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童年過年作文

作文1.28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童年過年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童年過年作文

童年過年作文1

幾場寒流一來,樹上葉子便落得差不多了。寒來千樹薄,秋盡不身輕。出門臉上多了涼意,人們便穿上了毛衣;再來一兩次寒流,冬天真正到了。天空開始焐雪,如魯迅所説,舊曆年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這時便是快過春節了。

我的記憶中過年就是吃。在縣裏的時候,畢竟還是鄉鎮,家裏關係我的第一件事便是蒸包子。包子要到專門的地方去蒸,母親還要洗涮蒸煮,於是端着餡子去排隊的任務便落在我頭上。這可不是一個輕鬆的事,要用極大的耐性在那裏等。因為蒸一家的時間並不短,春節前的那幾天,飯店是通宵蒸的。運氣好的上半夜能出來;運氣差的,下半夜一兩點是正常。我從下午開始,便在那熱騰騰的霧氣中等待,人們忙碌着,那一籠籠暄軟的熱包子,倒在一個過渡的,平鋪着的紅草的簾子上涼着。我一會還要看看自己家裝餡子的臉盆,蒸完了一家便將自己的臉盆往前挪一下,以免別人插了隊。

快到晚上九十點,終於到我家的了。第一籠出來,倒在簾子上。那一刻我便感到自己十分的富有。吃是可以隨便吃了,要撿那皮子透明的,滲出了油的吃。我媽媽是很會做菜的,因此包子的餡子也是十分好的:有肉餡和豆沙餡兩種。味道也調得比別人家的好。我吃了兩個熱熱的肉包子,便停下不動;等好幾籠之後,豆沙的出來,靜下心來享受那流了滿嘴的香噴噴滋味。那種赤紅色的豆泥,糯極了,香極了,甜極了。那份喜悦,讓我真想圍着街道一顛一顛跑兩圈,之後猛搖自己想象中的尾巴。我想,童年裏沒有什麼能比吃給一個孩子留下更美好的記憶了。

這一頓大吃特吃後,拎回家的包子吃起來便沒有那麼自由了。母親把包子藏在卧室牀的蚊帳後邊。一頓吃多少,都得由母親做主。因為母親要計算着去吃。這一百多個包子是要吃到正月十五的,還要待客,點了紅點的甜餡的相對要少一些,因此還要扣着吃。

廚房裏飄出烀鹹貨的氣味。鹹雞、鹹鴨、豬頭、豬尾巴、排骨豆子。熱氣飄出廚房,迷漫在院子裏。院子裏的臘梅花開了;在一角,還種了許多烏菜,它們青油油的。熱氣混合了臘梅的氣味,壓向院子鋪着方磚的地面。我個子還矮,便在這熱氣中奔跑,彷彿在貼着地面飛翔。那是些典型的節日氣味。一年才真正有一次。鹹貨烀好了,母親放在一個墊了烏菜的大篾籃子裏。我開始圍着篾籃轉,趁母親不留神,拈排骨豆子裏的排骨吃,撕鹹雞的脯肉,咬一截豬尾巴。打是少不了的,因為自己也有不留神的時候。因為吃捱打,對孩子來講,再正常不過了。打,也是一種氣氛。這也是過年的一部分。訓斥孩子,大人畢竟最像大人了。

有了爆竹的響聲。東一個,西一個……那是孩子多的人家孩子淘氣,先放着玩。三十的黃昏,年的氣氛似乎更加緊張了。父親開始貼門對,母親掃地,還要敬亡人。黃昏降臨了,霧氣(夜氣)慢慢升起來。遠遠近近響起連貫的爆竹聲。一個縣城都在一片巨大的響聲之中。父親去關了院門。一家人都放鬆了下來。父親坐下抽煙,母親臉上有了笑容。除夕開始了。

七年級的早晨是在鞭炮聲中醒來的。換上新衣,起來響響地叫一聲:媽媽!爸爸!摸摸新衣的口袋:10塊錢!包在紅紙裏的10塊錢!哈哈,壓歲錢。孩子的臉上馬上漾起無盡的快樂。早飯是我又一次的年的記憶。七年級的早晨吃元宵。母親做的`元宵又大皮又薄,豬油餡的,芝麻餡的。特別的誘人,也特別燙,要小口咬。吃下四五個,肚子便滾滾圓圓的了。

接下來就是一個饕餮的日子。瓜籽、花生、糖、大糕,一天下來,嘴是不停的。一日三餐也可以敞開吃了。肉圓、豆腐圓、燴魚羹、藕夾子、海帶燒肉、櫻桃肉、鹹雞、鹹鴨、豬尾巴……一通胡吃海喝。打嗝已經有傷食味了,可還是不能停下來。天空開始飄雪。幾個時辰,外面一片雪白。我們走出去,在雪地裏,一羣孩子你追我打,小手凍得通紅!我們在雪地裏呼吸着新鮮的空氣,在風中慢慢長大……

童年的年已經遠去,它釀成美好的記憶深埋在內心。

童年過年作文2

童年時期,最快樂的時光莫過過年。雖然回憶起來,很難説出哪年的年過得最有意義,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但那色彩斑斕的年確實讓我們在童年體會到了無窮的樂趣,享受到了快樂和幸福。

儘管民諺有“過了臘八就是年”的説法,但年味極濃的時間還是在除夕前後幾天。除夕那天,當紅紅的對聯、祈福的門神貼起來,歡快的鞭炮響起來,年的味道就像漫空的紅霞,霧一般的輕盈的漫過來,厚厚地罩在屋場上,繞在住户裏,瀰漫在人們的心中。小孩當然是最先感受到這種快樂的,也是全身心陶醉於這份快樂的。除夕清晨開始,就跟在大人身後忙乎不停,包括貼春聯。那時,不像現在可以買到內容豐富,大大小小的春聯,都是用紅紙請人寫的。父輩們都是沒有什麼文化的人,能用毛筆寫出象樣春聯的人更是鳳毛麟角。然而,我們村子上有一個在舊社會當過先生的文化人,毛筆字寫得周正,又會吟詩作對,只是平日裏因他是地主出身,成份不好,人們為了“劃清界線”,都不太敢親近他,他也顯得沉默寡言。但到了過年寫春聯的時候,村子上的住户都去找他幫忙。先生從不推辭,不管誰家送去紅紙,他都很熱情接下來,鄭重地對待,聚精會神的寫,字寫得端莊好看,遒勁有力,自然灑脱。我家的春聯都是除夕當天才請他寫的,先生接過父親送去的紅紙,鋪在桌子上裁好,戴上眼鏡,然後搦筆濡墨,凝神屏氣,默唸着心中的楹聯句子,一氣呵成。我常在旁邊看得入神,對先生能寫出漂亮的毛筆字很是敬佩、羨慕。後來上了學,先生邊寫,還邊考站在旁邊的我認春聯上的字,認準了他就表揚我,不認識的,就耐心地教我,很像個老師的樣子。

簡陋的土坯毛草房,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就像女人臉上搽上了淡淡的胭脂,有了動人的色彩,煥發出了別樣的韻味了,節日的味道就被火紅的春聯渲染起來了。看到家家户户門上貼的紅對聯,裝扮出節日濃厚的喜慶氣氛,心中很感念首創貼春聯的先人,他不但增加了過年的文化內涵,還增添了過年的喜慶色彩。

過年最激動人心的是除夕夜。新年將至未至,小孩充滿幸福與期待,在享受平時無法享受的可口菜餚和糕點時,把濃濃的親情渲染得滿屋子縈繞。那時沒有電視,更沒有春晚,但絲毫覺不出單調乏味,一家人坐在一起有説不完的話,小孩更有釋放不完的快樂,成了除夕夜的中心。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春晚,大人小孩都圍着看電視,春晚便佔據了除夕夜的中心,把一個重親情、享温情的除夕夜給沖淡了許多。

過年對小孩來説總有很多好玩的事兒,其中最讓人手癢 的莫過於放鞭炮。那年代窮,放鞭炮也成了小孩一件奢望的事,想不到成掛完好的鞭炮玩。大年七年級鞭炮聲把我們從夢中吵醒後,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起牀撿鞭炮。等父親放過開門的爆竹後,就飛快地跑出去,和村子上的小夥伴們彙集在一起,到已燃放過鞭炮的人家,撿拾沒有炸響的“啞炮”。先是用腳踩上一遍,是實心的證明還有火藥,有利用價值,趕快撿起來放進口袋;一踩就癟了的,證明沒有火藥了,就棄之不要。我們跑了東家跑西家,直到把個小村跑了個遍,口袋裝得滿滿的才回家。

吃過飯,小夥伴們聚在一起,就一心一意放起鞭炮來。撿來的鞭炮捻了短,放起來有一定危險,有的剛一點燃,在手上就炸開了,常炸得手麻,耳鼓“嗡嗡”作響,但我們毫不畏懼,玩性不斂。有時還變着花樣玩,有的把鞭炮插在牆縫裏放,把土坯牆炸下一些土;有的把幾個綁在一起扔進鐵皮筒裏放,炸得鐵皮筒輕輕跳起來;有的把鞭炮插在濕泥裏放,炸得泥沫四濺;有的把鞭炮扔到雞羣、狗羣裏,嚇得雞飛狗叫,大人見了,就會一陣責怪。

過年的時候,總希望日子過得慢些再慢此。因為,這段時間總有些好吃的東西不離嘴,也不用上學,不用寫作業,還不用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有的只是小夥伴們在一起忘乎所以地瘋耍和快樂的心情。然而,過年的時光,就像白馬過隙轉瞬即逝,剛過除夕、七年級,轉眼就到了初七,過了初七,很快要到了元宵,元宵一過,年也就悄悄地從身邊遛得無影無蹤了,我們又開始了一年漫長的等待。

因為等待,因為心中有憧憬,日子便朝着目標在希望的伴隨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