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致詞

紹興蘭亭風景區導遊詞

致詞2.12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導遊,總歸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具有注重口語化、精簡凝練、重點突出的特點。那麼寫導遊詞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紹興蘭亭風景區導遊詞,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紹興蘭亭風景區導遊詞

紹興蘭亭風景區導遊詞1

流觴亭的東面是右軍祠,它的結構非常巧妙。周圍環水,水上建堂,堂中有廊,廊旁有池,池中有亭,亭旁連橋。在房子裏面可以看到天地日月星五景,還可以目睹唐宋元明清之書。墨池兩側的迴廊壁上嵌有後人題寫的石刻多方,大多是歷代書家臨摹《蘭亭集序》的各種版本和手跡。中間的池為墨池,它的出典是“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一語。上面的亭子稱“墨華亭”。兩側的迴廊是書法家好書法愛好者舉行書藝交流的場所。1987年盛大的中日蘭亭書會的書藝交流就在這裏舉行。

右軍祠的正廳端掛着王羲之的肖像。(這是當代畫家浙江美術學院宋宗元副院長的傑作)兩旁的楹聯是沙孟海先生所書:“畢生寄跡在山水,列坐放言無古今”,充分表達了王羲之無意仕途,悠遊山水的性格。廳內陳列着唐宋元明清書法家臨摹的各種版本的《蘭亭集序》,其中唐代馮承素的神龍本為臨摹本中最真。

紹興蘭亭風景區導遊詞2

各位,現在我們來到右軍祠後面的“御碑亭”。御碑亭為八角雙重檐,原為木結構建築,50年代倒塌,1983年重建,亭高12.5米。亭內御碑高6.8米,寬2.6米,碑厚20公分,重1.8萬公斤,為我國最大的古碑之一。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書的《蘭亭集序》的全文,灑脱酣暢。碑陰為乾隆皇帝遊蘭亭時寫的七律一首《蘭亭即事》。祖孫二位皇帝的作品刻於同一石碑,人稱“祖孫碑”,國內絕無僅有,可以説是國寶。“父子碑”、“君民碑”、“祖孫碑”人稱“蘭亭三絕”。

各位遊客,下面我們再去參觀蘭亭書法博物館。1988年竣工的蘭亭書法博物館坐落在御碑亭的西南,佔地10畝。過溪流就是書法博物館,環境十分幽靜,真像是世外桃園。博物館是展示我國書法的悠久歷史和陳列古今中外著名作品的地方,同時也可舉行書藝交流。

為了滿足國內外書法家表達對蘭亭和王羲之的敬意,有關部門已規劃在這裏新建碑廊,現已有沙孟海、啟功等書法大師好日本西宮市、日本天溪會先後立了碑,大家可以從中領略到中外書法家的藝術風采。

臨池十八缸是蘭亭的一個參與性景點,由十八缸、習字坪、太字碑組成。景點根據王獻之十八缸臨池學書,王羲之點大成太這一典故而來。相傳王獻之練了三缸水後就不想練了,認為已經寫得很不錯有些驕傲,有一次他寫了一些字拿去給父親看,王羲之看後覺得寫得還不好,特別是其中的一個“大”字,上緊下鬆,一撇一捺結構太鬆,於是隨手點了一點,變成了“太”字,説“拿給你母親去看吧”。王羲之夫人看了後,説:“吾兒練了三缸水,唯有一點像羲之。”王獻之聽後非常慚愧,知道自己的.差距,於是刻苦練習書法,練完了十八缸水,長大後也成為著名的書法家。蘭亭的介紹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紹興蘭亭風景區導遊詞3

“曲水流觴”是蘭亭非常著名的景點。流觴亭前,一條“之”字形的曲水,中間有一塊木化石,上面刻着“曲水流觴”4個字。顯現了王羲之《蘭亭集序》所描繪的景象“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它包涵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東晉永和九年,農曆的三月九年級,王羲之邀請了共41位名人雅士在蘭亭雅集修禊,他們在酒杯裏倒上酒讓它從曲水上游緩緩漂下來,如果漂到誰面前停住了,誰就要飲酒作詩,作不出的則要罰酒三觥,一觥相當於現在半斤。活動中共有11個人各作詩兩首,15個人各作詩1首,16個人因沒有作出詩而罰了酒,總共成詩37首,彙集成冊稱之為《蘭亭集》,推薦主人王羲之為之作序,王羲之欣然答應,趁着酒興,用鼠須筆和蠶繭紙一氣呵成《蘭亭集序》,後人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每年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歡來這裏仿效王羲之,蘭亭雅集,飲酒賦詩。每年書法節都要在此舉行曲水流觴的雅集盛會。[流觴亭是紀念流觴曲水場所,是蘭亭主要建築之一,建於清代。亭的周圍木雕長窗,外面走廊環繞,古色古香。亭內牆上掛着一副“流觴曲水圖”,生動地再現了當年王羲之等人修禊雅集的情景,有的低頭沉吟,有的舉杯暢飲,有的醉態畢露,令人叫絕。此圖是明末清七年級位畫家的扇面畫作,這是按原件複製的。後面的《蘭亭後序》是當年孫綽所作,清同治年間山陰縣知事楊恩樹所書。

紹興蘭亭風景區導遊詞4

各位,蘭亭的第一部分是鵝池。王羲之愛好養鵝人所共知,故蘭亭有鵝池一景以紀念這位大書法家。據説,山陰地方一位老道,想求王羲之寫一本“黃庭經”,他知道王羲之喜歡白鵝,於是就特地養了一羣逗人喜愛的白鵝,王羲之路過,見白鵝羽毛白淨,形態優美,不由得駐足不前,進而要求買鵝,道士説:“錢我不要,只要你寫本《黃庭經》”。羲之欣然答應,筆走龍蛇,不過半日,經成擱筆,道士已把羣鵝用籠子裝好。這就是“書成換白鵝”的故事。進大門,穿過修竹小徑和淙淙小溪,迎面出現一座三角形碑亭,碑上刻着兩個大字:“鵝池”。這是蘭亭中有關王羲之的第一塊碑石。相傳王羲之當年在紹興做官,一天正當他興致勃勃書寫“鵝池”時,剛寫完“鵝”字,皇帝聖旨送到,王羲之只好擱筆下跪接旨。他的兒子王獻之順手提筆一揮,續寫了一個“池”字。大家看這兩個字,“鵝”瘦“池”肥。這塊碑成為書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

過鵝池三折石橋,便是小蘭亭。亭內有石碑一方。上刻“蘭亭”二字,為清康熙皇帝的手書,此碑字經無數遊覽者撫摸而稍平,因此這塊碑被稱為“軍民碑”。戰爭動亂時期蘭亭遭到了破壞,此碑被砸成三截。雖經修補,仍可見破損痕跡,其中“蘭”字缺尾,“亭”字缺頭,但古韻猶存。蘭亭不是一個亭子,而是一個地名,相傳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曾在此種過蘭草,漢代又設過驛亭,蘭亭的名城由此而來。全世界共有7個蘭亭,分別在北京、寧波、台灣、日本等地,但真正的蘭亭在我們紹興。

紹興蘭亭風景區導遊詞5

講到《蘭亭集序》,大家一定想目睹一下王羲之的真跡,但十分遺憾,難以如願。當年王羲之《蘭亭集序》作為王家的傳家之寶,一代代往下傳,到王羲之的第七代子孫智永,他出家當了和尚,便把《蘭亭集序》傳給了他的弟子辯才。辯才如獲至寶,將它藏在樑間暗檻中。這時已是唐太宗時代,唐太宗酷愛王羲之的書法,得知《蘭亭集序》在辯才的手中,便命蕭翼設計謀取真跡。

蕭翼扮成一個窮書生,帶着二王的一些雜貼拜訪辯才,同他交了朋友。二人經常飲酒賦詩,評論二王書畫,在酒酣耳熱之時,辯才終於透露了他藏有《蘭亭集序》的真本。蕭翼使辯才視他為“好友”而失去警覺,將《蘭亭序集》的真跡置於桌案之上不再放回樑間暗檻。一天蕭翼知道辯才外出,便潛入僧房,盜走了《蘭亭集序》真跡。

蕭翼偷走《蘭亭集序》真跡後,來到地方官處,命令他傳辯才面叩朝廷御史。辯才到後,蕭翼對他説,他奉聖旨來取《蘭亭集序》,現在已經到手,特喚他來告別。辯才聽後,氣昏在地,驚悸痛惜而死。

唐太宗得到王羲之真跡,命人摹刻翻拓,賜給他的皇子近臣。到臨終時還留下遺詔,要把《蘭亭集序》作為陪葬品,埋入昭陵。從此人們就再也看不到《蘭亭集序》的真跡,但大家還是可以從各種臨摹的本子上欣賞到王羲之精美絕倫的書法藝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