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幼兒園小班建構區教研總結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應該包括什麼內容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建構區教研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小班建構區教研總結

幼兒園小班建構區教研總結1

經過5個月以來我們小班組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各項工作進行得有條不紊。結合開學初期制定的教育教學計劃,在園級課題《運用微型課題促進課程園本化實施的研究》的帶領下,以“美術區域開展的實踐研究”為研究主題的《小班區角融合美術區域開展的實踐研究》的課題研究活動,進一步探索小班區角融合美術區域有效開展的形式和方法,現如今已經初有成效,現將本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一、以理論促實踐,以幼兒發展為本。

主題活動的開展根據《綱要》有關精神,我們小班組教師羣策羣力,根據小班教育目標和幼兒的興趣、需求、季節特徵等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我們組織的各領域活動相互滲透、相互補充,進一步優化了課程內容,促進了幼兒的發展。並且注重理論學習,提高教師專業知識水平,我們組成員都有一顆積極向上的進取之心,《綱要》精神、新課程理念是我們工作的指南,為了使我們教研組每位教師切實領會其精髓內涵,我們利用大教研、小教研的機會,不斷學習、深刻領會,把理論學習滲透到每一位教師的心目中,我們在學習中採取了“重點學”與“選學”相結合;“集體學”和“個別學”相結合;“理論學”和“實踐研究”相結合,如微格教學,案例分析,參與式培訓,通過學習,將理念自覺地落實於教育教學行為。因此,我們教研組形成了學習理論,探索研究的良好氛圍,教師們都在努力學習理論,運用理論,努力轉變教育行為。

二、你追我趕,師師互動。

本學期,本組有三位新老師,年輕教師工作經驗少,教育機智有待提高,我們組也有相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她們在教育策略的應用方面顯得得心應手,在多年的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孩子瞭解甚多,掌握了孩子的年齡特點、發展規律以及孩子間的個體差異,知道如何順應孩子的發展,具有迴應孩子的策略,能夠更好地提升孩子的已有經驗。所以我鼓勵新教師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討教。鼓勵青年教師多思考,作為教研組長應該注意發現和鼓勵教師的優點,使教師始終保持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我引導大家把握機遇,並通過教學研討、環境評比、各種論文等文章評比等活動,形成你追我趕的競爭局面。有競爭才會有進步,力爭人人有優勢,個個出成績。但我們提倡友好、公平地競爭。我們在工作中,逐步幫助教師學會自我評價,自我調節,自我教育。具備自我提高、自我管理的水平。因此,一學期來,教研組工作體現了較高的活動效率。

三、參與課題實施,共同提高專業化素養

本學期,我們圍繞專題《小班區角融合美術區域開展的實踐研究》開展了一系列實踐、研討活動,整個活動過程中遇到了些困難,但最後我們還是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下面我總結了我們專題研討的實際開展情況:

9月:

1、組建課題研究小組

2、梳理問題,確立專題,制定專題計劃

3、9月是問題收集與分析階段:

我們組首先對小班年齡特點進行了學習,並查閲了一些關於小班如何利用區角融合美術區域開展活動的方式方法,初步對區角融合美術區域的材料進行了設計,在過程中發現:1、教師對區角融合美術區域的情境性創設還不是很理解,所以我們對這一點又進行了集中學習。2、教師在設計美術區域材料時有偏離主題核心經驗的現象,因此我們組也一起進行了反思和調整。隨後,我們根據主題創設了温馨的“娃娃家”、“小廚房”等。

10月:

10月的主要內容為美術區域內容的挖掘,我們組一起設計並挖掘主題下的美術區域材料,在過程中發現我們對材料的適宜性還欠考慮,因此我們又一起探討材了料的適宜性與如何與區角融合。我們運用了行動研究法,根據主題《小兔乖乖》創設了“乖乖農場”,在農場中,孩子們可以“喂小兔”,“給小兔穿新衣”。如在“喂小兔”中,教師們運用拓印蘿蔔,畫小草等美術形式不但讓孩子們掌握了初步的美術技能,又讓孩子在活動過程中瞭解到小兔子愛吃什麼。並交流了上一主題中材料使用情況,開展了《小兔乖乖》的教研實踐活動。在美工區環境創設中還包含了區域規則制定、操作材料的提供、佈置班級牆飾等。在規則的制定上,我們和孩子們一起討論,一般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呈現,讓幼兒能看懂。如:我會收油畫棒,我會帶袖套等。

11月:

11月的主要內容美術區域的開展形式,我們集中研討了美術區域材料分為哪些形式,哪些形式適合在小班開展,利用了行動研究法,一起設計主題下多種形式的美術區域材料。在小班時期要儘可能多地讓幼兒接觸各種工具材料,特別是幼兒期必用的工具材料,在玩玩做做之中掌握他們的用途用法和所能產生的線條、形狀。在美工材料的提供上主要有:繪畫棒、膠水、棉籤、橡皮泥、各類大小的水粉筆、自制印章等。材料的形式有:拓印、手指點畫、棉籤作畫、皺紙畫、摺紙、泥工造型、水油分離、玩色等。在一份材料中,我們不再是隻是一種單一的形式,而是利用了多種美術形式結合,如主題《學本領》中的材料“小雞捉蟲”,先讓幼兒利用皺紙裝扮小雞,再讓幼兒用畫筆畫上小蟲,在活動過程中,不但鍛鍊了孩子的美術技能,又讓孩子瞭解了小雞愛吃蟲。在主題《三隻熊》中的材料《熊熊的方巾》中,我們提供了大、中、小三隻熊,讓幼兒選擇不同大小的紙張去為相匹配的小熊折方巾,活動過程中讓孩子們初步掌握了簡單的摺紙,又區分了大、中、小的概念。同時,我們在材料的呈現上也有了一定的突破,有平面的、立體的、半浮雕的、懸掛的,如我們創設了“熊熊森林”中,把孩子們的泥工作品以情境化立體式的方法呈現,同時也利用隔斷、門頭讓幼兒進行美術創作。此外,我們也觀察了幼兒與材料之間的互動,適時地調整材料。並開展了《學本領》和《三隻熊》的教研實踐活動。

12月:

12月的主要內容是小班區角融合美術區域開展的推進的策略研究。本月我們開展教研實踐活動——不怕冷(區角融合美術區域開展的有效性)。隨着美術區域活動在幼兒園轟轟烈烈的開展,美術區域環境、材料與幼兒間產生互動,之前我們在材料上花的心思比較多,而忽略了對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指導,所以本月我們我們同時研究有效的指導策略,促進了幼兒美術素養的發展。我們利用行動研究法,總結了以下經驗:

(一)、活動前的有效提問保證孩子創作的進行

1。常規的引導提問。對於剛開始進行區域活動或者是新材料剛引進的時候,我們的常規引導提問是不可少的,如玩拓印雪人的時候,我們應該提問怎樣操作印章、怎樣晾曬等,使孩子更加懂得活動的步驟,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2。創作的引導提問。可以是有關創作生活經驗梳理,便於引發孩子的已有經驗,為下面的創作打基礎,如在孩子操作吃火鍋這份美術材料時,可以引導孩子回憶火鍋裏還能有什麼。

(二)、活動中的啟發引導解決孩子創作的困惑

仔細觀察,及時解惑。教師在區域中的角色不是旁觀者,指揮者,而引導者。老師的引導體現在不斷注意孩子的活動過程,隨時關心他們的情緒,適當給予一些啟發與提示,使他們進一步的投入到創作中去。

(三)、活動後的欣賞評價提高孩子再創作的慾望和能力

讓孩子講述在前。在每次的評價之前,先讓孩子講解一下自己創作的寶貝,這樣我們從中可以瞭解孩子的創造意圖、從孩子的角度更好地去欣賞作品。同時要對孩子正確評價。儘可能正面評價,先表揚再提出建議,這樣孩子更加容易接受。要珍惜孩子的作品。對孩子的作品表示出珍惜會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感和教師對其的肯定,進一步激發孩子的創作慾望。因此我們可以把孩子的作品作為遊戲材料投放到其它區角中,也可通過展覽或裝訂成冊的形式展示,吸引孩子與家長的關注,還可以將其佈置到活動室內,增強孩子的創作積極性。

總之,美術區域活動的創設需要我們用心去關注,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創作熱情,引發他們身上的沉睡力量,充分展現出他們的美術魅力,在自由的創作中獲得最大的發展。

以上便是一學期來,我組在開展小班區角融合美術區域開展的實踐研究的些許收穫。大家在整個過程中實實在在地開展教研,在實踐中內化了理論,提高了小班組設計美術個別化材料的能力,提高了個別化活動的效果。在下學期中,我們準備繼續使用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形式,繼續將專題分階段進行研究。

1月:

資料收集及整理。

四、做好家長工作,家園共建促教育

家長工作一向是我園相當重視的,這學期我們當然也不懈怠,在小班開學初,我們全組老師對每個孩子進行上門家訪活動,定期出好家長園地、完成幼兒成長冊、向家長開放半日活動,組織親子活動等都是我們的日常工作,我們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開闊幼兒視野、幫助幼兒融入社會,提高幼兒能力,讓幼兒在活動中成長,在活動中提高,在活動中給每個孩子創設自我表現的機會。本學期,我們小班開展了親子秋季社會實踐活動,慶祝聖誕節活動,迎新年親子活動等等。我們組內的教師充分發揮了她們的聰明才智,共同制定出新穎、合理的活動方案,並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這些活動受到了各位家長一致的肯定和好評。

五、注重實踐與反思,完善資料的收集工作。

“反思————實踐”是教師研究的關鍵,教師研究和理論研究工作不同,其目的是為了改進教育工作,我們的研究是為了教育的研究,具體來説,教師進行“反思————實踐”是為了促進教師對其行為的理解,使教育活動更趨於專業化,更好的促進幼兒發展。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獲得提高和成長,這也是我們在學習新課程中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反思———實踐————實踐的改進————進步的反思就是這個不斷循環、螺旋式的上升過程中,從中教師獲得了成長,教育實踐得以改進。隨着資料積累的日趨重要,我們認識到各項資料的積累足以使我們看到自己曾走過的路,因此,在教研組建設中我們也十分重視各類資料的積累工作,首先要做好每一次教研活動的記錄工作,詳實地記錄下整個教研活動中爭辨、研討的過程,同時我們在研究中認真做好研討記錄,在教研組常規工作中做好平行班活動記錄,使資料整理日趨完善。

六、不足之處:

回顧過去的工作,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們清楚地認識到,要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1、通過一學期的專題研究,明顯提高了小班教師對於美術區域內容的挖掘能力,教師在創設美術區域材料時能考慮到材料的情境性,對於美術區域開展的形式也有了更深刻的瞭解,但是在創設美術區域材料時有時會偏離主題核心經驗,這一點還需加強。

2、教師對個別化學習的理解深度不夠,雖在設計材料時能注意到孩子的年齡特點主題等,材料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但價值性體現的還不夠。

3、組內各班級之間有落差,作為組長,應該加強進班檢查與指導這一方面,共同促進我們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

一學期緊張而又忙碌,愉快而又充實。一個積極向上,充滿集體温暖的教研組是幫助我們成長的基地,瞭解每位教師的不同潛力,善於誘發教師積極性是做好教研組工作的保障,在現有水平上我們將繼續攀登,不斷提高!

幼兒園小班建構區教研總結2

在過去的一學期,我們教研組工作在園領導的關心重視與教師們的大力支持下順利地完成了。

一學期的工作,記載着付出和辛勞,見證着積累和成長,也承載着不足和希望,下面是我們對一學期的教研工作所做的幾點總結:

一、加強學習,提高教師業務素養。

在這個知識不斷更新的時代,不學習就會落伍。為了使老師們在教學工作中有所提高,我們教研組加強了學習和實踐。

1、自身建設,提高工作水平。

幼兒園教研組承擔着教學研究和業務指導的任務,為更準確地把握教學改革的脈搏,必須加強自身建設。本學期來,我們健全了以下工作制度:

(1)業務學習交流制度。我們採用自學和集中交流相結合的方式,並於工作例會中結合教育教學中的案例,談自己的理解或體會,以此來促進學習的深化。

(2)聽課反饋交流制度。着重抓教師之間的調研活動,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要聽十節其他老師的課,做好教學過程記錄,課後要進行評析,並把聽課記錄上交,通過評課加深了教師們對各個活動設計意圖的理解,找到活動設計的規律及成功與失敗的原因,取長補短,吸其精華,使教師們的教學水平提高得較快。

2、開展教師讀書活動。為廣大教師在課改的過程中進一步理順思路,轉變教育理念,提升實踐能力。組織教師開展“讀書活動”,制定讀書學習計劃,以教師自學反思為基礎,精選篇章與全體教師共同分享及討論。

3、本學期,我們每月繼續組織一次觀看教學錄像的活動,這種方式不僅加強了教師的理論與實踐學習,而且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力地促進了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

二、加強教研力度,提高教學質量。

1、集體備課,有效提高教師活動方案設計能力。

教師的發展離不開一個良好的團結、奮進、互相信任的集體環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知識、經驗及智慧特長,如果只是孤立地發揮作用,其效能是有限的。集體備課創造了一個共同分享,合作與支持的條件,增進了組員之間的溝通,使大家在活動中瞭解他人,瞭解自己,分享各自的體會與經驗。本學期我們結合主題活動內容挖掘了一些有價值的活動,並進行了集體備課。活動中由執教者先制定方案,然後大家再共同研究,推敲細節,逐步完善方案,最後付諸於實踐。

2、互相聽評,促進的教師專業化水平提高。

各位老師除自己鑽研業務外,還注重相互學習,相互聽課。要求全體教師各上一節課,採取邀請國小部領導、專家聽課並給予點評,各位教師談活動設計意圖及反思,全體教師進行互評等方式,通過對教學內容安排是否恰當,難點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當,教學手段的使用,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是否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老師的教學基本功等方面進行中肯,全面的評論、探討,在教學研究上與教師進行具體磋商和指導,指出成功與不足之處,提出努力的方向,研究對策,很好地提高了課堂效率,提高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

3、加強考核制度,每月檢查備課情況,指出各自的優缺點。抽查教案診斷、課後反思等,並對其進行考核。

三、家園互動,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家長工作是教學工作中重要的一環,只有建立良好的家園關係,才能更好的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因此本學期中,我們一如既往的注重家長工作的有序開展。如通過家園之窗、家長會、家長接送孩子的時間等渠道、加強與家長的交流與溝通,互相瞭解孩子在家、在園的的學習生活情況。同時我們還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開闊幼兒視野、幫助幼兒融入社會,提高幼兒能力,讓幼兒在活動中成長,在活動中提高,在活動中給每個孩子創設自我表現的機會,另外也邀請家長積極參與到這些活動中。例如:“講故事比賽”,“月月沙龍”、“親子運動會”等,這些活動不僅增進了親子感情,也促進了家園共育。

今後,本教研組將繼續抓好抓緊教研工作作為深入開展課改,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環節,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推陳出新,開創教研工作的新局面。

幼兒園小班建構區教研總結3

接上學期的研究的思路,本學期我們全組教師繼續集中參與了課題《提升農村幼兒教師教學語言魅力之實踐研究》的研究,繼續把課題研究與組本教研融為了一體,由課題負責人組織全組教師每月開展一次課題研究式教研活動,展開了深層次的研究活動。

1、按照計劃實施,反思提升效果。

開學初,我們全組教師都根據自己的個性發展,特為自己制定了提升自身語言魅力的個人成長計劃。老師們有了成長的計劃,也就有了自己前進的方向,經過了一學期地實施,大家又針對自己的計劃實施情況進行了效果分析,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語言魅力是否提升,尋找自己存在的語言問題,和同事一起探尋解決問題的策略,促使大家的語言魅力都提高到了新的高度。

2、欣賞經典文章,豐富文化底藴。

在組本科研活動中,我們還組織教師們一起欣賞優美的散文,採用個體收集集體閲讀的方式,來積累好詞好句,建立語言倉庫。經典的美文在譴詞造句上給人以美的享受,多次的閲讀,提高了大家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學習經典文章時,我們還及時的摘錄下了一些好詞好句,做好相應的讀書筆記,不斷充實自己的語言倉庫。

3、強化語言訓練,提高語言素養。

本學期我們組織教師通過多種途徑進行了語言的強化訓練,以提高語言素養。如組織教師開展説課比賽,讓教師們在説課的過程中提高語言魅力;組織教師開展創編比賽,讓教師們在創編兒歌、詩歌、童話故事的過程中挖掘語言魅力;組織教師開展微格教研活動,讓教師們在微格中發現並改正自己的教學語言的失誤,還適當的增加教學實踐中的體態語、口頭語、書面語等多種語言,引發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在實際的操作中提升了自身的教學語言魅力。

組本科研引領着我們教師既以全局的眼光審視自己的課程實踐,又在每個具體的點上獲取了來自同伴的經驗,更好地指導了自己的課程實踐,並致力於教學語言的研究點,從理論到實踐,從假設到論證,真正進入了行動研究,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實現了觀念與行為的對接。

一、教師成長個性發展,使技能特長充分發揮。

1、青年教師的成長。

為了讓青年教師能快速成長,我們努力為她們搭建成長的舞台,繼續展開有計劃地以老帶新的結對前進活動,鼓勵她們多聽課多實踐。組內的兩位青年教師在老教師們的幫助和她們自己的努力下,都已成為了園內的骨幹教師,還都獲得了首屆園級名師培養人的榮譽稱號,相信她們在下一屆名師評選中一定榜上有名。

2、教師的個性成長。

教師的成長是教育的力量源泉。沒有教師的成長,就沒有高品質的教育,關鍵是要找到自己成長的支點,而這個支點就是自己的專業技能。我組教師的專業技能各有所長,我們就鼓勵教師發揮特長,讓她們揚長着成長。如組內張鳳娟老師的語言特長、黃斕老師的美術特長、吳雪玲老師的音樂特長等等,在各個活動中,都有效地利用好教師們的人力資源,充分地發揮她們的專業技能,促進教師們朝着特長化、個性化方向發展。

二、總結經驗留下足跡,使團隊精神更具魅力。

教研是一種平等的、專業的、人格的對話,它讓我們教師大膽地建構了開放的對話系統,共享經驗、交流思維、整合資源,尊重與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使教研組成為教師學習課改理念的平台,教師專業技能成長的。我們全組老師就是在這個裏逐步鍛鍊成為一支科研隊伍,本學期我們在全組教師的努力下留下了成長的足跡,我們共同收集材料、整理資料,把教師們的各類材料裝訂成冊,有我們的反思集、成長集、評析集、學習集、教案集、説課集。

另外,本學期我們又有了新的收穫,我組的教研計劃獲得了平湖市級優秀計劃三等獎;組內的一位老師撰寫的論文《創意閲讀,快樂無限》獲得了浙江省教育教學論文三等獎,一位分別被推薦參與平湖市級百名優秀班主任的評選活動;兩位老師都榮獲了首屆園級“名師”和“教壇中堅”的榮譽稱號;三位教師獲得了首屆園級名師培養人的稱號;還有三位教師在園級“雙高”課比賽中分別獲得了一、二、三等獎。儘管我們的收穫不是很多,但是我們還將繼續努力前行,特別是在教學實踐上還要狠下功夫,去更好地發揮教研組的團隊精神,追求更有效的教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