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有關音樂教學工作總結匯總五篇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如何把總結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音樂教學工作總結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音樂教學工作總結匯總五篇

音樂教學工作總結 篇1

又一個學期結束了,這一個學期,較忙碌,較充實,其中有着失敗的心酸,也有成功的喜悦。細細品味,感覺自己成長了很多,收穫了很多寶貴的教育教學經驗。同時也對自己走過的彎路進行反思和總結。

在教育教學工作上,我利用學科特有的力量來教育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給學生獨立的空間,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引導和教育。

  一、思想方面

在思想上我積極向上,擁護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熱愛教育事業,參加政治學習,認真做好筆記。我積極響應學校各項活動以及領導交給的各項任務,遵守各項學校的規章制度。

  二、教學方面

在教育教學工作上,我利用學科特有的力量來教育學生的思想,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獨立,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引導和教育。在教學工作中,本學年期,我擔任九個班級的音樂課教學任務。我根據新調整的教學大綱和學生實際情況備教案。在教育教學中,在課堂中我開設了“小舞台”,讓學生表現自己的才華,給予了他們充分的表現欲。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培養和積極性的調動,堅持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中,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究,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音樂真正成為他們的朋友,讓每個學生都愛好音樂,喜歡音樂。

不足之處是側重了情感、興趣的培養,稍微忽略了對九年級學生樂理知識的傳授。畢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掌握了樂理知識才能更深層次地感受、理解音樂。

  三、課堂管理

為了使學生能輕鬆、愉快地上音樂課,多用鼓勵的方式使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品質。努力做到用好的設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對於破壞課堂秩序的行為也進行了善意的批評與糾正。

  四、堅持優化音樂課的教學結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培養學生創造作準備。

在“應試教育”時期,由於受教育觀念,教師素質及學校設備條件的影響。音樂課雖然較語文、數學等知識性的課有趣些,但仍然受到“重知輕能”的思想束縛,至使音樂課的教學一直陷入“教師帶,學生跟”的泥潭裏,並逐步演變成“為唱而教,為教而學”的“唱歌課”。這種不但枯燥泛味,而且嚴重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對音樂課的教學也毫無積極性可言。與素質教育的精神大相徑庭,必須全面糾正。因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成為當務之急。為此,我慎重選擇了“愉快教學” 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摯愛中,採用學生自己喜愛的方式,主動學習。為較快的順利實現學習興趣轉變這個目標,我因勢利異的發揮音樂課本身就有的“愉悦”特牲,加上經常採用出其不意的教學創意,很快的就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確保學生對音樂課有常上常新的感覺,我屏棄了“一本教材,一張嘴”進教室的舊法,不斷的變換引用電子琴、影碟機、甚至多媒體電腦等教具輔助教學。同時,在授課中,不在限於教會學生唱,而是把識譜知識、樂器伴奏、配樂遊戲、音樂欣賞、音樂舞蹈等各種能力的培養用為教學任務。讓學生既長知識又長能力,讓學生自始自終興趣盎然地主動參與。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發現學生們不但對上音樂課的興趣明顯增強。

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音樂是多種基本手段的綜合表現,他是有由旋律、節奏、速度、力度、音色、調式等要素有機的結合而成的。同時,音樂作為心靈的語言,是音樂家通過現實生活而發出的感受,並用音樂語言傳遞給人們。因而,教會學生欣賞音樂,讓他們用心靈從音樂中領悟喜、怒、愛、恨、哀、樂等情感,也就是説教會學生欣賞音樂就顯得非常必要。在教學中,我主要是讓 學生學會用“耳”、用“心”、用“感情”去欣賞音樂。如從高亢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中,可以激發起學生的鬥志和愛國之情;從內涵深厚的勞動號子中,可以感受到對勞動的熱愛以及對敬業精神的鼓舞;從各種曲調悠揚的動聽的“民歌、山歌、小調”中,不但可以感受到美,還能夠引導學生對學習、演奏及創作產生慾望。這種慾望,既包含了與作者心靈的共鳴,也包含了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實踐意識。這種意識,就是創新的動力。

“激活”學生的想象力,為學生的創造思維插上助飛的'羽翼,促進創造力的形成。

想象是學生異常活躍、大膽的思維活動。是人們在創造活動中獨立建構新形象的過程,音樂作為一種以時間上的流動音響為物質手段來塑造的藝術形式,無論在時間、空間及物質形態上都有廣闊的想象餘地。想象作為創新的基礎,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每當上新課之時,我都給一定的時間讓學生作三種“奇想”。一是讓學生想象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及作者的內心情感;二是想象這首歌曲用什麼樂器伴奏更理想;三是想象改變曲調、唱法或者更換歌詞會同樣動聽嗎?在三次奇想中,要求學生做到“異中求同”,即方法、形式不拘一格,但要求給人有“美”的感受。這種開放式的想象,實際上就是讓學生去實踐、去創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定的創新意識。如在“鑼鼓、風琴、梆子、二胡”等樂趣伴奏;還有的同學採用不同的節奏、旋律及音色來演奏。課堂上不但妙趣橫生,而且在這種大膽的想象、實踐中培養出了學生的創造力。

讓學生積極動手實踐,堅定信念,培養積極進取的精神。

據研究證明,手的活動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敢於感想的無畏精神和堅定到底的意志品質都有幫助。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兒童的創造力在他們的手指上。”這充分説明動手實踐是創造力培養的關鍵。傳統的音樂教學多是動口不動手,這就是限制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因而,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就必須讓學生養成動手又動口的好習慣。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手有足夠的活動空間,要儘可能地讓學生站立起來學習。並引導他們根據對歌曲的認識,用手打節拍;根據自己對歌取得想象理解用手錶達情感;有時,還要製作一些樂器給歌曲配樂、配節奏。這些動手的活動,都不失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值得一提的是:十個手指演奏樂器的過程就是一個創造美,完善美的過程,無論是管樂器、絃樂器、還是打擊樂器都離不開雙手的實踐訓練。即使是同一首曲子,也可以因為手的指法,手指移動快慢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效果,學生在訓練中就嚐到了創造的樂趣。在這樣不斷重複的練習探索過程中,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積極的探索與實踐創新精神。

音樂教學工作總結 篇2

一、舉辦“班際集體舞”比賽。

1、以班級為單位,在年級進行比賽,評出一、二、三等獎,其中一等獎將參加“六一”的文藝匯演。

2、以一、二年級,三、四年級,五、六年級各為一個年段,由音樂教師編好舞蹈和找好音樂,並落級指導各年級教師,再由各班主任教會學生。

3、每班參加人數不少與40人(要雙數)。

4、比賽時間:5月中旬。

二、舉辦流溪國小第三屆“十大校園歌手”大賽。

1、以級為單位,每級推薦3名優秀的學生參加比賽。評選出“十大校園歌手”,其餘為優秀歌手。

2、比賽時間:5月上旬。

三、舉辦流溪國小第二屆器樂比賽。

1、以級為單位,每級推薦5名學生參加比賽,並且以一、二、三年級為一年段,四、五、六年級為一年段,各年段評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4名,其餘為優秀獎。

2、比賽樂器類別不限,有鋼琴、古箏、電子琴、小提琴、牧童笛等。參賽選手自選一首曲子參加比賽。

3、比賽時間:四月中旬。

音樂教學工作總結 篇3

轉眼間一個學期又過去了,在本學期我繼續擔任高一年級的音樂課和聲樂特長班的教學工作。在一學期裏我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以便今後更好地工作,彌補不足,精益求精,讓自己在工作上更上一個台階。

  一。課堂教學方面:

堅持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及情感。做到通過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與追求。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聽、看、唱,討論、聯想、想象及律動)中,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究,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並在一定基礎上創造音樂。在實踐中去體會和感受音樂。高中的音樂欣賞課還加入了一項讓學生自己介紹音樂,表達自己藝術見解的實踐活動,這也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鍛鍊。在課堂上我還鼓勵學生多學習校園勵志歌曲,學生由開始的膽怯變成了主動地演唱歌曲調動了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教師把微笑還給了學生們,把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們,把説話的權利也還給了學生們,並且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允許學生説錯,不會。重要的是我們教給孩子們學習的方法,讓孩子們學會欣賞,學會感受,學會聆聽,學會表現,我們不是在培養音樂家,而是在培養人才。

  二。考試評價:

為了是音樂考試不流於老套、死板,使學生能更自然地表現音樂,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也為了讓我對每位學生有個基本的瞭解,這學期的音樂考試我採用了理論+實踐的方式(理論+實踐各50分)。實踐:讓學生選擇一種表演方式能夠獨立的完成,即唱、奏、舞等來表現音樂。學生還學會互評他評自評的方式取長補短。

  三。業務學習方面:

認真學習課標、能上一節自己滿意的課,提高自身業務水平,自選聲樂、鋼琴、等基本功,能自彈自唱教材歌曲,自選器樂或舞蹈。隨即聽、看,並給予及時指導,此活動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素質,同時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行改進。我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去自費收集各種音樂文化資料,以便讓學生能多聽、多看、多接觸優秀的作品,從而增長見識,並獲得更多美的感悟。積極參加省市裏組織的音樂教研活動;練習專業技能,閲讀一些音樂、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報刊、雜誌;總之,這個學期工作是較為圓滿的。在今後工作中我會加倍地去努力工作,向更高的層次邁進!

音樂教學工作總結 篇4

一學年來,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老教師請教,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年工作作出總結。

一、師德表現方面:熱愛並忠誠於人民的教學事業,教學態度認真,教風紮實,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及時更新教育理念。積極參加校本培訓,並做了大量的政治筆記與理論筆記。

二、課堂教學:堅持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過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與追求。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聽、看、唱,討論、聯想、想象及律動)中,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究,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並在一定基礎上創造音樂。

三、課堂管理:為了使學生能輕鬆、愉快地上音樂課,多用鼓勵的方式使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品質。努力做到用好的設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對於破壞課堂秩序的行為也進行了善意的批評與糾正。

四、特色工作:本學期,我編排了合唱節目《我和我的祖國》、《祖國在我心窩裏》及歌表演《熟透的太陽》教師節目《紅歌大串聯》,我和楊達老師編排的歌伴舞節目《映山紅》還將參加市裏的歌誦江西的文藝節目比賽,這些節目參加了明志國小第三屆藝術節的展演,贏了各位領導、老師、學生的認可。

五、工作考勤方面:我熱愛自己的事業,從不因為個人的私事耽誤工作的時間。並積極運用有效的工作時間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

總的説來,本學期,在教學工作中我做的還不夠,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很多地方還需要提高,應該虛心向其他教師請教學習,多參與聽、評課的活動,努力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更為成熟,對學生和教材的理解、把握得到進一步提高。

音樂教學工作總結 篇5

教學是學校教育服務於學生成長的最主要的途徑和最中心的工作。我們的日常教學究竟為了什麼?什麼樣的教學才是高品質的教學?這是業內人士關注的核心問題。基於我個人的學習、思考與實踐,逐漸形成了我對於教學的理解與追求,在此願與大家分享。

  首先,教學必須服務於完整的人的發展

完整的人,相對的是片面的人、畸形的人、精神世界殘缺不全的人。完整的人的發展包括個人與“天、人、物、我”四個向度上的認知、情感、態度和技能的和諧發展。我們的每一門課程、每一個學習主題都有自己具體的教學目標,而教學的任何一個環節,要達到的任何一個具體目標,都應自覺地朝向這個教學的終極目標——完整的人的發展,並且使任何一個教學活動與教學環節,都能作為通向這個終極目標的步驟而存在。教學的真正目的是通過提高個人選擇和自我指導的能力來最大限度地促使自我發展——成長為一個完整的人,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始終懷想着這個大目標。

  其次,創造豐富的課堂,帶給學生廣博深厚的文化浸染

教學的真正目的在於促進個人成長和自我實現,而不單純是掌握教科書上的知識。一個豐富的課堂才能帶給學生心靈的自由飛翔,才能喚起學生創造的衝動,才能激發學生分享的內在需要。創造一個豐富的課堂,讓學生的心靈在博大、温暖的精神氛圍中自由地跳蕩,而要創造豐富的課堂,教師的學識修養和想象力就變得非常重要。

  第三,教學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學,並且幫助學生形成認知框架

簡單地重複正確的結論,並不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某一概念或原理。如果刺激單調,教學方式單一,就會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心理疲勞,進而導致學習效果的下降。如果真正的學習沒有發生,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的;真正的學習意味着經驗的重新組織與重新解釋,這就包括先前經驗的激活、引發新的認知衝突,信息的蒐集、選擇與加工,最後形成開放性的認知框架——概念系統和命題網絡。“教育是既見樹木又見森林的過程”。我們既可以把森林理解為“上位概念”,把樹木理解為“下位概念”,也可以把“見森林”理解為智力生活的背景和整體把握,把“見樹木”理解為細處攝神和結合個體經驗的理解。幫助學生形成認識事物的整體觀是必要的。黑格爾在美學講演錄中通過典型例子精湛地表達了他的整體觀:“割下來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獨立的存在,就不像原來長在身體上時那樣,它的靈活性、運動、形狀、顏色等都改變了……只有作為有機體的一部分,手才獲得它的地位。”在教學中應該將學習的內容昇華到更大的思考主題,並形成理解框架和概念網絡。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既需要深入細節、解剖麻雀,又需要“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布魯納認為,兒童的學習,主要是掌握學科知識的基本結構;教師的教學,主要是促進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衡量教與學有效性的標準,是看兒童動作的、映像的和符號的認知結構是否有序地得到發展。這些觀點都是值得我們重視的。

  第四,教學必須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機會

學生有在課堂上展示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因為,只有展示自我才有發現的優勢和不足,只有發現自我,才能更加深入和全面地認識自我,進而才有發展自我。個體的潛能和資質就是在這一過程中突現並豐富和發展出來的。

學習遠遠不只存在於認知活動中,也廣泛存在於交往活動與審美活動之中。學習的結果不僅包括知識的建構,還包括態度、價值觀的改變或深化,情感的豐富和體驗的深刻,技能的形成或鞏固,認知策略的高級發展和完善。教學不是為了教師的表演和個人魅力的展示(儘管不露行跡的個人魅力的展示有着重要的教育價值),教學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此,要努力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提供機會,要創造氛圍與情境,讓學生能夠有深度的參與,從而為學生展示自我、發現自我和發展自我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教師講得越多、越細,越有可能封閉學生的思想空間,並造成學生對教師的依賴。

  第五,帶給學生理智的挑戰,以問題引導教學的進程,通過問題的解決而進行學習

營造真實的問題情境,以問題引導教學,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習,通過問題的解決,掌握問題解決所依據的原理和所必需的材料。問題必須是真實的,即能夠與學生的已有的經驗產生衝突;問題必須是具有理智的挑戰性並通過努力有可能作出嘗試性解答的。

教學應該創設一個合適的問題空間,以便對學生的理智能力構成挑戰;教師應該自覺地培養學生對證據、邏輯和結論提出理性的懷疑的習慣,並基於證據來形成解釋。

  第六,重要的是理解的質,而不是信息的量

對於事物的理解,有不同的層次。深層次的理解,必須充分展開高層次的思維過程,即複雜的概括和推理的過程。到了國小高年級以後,着力發展學生的思辨力,特別應該將發展學生開放性的、創造性的思維能力作為教學的重心。對於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應該通過對話和討論讓學生真正地理解,而不是似懂非懂。新的學習內容能夠真正地納入學生的認知結構,並能夠靈活運用,教學才能真正地促進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