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衞生局上半年應急工作總結範文

20xx年上半年,市衞生局緊緊圍繞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各項工作目標,結合我市衞生工作實際,進一步完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努力提高突發事件處置能力,加強人員培訓,開展應急演練,切實提高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預警和應急處理能力,有力保障了全市人民生命安全,現將衞生系統20xx年上半年應急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衞生局上半年應急工作總結範文

一、20xx年上半年主要工作情況

(一)應急預案體系建設

20xx年6月,修訂了《市衞生系統防澇應急預案》,6月制定下發了《市衞生系統反恐怖衞生應急及醫療保障應急預案》。目前,市衞生局共制定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總體預案4個,專項預案15個。3月,衞生局制定了《20xx年市衞生系統應急演練工作計劃》,擬定了《市鼠疫疫情應急處置演練腳本》。6月12日,市衞生局組織衞生執法監督所、市疾控中心、市人民醫院、各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在廟爾溝鄉鼠疫防治點開展了鼠疫爆發疫情應急處置模擬演練,參加演練17人,市衞生局、疾控中心領導、相關科室負責人、各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負責人24人對演練進行了現場觀摩。各市直醫療機構、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均結合本單位實際開展了以地震逃生、消防安全為背景的應急演練。初步統計,衞生系統各單位共開展應急演練23次。

(二)應急管理體制建設

根據人員變動,及時調整了由黨委書記任組長、分管局長任副組長,各醫療衞生單位主要領導為成員的衞生系統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市衞生局應急管理辦公室設在局醫政科,兼職人員2名負責衞生系統應急管理工作。各市直醫療機構、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均成立了本單位應急管理組織機構,設分管領導1名,應急兼幹1名負責本單位應急管理工作。

(三)應急管理機制建設

為進一步做好傳染病疫情及突發公共衞生時間預警監測工作,市衞生局進一步完善以市疾控中心為龍頭,市直醫療機構、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為依託的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監測絡。市直醫療機構、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均配備直報專用電腦和網絡設備,為進一步加強衞生系統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報送工作,規範衞生系統突發公共事件消息報告和處置程序,確保衞生系統發生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時反應迅速、處置及時,按照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市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報告制度的.通知》和《市衞生系統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報告制度》的要求,各單位認真堅持24小時值班制,做好日常值守應急和信息彙總工作,進一步提高信息報告的效率和質量。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疫情網絡直報人員實行24小時值班制,開通疫情電話,隨時接受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信息的上報。衞生局機關及衞生系統各醫療衞生單位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及領導帶班制,及時處理各類衞生應急事件。衞生局按照市應急辦的要求,認真落實突發事件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堅持每日定時報送,無延誤報送現象發生。

(四)應急保障能力建設

20xx年,市衞生局組建了衞生系統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專業隊伍,醫療救援隊伍158人,其中骨幹力量78人,輔助力量19人,後備力量45人,聯絡員xx人,為迅速、有效處置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提供了有力的人員保障。

(五)應急管理宣教和培訓體系建設情況

20xx年,市衞生局將民營醫院、個體醫療機構負責人納入應急管理培訓範疇,繼續採取舉辦培訓班的形式提高非公立醫療機構管理人員應急處置工作水平。20xx年3月20日、6月20日,衞生局邀請市消防局、自治區衞生廳醫療技術鑑定辦公室、自治區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專家、市衞生執法監督所組織民營醫院、個體診所、社區衞生服務站、村衞生室負責人舉辦了消防安全知識、醫療糾紛防範與處置、突發事件應對法培訓班,培訓760餘人次。為有效應對甲型H7N9疫情,今年4月,市衞生局集中組織市直醫療機構、社區中心、鄉鎮衞生院、民營醫院舉辦了衞生系統甲型H7N9流感防控知識培訓班,並要求各醫療衞生單位在本單位開展分級培訓,即: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負責培訓社區衞生服務站,鄉鎮衞生院負責培訓村衞生室,共培訓市、鄉、村三級醫療機構人員xx00人次。

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1、衞生局應急辦工作人員2名均為兼職工作人員,其中1名為鄉鎮衞生院抽調人員,日常業務工作任務繁重,且均未接受過高層次應急管理工作培訓,應急管理工作水平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2、醫務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應急處置能力較薄弱、部門間信息溝通較滯後,未將《突發事件事件應對法》的學習貫穿於日常工作中,存在學習形式較單一,學習內容較膚淺等現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進一步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庫建設,加大物資儲備投入,不斷完善衞生應急物資儲備。

2、以急救知識、急救技能為重點,繼續加大衞生系統專業技術人員應急知識培訓力度,提高衞生專業技術人員應急能力及水平。

3、進一步加強衞生應急示範點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