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致詞

馮恩洪講座心得體會(精選10篇)

致詞3.03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馮恩洪講座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馮恩洪講座心得體會(精選10篇)

馮恩洪講座心得體會 篇1

近期,我校組織教師集體學習著名教育家馮恩洪的講座,馮教授在講座中精彩的言論給了我深深的思考,也給了我深刻的啟迪,讓我心頭的諸多困惑迎刃而解,展望教育前路,豁然開朗。

一個最好的老師不應該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是奉獻,是一種悲壯的美,但我們應該照亮別人也發展自己。

教育既要給學生創造幸福,也要給教師帶來幸福;既要追求明天的幸福,也要實現今天的幸福;既要謀求人類的幸福,也要獲得個人的幸福。教育追求不能取一個、舍一個,不能揚一個、抑一個。

“播種一個信念,收穫一個行動;播種一個行動,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穫一個性格;播種一個性格,收穫一個命運。”我們要幫助學生播種好的信念、行動、習慣和性格,幫助學生收穫幸福的人生。當學生幸福着,那麼我們的每一天都忙碌着,也都快樂着。

教育就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知識,讓學生擁有學習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學生是否享受學習似乎不是我們所要思考的,因為讀書就是枯燥的,需要每個人勤奮的。而馮洪恩在講座中告訴我們: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學生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僅要創造適合教育的學生,教育更有責任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異,教育者對學生的差異不應該埋怨,而是研究差異,關注差異,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學生的情感,激勵學生“你真了不得,你離成功就差一步了”,創建和諧的師生情感,讓教育的感覺不是難受,教育的感受是走進享受。教育者的責任就是讓學生快樂成長。所以教育要讓學生徹底釋放自己潛能,讓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

學生髮展存在着個體差異,沒有哪一個學生是天生的壞學生,是不可教的,關鍵看我們採用什麼樣的方式去教。如果採用的方式適合這個學生,那你的教育一定會有收穫。由於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生活的環境、從小接受的教育等都存在着差異,這就造成了發展上的差異。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尤其是學困生,千萬不能歧視,要多鼓勵,多關心,尊重他們的情感,激發潛能的釋放。一個人的潛能是無窮的,一旦被髮掘,釋放出來,就會出現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們現在的教育,是挑選適合教育的學生。一個教案,統一練習,完全沒有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異;對於學生的評價只有理性的對錯,沒有感性的激勵,特別對於學生的 “錯誤”回答,缺少引導,缺少尊重,致使學生在忍受教育,在挫敗中痛苦學習;我們每天為了學生考高分,在想方設法為學生布置作業,批改作業,讓學生在作業堆裏拼命,經常性地忘卻學生潛能的發展,只是固執地讓學生在教師設定的學習網內掙扎。馮洪恩在新課改中提到的“適合教育”就是強調以學生為本,追求人文關懷,引導學生的心靈走向真、善、美;強調-教育要適合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適合每一名學生的實際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民主、科學的教育教學服務;強調整體大於部分之和,要讓每一名學生都有發展。

我們要積極發展自己,不斷地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綜合素養。學習教育理論,在理性認識中豐富自己;反思教育實踐,在總結經驗中充實自己;堅持教學相長,在互動交往中發展自己;開展教育科研,在把握規律中提升自己;尊重學校同仁,在借鑑他人中完善自己。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觀念,學會欣賞自己的學生。

馮恩洪講座心得體會 篇2

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總在教學園地中摸索着:怎樣超越傳統,給學生開拓一片充滿快樂的土地,讓鮮花和小草都沐浴陽光、茁壯成長,高老師的生動而細細品味,收穫有六:

一、教育要植根於愛 ,真情澆灌。

高老師的“以學生之樂而樂,以學生之憂而憂”告訴我們:教育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二、教育要寬容待人 真誠奉獻。

高老師曾經説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在平時的教學中,不盡如人意、不順心、煩惱、憂愁,甚至讓我們惱怒、無法容忍的事情,可能會接踵而來。

三、教育要堅持民主 ,走進學生。

陶行知先生有這樣一首詩:“你這糊塗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裏有愛迪生。

四、給生命一個真誠的微笑。

説實話,從高老師身上學到的東西真的很多很多。

五、學生要在“差異中發展”。

《老虎當校長》的寓言故事,(五十知天命的老虎當膩了“百獸之王”後,突然想當校長了,於是辦了一所學校自封校長,要鴨子練長跑,兔子練游泳,老鷹學爬樹----鬧了一番笑話後,學校關門,最後老虎感歎“校長不是人當的”——寓言説是馮專家自己編的,正諷刺了應試背景下的教育現狀,用統一的標準來評估學生,嚴重扼殺了學生自我和個性的成長。

六、“學以致用”。

所以,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學會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學會更富魅力的語言表達方式,多閲讀,多思考。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做最好的老師!根據多元智能的理論,學生沒有差生,只有差異。因為每個人都有8種甚至多種智能,但每個人的各種智能發展都是不均衡的。學生身上是不缺乏閃光點的,缺少的是發現學生閃光點的眼睛。樹立新課程改革的新觀念:

①目標觀——教育不只是傳輸知識的活動,它更應該是培育情感、健全人格、豐滿靈魂的活動。

②教材觀——教材不是課程的全部,教材只是實施課程目標的載體之一。

③課堂教學觀——課堂不是教師個人表演的舞台, 它是師生互動、交流、合作、對話的空間。

④學習觀——學習不是機械訓練、死記硬背,自主發現、自主探究應為其重要特徵。

⑤智力觀——智力不是單一的,是多元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智力優勢。

⑥發展性評價觀——分數、選拔不是評價的目的,認識自我、激勵發展才是評價的最終目的。

⑦學生觀——學生不是泥土石膏,他們是發展中的、有差異、有思想的能動主體。

⑧教師觀——教師不是權威、主角、控制者,教師是學習者、引導者、研究者。

馮恩洪講座心得體會 篇3

“一根鏈條的水平取決於最薄弱的環節,一個人羣的水平決定於領頭人的水平。”這是馮恩洪教授報告內容的第一句話,卻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了作為教師對學生終身發展所起的引領作用,也讓我們深思應當如何提升自身素質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中國教育界素有“北魏南馮”之説,即“北有魏書生,南有馮恩洪。”可見馮先生在教育界特別是德育領域的領軍地位。馮教授指出:我們的教育必須承認和尊重“差異”,每個學生在智能發展方面都存在差異,簡單堆砌知識不是力量,學會應用知識才是力量。如果我們每天都思考,會發現每天都是新的。一個最好的老師應該照亮別人發展自己。在認真聆聽了馮教授的報告後,我們有深切地體會:

一、教師教育改革適應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特點具有開放性、創造性、不確定性。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教學方法,由教學課程的忠實執行者向課程決策者轉變。

創造性地開發教育教學資源,大膽地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徹底改變教學方法,多給學生髮揮的機會,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探索數學規律、自己去推理結論,要善於創設問題學習情景,引導學生體驗學習結論的探究過程,讓學生成為“跳起來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給他們講得應儘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儘量多些,學生自己能夠自主解決的,教師絕不和盤托出。這樣才有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

二、教師自我發展能力

馮教授説:“搞教育的人,是想大道理做小事情。”我領悟到身為教師,應有目標引領,應有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告別低層次需求,讓精神需求引領物質需求,用腦袋富裕引領口袋富裕。每天身處三尺講台,作為教師,我們應享受教育,努力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不僅要注重知識存量,更要擴充知識增量。在平日裏,教師也要讓學習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馮教授從1985年至今,不管工作多繁忙,也都能做到每天自學一小時,大教育家都能如此,更何況我們每一個教育一線的工作者。活到老,學到老。教育不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要做就要做優秀的教育,而作為教育引導者的我們就要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發展教育。

三、教師應努力發展學生的強勢智慧

優秀教師要做到目中有書、胸中有人。優秀的教育是適應差異的教育。教師要為有差異的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讓他們有自立意識、共生意識、科學態度、人文情懷。

教育的真諦在於實現人的社會化與人的個性化的和諧發展。馮教授建議學校應努力“發展每個學生的強勢智慧”,就是要去發現每個同學的優點,並加以培養。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現在與未來,一隻眼睛盯眼前,一隻眼睛看未來。合適的才是最好的。我們要做適合自己學生的老師,尊重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情感需要,讓每個學生的強勢智慧都得到充分發展。

四、學生幸福,我們快樂

泰戈爾曾説過:“播種一個信念,收穫一個行動;播種一個行動,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穫一個性格;播種一個性格,收穫一個命運。”教師要做最好的自己,我們要幫助學生播種好的信念、行動、習慣和性格,幫助學生收穫幸福的人生。當學生幸福着,那麼我們的每一天都忙碌着,也都快樂着。

一棵樹不能改變氣候,但森林可以改變氣候;一個人不能改變社會,但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則可以改變社會。只有每一個教師都真心關注每位學生,幫助他們揚長避短,做到努力發展學生強勢智慧,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為大眾服務,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聽了馮教授的報告,我們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要及時激勵學生幫助他們建立信心;尊重和信任他們幫助他們自立自強;寬容和理解他們幫助他們重新振作。讓他們為自己的長處感到驕傲自豪,讓他們在人生的長河中自信自強、腳踏實地、做真正成功的自己。

馮恩洪講座心得體會 篇4

今天看了全國著名教育專家馮恩洪老師的視頻講座(享受講台——實現教師專業發展)收益很大。 這個講座吸引我的主要原因是,馮老師教育理論的前瞻性以及講述內容的生動化和生活化。這與一般的就理論內容泛泛而談的講座大不相同,馮老師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同時例舉了生動豐富的案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震撼着每一位老師,讓我們茅塞頓開,也引起老師們認真的思考。“一個好老師,可以改變很多學生的命運”,這是一條被無數事實證明的真理。老師,是一個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必須具備的條件就是珍惜講台,熱愛講台。“講台”是什麼?是教師終生的事業,是教師快樂的根本,是教師幸福的源泉;“講台”給孩子生命的啟蒙,給孩子智慧的啟迪,“講台”也承載着家長的希望和孩子的未來。

我想,一名教師熱愛講台首要的表現就是要上好每一節課,那麼如何才能上好一節課呢?馮恩洪教授認為,“每個老師都想上出一節自己最滿意的好課。上出這樣的好課是需要條件的,其首要的條件是熱愛講台,享受講台。只有先熱愛講台,才能夠享受講台。要想有地位,先要有作為。”他還形象地比喻“如同一個好的外科醫生是一把刀,一個好的演員就是一齣戲,一個好的老師則是一堂課,一個優秀老師的`每一堂課是用一生心血上出來的。”

馮恩洪教授認為“熱愛講台,享受講台,關鍵是端正我們的位置。找準定位,自覺到位,主動補位,不能越位,不得錯位。到位時你就享受講台,不到位時你就會埋怨講台,缺位會給你的工作帶來難受,到位會給你的工作帶來享受。”熱愛講台就是熱愛教育,就是熱愛學生,這就意味着教師有責任和義務讓學生實現快樂地成長。熱愛講台不是一種宣傳標準,而是一種職業標準。教師要有把握學生心靈變化軌跡的能力,有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的本領。珍惜講台就要發展自己,珍惜講台就要做最好的自我。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擁有我們的講台,珍惜我們的講台,激活我們的講台,從而享受我們的“講台” 作為教師,還要養成讀書習慣,享受讀書樂趣;要積累經驗,學會反思;要學會合作,實現雙贏;要做複合型的教師,實現教師專業發展。作為當今大多數教育工作者,與馮老師相比,在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道路上做到了多少?看到了怎樣的差距?難道我們不該積極行動起來,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實現專業發展,已適應教育現代化的要求。 既然我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必須把三尺講台作為自己的生存線,實現教師的職業價值,要想有地位,必須要有作為。

馮恩洪講座心得體會 篇5

一、我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主要是“人的差距”。

我們現在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在哪裏呢?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發現,路的差距在縮小,交通工具的差距在縮小,樓的差距在縮小,我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主要是“人的質量”。

二、學校管理要向企業管理學習,用心打造學校文化。

在外界環境不改變的情況下,學校教育的改革要注重“內力”的挖掘。升學率再高也不可能解決中國當前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學校不能只有升學率,要“一隻眼睛盯着眼前,一隻眼睛看未來”。“讓學校充滿文化氛圍”是學校教育改革的一個突破口。中國的學校文化建設應該站在企業文化的“肩上”去探索學校管理文化。雖然企業與學校有很大的不同,但兩者也有相似的地方,即都需要調整內部要素的組合,完成各自的使命。

三、發展學生的強勢智慧

我們曲解了“全面發展”,用機械唯物論的觀點理解“全面發展”為“總分第一”,“物理不好補物理,英語不好補英語”。實際上,“全面發展”是針對一代人來講的,而不是針對一個人來説的。

就一個人來説,只能發展“強勢智慧”。這就要減少“圈養”學生的時間,增加“放養”學生的時間,以“圈養”為主,“放養”為輔。因為,“圈養”出規範,“放養”出個性。

四、不能“一切為了學生”

學生的發展是通過教師的勞動實現的,“一切為了學生”,難道教師就不需要發展嗎?

學校裏如果一切只是為了學生髮展,不關心教師發展,那麼學生髮展就是“有限度的發展”。

“教育既要給學生創造幸福,也要給教師帶來幸福;既要追求明天的幸福,也要實現今天的幸福;既要謀求人類的幸福,也要獲得個人幸福。”

馮恩洪講座心得體會 篇6

週五我們在六年級四班觀看了馮恩紅教授的專題講座,受益匪淺,先進的教育理念、領先的超前意識,敏捷的思維,淵博的學識,令我佩服,感觸頗多。

聽了馮恩洪教授的報告後,使我清楚了“任何管理都要兼顧人的雙重性”,對子女的教育也要兼顧雙重性。多聽聽孩子的想法,我們再做定論,而不能憑經驗:大人説的就是對的,孩子説的就是錯的。

在今後的教育過程中,要注意言傳身教。從自身做起改變角色,並讓她感受到母親觀念的變化。因為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高大與否,跟教育效果是成正比的。其次,懂得情趣,懂得換花樣跟孩子溝通。可以正面的談話,但是,要避免演化為“説教”,讓孩子覺得你羅嗦,覺得你煩,可以多談看法,論時事,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他們的思想。給孩子寫信更是很好的溝通方式。在這個快餐式、信息化的社會,寫信已經被淡忘了,但我覺得這種傳統的方式最能保存真情。

只要有行動就一定會有收穫。作為教育工作者和母親的雙重角色,一定會在學習中進步,因為物質上的給予比不上一份真誠的心。

馮恩洪講座心得體會 篇7

到長春聽了馮恩洪教授的專題講座,對他關於---經營班級文化、塑造班級靈魂的獨到見解印象很深。他説:“環境是一種教育力量。我可以叫我的學生不隨地吐痰,這是一種教育,但是我還應該創造一種環境和氣氛,使學生不好意思隨地吐痰。我可以叫學生勤奮學習,我還應創造一種氛圍,使學生置身其間,不學覺得愧對老師,愧對學業。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教育。”這種教育就是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將他的做法總結如下,與各位共享。班級文化的建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物質文化建設

屬於班級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班級物質文化包含教室內的環境佈置及師生的儀表等,是班級文化的基礎及其水平的外顯標誌,具有“桃李不言”的隱性教育功能與教育效果。

2、制度文化建設。

主要表現為班級規章制度。規章制度定的好壞,是否科學、合理,是班級文化建設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誌,它不僅反映了一個班主任文化水平的高低,更反映了其班級管理水平的高低。

3、精神文化建設。

這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內容。主要指在實踐過程中,被班級大多數成員認可的共同的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信念等意識形態。它是一個班級的本質、個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並具體表現在班風、學風、班集體輿論和班級人際關係等方面。

馮恩洪講座心得體會 篇8

最近聽了馮恩洪校長的教《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的演講,感悟很深,對我觸動很大。其中印象最深刻就是其中關於教師自我提高,如何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部分。

在這部分中馮校長告訴我們:在三尺講台上,我們同樣可以品味一流人生,創造一流業績。我們不但要珍惜講台,熱愛講台,享受講台,而且要挑戰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時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講台。要發展自己只有兩條路,第一條是知識的補充,第二條是經驗的積累。知識的補充需要讀書學習,經驗積累需要反思和總結。在此基礎上學會合作雙贏,做複合型的教師,你就會成功。

對照馮校長的告誡,反思自己在這兩方面的做為,感覺到距最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在讀書學習方面,感覺自己做的很不夠。一是讀書少,二是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更少。平時總感覺時間少,拿各種原因給自己找理由,現在想起來,如果把平時上網看新聞等的上網時間拿來讀書,也能通讀幾部教育教學方面的理論著作了。總覺得自己的知識教中學夠了,正是這種對自己滿足的心態,使自己變得懶惰。現在讀了馮校長的書後,覺得從現在開始應該嚴格地要求自己,過去教師們常講:要給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現在的知識更新速度很快,如果不努力跟上,就會落後,就會被淘汰。只有改變觀念,終身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才能更好地、更長時間地照亮別人,發展自己。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打算制定一個讀書計劃,擠時間來讀幾本教育教學學理論名著,除了學校發的讀物外,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在網上找一些適合自己的讀物來學習,還要做好筆記,以便能不斷地提醒自己,特別是要學習一些新的教育教學理論,並用來指導自己的實際教學活動,爭取用不長的時間(一個學期),使自己的理論素質有所提高,同時學習一些專業知識,以便更好地為學生、學校服務。

馮校長還告訴我們要積累經驗,學會反思。一個優秀教師與一個普通教師的區別在於,一個一般的教師總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經上過的那節課有多麼的成功,而一個優秀的教師永遠認為教學是一個令人遺憾的行為科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課永遠是還沒有上,接下來要上的那一節課,是自己已經上過的課中永遠存在需要反思的餘地,需要有重新審視的環節。要提高自己就要學會反思並經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找到更好的處理方式方法,教師要有反思的意識、習慣和技能。明確自己在專業發展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其專業發展的現有水平、從而對自己的專業發展始終保持一種開放的、動態的心態。對照這方面的要求,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一會不能經常性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只是有問題出現的時候才去反思,如果每個教學行為後,都去反思一下,總結一下,就不是出現或少出現一些問題,所以要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勤反思,勤總結,總結成功的部分,反思失敗的教訓,使自己成為一個有較高素質的教師,更好的為學生、學校服務。

馮校長還告訴我們,要發展自己,完善自己,教師要學會合作,實現雙贏。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都有自己要學習的長處,所以要虛心向同事學習,同時也要把自己的成功經驗毫無保留地與同事分享,只有這樣,才能有一個充滿合作的團結的集體,合作不僅僅是指教師間的合作,教師與學生之間也要合作,因為教學是師生之間的雙向行為,如果沒有師生之間的合作,教學就不會成功。所以學會合作、樂於合作是一個優秀教師的素養。應該朝這方面繼續努力。

馮校長最後指出每一名優秀教師都是複合型的教師,要釋放學生的潛能,除了關注他們所學的國家課程外,還要關注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因此,教師能不能上一門國家課程,開一門校本課程,帶一個學生社團也是評價一個優秀教師的的一方面。所以教師應該拓展自己的知識結構,要有自己感興趣的方面,然後才能影響自己的學生。今後自己在這方面也要努力。

馮恩洪講座心得體會 篇9

一、教育實踐家馮恩洪在教育改革道路上的經歷

馮恩洪——一個不僅具有遠見卓識,還是“藝高人膽大”的教育實踐家,1985年提出了德育改革的新思維新思考。1987年提出了合格加特長的目標模型,提出卓越不止一種表現形式,卓越也不意味着要求所有的學生達到某個統一認定的所謂的優秀標準。1990年提出了用規範保證合格,用選擇支持特長,校園裏不能只有就範而沒有選擇。1993年提出了優秀教育資源最大化,使之進入尋常百姓家。2015年提出了教育的真諦在於人的社會化與人的個性化的和諧發展。這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是有思想的老師。

二、馮恩洪教授的每天自學一小時的學習習慣

馮恩洪教授在書中談到他從1980年7月1號開始,給自己定了一個規矩,每天自學一小時,先讀書,後休息。一次他和同事在學校討論教育問題,回到家已經是凌晨四點十分了,他洗完了澡以後,想到今天的自學一小時沒有完成,於是他深深呼吸了三口氣,提起精神,強迫自己坐到書桌旁。自學一小時後,他再拉開窗簾,太陽已經升起。他的這種讀書習慣從1980年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他説讀書給他帶來了成功和樂趣,當讀書使他對教育的認識由簡單走向龐雜,再從龐雜迴歸到簡單,這時他發現他把握了教育的真諦。這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是一個善於獲得知識增量的老師,是善於學習的老師。

三、馮恩洪校長追求有生命力的教育的執着

從20世紀80年代起,他就在苦苦地追求着有生命力的教育的兩個支點,即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學生髮展的需要。這要求教育的思想者能夠在今天的現實中敏鋭地洞悉並遇見和把握兩者的發展趨勢;要求教育的實踐者在今天的體制下實施明天的理想。沉浸在這樣的追求中,就必須時刻挑戰現實,從而超越現實。馮恩洪對此體會至深:“僅僅思考從今天走向明天未免有功利主義色彩;不僅思考從今天走向明天,而且着眼於明天的環境,思考如何從明天走向後天才稱得上戰略眼光。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偉業,需要他的參與者走一步想兩步。

馮恩洪講座心得體會 篇10

近日,在教師進修學校骨幹教師培訓中我有幸聽到了馮恩洪教育專家的報告,收穫頗豐。精彩絕倫的報告中透着他深厚淵博的學識、國際化的視野、獨特的教育思想以及儒雅大氣的人格魅力。聽着講座,我時常會被馮教授的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不禁為之讚歎,折服。回家之後,我又繼續觀看了講座視頻,細細體會,慢慢品味,覺得馮教授的講座深入淺出,舉例生動,聽了他的報告有茅塞頓開的感覺。聽了馮教授的講座猶如陣陣清風吹進我的心裏,讓人感動,盪滌心靈。馮教授從自己身邊的故事講起,樸實形象的語言中透漏着詩意,包含着深情。講座中的教育教學工作為我點燃了一盞燈,也為我能走出“教育”誤區,真正實施素質教育樹立了信心。

聽着馮教授的講座,給學生“適合學生的教育”,表明了一種更高的人生和事業的標杆。作為特殊教育的一名老師,我決心一定要做到給學生“適合學生的教育”並做到最好。雖然這個“最好”可能永遠達不到,但我堅信一個比一個的“更好”便會匯成我自己的“最好”。

做最好的老師,給學生最“適合學生的教育”,在聽完馮教授的講座之後,我記住了這句話。“照亮了別人,燃燒了自己”,這是多少次用來形容老師的句子,一想到老師就是兢兢業業、舍小家顧大家、自己的身體累垮了換來的是桃李滿天下。難道老師就應該是這樣的悲慘下場嗎?在馮教授看來,這是多麼悲哀得一件事,教師不僅要照亮別人,更要學會發展自己,讓自己成為大海,源源不斷的不斷的給別人提供養料,只有不斷吐故納新,給自己充電,才能為教育做更多的事。

馮恩洪校長給我們講了《老虎當校長》的故事,老虎當校長後,想讓他的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可是很快學生們一個個退學了,最後學校只能關門大吉。老虎百思不得其解,解開老虎謎團的還是鴨子,鴨子告訴老虎學習爬樹的時候,差點要了它的命了。老虎的問題就在於忽略了學生的差異。要尊重差異、關注差異、善待差異,優秀的校園更要包容差異。

教師不教學生已會的東西,不教學生教了也不會的東西。馮教授説:“教育不是把學生管住,是要讓學生遠離忍受,告別難受,走進享受”。這樣才能培養出有品位的人格素質。

“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最好的教育莫過於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然而,現在的教育現狀是接受教育,講授教學,必須改變教育理念以及課堂變革和建設,才能從根本改變現狀。

課堂教學教什麼,適合比標準更重要,國家課程校本化很重要,進而,設計教學重難點時需要以人為本,因人而異,切不可胸中有書,目中無人。所以,我們不能再抱着課本,抱着教學參考只扣課本和大綱,我們更要關注學生,備學生。另外,老師不講學生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不懂的,要完全相信學生,釋放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潛能,才會收穫期望之中,意料之外的驚喜。

發展學生的強勢智慧。“教育的真諦在於實現人的社會化與人的個性化的和諧發展”,馮恩洪建議學校去“發展學生的強勢智慧”,打破“課程”與“時間”僵化的組合,減少“圈養”學生的時間,增加“放養”學生的時間。學校教育應以“圈養”為主、“放養”為輔,因為“圈養”出規範,“放養”出個性。不能“一切為了學生。”馮恩洪教授又一次提出了自己的質疑。他認為,學校裏的一切如果都是為了實現學生的發展,而不關心教師的發展,不研究教師的發展,那麼學生的發展就是“有限度的發展”。他倡導的教育“既要給學生創造幸福,也要給教師帶來幸福;既要追求明天的幸福,也要實現今天的幸福;既要謀求人類的幸福,也要獲得個人的幸福。”“教育追求不能取一個、舍一個,不能揚一個、抑一個。”

“ 要做適合自己學生的老師,尊重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情感需要。”“讓每個學生的強勢智慧都得到充分發展”,“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哪壺先開了提哪壺”這些富含哲理的話對我今後的教學有了很大的幫助,真所謂不虛此行。

老師可以年復一年地重複教學,但學生的學習生涯只有一次,“一個孩子的成長關係到一個家庭晚年的幸福”,如此任重而道遠的教育,我們能不做最好的老師嗎?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以馮教授為榜樣,從小做起,潛心鑽研,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幫助學生播種好的信念、行動、習慣和性格,幫助學生收穫幸福的人生,無愧於三尺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