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祖父的園子》反思小結(精選10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祖父的園子》反思小結(精選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祖父的園子》反思小結(精選10篇)

《祖父的園子》反思小結 篇1

語文教師必須擔負起文本閲讀的引領責任,這個引領,本質上是使學生除了看到文本表面的絢麗,更能看到文本背後的深度和獨特。

《祖父的園子》這篇文章平白易懂,在初步備課的時候,看到文章篇幅較長,學生不易歸納。我就想到了版塊是的教學思路。將課文內同分為三個部分:“昆蟲的樂園”“我的樂園”。對於這部分內容,學生只要讀上兩邊就能感受到。課文的價值難道僅止於此嗎?我想應該“再往前走一步”。“再走一步”那就是要走到學生的前面,走到學生無法抵達的地方,隨時隨地拉他們一把,這需要“細讀”,這種細讀,不能僅僅解釋為“細緻的讀”。一個字,一個詞,一個標點也不放過的讀。“細讀”還應該是教師的情感思想,人生閲歷,生命體驗,審美情趣等的全面介入,這種閲讀,其最大的價值就是見之所未見,思人之所未思。

課文中第一自然段,寫到了“昆蟲的東園”。語言優美,我在引導學生欣賞美文的同時,想到學生的生活環境。“再走一步”讓學生説説自家的園子。因為讓學生描述的是他們每天見到的最熟悉的情景。所以每個學生都能產生共鳴,我在此時,有藉助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引導,結果學生描述的“我家的園子”豐富多彩,充滿生機。這個環節的訓練,不但是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跟為學生的習作打下了基礎。

《祖父的園子》反思小結 篇2

在引導學生感受“莊稼的東園”一節後,我也想到了只讓學生體會莊稼在園中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是不夠的。於是,我也是帶學生“再走一步”,讓學生用一個詞來概括對整個園子的印象,學生這是興趣來了,各抒己見,異常積極。有的説這是個“五彩繽紛”的園子,是“豐富多彩”的園子,是“自由自在”的園子,是“生機勃勃”的園子,是”鳥居蟲棲“的園子等等,這一環節即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也有利於學生的詞語積累,更是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進行到文章最後一個環節時,師生共同感受“祖父的園子”是“我的東園”。如果在此只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在園中的東趣,體會作者的童真,童趣。這很容易做到。但我姐的此時應“再走一步”。讓學生在感受作者快樂的同時,聯繫自己的生活,找一找自己有沒有與作者相似的生活場景,這一句,學生的興趣來了,思維打開了,快樂洋溢在臉上,幸福藴含在學生一段段精彩的描述中,讀到到作者跟祖父在院子中幹活的情景時,學生都聯想到了自己在田間跟父母勞動的場面,都感到這段描寫太熟悉了,簡直就是在寫自己的生活,還有當同學們讀到作者用瓢給莊家澆水。將水澆向天空時,有個男生回憶起了自己玩耍的情況,他記得當時那裏一個噴水槍,將水噴到天空,沒想到天空中竟然出現了一條彩虹,夥伴們興奮極了,叫着,跳着,笑着,飛快的從彩虹橋下鑽過……

教學至此,課文的學習也接近了尾聲,教室裏同學們沉浸在作者的快樂和自己的幸福生活中,我也感受到了教師在教學中深挖教材的意義,在教學中,除了使學生看到文本表面的絢麗之外,“再走一步”,使能體會到文本背後的深邃。

《祖父的園子》反思小結 篇3

祖父的園子是一幅明麗的漂亮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畫中有樹、有花、有菜、有莊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螞蚱、有小鳥、有風、有雨,還有太陽的光芒、雲朵的影子。

1.資料交流:

學生出示自己課前準備的作者的資料,以瞭解蕭紅短短一生的文學成就,以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2.體會作者的情感。

因為是略讀課文,所以我讓學生結合課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讀文,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特點。並在讀書的基礎上,交流(1)“我”在園子裏心情是怎樣的?(2)是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交流中引導學生讀有關的段落,讀出自己的體會,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

3.拓展遷移。

在你的生活周圍,有你曾經難忘的去處嗎?講給班上的朋友吧!

收穫:作者的富有孩子氣的語言,把世界在孩子心裏的樣子描繪的惟妙惟肖。同學們邊讀,便發出會心的笑。讓人真正感受文字的魅力!

《祖父的園子》反思小結 篇4

隨着作者富有詩意的語言,我們走進了祖父的園子,《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由於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我從蕭紅和她的《呼蘭河傳》入手,介紹蕭紅短短一生的文學成就,介紹她的《呼河蘭傳》,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接着,我讓學生結合課前的提示,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地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感悟語的特點。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基礎上,讓他們交流“我”在園子裏心情是怎樣的,思考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作者為什麼對祖父的園子久久不能忘懷,我讓他們交流的同時,引導他們讀相關的段落,要求讀出自己的體會,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祖父的園子》語言幽默,富有詩意,真實地再現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講述了作者在祖父園子裏的一些故事,讀起來彷彿就發生在自己的身邊,在作者筆下,園子裏的小動物,小昆蟲,花草樹木都像是有生命的,有自己的思想,生活自由自在。

在精讀課文的時候,我主要讓學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發揮想象,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並積累語言。整個過程有兩個地方感覺學生講得很好:

一、抓住詞語感受喜歡

文中許多ABB的詞語如“胖乎乎、圓滾滾、藍悠悠”都很優美,體現了作者別樣的情感,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都體會到了,有學生説這樣的蜜蜂抱在手裏一定很有趣;有學生説用這樣的表達顯得特別親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夥伴,胖乎乎的,在講到“這榆樹在園子的西北角上,來了風,榆樹先呼叫,來了雨,榆樹先冒煙。太陽一出來,榆樹的葉子就發光了,它們閃爍得和沙灘上的蚌殼一樣。”時學生講到作者以童年的角度去看,在她眼裏這樹像在童話中一樣,會叫,會冒煙,還會發光,在她看來一切是那麼美好。真的為學生的答案喝彩,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二、在聯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裏行間體現出生活是無拘無束的,是豐富多彩的,吃黃瓜,追蜻蜓,捉螞蚱,澆菜……對於學生來講,這些既是新鮮的,又是有趣的,他們一定只從書本中看到過,可能只聽長輩講過,現在作者的童年帶他們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特別新奇,讓他們想象作者可能還在園子裏做什麼,學生一個個都舉起了手,熱烈地説着他們喜歡做的事情:爬樹、挖坑、種豆,從樹上搖果子,摘花,撒花……正因為學生對文字產生了共鳴,他們盡情地展開了思維的翅膀,盡情地説着自己喜歡的事情。再讓他們讀課文的時候已經能帶上自己的感受。

另外課文第17自然段寫“黃瓜願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願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願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學生就説黃瓜也像人一樣,很天真,有思想,有情緒,愛耍小脾氣,生活無拘無束。最後一句“太陽也不知道。”感覺寫得很突然,作者認為太陽是什麼都知道的,卻不知道蝴蝶飛哪裏去了,想法很有趣。

縱觀整節課的教學,我着力引領學生真實地觸摸文本,緊扣文中關鍵字、詞、句,不斷地品味、感悟、內化,使學生實實在在地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讓學生在得到語言文化薰陶的同時,獲得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整篇課文學生的學習慾望強烈,思維自由灑脱,想説的話特別多,真正走進了祖父的園子。課文學習快結束時,我進行了延伸:“想象蕭紅生活,借《呼蘭河傳》裏的文字向學生簡單介紹蕭紅的生活,並隨着推薦這部作品。

總之,文字是美麗的,充滿魅力的,課堂上,讓我們語文老師帶着學生在美麗的文字間徜徉,享受學習語文的幸福,領略語文的詩情畫意。

《祖父的園子》反思小結 篇5

温儒敏教授認為:“培養讀書興趣是語文教學的‘牛鼻子’”。可見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是多麼重要的事情。然而,語文又是一門實踐性的課程。無論是面對當前的考試還是學生今後的發展,僅僅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是不夠的。更要引導學生多進行語言的積累,多進行練筆活動。

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主要來自於課堂,評價課堂質量的高低不是看老師教了多少,教得精不精彩。而是看學生有沒有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對老師所教的內容有沒有興趣。即使老師教得再精彩,可是學生沒有興趣,這樣的'課堂教學也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正如課程論專家泰勒所言:“評價一堂課質量的高低不是看教師教了什麼,而是看學生學會了什麼。”然而無論是今天的這節課還是前幾節課中,都使我產生了一種這樣的感覺:這種課堂並不是我所想要的課堂。學生在課堂之中缺乏活力,不夠投入。我不知道是在哪裏出了問題,但是一直都困惑着我。但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學生的讀書興趣還是比較濃的,自學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如何在教學設計上多下點功夫,充分地發揮學生較強的自學能力,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精彩呢?在接下來,需要進一步地進行相關的探索,改進教學設計的方案,使教學變得更加高效。

近年來,隨着管建剛老師提出了“指向寫作的閲讀教學”的口號,以及許多專家提出的“與內容分析式的閲讀教學説再見”口號,導致語文教學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重理解到重表達,這其中確實為語文教學開拓了新的天地。然而,無論怎麼樣的改變,言語積累始終是放在第一位的。學生的言語積累的質和量不過關,將是嚴重影響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的。然而,這一轉向又給我造成了一些困惑:課文理解的內容在教學中到底應該佔據多大的比重?以言語形式教學為主的課堂教學怎樣進行教學設計才能激活學生學習的生命力?以《祖父的園子》這課為例,文中第十七自然段的語言表達形式非常優美,語言文字中透露出了一種自由、輕鬆、愉快的氛圍。這種感覺學生自己一讀也能夠讀懂。但是,要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去體會這段文字的言語表達之美還是具有一定難度的。我始終覺得,任何言語形式及的謀篇佈局,最好是能夠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只有學生自己發現的,學生才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將這段話改成了詩的形式進行教學:

花 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

通過這樣的改編,學生在朗讀中會看得更加清晰明瞭。學生欣賞了之後,自己就可以動筆進行寫一寫。但是,我始終覺得在課堂中安排這樣的讀寫結合活動,學生始終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並不是學生主動想嘗試去寫的。即是説這樣的教學設計並沒有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寫作慾望。但是到底要如何進行改進呢?“假如你就是小蕭紅,你打算寫一段相類似的文字來體現出你當時的自由自在與無憂無慮,你會怎麼寫呢?寫好之後,請在同學面前大膽地展示一下吧,可以帶上你誇張的表情和動作喲。”進行這樣的改進會不會好一點呢?

教學,教學,無非就是教學生學會學習。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才能夠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什麼是好的教學設計呢?

《祖父的園子》反思小結 篇6

這篇課文重點寫了作者在祖父的園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課文中的語言富有孩子氣,同樣富有詩情畫意,把世界在孩子心裏的樣子真實地再現出來了,學生讀來感覺親切,感覺這事就像發生在自己身上,課中,我補充了《呼蘭河傳》的一些節選部分,學生聽了忍不住被文中那充滿天真、幼稚的“我”的表現逗得哈哈大笑。笑過之後,我問:“你們為什麼會笑,作者為什麼會把你們逗樂。”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只是用真情實感去表現生活中的真實故事,所以會打動讀者,那麼我們讀這類文章要帶着感情去讀,寫文章也有懷着感情去寫。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教學中把握住了重點:即引導學生自主讀書,體會作者在祖父園子裏自由快樂玩耍的情景。

2、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合作交流,學生成了課堂上真正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新課的組織者和指導者。

3、課前預習較為充分,學生對字詞的掌握很紮實,對課文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

4、注重了新課導入的設計,通過談話的方式,從學生熟知的菜園子為新課學習做鋪墊;後又通過介紹作者傳奇的身世,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

二、有待改進的方面:

1、教學環節的設計還不夠緊湊,比如第一環節和第二環節太獨立,實際是可以融在一起的。

2、第一環節用時過多,致使完成後邊的任務顯得很匆忙,出現拖堂的現象。

3、教學用語不夠乾淨利落,語言激勵性不強。

4、朗讀的指導和對重點段落的朗讀訓練不夠。

5、雖然有拓展,但由於時間不夠實際沒有拓展開。

6、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發言面少,顯得拘謹。

《祖父的園子》反思小結 篇7

《祖父的園子》選自《呼蘭河傳》,講述的是作者蕭紅童年的故事。那份藏在祖父園子裏無拘無束,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令人嚮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兒童生活,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文中的語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樸實、充滿童趣,運用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使語言整齊而優美。回顧整堂課的教學,總結如下:

1.教學效果(思效)

句式比較,感受作者用語的精妙。

在語文閲讀中。文本語言的載體就是語言文字。閲讀教學要引導學生“披文得意”,在閲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品味、消化、積累、運用課文的語言。

教學時,我發現課文的第3、13自然段文字的描述與我們平時寫作時的用語有所不同,一種近似於反覆的寫作手法,對於凸現主旨有很好的作用。我想:何不讓學生也來體會作者用語的精妙之處,或許對他們今後的寫作有幫助呢?於是在學習這兩處時,我嘗試進行句式比較,出示一段平時常用的描寫,如針對第3自然段前半部分內容出示“我和祖父一天都在園子裏邊,我們帶着草帽一起摘花、一起拔草。”然後讓學生讀讀原文中的語句,讓學生體會到“我”的好奇、活潑以及園子給予“我”的自由外,感受作者用語的精妙,接受一次寫作方法上的薰陶。

2.教學收穫(思得)

(1)抓住詞語,感受喜歡。

這篇課文很多詞語很有特色,都是兒童的表達形式,很受學生喜歡,文中許多ABB式的詞語如“胖乎乎、圓滾滾、藍悠悠”都很優美,體現了作者別樣的情感;有些動作的詞語也是很口語化,如“東一腳、西一腳、踢飛”,這些動詞充分寫出孩子無拘無束,園子裏的活動豐富多彩的特點。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都體會到了,有學生説這樣的蜜蜂抱在手裏一定很有趣;有學生説用這樣的表達顯得特別親切,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2)推己及彼,感悟快樂。

課上完後,學生們對文中的小蕭紅羨慕不已,文中所寫的小事雖然內容看似零散,但都圍繞“趣”字展開。此時,如果課文僅僅停留在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遠未觸及課文的教學價值,我繼續引導學生把關注點落在作者獨特的表達方式上,讓學生明白:小蕭紅是快樂的,她看到的蜜蜂、螞蚱等都是快樂的,都是別有一番情趣的,我們也有自己的童年,自己的“趣事”,我們的快樂和自由不僅僅侷限於田野、圖書館、操場、河邊,包括屬於自己的房間,我們也應該有不一樣的快樂,學生暢所欲言,由童年的快樂拓展開來,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童年生活,課堂就會變得更有生趣了。

3.不足之處(思失)

反觀整堂教學,也有一些遺憾:在總結昇華這個環節,我設計了第三次小練筆: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當你來到這生機勃勃、無拘無束的園中時,你想幹什麼?學生練筆後內容不充實,我在練筆時應該給出句式:請用上“想……就……願意……就……”,這樣學生在寫作時就很有條理了。

4.改進措施(思改)

以後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的預習進行導入,出示三組詞語“第一組:蜜蜂、蝴蝶、蜻蜓、螞蚱”,“第二組:倭瓜、黃瓜、玉米、韭菜、穀穗”,“第三組:栽花、拔草、下種、鏟地、澆菜”讓學生注意這五個詞語之間有哪些內在的聯繫,然後激情導入:“我和祖父的園子裏,有這麼多的昆蟲、這麼多的莊稼。在我童年的眼裏,這些昆蟲、這些莊稼又是怎樣的呢?讀讀描寫昆蟲和莊稼的兩個段落。大聲、用心地讀,要讓老師聽得到你讀書的聲音”,這樣的導入和預習課文結合起來,不空洞,切實有效。

《祖父的園子》反思小結 篇8

整篇文章的篇幅比較長,但是言優美,易懂。文章需要學生把握的是體會句段中所透露出的對童年自由、快樂生活的無限留戀。

出於這是一篇自讀課文的考慮,在教授此文時我充分地放手讓學生自學,並以幾個問題來貫穿全文的學習。由於這篇文章的篇幅比較的長,相對多的時間讓他們閲讀學習是非常必要的。在他們閲讀的同時必須得完成一個任務——完成填空題:

A、祖父的園子是一個( )的地方;

B、祖父的園子充滿( );

C、祖父的園子( )。

在這三個句型中任選其一作填空。設計這個環節是想讓學生充分的閲讀,然後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初步認識、把握,這同時也考查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在課堂上,從學生所概括出的答案:美麗、生機勃勃、自由、歡樂······來看,大多數的學生都能很確切地把握到文章的大意。但為了使學生真的有所感悟,我還要求學生找出相關的語句進行品析。在學生所分享的句子當中,對美麗、生機勃勃和歡樂的體會是相當的深入的。可對於自由的體會卻是有些阻礙。為了讓他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自由,我列舉了身邊的事例與課文進行對比,效果果然好了。

然而當深入品析作者童年的歡樂與自由與課文題目《祖父的園子》之間的關係時卻有了阻礙。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對祖父進行評價的片段。同學們也都能理解祖父的慈愛與關懷,可是對祖父的慈愛與作者童年的歡樂與自由卻是無法聯繫起來理解,從而對課文題目《祖父的園子》的由來沒有透徹的理解。而待繼續講時,下課鈴終止了一切。

這節課尚有許多的疑問:其一、多數的時間都分給了學生讀書、自學,因此對學生沒有品析到的句子卻沒有過多的深入的去品析。這樣是否造成一種“漏洞”呢?其二、許多優美的句子也沒有充裕的時間去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這樣充分地讓學生課後進行學習是否會有效呢?其三、對於自讀課課堂遺留下來的問題是否該作為課後作業進行自行解決呢?一節課時間所要完成的長篇課文,對教學目標的設置該把握到何種程度呢?而像我們班中下生較多的情況,又該如何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所收穫呢?

《祖父的園子》反思小結 篇9

在作者的筆下,萬物皆有靈性,都是有生命的。在作者筆下,童年生活是那麼快活愜意,令人難以忘懷。但是蕭紅的童年時寂寞而單調的,家裏的後園是她唯一消遣的地方,慈愛而富有童心的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侶。然而,成人和兒童的視角和感受是不同的。所以我在教學中,充分地尊重文本的價值取向,尊重孩子們的閲讀興趣,把文中藴含的天真唯美的東西張揚出來。

這個單元的主題是“童年”。閲讀本組課文的重點是感受他人童年生活的情趣,體會詞句表達的感情,並學習作者是如何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感受的。我的設計大致遵循“潛入——涵詠——內化——釋放”這樣的層次進行悟讀指導,抓住一個個童年的細節,進行文本細讀,多元啟悟,感受形象,體察情感,把文本的欠缺部分,空白點和沉默之處讀出來,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釋放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我很欣賞張偉老師的“球心”教學。一堂課總有一個主要的目標,它就像是一首曲子的主旋律。這課的主要目標是:是讓學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讀書,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並積累語言。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問題我始終圍繞着:祖父的園子是怎樣的園子。通過景物、趣事、爺爺三方面的深入解讀,層層遞進,理解祖父的園子是生機勃勃的園子,是自由自在的園子,是充滿愛和温暖的園子。早上展示的是前面兩個層次,第二節課主要是感悟祖父的愛。正是因為祖父給了我心靈的自由,他允許我隨便瞎鬧亂鬧,對我傾注了無盡的愛和寬容。他的愛讓我放飛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愛的包圍喜愛,才有了我的自由、快樂、幸福的童年。正是我心靈是自由的,所有在我的眼裏一切都是自由快樂,甚至是充滿了夢幻色彩。再帶着這樣的感悟引讀第17自然段。最後話題一轉:可是在我18歲時,祖父離開了我。由於母親在我年幼時過世,繼母和父親都對他不好。再加上父親的逼婚,使她的生活過得苦不堪言。在這篇文章時,作者已經離開爺爺十幾年了。由於戰亂,此時的她正與第三任丈夫居住在香港身患重病。在她《呼蘭河傳》的尾聲中這樣寫道:引出小詩讓學生聲情並茂地朗讀,説説情緒上有什麼不一樣?最後推薦閲讀《呼蘭河傳》。

《祖父的園子》反思小結 篇10

祖父的園子》節選自《呼蘭河傳》,講述的是作者蕭紅童年的故事,那份在祖父的園子裏無拘無束,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令人嚮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小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學中,我試圖通過課文的學習,為學生打開一扇窗户,以此走近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蕭紅,感覺她和祖父的一段親情。初步感覺蕭紅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著名作家茅盾對《呼蘭河傳》的讚譽──“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導入文本後,我讓學生結合課文的閲讀提示,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讀書,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並積累語言。因為如此揮灑自如的行文,如此清新流暢的文字,如果在這裏講解分析不僅會顯得蒼白無力,甚至可能破壞了語言文字的意境美。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基礎上,讓他們交流“我”在園子裏心情是怎樣的,思考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作者為什麼對祖父的園子久久不能忘懷?在交流反饋的同時,引導他們讀相關的段落,體會作者童年的快樂。

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自主閲讀,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化自主閲讀,並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從字裏行間悟出趣、悟出情,讓學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懷念。學生很喜歡對園子裏昆蟲這一段的描寫,作者説起花園的昆蟲,彷彿一個孩子在掰着手指頭,給你顯示她的富有,那極滿足和得意的神態躍然紙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們在讀書的過程中,體會到作者寫小昆蟲,不僅着眼於它們的色彩──“白、黃、紅、金、綠”一應俱全,還對蜜蜂的樣子和姿態,進行了細緻入微的觀察,豐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讓你的眼前一下子就明亮絢麗起來。足見孩子們讀書體會的精妙。更重要的是學生知道了:讓作者感到自由快樂的,不光是祖父的園子,還有慈愛的祖父。他給了孩子心靈的自由,他允許孩子隨便玩鬧,對孩子傾盡了愛心和耐心。他的愛放飛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愛的包圍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樂、幸福的童年。正是因為作者的心靈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裏,一切才是自由的,快樂的,甚至是充滿夢幻色彩的。

放手讓學生抓住一個又一個童年細節來品讀文本,打開了學生的思維空間,釋放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最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讚一讚祖父的園子,學生情不自禁的讚歎:祖父的園子是一幅五彩的畫卷,祖父的園子是一首旋律優美的歌,祖父的園子是一首清新雅緻的詩歌。達到了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