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赴台灣交流學結

為加強海峽兩岸高等職業教育合作與交流,分享姊妹學校優質教育資源,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進校際友誼,促進共同發展,我院與台灣明新科技大學建立了互派學生交流機制。應台灣明新科技大學的邀請,經陝西省教育廳和省台辦批准,我院組織師生20人於2012年8月17日至8月31日赴台進行了學習交流與參訪活動。為期15天的短期學習考察感受很多,現總結如下:

赴台灣交流學結

一、基本情況

交流學習團一行20人,建築與熱能工程學院院長孟繁增為團長、團委書記解輝為副團長,成員由來自機械、電子、數控、經管、建熱、汽車和化工等七個分院的18名學生組成。8月17日抵台後,在明新科技大學兩岸交流中心的精心安排下,交流團參加 “先進製造技術與創新設計”課程學習51課時,參訪了迪肯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世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了日月潭、阿里山、墾丁農場、台灣海峽、台北101大樓、鹿港小鎮、逢甲夜市等名勝景點。交流團所到之處都得到了熱情接待,交流團也帶去了大陸人民對台灣同胞的親切問候。

二、交流學習

本次交流主要採取專題講座、企業參訪、領導約談、參觀遊覽等方式,學習現代先進製造技術與創新設計理念、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明新科技大學的組織架構、專業設置及教育教學運行機制,同時加深對台灣文化的瞭解,增進兩岸同胞感情。

1. 專題講座之現代先進製造技術與創新設計理念:通過開設科技產業發展及管理、機器人創意設計、人力創新、更勝出喬伯斯的創新、半導體檢測、綠色能源、高科技產業發展趨勢、先進射出成型與模具製造、超精密加工應用及技術、創新性的模具設計流程、化工製程等專題講座(合計39學時),旨在引導學生開闊思維,增強創新意識,服務於由製造向創造的生產方式轉變。

2. 專題講座之職業生涯規劃:先後開設職涯規劃、走一條自己喜歡的路、時間管理、環境學習與創新等專題講座(合計12學時),引導學生對自身的主觀因素和客觀環境進行正確分析,確立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選擇實現這一目標的職業,以及制定相應的工作、培訓和教育計劃,並按照一定的時間安排,採取必要的行動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過程。

3. 企業參訪:參訪了迪肯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世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中迪肯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設計製造廢水污泥處理用連續高速澄分機、橫錐式連續脱水機、袋式過濾器等水處理廠、化工廠設備。世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精密零件洗淨業務,該公司準備明年在台灣上市。通過與企業負責人、技術人員和員工的學習交流,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創新無處不在,其中產品創新和管理創新是企業的靈魂,而每個員工嚴謹的學習、工作態度則是企業的基石。

4. 領導約談:學習期間,與明新科技大學校長、兩岸交流中心主任、教務處處長、工學院院長及學生事務處處長等領導進行了溝通交流,對明新科技大學的組織架構、專業設置及教育教學運行機制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

5. 參觀遊覽:學習之餘,參觀了日月潭、阿里山、墾丁農場、台灣海峽、台北101大樓、蓮池潭、鹿港小鎮、逢甲夜市等名勝景點。奇特的地質景觀、美麗的阿里山、醉人的日月潭、變化萬千的東海岸以及誘人的小吃等等都給我們留下難忘的印象,台灣不愧寶島之稱。

三、體會建議

1. 大學之道乃大師之道——人是關鍵

著名學者梅貽琦説大學不是有“大樓”之謂,乃是有“大師”之謂。這一點在明新科技大學體現的淋漓盡致。其校名“明新”,取《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之精義,即由個人在“明明德”的過程中所學到的知識、智慧、美德和修養走向社會,親近人民而為之服務。最終的結果,無論是個人立己的明德,或是外用立人的親民,都要達成“至善”的境界。也就是説,從明新創建之初,就以大師的手法描繪了辦學的終極目標。明新沒有高樓大廈,沒有若大的校園,但有的是校長的平易近人、老師的熱情敬業、學生的和睦友善。從乾淨的馬路、整潔的教室到肅穆的雕像、辛勤的教師,甚至廁所裏的温馨提示,無不闡釋着“大學之道乃大師之道,而非大樓”的道理。

我們學校憑着深厚的發展基礎,抓住機遇,成功升格為高職學院,同時完成了新校區的一期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俗話説,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人是發展的關鍵。為此,第三次創業將重心轉移到內涵發展。不管是辦學、教學,還是管理,都需要有領軍人物,才能在學校各個發展階段、各個層面不停的有所突破與創新。建議從辦學層面進行深入研究與頂層設計,按照百年大計來規劃;宣傳全員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理念,制定並執行全員提升計劃,有計劃的培養各層面大師級人才;發掘學校文化積澱,提煉、繼承與發揚學校精神。

2. 學生不是魔鬼——釋放出魔鬼就是天使

在明新學習期間,學生的表現令我反思!課上,學生勇敢、自信,回答問題視角獨特,連老師都連連稱讚;課下,學生彬彬有禮,感恩回報;學習之餘,開的玩笑、擺的POSE都是那麼富有創意。學生才是真正的天使。世間萬物之道是想通的,就像多位老師都提到“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人才”一樣,在教育上,沒有“不合格學生,只有不合格老師”。老師的職責就是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讓這些學生獲得一技之長,自食其力。在這個意義上來説,學校的各項教學改革應該以學生為核心:分析學生特點,制定其在校期間的技能增量目標,規劃其職業生涯。只有這樣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才能真正落地。

3.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加強溝通

海峽兩岸共同傳承着中華文化,在很多方面有着認同感,但是某些方面還有誤導與誤解,尚需加強溝通。希望繼續透過明新科技大學這扇交流之窗,密切往來,加深師生友誼,傳承併發揚傳統文化,共同架起兩校文化交流學習的橋樑。

赴台灣交流學結 [篇2]

2015年9月15日到2015年1月22日,我離開清華在台灣成功大學法律系交換學習,時間為四個月零七天。回顧這段交換生活,頗有收穫和心得。因為我和同伴是清華第一屆去台灣的交換學生,所以希望可以寫下來我的一些感受和經驗,作為後來人的借鑑。

學習。

在台灣修的課可以在清華法學院轉換學分,但是聽説清華有些院系不承認台灣的學分,所以想要去台灣交換的同學要好好跟院系教務溝通一下。選課是手動的',不能和普通學生在網絡上選課,因為還未註冊。開學後有長達三個星期的時間可以慢慢聽課,決定要選擇哪些課程,找教授簽字,最後交給院系的教務手動選課。從我的情況來説,基本上要選的課都可以滿足。我選了法學院的8門課程,共16學分,還選擇了一門水中有氧體育課,但是無法轉換學分,僅為體驗而選。8門課程學起來還是相當累的,尤其是成功大學的上課時間很連貫,中午僅有十分鐘休息時間,而我選擇的課有三天都是從十點一直上到下午三點,每一門課間僅有十分鐘時間休息,常常趕不及吃飯。

老師們上課的氣氛比較輕鬆自在,學生遲到的現象比清華要多,老師常常不加責備,也允許學生課上吃早餐。課堂上所用的語言都是國語(亦即台灣普通話),偶爾夾雜一些台語,聽懂課程沒有問題。台灣的法學教育和大陸相類似,授課方式也是類似的教材書授課方法,老師講授重點,學生聽課。教材都是台灣教授出版的繁體字書,但是看起來不會覺得累,很快就能適應繁體的環境。在台灣不能隨意複印教材,這是嚴重的侵犯版權行為。需要教材只能去書店購買,或者找學長姐借,也可以去圖書館借閲。課程的授課方式因課而異,除了普通的講授型之外,也有討論型的課程。我選的研究生的課程就是以學生的討論和報告為主的,一些討論課也是每課必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同學的發言和討論,老師只會講述一些重要的事實並加以點撥。關於考核,大多數還是期末考試,平時報告或者論文的形式。有一半的課程也有期會考試。考試的時候可以寫簡體,老師對此比較寬容。法律系有導師制,每學期有三四次導談,導談的時候提供便當(就是盒飯),導生們一邊吃便當,一邊聽導師教誨。交換生也會被安排一位導師。

生活。

在成功大學交換是幸運的,至少在生活方面。台南的物價比台北要便宜,但是還是比大陸貴2-3倍。交換生都會有宿舍,男生住在敬二舍,條件相對差些,但是相當於紫荊樓的樣子。女生住在敬三舍,是兩人一間的套房,有冰箱空調網絡衞生間洗浴間和陽台,24小時有熱水可洗澡,沒有熄燈制度,相當豪華了。學生只需要在期末交一些冷氣費就行了,我當時交了466台幣的冷氣費,約合人民幣90多塊。

平時吃飯都在附近的學校餐廳,普通的一餐大約50台幣(約10rmb)。因為成功大學被道路分割成了七個校區,所以教學樓離外面的餐廳也特別近。尤其是光復校區前面就是繁華的育樂街地區,裏面的飲食店非常多,而且價格大約都在50台幣上下,所以去吃飯的學生也非常多。購買日用品的地方就集中在育樂街地區,有小百貨店,有7-11便利店,基本可以滿足一般需求。在遠一點的地方有大型百貨,如大潤發,寶雅,名佳美等。服飾店主要集中在東寧路,中正路一帶。百貨公司在成大附近也有大遠百,新光三越等。娛樂設施也有不少是在成大周邊的,如撞球(枱球)室,讀書屋,ktv,泳池等。值得一提的是,台南有多個有名的夜市,如大東,武聖,花園,小北等等,夜市裏有很多好吃好玩的東西,推薦一試。台南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摩托車(其實整個台灣的摩托車都非常普遍),公交車很少,部分人有私家車。每個學生基本上人手一台摩托車。而我就買了一部二手自行車,基本上也可以解決交通問題了。更遠的地方需要找台灣同學幫忙用摩托車載了。

來到台灣不應該錯過旅行。台灣島不算大,建議不要選太多課,每週末可以約人一起去旅行。台灣的旅遊業很發達,業者素質不錯,在網絡上可以便捷地訂房和查閲信息。夏季交換,推薦去台灣南部的墾丁,那裏的海灘鬆軟,藍天白雲,非常怡人。阿里山和日月潭算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了,也還不錯,可以一去。台灣有很多温泉,有機會可以多去泡泡。台南是台灣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有很多古蹟值得一看。個人非常推薦台南郊縣的奇美博物館。裏面的藏品之豐富精美,讓人驚歎!當然台北是必去的,國際大都市的氣息,也需要去體驗一下。

學校氛圍。

成大和清華類似,理工科是傳統強項,文科方興未艾。但是整體校園的感覺卻是絲毫不缺乏文藝色彩的。成大學生非常會娛樂,表現在各個方面,就算是一個簡單的主持,都會充滿詼諧的表演。成大的藝文活動非常頻繁,經常會邀請一些文藝界人士或者演出團體來作演出,對學生常常是免費的。學校的社團非常多,每學期社團擺攤的時候,簡直蔚為壯觀。學生會的職能大部分被一些服務性質的社團代替,轉而成為民意性機構,做一些類似議會功能的事情。我在交換的時候也參加了兩個社團,社會服務社和國標社。感覺社團凝聚力非常強,形成了非常好的傳統和社團文化。反而班級的凝聚力卻不甚佳,不知是禍是福。成大近幾年也在尋求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成立了促進委員會。學校的行政服務機構非常和善,真的是以為學生服務為中心,行政人員大多都是非常和藹可親的。在成大,校園氣氛算是比較寬容自由的,學生們有時候為了一些議題會舉行集體的行動,比如野草莓行動。學校對此也不加干涉。

收穫。

來台交換,有得有失。失了和清華的聯繫,得了什麼?也許是對台灣法律體系的瞭解,也許是對台灣風土民情的感受,也許是旅行的愉悦,也許是結交的一批好友,也許是留下的一段回憶,也許是思想的衝擊,也許是獨立生活能力的提高….這種收穫是難以描述的,但是作為一個整體的我,必然是提高了,無論在哪個方面。這一次台灣生活的體驗,必然在我今後的生活中留下投影,提醒我應該怎樣做一個更好的人,怎樣更好地生活。

感受。

來台最大的感受應該是差異吧。我和台灣的朋友經常聊天,他們最常發出的感歎就是“太不一樣了”,或者“原來是這個樣子啊!我還以為….”。彼此間長期的隔閡和封閉造成了太多的不瞭解。大陸在台灣人的眼中,就是一個黑暗的不知底細的處所。我希望可以用我,還有更多像我一樣的交換生的到來,逐漸改變這種不瞭解。我相信兩岸問題的解決,前提是相互瞭解。所以我們,其實是擔負了更多的個人之外的任務,那就是,讓台灣人瞭解真正的大陸。我也向很多朋友發出了邀約,希望他們可以來清華交換,可以來北京看看,這裏已經不一樣。衷心希望兩岸可以加強交流,早日實現和平統一。而以後的交換生們,你們將是這一進程的推動者。期待你們繼續我們的事業。

標籤:學結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