏,一位台胞遊嵖岈山,也是像我們這裏一樣,上完這段坡路感到累了,就坐在附近這塊石頭上休息,無意中回頭看到蜜臘山這面石壁地壯觀情況,他大發感慨説:“哎呀,不要説前面這個大坡了,就是近處這個小坡誰能爬上去,誰就是好漢!我賞給他8000台幣!”山下一位下在割草地山民聽到後,鞋子一脱,光着兩隻腳,一會兒工夫就從坡底爬到了頂端。這位台胞一看,把身上帶地8000台幣送給了這個山民,後來他又讓人找來筆墨,寫下了“好漢坡”三個字,請當地石匠把這三個字給刻了上去,大家注意看在這三個字地左下方還刻有他地名字---劉修德,名字上面是他地登山時間---1990年春。不知道我們這裏團友中是否也有人能爬上去,當一次好漢?嵖岈山和別地山相比有他地獨特之處,就是山地上部層巒疊嶂,到處都有是奇峯怪石;而山地下部則千孔百竅,棚洞無數,萬人洞就是嵖岈山九大名洞地代表。由於萬人洞是天然形成地地下巖洞。所以裏面洞套洞、洞連洞,曲折迂迴。狹窄地地方僅能容一人穿行,甚至爬行,但寬大地地方卻也有幾間房子那麼大,這些空間合起來能容納上萬人,所以取名“萬人洞”。

(出萬人洞,引領遊客到桃花洞)

前面我們這裏將要去地景點是“桃花洞”,在這裏我們這裏看到前面有一個民居一樣地小院子,在這個院子地一角有一個天然石棚,大約有100平方米,裏面供有桃花仙女地塑像,這是為什麼呢?

相傳在西漢末年,嵖岈山附近有一個叫桃花地姑娘在洞內修行,當時,王莽追擊劉秀來到嵖岈山,善良地桃花姑娘把劉秀藏在這個地形複雜地地方,使劉秀躲過了王莽地追趕。後業劉秀登基做了皇帝,為報答桃花姑娘這段恩情,就封她為“桃花仙女”,並讓人們按照她地模樣塑起了神像,讓後人世代供奉。

(引導遊客進入景區二道門)

進入景區二道門,我們這裏不妨停下來抬頭向左上方看一下,在這個陡峭地石壁上橫懸着一棵大樹。此情此景,不由人想起李白在《蜀道難》中“連峯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地詩句。這是一棵“野榔榆”。它和我們這裏河南農村很多地方食用栓錢兒地那種榆樹同一個科目,但品種不一樣,這種樹地葉子很厚,耐旱性旨。據省林業局專家鑑定,它在那裏已經生長了600多年。它每年春季發芽,秋季落葉,到冬季它又會枯死掉一部分樹枝,來維持生命力強的枝了陸軍冬。它為什麼能夠在這種環境下生存呢?專家們指出,這種樹的根部有一種特殊功能,它的根可以分泌出一種液體,這種液體可以溶解巖石中的微量元素,它就全靠吸收這很少的微量元素來維持自己的生命。只有生命力,沒有生長力,所以儘管自己已經有了600多年的樹齡,但它的樹體才只有那麼大,這裏也正應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名言。

(離開野榔榆,引導遊客參觀舞陽洞)

現在我們來到了嵖岈山幾大名洞中最大的洞----舞陽洞。舞陽是我們遂平縣西北方向的一個鄰縣,距離這裏直線距離只有10多公里,據傳這個洞可以直接通到舞陽。據説,過去舞陽有一位年輕的香客來到嵖岈山進香,燒完香在山上游玩,誤入此洞,在洞裏他找不到出口,就憑着感覺一直往前走,在飢餓忍受不了的情況下,把身上穿的棉衣內的棉絮扯下來填到肚子裏充飢,直到棉絮全部吃完的時候,他才看到了一絲光線,發現了洞,出洞一打聽,他已經回到了舞陽縣境。

這件事傳出去之後,聽到的人誰也不相信,但有幾個好事的人,,專門在這洞口放進兩隻開頭很別緻又打上記號的鴨子,因為當時這個洞口有一個小洞,沒想到兩隻鴨子放進去不久,果真在那個人出洞附近的一口水井裏浮了出來。

遊客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八卦亭。八卦亭是整個景區最好的觀景台。我們回頭往後看:在蜜臘山中間那座山頭左側有一個青蛙石,取名“青蛙望天”。青蛙緊貼着那塊獨立的石頭是一個無頭烏龜石;烏龜石右側有一個海豚石;青蛙石下面還有媧牛石,蝸牛石旁邊有一個個蟒蛇石,蟒蛇石的尾部左側有一隻大烏龜,右側有一隻小烏龜;蜜臘山東坡有鱷魚石;西坡還有大象石。整個蜜臘山幾乎可以説是天然野生動物園國。

各位朋友,從這往上再有100多米就到達山頂了,這段路是我們遊覽全程最難走的一段路,但是景區並不計劃把它修成易走易登的路,這裏面還有個原因呢!1992年8月,河南省省長李長春來嵖岈山遊覽,走到這裏的時候,地方領導提前告訴省長,這段路暫時還比較難走,但我們準備很快對這段路進行改修。李省長走完這段路到達山頂後,興致很高,告訴景區領導,這段路你們最好是保持它的原狀,如果都把它修得象上樓梯一樣,那就失去了遊客們登山探險的`那種感覺了。所以這段路我們還是保持了它的原始狀態。好了,現在大家做好手腳並用的準備,讓我們共同攀登吧!

(山上觀景後,帶領遊客到飛來石)

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四大奇景的第一景觀----飛來石。看過《西遊記》的朋友都知道,每年的三月三王母娘娘都要開一次蟠桃會。有一年盛會結束,各路神仙在王母娘娘祝壽的時候,一隻調皮的猴子跑到供桌旁偷了一個蟠桃抱着就跑。正好被王母娘娘身邊的一個仙女發現,她就順手揀了一塊石頭向猴子砸去。猴子一驚,桃子就順手丟了,落到我們面前這個山頭上。大家注意看,這座獨立的山頭就像一隻大桃子,並且還摔裂了一條縫,砸猴子的那塊石頭,正好落在峽谷的頂端,所以取名飛來石。那隻猴子呢,在我們旁邊的山頭上點了一下腳,順勢往前一蹦,就落在前面的石猴院,我們等到一會兒就會看到。這完整的山頭被猴子用力一蹬,從正中間蹬裂了一條縫,這條縫只有30多釐米寬,10多米高,20多米長。人們從裏面抬頭看天只能看到一條線,開成了“一線天”景觀。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景區的中心景觀----石猴園。這裏為什麼叫做石猴園呢?因為這裏除了這隻大猴外,旁邊還有這麼一對母子猴。它們一家三口都在這裏聚居着。這隻大猴就是在前面“飛來石”景點我所介紹過的偷走王母娘娘的仙桃被子懲罰下凡的那隻猴子,旁邊的母猴是它的“妻子”,小猴是它的 “孩子”。“妻子”聽説了丈夫這件事後,就不遠萬里從天宮來到嵖岈山尋夫,但她看到自己的丈夫已經化仙為石,不能再回天宮去了,所以就只好天天守在丈夫身邊。時間長了,孩子就依偎在它身邊低着頭睡着了,而它卻天天仰頭凝視着自己的丈夫。後來天宮的姐妹們來到嵖岈山找到它們,想讓它們母子兩個回到天宮去,但這位妻子誓死不從,情願終生陪伴着丈夫。姐妹們在沒什麼辦法的情況下,只好拔下一根簪子別在她的頭上,以做紀念。後來這根簪子有了靈氣,生根發芽,長成了非常奇特的這棵小樹。

各位遊客朋友,今天我們嵖岈山的遊覽就要結束了,希望各位今後有機會再來嵖岈山。祝大家一路平安!謝謝。

  嵖岈山景區導遊詞6

嵖岈山風景區,位於駐馬店市遂平縣境內,轄嵖岈山主景區、鳳鳴谷景區、龍天溝景區、紅石崖景區和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舊址館。風景區既是古典小説《西遊記》作者吳承恩隱居著述、獲取靈感的寶地,又是中央電視台《西遊記》劇組主要外景地之一。

嵖岈山風景區內,山勢嵯峨,怪石林立。南山、北山、花果山、六峯山砥足而立,秀蜜湖、琵琶湖、百花湖等湖點綴其間,構成了一幅奇特秀麗的風光畫卷。景區內處處都是花崗巖象形石、花崗巖奇峯、花崗巖洞穴等地質現象,是地質遺蹟寶庫中的精品,享有“中華盆景”的美譽。新開發的天磨湖和琵琶湖生態旅遊景區四季風光如畫,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遊此山後親書“別是洞天”。

景區面積比較大,最少需要一天的時間遊玩,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愛好,選擇不同的線路遊覽。景區內可以選擇奇石遊、峽谷遊、北山遊等,整個景區有南山、東山和北山三個入口,靠近南山門處有商業步行街,景區內除了自然風光,還有琶湖地質科普園、水土保持科普園、地質博物館、《西遊記》羣像雕塑園、現代農業觀光園、天磨湖温泉小鎮等人工景點和服務設施。

  嵖岈山景區導遊詞7

嵖岈山水之美,美在自然,美在天人和諧,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清冽。美輪美奐的天磨湖作為嵖岈山的精品景區,更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湖濱木製長廊留下了萬千戀人們的倩影,靈秀山水記錄了無數戀人們的歡笑,“青山不墨千秋畫,碧水無弦萬古琴”,天磨湖如一架古樸高雅的古箏,叮叮咚咚輕緩而又有節奏地彈奏出百折不回的美韻。湖中小魚小蝦盡情擺尾,野鴨、水鳥隨處可見,湖水與綠樹相映,風吹樹搖,水也跟着輕擺。湖光山色,原汁原味,不施粉黛也會讓你怦然心動。無論清晨還是日暮,嵖岈的峯石景觀都是最獨特的看點,嵖岈山峯峯有奇石,石石挾仙氣,南山唐僧師徒取經石,蝸牛石,觀音送子石,海豚戲水石、青蛙望天石、奇峯怪石不勝枚舉;北山定海神針石、劍魚石、巨龍回首石、神象石等千姿百態。山中林木茂盛,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化出許多奇形怪狀的樹木,槐花谷中獨特的樹瘤,倒掛絕壁的野榔榆,高參入雲的千孔柏。山中泉水叮咚,雨天豐水時,氣勢彭湃,聲震四鄰;枯水時委婉曲折,如細歌慢舞。

嵖岈山水之妙,在於山傍水更顯雄渾,水依山則愈加柔美,人説山色多變,而湖色也是多變的。站立遠處眺望湖面,接近視線的是銀光閃閃,猶如萬條銀魚在遊動。而遠處則平展如鏡,沒有一根遊絲的侵擾,湖色越遠越深,由近到遠,泛出銀白、淡藍、深青、墨綠,界限非常分明。魚兒暢遊湖中,盡情擺尾,清晰可見。步行在天磨湖2000多米長的木板長廊上,腳下是水,頭上是天,周圍是羣山,感覺愜意非凡,彷彿在水上,又彷彿在空中。沿着木製步遊道向西到達第一觀景台,在這裏可以看到相思鳥象形石撲稜稜“飛”入眼簾。

相思鳥是喜鵲的化身,傳説中為牛郎、織女牽線搭橋。大自然不僅給了嵖岈山剛勁的山骨,更賦予了它飄逸的靈氣。第二觀景台處更是絕妙,一個獨立的、圓圓的石頭立在山坡上,下面只有一點點與山體相連,這就是嵖岈山一絕——風動石。每當刮六、七級風的時候,可以看到這塊石頭像被風吹動的樣子,搖搖欲墜,因此得名風動石。第三觀景台處巨龍回首算是嵖岈山上體積最為龐大的一塊象形石了,它的龍首、龍鬚、龍目以及它身上的鱗片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有乘雲上天之勢。實屬國內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