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致詞

江西景德鎮導遊詞範文

致詞2.6W

作為一名樂於為遊客排憂解難的導遊,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導遊詞,導遊詞的主要特點是口語化,此外還具有知識性、文學性、禮節性等特點。那麼問題來了,導遊詞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江西景德鎮導遊詞範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江西景德鎮導遊詞範文

江西景德鎮導遊詞範文1

景德鎮是歷史悠久名聞中外的古瓷都。從宋朝景德元年皇帝賜名為景德鎮算來已有一千年了。一千年來景德鎮為皇宮燒製瓷器的御窯熊熊爐火從未熄滅過,無數精美的瓷器由絲綢之路傳到世界各地,被許多國家的博物館視為無價之寶珍藏着。

暑假裏,我回到了我的家鄉景德鎮。一進城,景德鎮新開闢馬路通向四方,那路邊的燈柱都已經變成陶瓷的啦。瓷燈花花俏俏,各式各樣,這種景觀在任何一個其他城市都是看不到的。在景德鎮,到處都是瓷器,街上的瓷器店一家接着一家,琳琅滿目的瓷器,使人目不暇接。在景德鎮,大部分的人,都以造瓷為生。大大小小的窯廠,遍佈景德鎮。走到哪裏,都可以看到院中擺滿了各種形態的泥坯。工人們把這些泥坯放到窯裏就燒出了一件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

我的舅姥姥鄭云云,在那裏可是名氣很大呢!她的陶瓷藝術品,真是説不出的漂亮!她筆端流瀉的青花瓷,真是栩栩如生。小至唧唧復唧唧的小蟋蟀,嬉遊於荷葉間的小紅魚,大至迎風飛揚的陽光神駿,搏擊長空的大漠雄鷹,君子竹的淡雅,芍藥畫的嬌媚;似在搖曳的風荷,恰待展翅的`江鳥總之,用一句詩來表達就是:珍珠白沁就煙雨,孔雀藍映着月光,瑩透的素顏,瑩透的素顏,朦朧了琴絃上一縷檀香啊!

這天,我到舅姥姥的工作室去參觀。我在一個畫面優雅的瓷缸前停了下來,我看到在荷葉與菡萏之間,似有一羣小小魚兒在遊動。定睛看時,不錯,它們真的在遊動着。這些小魚兒,置於碧荷清水中,悠遊自得。

景德鎮作為中國古老的瓷都,依然煥發着青春活力。

江西景德鎮導遊詞範文2

女士們、先生們

瓷器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我相信大家見得很多。那麼多姿多彩的瓷器是如何製造出來的呢?到了瓷都景德鎮,我們就不能不去探尋一番,所以今天我就請各位去參觀古窯瓷廠,這個瓷廠為什麼用"古窯"二字來命名呢?等會兒到了,我再作解釋。現在我利用在路上的時間,向各位介紹一點陶瓷知識。

俗話講:"民以食為天。""食"就需要"器",所以陶瓷的發明,也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 在原始社會,由於雷電常引起森林大火,大火燒過的土顯得很硬。據説就是這個現象給人類以啟示,人們用粘土加水塗抹在籃子上,然後在火中燒烤,得到了不易透水的容器,這就是最早的陶器。人們用這種器皿來盛水,存放糧食、食品。陶器的發展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我國大約在五六千年以前就發明了陶器。瓷是在陶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而成的。瓷和陶相比,瓷比陶細膩、光滑、堅硬;瓷以瓷礦石為原料,陶則以陶土為原料,瓷的燒成温度在1300攝氏度左右,而陶一般不到1000攝氏度。

瓷器是中國人民的偉大發明之一,早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中期,我國勞動人民就在燒製白陶和印紋陶器的實踐中,不斷改進原料和製作工藝,提高燒成温度,創造出了原始瓷器。傳説在古代,中國瓷器第一次傳到歐洲時,那美妙、堅硬的器具令人驚訝,人們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更不知道如何稱呼,只知道是來自中國的,於是就稱這奇妙的物品為"中國",即CHINA;這是為什麼在英語中"瓷器"又是中國國名的一種解釋。

郭沫若先生在1965年來景德鎮視察時,寫下了一首詩,開頭兩句是這樣的:"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峯是瓷都。"景德鎮以產瓷享譽世界,素有瓷都之稱。它古稱新平,文獻記載;"新平冶陶,始於漢世"。這就是説景德鎮在漢代開始燒製陶瓷,至今已1700多年,"景德鎮"這個名稱也是因瓷而起。這裏的制瓷業發展到宋代已相當興盛,影青瓷都是當時的一大發明,在海內外影響深遠。北宋景德年間(1004-1007年),真宗皇帝趙恆特別看重這影青瓷的產地,他下令這裏的瓷工燒製宮廷用瓷,即御瓷。經能工巧匠們的精心製作,這批御瓷尤為精美,而且燒上了"景德年制"的字樣,於是普天下的人稱這批瓷器為"景德瓷",朝廷把這種瓷器的產地也改名為"景德鎮"。當然,現在這個城市遠比昔日的景德鎮大得多,是一個擁有100多萬人口的中等城市。在1953年,景德鎮被列為江西省轄市。討論名稱時,有人建議改稱為"景德市",但"景德鎮"三個字是歷史形成的,被全世界認可,分開不妥當,最後還是定名為"景德鎮市"。

在景德鎮這塊土地上,1000多年來,窯火連綿,制瓷業代代相傳,發明創造層出不窮,如南宋末年創造了制瓷原料新配方,即瓷礦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元代創燒了青花和青花釉裏紅瓷;明代發明了顏色釉、鬥彩、釉上五彩瓷;清代發明了玲瓏、粉彩瓷等等。經過長期的錘鍊,景瓷形成了自身鮮明的特色。古窯瓷廠到了,有關景德鎮瓷器的情況請允許我在以後的參觀中再作進一步的介紹。

我們現在來到了昌江區的蟠龍崗,這一片樹木掩映,錯落有致的古代建築,就是我冷凍將要參觀的古窯瓷廠。瓷廠,尤其現代化瓷廠,在國內,在世界上,不少地方有,在景德鎮當然也不少。但像眼前這樣的瓷廠,據我所知,當今世界,只此一個。這個廠是採用景德鎮明、清時期的方法制造獎品的。制瓷工藝工具、作坊和窯洞都是古老的,產品也大都是仿古的,所以這個廠被稱為"古窯瓷廠"下面請隨我進廠參觀。

大家可能已經覺察到了,這裏沒有隆隆的機器聲,道路用青石板鋪成,電線杆、電線等現代設施被藏起來了,我們是滯有脱離現代城市喧囂的清新之感呢?這個廠的目的是為了保留和繼承明朝以來景德鎮的傳統手工制瓷技術,再現明、清官窯製造皇宮用瓷的過程;同時也為了集中保護當時散落在全市的明、清時期的作坊和柴窯,把它們按照嚴格的程序搬遷,復原於此。可以説這裏保留了陶瓷文化的重要遺產。建成後,工廠按古代方式進行生產,製造瓷器,同時對國內遊人開放,現在成了來景旅遊者的必到之地。這一字排開的四幢古作坊和為坯房,每幢佔地約600平方米,外形和內部佈局基本一樣,但製作的產品不同,工藝和設備也有差異。請進這一幢坯房,裏面的工人正在緊張地工作呢。

請看,古代的制瓷作坊就是這樣,它由正間、廒間、泥房和內院四部分構成。正間和廒間南北相配,兩相平行;泥房居西,中間為長方形的內院。各間均向內院敞開,組合成一個封閉式的庭院,光照好,建築、操作工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正間是坯房的主體,坐北朝南,採光充足,瓷坯製造的各道工序,全在這裏面完成。這是轆轤車,是製作瓷坯的主要設備,它們排列井然有序,各工種操作崗位環環相扣,嚴謹而且協調。請往上看,那個被稱為坯架,用木料託着一排排瓷坯半成品,這樣的設置使正間的上部空間得到充分利用。

廒間即倉庫的意思,是存放原料的場所,它近東門,方便原料運進。

請大家看西面的泥房,這裏很陰涼,裏面是經過精製的泥料,它比和好的麪粉還細膩。工人師傅正在用腳踩,以後還要存放一段時間,再拿去做坯。請各位考慮一下,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好!這樣先生講得很好,是為了消除夾雜的泥料中的有機物和空氣,因為這些東西都影響瓷坯的質量,所以泥料存放時間越長,揉打越充分,越有利於提高瓷器的質量。

現在我們來看看內院,這是瓷坯自然乾燥的場地,中間有一個長方形水池,水池上部是個木架子,統稱為曬架塘,這可是古老作坊內的重要設施,而且非常巧妙。是否有哪位女士或先生能解釋它妙在何處?請這位小姐講一講,很好!謝謝您。水池和曬架一上一下,利用了空間,減少了佔地。池內的水大部分是下雨天儲存起來的。水是淘洗泥料所必需的,因而既方便又省力。除此之外,還有更深一層用意。我們知道水分是會蒸發的,而蒸發量又隨氣温和温度的變化而變化。大氣炎熱乾燥之時,池內水分蒸發加快,增加了池上方曬坯區域的水分,也就是説這部位的氣候得到調節,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架上坯體的乾燥速度,坯體乾燥緩慢,收縮就均勻,到高温燒成時,就可以減少或消除成瓷出現裂紋的毛病。

瓷坯大部分是在這些轆轤車上完成的。你們看,工人師傅坐在上面,用木棍使勁攪車盤,車盤快速轉動,這時即進行做坯或旋坯,工作中車盤轉動逐步變慢。慢到不能作業時,又使勁攪幾圈。就這樣,慣性維持車盤運轉,所以沒有馬達的轟鳴,顯得安靜、和諧。這位年輕師傅正在車頭放一團泥,他雙手相捋,隨着車盤的旋轉,一個碗的雛坯出現了,這就是"做坯",俗稱"拉坯"。碗、瓶、罐、缸等器皿都是這樣拉出來的,可見做坯師傅的雙手是多麼靈巧,真可稱得上是"萬能模具"!

請看!這位師傅正在聚精會神地旋坯,拉制出來的.初坯至一定的程度,再在轆轤車上用刀削成符合要求的坯體,稱為"旋坯"和"利坯"。坯體放在中心的木樁上,師傅根據壞體的外形及尺寸要求,使用不同的刀具來旋削坯體的多餘部分。他基本沒有什麼測量工具,控制坯體的外形、高低、厚薄等幾何尺寸,得是眼觀、手摸、耳聽。"眼觀"、"手摸"似乎還可以理解,但耳聽是怎麼回事呢?所謂耳聽就是用"彈指聽音"的方法來確定坯體的厚薄。旋坯師傅根據坯體不同部位,不同厚度,指彈後發出的不同聲音,來決定何處下刀,旋削多少。一件坯正是經過旋坯師傅高超手藝,一絲不苟,一刀一刀地旋削,變成一個形狀規整,厚薄得當的半成壞。當然,彈指聽音,聽其音而知其厚薄,決非一朝一夕之功,是陶瓷藝人長期豐富經驗的結晶。清代著名督陶官司唐英説:"款式粗細,關乎旋手之高下,故旋匠為緊要之工。" 這幾個師傅在畫青花。青花是釉下彩,青花料主要成份是氧化鈷,在坯胎上畫好青花紋樣後,再上一層透明釉,入窯一次燒成,。這些年輕的青花女工,右手拿一支特殊的毛筆,筆尖很細,但筆頭是鼓鼓的,飽蘸着青花料。碗坯在她們左手上轉動,右手下筆灌酒自如,輕重粗細恰到好處。大家可看一下表,畫完一個碗需多長時間?對,10多秒鐘,只需10多秒鐘,碗坯上就佈滿勻稱、豪放、帶有豐富色彩的茶花。

從原料到瓷坯,全部工序都在一個坯房內完成。看完了景德鎮這種特有的制瓷作坊,不知各位有保感相?總的説來,它外觀簡樸,工藝佈局緊湊通暢,既經濟又實用,而且方便管理,達到了最佳組合狀態,實現了功能、結構、風格三者和諧的統一。

瓷坯如何變成瓷器呢?這就要把它們送到窯房,裝進匣缽,放到窯爐內,經過1300多攝氏度的高温的燒煉。下面就讓我們去窯房看看吧!

只有景德鎮才有的柴窯就在這座古樸的屋子裏,請大家留意一下那根煙囱,它們頂部不是圓形,而是鋼筆尖形,與眾不同。為什麼呢?有專家講是為了減少風力對煙囱的影響,使煙囱抽力時不會時大時小,比較的均勻。柴窯又稱鎮窯,是古代制瓷重而關鍵的設備。這座柴窯已被列為省級文物。它以鬆柴為原料,是燒製某些特色傳統瓷,尤其是顏色釉瓷最合適的窯爐。柴窯長達18米,呈長錐形,猶如俯卧的半個蛋殼。尾部直接砌築高約21米,壁厚80-90毫米的薄壁煙囱。令人費解的是煙囱砌接泥縫呈8°的傾斜,這又與普通煙囱兩樣,為什麼呢?原來8°的傾斜縫可以大大增強煙囱的牢固度。

柴窯是景德鎮瓷工智慧的結晶,它綜合運用了熱工學、力學、材料學等學科知識,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它容量大,一次可裝燒8-15噸日用瓷,燒製的品種多,以顏色釉為例,一窯能同時燒造出100多和中成色離奇的瓷器它熱效率高,燒1公斤瓷器僅耗鬆柴2-2.4公斤。

請看這窯房,也很獨特。構架是99尺的方形柱網。樑柱都是砍去枝丫,削去樹皮的自然軀幹,工匠巧妙地利用彎曲的木材作為構架,使房屋結構大為提高。二樓用於堆放鬆柴,樓面負荷每平方米超過1噸。據説明代時景德鎮發生一次地震,許多房屋倒塌,而這窯房卻巍然不動。

這裏窯工們正要滿窯。演窯就是將裝有各種瓷坯的匣缽按預先設計放入窯內。20餘名工人配合默契,緊張有序。要裝滿全窯,大約需8小時;然後封上窯門,點火燒煉,需延續24小時左右;接着熄火冷卻,至少一晝夜以上。最後從窯內取出的就是各種成品的瓷器了。開窯是最激動人心的事情,進窯一色,出窯萬彩,這是智慧和汗水的成果,這成功的喜悦令人陶醉。各位,這次由於時間關係,不能看到燒窯和開窯,有點遺憾,希望以後有機會再來,能補上這次的不足。

在同一窯爐內要同時燒出10餘噸瓷器,其工藝之複雜是可以想象的。但自古至今,這種窯爐從不使用什麼測試儀器,沒有任何設備幫助工人控制燒煉過程,直到本世紀60年代初,照明還是用煤油燈。用柴窯燒製瓷器,是工人人們的實踐經驗,嚴密的勞動組合和精細的分工。全窯有一位技術總管,稱之為"把樁"師傅。他是柴窯燒瓷工藝的總負責人,燒瓷過程中的各種技術難題,由他全權處理,在瓷器燒至將熟而又未熟的時候,停火時機的把握最為關鍵,燒煉時間過頭,瓷器會發黃,甚至出現倒窯,倒窯即窯內裝坯的匣缽被燒倒塌;火候不到,瓷器又未燒熟。這時完全把樁師傅的一雙眼睛。他除了從窯的望火口觀看火焰顏色外,還藉助於唾沫,向窯棚望火口吐適量唾沫,根據唾沫在火中瞬間變化的情況,來作出判斷。柴窯燒瓷的確有幾分神祕色彩,有關把樁師傅的傳奇故事也不少,其中"童賓跳窯"的故事廣為流傳。

童賓是明萬曆年間著名的把樁師傅,他技術高明,為人正直,深受窯工們的敬仰。他當時受命為皇宮燒製特大號青花龍缸。皇家貢品,不僅件頭大,而且要求不能有任何疵點,即瓷器表面須"萬里無雲",這在當時是極難做到的。童賓和瓷工想盡一切辦法,多次燒造均未成功。眼看交貨期逼近,皇命難違,瓷工們的身家性命受到威脅。身負重任的童賓為了瓷工們的活路,在燒造龍缸的關鍵時刻,乘人不備,毅然縱身跳入熊熊的窯火。説也奇怪,這次果然把龍缸燒成功了。直徑3尺,高達2尺多的大龍缸,確實萬里無雲,白瓷如玉,青龍騰去駕霧,呼之欲出。真出謂世間奇珍。人們説,這次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為童賓顯靈。後來童賓被嘉封為"風火仙"。自此,景德鎮世代供奉風火仙,香火不斷。真是"千年窯火承天錦,十里陶歌動地詩"。

現在,我們去參觀一下這裏的產品陳列室,也讓我們對景德鎮瓷器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來到這個琳琅滿目的瓷器陳列室,不知道大家有何感想?人們買東西都講究正宗,這裏的瓷器可説是最為正宗的景德鎮瓷。對景德鎮瓷器的特點,人們用四句詩一般的話來描述,即:"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景德鎮人最引以驕傲的瓷器是"青花瓷,玲瓏瓷,粉彩瓷,顏色釉和薄胎瓷",在這個陳列室裏景瓷的特點有充分的反映,上述品種也有全面展示,請大家欣賞。

女士們、先生們,古窯瓷廠的參觀就到此為止。有一位來自英國的研究工業史的專家,在參觀這個廠後對我説:"到這裏我彷彿回到了16世紀的景德鎮,這裏的作坊、柴窯、窯房、工具等都是有價值的文物,而更有意義的是:這裏按古代的方式製造瓷器。所以可以講,古窯瓷廠是名副其實的陶瓷業活博物館'"。

江西景德鎮導遊詞範文3

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景德鎮古窯廠,我是你們的導遊。現在我利用路上的時間給你們講一些陶瓷知識。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而食就需要器,可見陶瓷與人類文明息息相關。我們人類早在五六千年前就發明了陶器,而瓷是在陶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瓷與陶相比,比陶更細膩。光滑。堅硬。燒製的温度也要求更高,還有一點就是瓷是以瓷礦石為原料而陶是以陶土為原料的。瓷器在國外與中國齊名是中國的另一種解釋。而最具代表性的瓷器是在景德鎮,景德鎮素有瓷都之稱,就連”景德鎮”也是來由與瓷器的。在古代,因景德鎮地處昌江之南,所以稱之為昌南鎮,後又有新平鎮,浮樑鎮之稱。直到北宋年間宋真宗趙恆因看中影青瓷的產地將它定為御瓷,工匠們每制一批瓷都燒上“景德年制”,於是朝廷將這種瓷器的出處地叫“景德鎮”。而讓景德鎮人自豪的瓷器是“青花瓷,玲瓏瓷,粉彩瓷,顏色釉和薄胎瓷。”它們具有“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磬,薄如紙”的特點。

好,現在我們來到了西市區的蹯龍崗,這一片樹木掩映,錯落有致的古代建築就是我們今天要參觀的古窯瓷廠,象眼前這樣的瓷廠,當今世界據我所知僅只一個。大家有誰知道它為什麼叫“古窯”瓷廠嗎?因為這個廠採用的是景德鎮明清時期的方法制造瓷器的,制瓷工藝,工具,作坊和窯都是古老的,產品也大多是仿古的`,所以稱之。

下面請隨我進去參觀。進入這一幅坯房大家可以看到古代的制瓷作坊是由正間,廒間,泥房和內院四個部分組成,正間與廒間南北相配,兩相平行,泥房居西,中間為長方形內院。其中正間是坯房的主體,坐北朝南,採光充足,瓷坯製造的各道工席全在這裏完成,着是轆轤車是制瓷坯的主要設備,廒間就是倉庫的意思是存放原料的場所。泥房裏面存放的是經過精製的泥料,而內院是瓷坯自然乾燥的地方,在內院的中間有一個曬架塘,這是古老作坊內最重要的設備,而且非常的巧妙,有誰知道它的妙處在哪嗎?它的妙處在於水池和曬塘一上一下利用了空間減少了佔地。

過來看這位師傅,他正在轆轤車頭放一團泥,他雙手相桴,隨着車盤的旋轉,一個碗的雛形就出現了,這就是“做坯”俗稱拉坯。再來看這裏,這位師傅正在聚精會神地旋坯,拉制的初坯至一定程度再在轆轤車上用刀削成符合要求的坯體,俗稱“旋坯”或“利坯”當然古窯瓷廠的工藝流程還包括畫瓷,上釉,入窯,看這些師傅就在這畫瓷,大家看一下表畫一個碗要多久,對,只要10秒鐘的時間,碗坯上就佈滿了色彩豐富的茶花。

大家跟我往這邊走,我們現在去看一下把瓷坯變為瓷器的窯房吧!用窯房燒製瓷器靠的是工人們的實踐經念,嚴密的勞動組合和精細的分工。全窯有一位技術總監,稱之“把莊師傅”。説到把莊師傅就不能説到童賓了。他是萬曆年間著名的把莊師傅,他技術高明為人正直,深受窯工們的敬仰。他當時受命燒製特大號的青花龍缸,童賓和瓷工們想盡一切辦法多次燒製都沒有成功,眼看交貨期逼近皇命難違,為了瓷工們的身家性命他在再一次的燒製過程中的關鍵時刻毅然跳進了熊熊大火。

説來也奇怪這次真的成功了,人們説是因為童賓顯靈,後來人們封他為“風火仙”這是關於把莊師傅的傳去故事--童賓跳窯。把莊師傅是柴窯燒製工藝的總負責人,燒製過程中的個種技術難題都由他全權處理,在瓷器的燒至將熟而又未熟的時候停火時機最為關鍵,燒製時間過頭瓷器會燒黃甚至會出現倒窯的現象,火侯不到又會燒不熟,這時就完全靠把莊師傅的一雙眼睛。

先生們,女士們,今天的參觀就到此結束了,希望以後能有機會為你們導遊。謝謝!!

江西景德鎮導遊詞範文4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景德鎮古窯廠,我是你們的導遊。現在我利用路上的時間給你們講一些陶瓷知識。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而食就需要器,可見陶瓷與人類文明息息相關。我們人類早在五六千年前就發明了陶器,而瓷是在陶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瓷與陶相比,比陶更細膩。光滑。堅硬。燒製的温度也要求更高,還有一點就是瓷是以瓷礦石為原料而陶是以陶土為原料的。瓷器在國外與中國齊名是中國的另一種解釋。而最具代表性的瓷器是在景德鎮,景德鎮素有瓷都之稱,就連”景德鎮”也是來由與瓷器的。在古代,因景德鎮地處昌江之南,所以稱之為昌南鎮,後又有新平鎮,浮樑鎮之稱。直到北宋年間宋真宗趙恆因看中影青瓷的產地將它定為御瓷,工匠們每制一批瓷都燒上“景德年制”,於是朝廷將這種瓷器的出處地叫“景德鎮”。而讓景德鎮人自豪的瓷器是“青花瓷,玲瓏瓷,粉彩瓷,顏色釉和薄胎瓷。”它們具有“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磬,薄如紙”的特點。

好,現在我們來到了西市區的蹯龍崗,這一片樹木掩映,錯落有致的古代建築就是我們今天要參觀的古窯瓷廠,象眼前這樣的瓷廠,當今世界據我所知僅只一個。大家有誰知道它為什麼叫“古窯”瓷廠嗎?因為這個廠採用的是景德鎮明清時期的方法制造瓷器的,制瓷工藝,工具,作坊和窯都是古老的,產品也大多是仿古的,所以稱之。

下面請隨我進去參觀。進入這一幅坯房大家可以看到古代的制瓷作坊是由正間,廒間,泥房和內院四個部分組成,正間與廒間南北相配,兩相平行,泥房居西,中間為長方形內院。其中正間是坯房的主體,坐北朝南,採光充足,瓷坯製造的各道工席全在這裏完成,着是轆轤車是制瓷坯的.主要設備,廒間就是倉庫的意思是存放原料的場所。泥房裏面存放的是經過精製的泥料,而內院是瓷坯自然乾燥的地方,在內院的中間有一個曬架塘,這是古老作坊內最重要的設備,而且非常的巧妙,有誰知道它的妙處在哪嗎?它的妙處在於水池和曬塘一上一下利用了空間減少了佔地。

過來看這位師傅,他正在轆轤車頭放一團泥,他雙手相桴,隨着車盤的旋轉,一個碗的雛形就出現了,這就是“做坯”俗稱拉坯。再來看這裏,這位師傅正在聚精會神地旋坯,拉制的初坯至一定程度再在轆轤車上用刀削成符合要求的坯體,俗稱“旋坯”或“利坯”當然古窯瓷廠的工藝流程還包括畫瓷,上釉,入窯,看這些師傅就在這畫瓷,大家看一下表畫一個碗要多久,對,只要10秒鐘的時間,碗坯上就佈滿了色彩豐富的茶花。

大家跟我往這邊走,我們現在去看一下把瓷坯變為瓷器的窯房吧!用窯房燒製瓷器靠的是工人們的實踐經念,嚴密的勞動組合和精細的分工。全窯有一位技術總監,稱之“把莊師傅”。説到把莊師傅就不能説到童賓了。他是萬曆年間著名的把莊師傅,他技術高明為人正直,深受窯工們的敬仰。他當時受命燒製特大號的青花龍缸,童賓和瓷工們想盡一切辦法多次燒製都沒有成功,眼看交貨期逼近皇命難違,為了瓷工們的身家性命他在再一次的燒製過程中的關鍵時刻毅然跳進了熊熊大火。

説來也奇怪這次真的成功了,人們説是因為童賓顯靈,後來人們封他為“風火仙”這是關於把莊師傅的傳去故事--童賓跳窯。把莊師傅是柴窯燒製工藝的總負責人,燒製過程中的個種技術難題都由他全權處理,在瓷器的燒至將熟而又未熟的時候停火時機最為關鍵,燒製時間過頭瓷器會燒黃甚至會出現倒窯的現象,火侯不到又會燒不熟,這時就完全靠把莊師傅的一雙眼睛。

先生們,女士們,今天的參觀就到此結束了,希望以後能有機會為你們導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