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工作室學結大綱

十月的廣州秋色醉人,亞運的激情振奮人心。10月,我來到陸蓓校長名師工作室進行跟崗學習,這二十天是充實和豐盈的。我是心懷激動和責任而來,現在是帶着收穫、感悟和思索滿載而回。

工作室學結大綱

我非常珍惜這次骨幹教師省級培訓的學習機會,跟崗學習期間,遵守紀律,自覺參加工作室安排的各項學習、研究活動,認真做好聽課記錄,主動參與交流、考察活動,每週堅持寫跟崗日記,認真完成培訓的各項活動和作業。

這次跟崗培訓所給予我的啟發和經驗是一筆永久的財富。走近特級教師陸蓓校長和中星國小的老師們,我經歷了理論學習、專題研討、導師、學員之間的互動討論、修改課題、開題、常態課展示、聽課、評課、學員彙報課……陳建偉教授和桑志軍教授等專家和陸校長在課題研究上的指導,猶如清風撲面,帶給我新的思想,新的觀點,引起我反思,更加明晰了我研究和努力的方向。這一次跟崗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讓我得到觀念的洗禮,理論的提高、知識的積澱、教學技藝的增長,收到了沉甸甸的果實。

在陸校長指導我們省骨幹教師學員如何評課和如何上課的兩次專題研討以及課題指導中,一次是寫景類文章怎麼上得更有效,第二次是閲讀教學的目的是什麼,我都聽到了這樣一個教學理念:發[本文來自#url#]揮教師領導力,構建學習型課堂,促進了學生髮展的語文課才是優質的語文課。通過觀摩中星國小老師的課例和陳建偉教授的專題講座,讓我更明晰了這一理念在語文課堂上的操作,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給學生提供大語文課程資源的學習支架,給我很大的啟發,也為我日後更好地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指引了方向。

經過跟崗學習,我深感自己知識和理論厚度真的很淺薄,教研能力也有待進一步提升,今後要在工作中落實好“學、思、行、研”,不斷提升自身素養。“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與名師同行,學知識、學育人;與同伴攜手,促思考、促發展;在這個秋天,我收穫良多。

工作室學結 [篇2]

2011年3月我懷着激動與興奮的心情參加上海市瞿新忠班主任工作室的培訓活動,這是我職業生涯中的一次極為重要的學習機會,我倍加珍惜,積極參與,努力實踐,帶着工作中的問題與困惑,聆聽專家的講解與剖析,帶回學得的知識與經驗,指導自己的實際工作。回顧二年來的學習與工作收穫很多,進步很大。二年來我不斷地實踐與反思,探究與發現,有辛勤的耕耘,收穫的喜悦,現簡要總結如下:

一、加強學習,提升理論素養。瞿老師指導我們閲讀、學習《名師講述的班主任的核心教導力》,《班主任必讀》、《行為問題學生心理健康輔導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等專著,定期組織讀書沙龍,交流學習心得、讀書感悟,討論學習中的問題,共同分享讀書的快樂,通過學習獲得了很多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掌握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對如何培植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塑造學生的主體人格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提升,從而將人本教育的思想落實到教育實踐中,真正做到培養人,塑造人,發展人的本質要求。

二、同伴交流,分享成功經驗。工作室的學員來自不同的區縣,從事不同學段的教學與管理,具有不同的工作經歷,每個人都有不同尋常的一面,或是特別有責任心,或是充滿着智慧,或是具有豐富的班主任經驗。工作室學員褚素萍成為閔行區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經常將工作室的活動收穫帶給我們;學員李偉、範億、洪耀偉為我們展示了不同主題的教育活動,讓我們對主題教育課有了新的認識和把握;洪耀偉參加了長三角班主任基本功大賽獲得了國中組一等獎,他及時將參賽的體會和經驗與我們分享。在這個羣體中,瞿老師引領我們互相學習,互相交流,討論問題,分享經驗,共同提高。在與同行的交流切磋中,受到了很大的啟發,一些原本模糊的教育理念,一個個棘手的教育問題,在這裏得到了解決。讓我深刻懂得:一個優秀的班主任不僅會對班級管理進行實踐操作,還要能將管理進行提升,上升到班級文化的層面,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對學生的發展起到長遠的影響。

三、走近名師,感受風采與魅力。二年來,我們與黃靜華、高妙根、馬蘭霞、陳鎮虎等特級教師進行了近距離的接觸,面對面的交流與溝通。聆聽黃靜華老師《紮根沃土,學做人師》,感慨萬千,收穫頗豐,傾聽她智慧的教育人生,她用真誠的愛去理解、寬容、尊重和關心每一個孩子,贏得了學生的尊敬與愛戴。她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要始終保持專業激情,不斷增強學科育人能力,把人人做的事情做實在,把極普通的事情做精彩,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成功學生,成就自己。

馬蘭霞老師則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和研究發現為我們分析問題學生的產生原因和各種類型,從“積極教育思想”的視角,“教育生態學的視角”“青少年文化視角”,指導我們有效地做好問題學生的轉化。使我深深地懂得班主任不僅有愛,還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

陳鎮虎老師為了我們工作室的專題論壇進行了面對面的指導,幫助我們確定論壇的主題和各位學員的發言中心,提供理論上的幫助,對我們的論壇發言稿進行認真的修改和批註,使我們思路清晰,有理有據,為論壇的成功舉辦奠定基礎。

四、專家講座,拓寬教育視野,二年來聽了多場專家報告,耳目一新,視野開闊。市教委副書記、副主任高德毅為我們解讀上海“十二五”教育發展規劃,中心是“為了一切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要牢固樹立‘育人為本’”的理念。中科院楊福家院士從中外教育的比較中,強調中國小是培養人才的關鍵時期。孟萬金教授“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創新”的講座。使我們瞭解到班主任專業發展的現狀、趨勢與對策。著名教育家教育家魏書生説過:”教師應具備進入學生心靈的本領。育人先育心,只有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靈深處的共鳴。”所以老師要善待每一個學生,關愛每一個學生,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給學生以心靈的自由,多與每一個學生接觸,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與學生打成一片,切實走進學生的心靈,做學生最信任的領路人。對學生要注意語言分寸,多鼓勵學生,樹立學生的自信心,這樣才能搞好師生關係,管理班級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愛是教育的靈魂,愛是塑造美好心靈的力量。平等的愛,理解的愛,尊重的愛,信任的愛,民主的愛等等,這些都是老師愛的真諦。不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都要給予學生必要的關心和幫助。只要有了問題時及時處理,處理的方法得當,注意和學生溝通,學生就會信任你,喜歡你,也就喜歡上你的課。愛學生,還表現在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又要注意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區別對待。對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我們老師要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只有注入了愛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才能走近學生的心靈,才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一個成功的教育者。

五、展示輻射,分享研究成果。2012年12月18號上海市瞿新忠班主任工作室在閔行區浦江三中舉行了<學生成長困惑研究及其價值引領》展示研討活動,多位市區德育領導和專家蒞臨指導,閔行區5個班主任工作室全體學員,區骨幹班主任培訓班學員及德育主任參加了研討活動。活動首先回顧了瞿新忠班主任工作室近2年的學習、研究成長曆程,進行了主題論壇和分論壇,最後專家和領導進行了點評和指導,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輻射效應。

瞿新忠老師發表了《用班主任“三觀”引領學生問題解決的研究》的發言,他從三個方面談到如何引領團隊專業發展:一、堅定理想,追求教育境界;二、尊重生命,引領學生成長;三、克服功利,迴歸教育本源。兩年來在瞿老師的組織帶領下,我們走近名師,感受了他們的人格魅力;注重細節,努力踐行高尚師德,有效地進行建班育人,實現自身價值,感受幸福人生。針對學生成長中的困惑開展了系列研討活動,形成了一些成功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活動中學員們就學生困惑的解決進行了交流、探討,從誠信教育、班主任專業素養、集體主義教育、師生關係建立、學生內部積極因素的激發與調動等方面提出來有價值的觀點和做法,大家互相啟發,共享成果,共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參觀考察,獲取成功經驗為我所用。2012年12月27至30日我們工作室全體成員在導師高妙根校長的帶領下,參觀考察了深圳市育新學校,所見所聞感觸很深,收穫很大。

深圳育英學校是一所集職業技術教育、工讀教育和德育實訓基地於一體的教育教學機構,在全國都有較大的影響。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成功轉化各種問題學生,着力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困惑和困難,他們充分相信學生,尊重愛護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踏踏實實地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自信而又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他們充分調動學生內部的積極因素,激發學生的上進心,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不為升學率所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讓我們對職業教育和工讀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靈魂,是育人的根本,育英學校實施環境育人,學校建成了許多德育實訓項目,如遵義會議舊址(微縮)、蝴蝶館、校史館等,開展系列德育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生在活動中接受教育,培養高尚品德,鍛鍊堅強意志。通過團隊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開放創新的能力;通過軍訓、實踐鍛鍊,培養學生遵規守紀觀念、吃苦頑強的精神。他們的成功,充分説明德育必須落到實處,要在系列活動中德育,德育的方法和手段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收到實效。

深圳育英學校還在研究學生成長規律的基礎上,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不迴避,組織專業教師,進行有效的心理輔導,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新時期教育的重要特徵之一,讓學生心理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使他們心理輕鬆,心情愉快地學習和生活,我們在教育教學中不僅要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還要認真地研究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才能使學生主動發展、健康成長。

參加工作室學習的二年,使我的專業素養獲得了很大的提升,分享了很多的成功經驗,為我更好地做好班主任工作提供了極大的幫助,今後我會更加努力實踐,真正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

工作室學結 [篇3]

本學期工作室開展了豐富的活動,雖然每次活動的時間都很長,而且有很多事要做,但一學年下來打開記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才發現確實獲益良多。

一、交流讓我們鍛鍊表達能力,開闊視野

(一)暑期每個人讀一本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是工作室的要求,最終很多教師根據自己的不同需要選擇了不同種類的書籍,總結起來如下:《卡爾、維持的教育》、《快樂成長》、《愛心教育》、《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誰動了我的奶酪》、《我的教育經》、《窗邊的小豆豆》、《平凡的世界》、《改善學生課堂表現的小技巧》、《做一個純粹的教師》、《這樣幫助孩子學習最有效》、《新課程理念與創新》。每位學員都將自己印象最深的感受與我們進行了分享,短短的幾小時就感覺自己也把這些書看過了一遍,確實很開心。

(二)教學中大家或多或少的都存在很多疑問,平時主要是和自己學校的同時交流,難免視野狹窄,而且解決的方法比較單一,通過大家的交流才發現其實在教學的路上我並不孤單,不僅僅是我一個人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國中教師的解決辦法更讓我喜歡,總覺得他們對學生的愛要更多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也更人性化,多多為學生考慮,我想可能是我們這些高中教師總覺得學生已經長大,往往對他們的要求也更苛刻,所以會帶來很多的失望和抱怨。

二、通過聽課博彩眾長

聽課是我們教師的必修課,如果一名教師只知道閉門造車的話,那肯定會落後於時代。這學期昆明市教委舉辦了高三複習課大獎賽,這是課程改革以來的第一次複習課大賽,賽制和以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要能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同時課堂的容量也增大很多,要求教師一節課完成一章或一個專題的複習,這對教師的課程二次處理能力及課堂駕馭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每位參加比賽的教師都能很好的把握考綱的要求,用自己獨特的辦法來處理複習的內容,真正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和學生的能力。

三、科研自始至終都貫穿於我們的教學工作中

如果一名教師只知道教書而不科研的話,教學水平、教學能力將永遠停留在教的水平而不能得到提升。以前覺得申請課題真的是遙不可及的事情,這學期首先是和組內的同事一起合作申請了一個市級課題,讓我初步知道了課題申請的基本程序,接下來按工作室要求每個人一個課題申請,從選題到撰寫課題申請每一步都非常的艱難,查資料,寫了改、改了寫,反覆多次最終新鮮出爐,雖然最後沒有被選上,但是經過這次後,以後做課題申請就比較輕車熟路了。

總之,通過這一年的工作室學習,確實提升了自己,也知道了自己以後的工作中該如何找到成長之路。

工作室學結 [篇4]

在緊張、有序、充實的氣氛中,趙磊英語名師工作室的學習就要結束了。回顧兩年的學習,我們在名師的悉心指導下進行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先後參加了多次專業理論、公共理論課及教科研講座的學習,觀摩和研討了多節名師的優質課。對於兩年的工作室學習,總的感受就是大開眼界、受益非淺。以下是我在工作室學習的一些體會。

一、進行教學理論學習提升教學理念

1.青年教師教學要走向成熟,是需要一定教學理論的積澱。理論學習的方式可以是豐富多彩的,如根據當今中學英語教學的一些熱門話題,根據學員教師的發展需求選擇最有共性的話題開展理論學習;提供給學員教師理論學習的菜單,由學員教師有選擇性地接受理論學習等方式。豐富的學習方式使以往較機械、枯燥的理論學習變得生動起來,能夠消除學員教師學習的畏難情緒,循序漸進地實現“豐富教學理論—更新教學理念—提升教學品質”的目標。

2.導師組織的專家講座使我對新課程標準下如何做一名優秀的教師有了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首先,必須樹立正確的課程觀,深層認識英語學科的功能和價值;其次,要明確課程的三維目標系統,同時還要建立大課程的觀念,把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如信息技術等有機地結合起來。趙老師還通過大量生動的案例講述瞭如何有效地教育學生,對我的教學工作起了積極的指導作用。

導師關於“教育考試的命題與評價”的講座使我瞭解了英語命題的基本原則和評價的基本策略,為我在今後各種考試的命題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克服了以前命題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科學地評價學生的英語水平。kari老師“英語課堂教學策略”的講座深入淺出,結合自身多年的教育、教研經驗,從不同角度對英語課堂教學策略進行了比較透徹的論述,對我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二、開展教材培訓提升教學能力(文章閲讀網:#url# )

準確理解和把握教材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體現。工作室學員配合市教科院及市區級教師進校對現行高中英語教材進行全面的解讀、研究,與全市多所學校教師共同解讀教學文本、分析學生的知識結構、設計教學目標、創設教學情景、選擇教學方法等。名師對教材的解讀更多的是立足於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深厚課程理念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在這類交流活動中,名師對於教材的解讀要有更多的學情思考,即城市與農村、老校與新校、老教師與新教師,不同教學空間、不同教師對教材使用的共性和個性的剖析,以及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思考、解決問題過程中生成的新的教材使用理念的滲透,使教材分析和指導更加有的放矢。

三、紮根常態課堂指導教學實踐

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將嶄新的教學理念引入常態課堂, 這是教師非常歡迎的一種形式,也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途徑。名師現場執教常態課,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或因地制宜地製作一些實用的教具,以流利的英語教學口語、嫻熟的任務情景創設技能和豐富多彩的互動教學方法讓學員教師開闊眼界,感受當前中學英語教學的最新動態,加深學員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授課之後的研討則是課堂示範的最終目的,研討會可以以“我是怎麼設計這節課的——我為什麼要這樣設計這節課——這節課還可以怎麼上——這節課的理念對於其它課的遷移指導”的模式進行,通過名師對於自己教學思路的剖析實現“授之以漁”的目的,又通過名師與學員教師之間的對話實現了理念昇華,方法內化的效果。直觀的英語課堂教學研究和深入的分析討論中,更有效的指導了課堂教學實踐。導師參與學員集體備課,經過反覆磨課,幫助學員教師教授大型公開研討課,進行教學成果展示。名師每學期指導學員開觀摩課、示範課,課後具體點評,再上再評,通過“一課多輪”、“同課異構”等方式,力求每位教師在縱向對比、有效引導中實現迅速成長。“觀摩研討、互動評課、橫向對比、促進提升”的方式,有效提高了英語教師的教科研水平。其中“同課異構”不僅在同一學校同一年級教師內展開,還在不同學校同一年級教師內展開,更可以在名師與學員教師之間展開,多樣的活動內涵讓教學觀摩更加豐實有效。

同時在名師工作室學習中,我有幸聽了幾堂讓人耳目一新的優質課。昆十七中的包俊輝老師對課文內容獨特的處理方式,使我明白了“教無定法”的道理。昆三中董莉老師巧妙利用手中的教學資源來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高新一中劉波老師的展示課導入自然,信手拈來,凸現了他紮實的教學功底;五華實驗中學李紅梅老師的公開課充滿激情,具有較強的感染力。總之,這些老師的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使我大開眼界,深深感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三、讀書交流為我的課堂教學提供了理論支撐

為了提高我們的專業理論水平,導師還給我們推薦了兩本教學法方面的書。我認真閲讀了《第二語言閲讀探索問題策略》一書中的第三章“cultivate vocabulary”, 通過對該章的認真研讀,使我明白了英語課堂教學中詞彙教學的一些策略,擺脱了以前領讀+講解的單一的詞彙教學模式,力爭做到課堂教學中詞彙講解形式多樣化,更加註重詞彙教學的有趣性和有效性,為我的課堂教學提供了理論支撐。

總之,名師工作室的學習為我提高教育與教學水平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台,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我要利用好這一平台,在今後的學習中要更加努力,嚮導師學習,向工作室的各位同行學習,充分利用好這一資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工作室學結 [篇5]

2015學年度工作室學結

—園嶺國小黃燕妮

回顧這一學期的工作室學習,我充分感受這個集體帶給自己的快樂與收穫,通過理論學習、專家講座、交流心得,聽課、評課等形式,在理論和實踐之間架起了橋樑,讓我在這個團隊中更快的成長起來。現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總結:

一、理論學習方面:

在工作室裏濃濃的學習氛圍深深的吸引着我、影響着我。在導師的引領和同伴的感染下,我的學習觀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堅持理論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論素養。加強理論聯繫實際的應用,利用所學來指導具體教學。工作室也為我們選擇了具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有關教育教學理論方面與專業理論知識方面的書籍,如:《教師專業成長》、《體驗音樂》、《美國音樂教育考察報告》、《陶行知教育錄》、《如何打造學生喜歡的音樂課堂》等等,讓我們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投入更多的時間進行廣泛的讀書和學習,閲讀更多的專業教學報刊雜誌,從中獲取最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最前沿的信息。通過理論學習的加強,我明白了以科研促教研的重要性,更新了教學理念,提高了教學素養,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教學水平。

二、教學實踐方面:

1、以課例為載體,開展教研,相互學習和提高。

在每週三上午的工作室學習時間,我們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教學研討活動。與中山市的課堂教學交流、聽工作室各位老師的研究課,結合區教育局級的教育教學指導綱要文件進行“教與學方式轉變”的研究等。在本學期,工作室老師先後上了《北京喜訊到邊寨》、《我們學校亞克西》、《黃河船伕曲》,我自己上了《女戰士和炊事班長的舞蹈》。在每次聽課後,先由執教者説教學設計和反思,其餘的組員根據不同的教學實踐交流各自的教學體驗及認識,並進行多種教學方法的探討,一次次的交流、一次次集體火花的碰撞,大家一致認為教學上要堅持“求真務實、反思進取”的教學態度,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追求,形成“真實、獨特、創新”的教學風格。在豐富的工作室實踐活動和劉老師專業、理論的指導下,通過學員與導師間的互動和學員彼此的聽課、研討和交流,加強了彼此之間的溝通,通過這種溝通,大家相互啟發,相互促進,共同進步,也形成了團結、進取、和諧的學習氛圍。

2、以工作室的研究方式帶動新教師進行教學研究。

在加入工作室之初,工作室的主持人張老師就提出要求,在引領工作室成員走專業化成長之路的同時,工作室成員還要能起到帶頭、示範、指導和輻射的作用。雖然我距離專業化、研究型教師的目標還有很遠的距離,但是在工作室所學習的各種研究的方法、學習的方法非常願意和老師們一起分享。

作為我校的音樂科組長,我能認真負責的做好學校工作,帶着科組教師對我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能及時進行溝通、交流與研討。在我校開展的“教與學方式”轉變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我把工作室的這種從備課、試教、評課、反思、修改到再備課、試教、評課、反思的課堂教學研究方法用於幫助我校常勇、黃紅梅兩位老師。兩位老師分別上了《我們學校亞克西》、《牧童短笛》,兩人先後分別試教了3次,每一次的試教都分別進行了課堂錄音、評課,老師自己也及時的進行反思、修改,最後在學校展示時均獲得領導老師們的好評,參加並獲得福田區“教育學方式轉變”錄像課一等獎。在整個過程中,我從備課者、聽課者、評課者等不同的角度去進行思考,反覆進行分析、調整與再設計、將在工作室所學的進行融會貫通,這樣也有效地促進了自己水平的提高。也讓我更加清楚從“理論—實踐—反思”是作為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的必要手段,必經之路。我將更積極投入教育理論學習,大膽地在教育中進行實踐,勤於反思與總結。

三、參加活動及取得的成績方面:

在本學期我不僅積極參加了工作室的所有活動還積極參加學校、區、市裏組織的各項活動,做到努力學習,全方位的提升自己。參加的工作室的講座有黃愛華主任的《幸福教育》、北京師範大學錢志亮教授的《有效課堂哪兒來?》、福田區徐素倪主任的《談中國小教師如何開展教育研究》。傾聽了我區名師華新國小的謝家碧老師的《荷花》、中山教師的《哈里羅》及工作室老師的交流課。每一次的活動對我都非常有啟發,我能不斷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題,努力使自己進一步提高。積極參加區、市的各項活動:

5月“教與學方式轉變”課例研討,區教研員聽課,黃燕妮老師上課《女戰士和炊事班長的舞蹈》。

6月9日,配合學校語文組參加區、市“經典詩文朗誦”獲得金獎。

6月14日,開展課題研究,奧爾夫教育專家徐邁老師到我校進行專題講座。

6月18日,黃燕妮老師的課例《女戰士和炊事班長的舞蹈》參加了福田區“教與學方式轉變”的錄像課比賽。

26日,黃燕妮老師參加區音樂案例、論文比賽。

6月26日,校戲劇社組建,區藝術(戲劇)推動資金專題會議。

8月假期參加“第二屆第二期奧爾夫音樂國際認證師資培訓”。

在本學期,每一次工作室的研討活動都給自己帶來諸多的思考與收穫,讓我在學習中成長,並在自我激勵中堅持學習與提升,有進步,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例如,由於某些原因,我未能發表文章;未能開設區級或以上公開課等。我將會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發揚自己的優勢,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以更高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力爭使自己在教學、科研上,都取得更大的進步。

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