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致詞

博物館解説詞範文

致詞3.8K

博物館正面中間圓形有一幅米字形圖,圖案上是布依先民用竹管咂酒的圖像,周圍是布依族的相關符號和雲紋。布依族房屋修建多是杆欄式,博物館正門石梯是對着水流方向,既有接水接財進家的意思。門邊用小篆字體寫出“落紅深處,別樣驚雷”,這是落別的名稱,寓意為落別這個地方藏在深閨人未識,一旦被人識別就會驚動天上的雲雷。至今,布依民俗博物館藏品有500餘件,牆上一組文字稱布依天書至今沒有人識別。布依族農家庭院有一副對聯,是解放初期一位布依族工作人員所寫上聯“懶漢不死肚也空,勤勞不富倉也滿”,橫批“人勤稻穗長”,借漢字造布依字沒有成功。

博物館解説詞範文

博物館第一展廳:是布依族生產生活和民間藝術文化展廳

布依族銅鼓文化歷史悠久,在各個歷史時期其用法不同,原始社會用於驅趕野獸,奴隸社會用於擴土疆域,封建社會用於戰鼓,如今用於神器祭祀。布依族銅鼓鼓面有上千種圖紋,每一個鼓面的圖案都不一樣,從鼓面上的圖文和材料可以推斷銅鼓的建造年代。博物館收藏的這面銅鼓,圖紋以太陽為中心,是領導核心部分,寓意以太陽為中心,十二束光芒表示十二個月、十二生肖、十二重天,內圈是迴旋紋,寓意部落與部落之間可以進退、可以商量、可以溝通,中間的銅鼓釘代表士兵,可分為內旋釘和外旋釘,銅鼓釘之間還有魚、蛙圖騰,外圈是邊角紋,代表周邊各民族團結。布依族的生活用具離不開竹,竹筐、竹籮、竹凳等很實用與布依族生活。

民族民間文化收藏有布依族民間樂器古木簫、勒浪、七絃琴、獨絃琴、牛角琴、古歌、嗩吶等,布依族民間音樂八音坐唱最具代表性,有布依族的地方就有八音坐唱。布依族有四百多首嗩吶曲,舉辦紅白喜事、搬遷、節慶日一定少不了嗩吶,有嗩吶的聲音,布依族村寨顯得格外熱鬧。姊妹簫是當地民間藝人伍榮林獨創的樂器,2010年已申請為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伍榮林2006年參加全國嗩吶大賽獲得嗩吶“吹歌大王”稱號。

博物館的第二展廳:布依族建築文化展廳

布依族依山而築,傍水而居,布依族民居經歷過由茅草房演變到土草房、木瓦房、磚房、石板房和今天的瓷磚房。布依族崇尚自然,敬畏自然,布依族過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九月九等民族節日,“六月六”習俗至今仍然是濃重的節日。布依族民歌《好花紅》最富歷史時代意義,這首歌源於惠水布依族,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博物館第三展廳:服飾文化展廳

第三展廳右邊是布依族服飾文化,分為少女裝、成人裝、新娘裝、老年裝等。左邊是服飾上的每一個部件,布依族蠟染盛裝是母親為女兒做的嫁粧,一般情況下,純蠟染手工衣服是不能洗的,一生情,一生衣,這是母親對女兒的愛。衣袖上的圖案有水紋,也叫水漩渦,七個水紋代表七仙女下凡的故事,水紋寓意為與自然鬥爭的漩渦、歷史的'漩渦、愛情的漩渦、生命的符號和聚財的銅錢。布依族服飾,衣領上繡有萬字格,分全萬字格和半萬字格兩種,據説,萬字格具有保家衞國的作用,當年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也就是根據半萬字格圖來修的。萬字格,與佛教裏的萬字符寓意是相通的,可見,萬字格在古代人的生活中佔據重要的位置。

第三展廳中間,是織蓆機和織布機,牆上還有布依族先民建造木房的工具,布依族祖先在修建木房時,無需釘一顆釘子就能把房屋建的穩穩當當。牆上還有一組畫蠟銅刀,旁邊圖

像是收藏貴州省內各地布依族代表人物,各地布依族由於地域差別,服飾、語言也有所差別,但生活習慣是完全一樣的。

博物館第四展廳:布依族民風民俗文化

布依村寨,每個村口有座小房子,那是寨神廟,改革開放以前,由於法律不健全,布依族鬧民事糾紛經常到此求宅神爺解決,以詛咒的方式當面解決,哪家增添新人或老人去世也要到此來拜祭,寨神廟成了民間的派出所。

博物館第五展廳:農耕文化展廳

農耕文化源遠流長,布依族的五籽筒是用來裝谷種的,犁和鈀是古代農耕生活的勞動工具,至今布依族還在沿用,農耕文化和漢文化也是相通相融的。農用工具摜鬥是布依族用來收割稻穀,竹磨和石磨的演變也有着自己的歷史故事。

博物館第六站展廳:生活起居及飲食文化

千牛榨,也稱土榨油機,生產生活工具隨着高科技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現在機子榨油代替人工榨油,千牛榨也就成了古董。

清代舉人伍子才寫的《詠落別》:用八句話概括落別的人文地理和山水風光,旁邊這張牀就是清代伍子才用過的牀,還有八仙桌,也是在其後代收藏來的。布依族先民設計的多功能灶,做飯的同時,可以燒熱水、烤熱酒、炕辣椒等,一灶多用的古代節能灶,是布依族先民的智慧傑作。

布依族釀出的酒是純天然酒,因為,布依族烤酒是從山上採來酒藥發酵釀製而成的,並非是市集上的化學酒藥,純天然酒當然對人體無害,加了化學酒藥就難以保證酒的純度。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您來到布依族村寨,請您一定要去嘗一嘗布依族的純糯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