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常用15篇)

作文1.17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常用15篇)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

在移動互聯網大為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逐漸都被碎片化了。碎片話的時間,碎片化的閲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我們的心態和認知。現在就讓我來給大家説説我身邊的碎片化的生活吧!

現在,我的媽媽常常和我説一件事情,而這件事就是購物。不要以為這件事很簡單,不用人説,可是以前沒有互聯網的時候,那可就是不一樣了,以前需要什麼東西都要去超市,一去超市就至少需要1—2個小時才可以買完,而且還要排隊,又需要5—15分鐘,還要拿着那個大包走來走去,一不小心還會摔跤。而現在,那可好了,只要打開淘寶、京東,手指輕輕一點,過幾天,就會有快遞員把沉重的物品完好無損地送到你的'家裏,不用你去超市了。只需要一點點碎片化的時間完成一次購物。

現在,爸爸常常和我説的一件事情,而這件事情就是關於閲讀的問題,不要看讀書這件事很平凡,但是以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説讀就能讀的。在以前,有很多的人就是想要讀一本書,以前要讀一本書可真不容易,要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方才可能買到書。而現在就不一樣了,手機上打開現在很流行的《百詞斬》,只要輕輕一點,書就可以無時無刻陪在你身邊。而且現在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在圖書館裏、在家裏、在公交車上、排隊時來完成你的閲讀之旅。

但我不得不説一件事情,因為這件事情和未來有着關係,那就是社交,不要説社交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可是如果在以前的話呢,這就是一個大的麻煩了。在以前,人們的生活不方便,要告訴別人一件事,要從家裏跑到別人的家裏去告訴別人什麼事情要怎麼做;要找別人幹什麼事情的時候,要去他家找他,他不在的時候還要找人傳話,傳到後來,可能就不一樣了。現在那可就不一樣了,微信、QQ輕輕一敲,立馬就發送給對方了。如果遇到重大事情,怕打字講不清楚,還可以語音、視頻聊天,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時間,完成一次完美的面對面社交。

移動互聯網的今天遇上今天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生活的高效和質量,體會無以倫比的高速生活。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2

國中畢業後進入高中,無論是在白天還是在晚上,生活總是被分割成碎片,有無盡的事情要做。時間似乎成了碎片。我覺得轉眼間,一天已經過去了。就在開學後,我經歷了高中的疲勞。

早上六點一刻,鬧鐘準時響了。打開窗户,外面的天氣仍然有點涼,陽光斜射進我的房間,看似自由,但我知道,今天又是忙碌的一天。

早餐後,我匆匆趕往學校。許多學生已經到了,正坐在座位上看書。老師也在前面引導學生。坐下後沒多久,學校的第一堂課就開始了——上午的自學。

在早上的自習中,有些學生昏昏欲睡,有些還在發呆。我聽了老師的課。枯燥的學習內容讓我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叮零零”,教室裏的寂靜終於響起了鈴聲,學生們似乎還陶醉在老師剛剛説的知識中,並沒有醒來,教室裏繼續安靜了一會兒,接着傳來一陣笑聲,教室瞬間沸騰起來。我們一起玩,一起笑,或者一起討論話題。

經過一上午不同老師的各種課程,我終於到達了我最期待的午休時間。下午自學是每天最放鬆的時間,但週五的午休並沒有停止。先是來到食堂隨便吃了幾口,然後回到教室複習語文,抄英語筆記,修改數學論文。

上了一天的課,我還是要去畫室畫畫。我到家時已經6點了。

回家後我當然要做作業。今天的作業不像國中那麼淺。即使是新教知識也只能通過思考才能獲得。還有三個作業,有時是美術作業。

這可能是我支離破碎的生活。雖然每天都很忙,很累,事情也很多且瑣碎,但也因為如此我的每一天都很充實且富有成效。

每次我看着學校裏成堆的論文和練習,覺得自己永遠也學不完,我真的.很沮喪。但是每天當我想到今天要學很多東西的時候,我突然覺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當我和我的同學一起玩耍,並且在課後擠進食堂的時候。

學校,這個忙碌的地方不僅讓我學到了知識,也讓我學會了如何更有效地安排這種支離破碎的生活,讓自己在忙碌中保持有序。

我喜歡這種充實、快樂和支離破碎的生活。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3

所謂碎片化,顧名思義就是完整的東西被分成很多塊的內容。可能,大家對碎片化不是很理解,但是這個詞已經充分地融入到我們生活當中來了。

就拿碎片化閲讀來説吧,閲讀的本質是讓人獲取知識,而碎片化的閲讀則是不集中精力地閲讀,讀一本書時,只看開頭和結局就以為讀過了整本或是看這本書看了一半又轉去看另一本,這樣的閲讀方式就碎片化閲讀,這不僅沒能吸取書中的知識,而且還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行為,雖然它看上去是節約時間,但是從長遠的角度看它對知識的汲取太淺,學習方式也會隨之變得浮躁。

這便是碎片化的閲讀對我們生活帶來的危害。但碎片化的閲讀對人們的生活也不是一無是處。它有着快速、及時以及充分利用時間的特點,要是你很着急找某些資料,這就是一個很好的閲讀方式。

碎片化閲讀不僅僅反映出破碎的生活,更折射出個體精神碎片化的困境,它暴露出了時化文化生活的弊端。薩特曾這樣描述自己的閲讀體驗:我在書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我又在書裏重新開始我的生命。

是的,完整、深入、全神貫注地閲讀才能直抵靈魂的深處,而碎片化的閲讀只會讓我們的思想變為風中的柳絮,飄忽不定,但碎片化的閲讀卻是更能抓住一篇文章中的.關鍵所在。全國政協委員聶震寧曾經説過:“《論語》和柏拉圖的《理想國》,不也是一種碎片式結構嗎?善待碎片化閲讀、善待隨處可見的‘低頭一族’們,利用閲讀終端閲讀也一錯”。

是的,只要我們利用好碎片化的閲讀,它也有很多好處,碎片化的閲讀可以讓我們閲讀得更士博,可以讓更多人進行海量資訊瀏覽,來了解世界……

每個人對碎片化都有自己的觀點,史學博士瘳峯曾經用這樣一名話來告警人們:“人或成為碎片化信息的奴隸”。的確,碎片化的閲讀表面上看起來提高了我們的閲讀量,但也正是這碎片化閲讀碎片化了我們的生活。

在面對碎片化慢慢侵入我們的生活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敲響警鐘來正視生活中的碎片化。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4

隨着電子產品和科技化的發展,我們的生活變得十分“碎片化”。所謂“碎片化”原來意思是指將完整的東西分割成許多零碎的小件。現如今,碎片化娛樂,碎片化購物,碎片化閲讀,碎片化時間無所不在。碎片化時間就是在幾件事情中存在的零碎時間做不了正事,而可以被利用來做其他小事的時間。

有時碎片化時間令人困擾,比如大人們工作時,被電話或者來訪者打斷,從而要停下手中的工作去應付。有時碎片化時間卻是可以提高效率,比如上廁所時聽聽音樂,乘車時背背單詞,休息時候瀏覽購物網站等。

有一次週末,快要考試了,學校裏作業特別多,我還要去上補習課,在與作業奮力地鬥爭了一個上午後,還有三個作業沒完成,吃完午飯就要乘車趕去上課,我順手將沒有做完的作業也放進了書包,就去乘車了。坐在公交車上時,我突然想到自己帶了要默寫的兩首古詩,我便將書從書包裏抽出,在擁擠的車廂裏背了起來,一路上我全神貫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大概就是這樣吧,很快我就背出來了,而車也快到站了。在補習班的休息時間,我靈機一動,將在車裏背的古詩默了出來,這樣一個作業被我拆成了兩個碎片,又在碎片的時間裏完成了。

下午回家時,車上人不多,我又將古詩鞏固了一遍,然後又在車上做好了英語閲讀作業,回到家發現自己已經完成了兩個作業,心裏十分高興。在預計的時間前完成了學校最後一個作業和補習班作業後,有點無所事事了,媽媽告訴我還有20分鐘才能吃晚飯,我突然想起黑管老師説的.話“我知道你現在很忙,我也不要你太有壓力,希望你一星期吹3到4次,每次花15分鐘的碎片時間,練習一下可好?”,於是,在媽媽沒有催促前,我又練習了黑管。晚上,媽媽誇我今天的效率特別高,所有的任務都完成了,我終於有時間可以安安靜靜地看《三國演義》了。

後來,我就一直這樣利用碎片化時間,我忙碌並享受着這樣的碎片化生活,我認為科學地利用好碎片化時間,可以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何樂而不為呢?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5

每天24個小時,對於我們學生來説時間是被碎片化的,起牀、洗漱、吃飯上學、放學、回家、做作業、睡覺,每天都在重複,彷彿掉進了一個世界,每天都是一個日期、一個時間、發生一樣的事情。

又是一個早晨,我被鬧鐘聲吵醒,睡眼朦朧的起牀、洗漱、複習、吃飯,然後就上學啦!到學校總會早十幾分鍾,拿書、預習、複習、背書。到點了,進校門,交作業!交作業!交作業!重要的事情説三遍。

吃飯的時候,看到番茄炒蛋兩眼發光,狼吞虎嚥的吃好飯,又急忙走回教室訂正老師剛講好的英語試卷,“哦,這道啊,應該是這樣吧!”我自言自語道。咦?這道題忘問老師了“喂喂,那誰,這道題咋做啊?”……“哦哦,謝謝啊”

放學後,和同學洋洋灑灑去超市買點東西墊肚子,接着各回各家,各找各作業去了,“回家收作業去咯!”唉,又和同學一起調侃作業了。回到家,那“堆積如山”,哦,怎麼可能,就自認為很多的作業讓我措不及防,一邊發呆一邊做作業,效率沒的説!呀呀呀,我急忙跑進了廁所的懷抱。

慢吞吞的做完作業,再吃個晚飯,理理明天要用的`書,不明原因的打個哈欠,生理鐘響了,睡覺去了,願好夢,怎麼可能有個好夢?夢中都是明天默寫的內容,可能會考試啊,就像沒睡着一樣。

這就是我的一天,不,應該説:這就是我的每一天。

人們如果要改變這樣的碎片生活應該要先改變自身,記得國小上過一篇文章,講的是魯迅先生孜孜不倦的學習,文中他説了一句話:“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還是有的。”我曾經捫心自問:“我真的有認認真真的看完一本書嗎?”我的內心告訴我:“沒有。”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不想改變自己的人,那碎片依舊是碎片,毫無價值。

不要總覺得今天活的毫無價值,人,總有死的時候,但還沒到,就別想,我們應該由衷的覺得每天都活的多姿多彩,我們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雖然被碎片化的生活索然無味,但,如果你可以從中得到體會,這也不算白白浪費了一天,請珍惜每一天!無論是多長還是多短的時間,最重要的還是專注,只有把一件事持之以恆的做下去,才算得上是珍惜了時間。

生活無論好壞,態度決定一切!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6

當紙質典籍變為手機屏上的一篇篇短文、公眾號,當幾小時的大型講座變成一段段精選的視頻剪輯。我們的生活因為科技的快速發展以及世界的瞬息萬變,變得越來越碎片化。

什麼是碎片化?這是一個十分廣義的概念,從時間的利用到知識的攝取方式,我們正漸漸拋棄過去那種"化零為整″的生活方式,而習慣於化整為零。

碎片化,早已成為了時代特徵。書店裏鮮有大卷大卷的`文史書籍,很多暢銷書,比如《七堂極簡物理課》、《不可不知的100條冷知識》都竭力宣傳自己的書籍中知識的概括性,零散性。再比如,上下班坐公交的20分鐘,説長不長,説短不短,人們利用這段時間刷刷微博,掃幾眼新聞標題,看一眼市,許許多多的零散時間被利用去做一些細碎工作,也是碎片化時代的日常。

遇上了碎片化時代的我們該何去何從?美國的大腦學家稱,長期閲讀短篇文章的我們大腦結構正在被不斷改變。"再也靜不下心來看一下午的書。"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像隱形的鞭子,抽打着我們的雙腿,讓我們去習慣見縫插針的忙碌生活,以防自己稍微落下,別讓他人超越了自己。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心境再也沉靜不下來,去品一壺茶,去看一部好電影,去賞好山好水,那人類其實某種意義上而言已經滅絕了。當一柱香的時間,温一碗酒的時間作為量詞,漸漸從我們生活中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吃早飯的那十五分鐘″,"上班途中的五分鐘車程″作為行衡量時間的單位,我們得到的是驚人的效率,失去的卻是人文的温度。

碎片化的知識,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人生,在碎片化的時代中,我們應該如何做到盡善盡美呢?這是每一個現代人都應該考慮的問題,或許你可以在一個慵懶的午後,約上一個好友去圖書館看書;或許你可在一個寧靜的晨曦,在茶案前一邊品茶,一邊與棋友殺上幾盤。在碎片化的生活中遇上那個完整的你自己。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7

在信息科技極為發達的今天,生活已被碎片化。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用餐,碎片化的任何東西

我媽媽是個70後,她小時候,科技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很多事都要用人力去做,不但費時費力,而且效率很低。

一天,媽媽回到家,就連作業都來不及做,馬上放下書包,開始做飯。媽媽切切這個,燒燒那個忙了一個鐘點,才把無味的不放鹽和味精的菜端上了餐桌。

“吱啦”那扇破舊的門開了,外公外婆走了進來。一家三口坐了下來,沉默地吃起了晚飯。吃完飯,媽媽那雙嬌嫩的手又浸在了刺骨的冰水裏,洗着碗碟;外婆踩着“吱嘎吱嘎”響的縫紉機,在縫一件打滿補丁的'衣服;外公在磨着鐮刀,準備收割莊稼。

媽媽剛剛洗完碗,就趕快奔出了門。在那條古老而又深邃的巷子裏,已經有一羣小孩唱着歌謠,玩跳皮筋,踢香煙殼了。

晚上,媽媽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了家。

夜深人靜,唯有媽媽家點亮着一盞小油燈,有一個扎着小辮的女孩低着頭,寫着作業。

三兩分鐘後,媽媽開始洗澡用為數不多的臉盆裏的冷水洗。又是三兩分鐘後,媽媽躺上了炕,進入了甜蜜的夢鄉。

20年以後的如今,生活着我的21世紀的上海,是一個科技極為發達的城市,在這座城市裏,幾乎所有的事都是自動化的,不需要你操心的。

一天回到家,我沒有任何負擔不用我做家務掃地,機器人搞定;晚餐點個外賣就行。我馬上做完了回家作業,這時,一桌豐盛的筵席已經送到了我的家門。

吃完飯,那些塑料餐盒嗯,做件好事吧。我把它們一一洗乾淨,就可以再次利用啦!

我躺在沙發上,拿出手機,直接在家就和小夥伴一起聯機打遊戲了。

打完遊戲,已經是7點半了。我伸了個懶腰,打開“騰訊新聞”,關心一下天下大事。隨後,我把手機關掉,閃進了浴室,痛痛快快地洗了個熱水澡,穿上寬鬆而又舒適的睡袍,躺在柔軟的牀上慢慢睡着了。作為一個21世紀的00後,我應該知足了,因為這麼多的科學家給我們創造了這麼好的條件與這麼便利的生活。同時,我也要敬佩那些熬過艱苦歲月的長輩們!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8

“我之所以這麼聰明,是因為我從來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費精力。無聊的知識會讓人變的無聊,瑣碎的知識會讓人變的瑣碎,甚至猥瑣。”——尼采

由於科技的快速發展,報紙,電報,固定電話,廣播等傳統信息傳播媒介已被手機,QQ,微信,APP等逐步取代,信息的海量快速湧入,極大的豐富便捷了人們的生活,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大眾生活的瑣碎化現狀。

我們的耳邊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信息:大人們為了某水果手機的最新款,連夜堵在專賣店門口;為了搶購雙十一打折促銷品,深夜守候在電腦旁,很多一時心急搶下來的東西買回來後卻被擱置在角落裏;開車時為了接聽電話,引發交通事故……他們有的為了炫耀自己,有的為了滿足“購物慾”,有的為了保持實時聯繫,自以為走在了信息的前列,殊不知自己正被信息所“控制”,既耗費了時間,也損失了金錢,甚至於付出生命的'代價,在信息前迷失了自己。

反思自己,不也正被各種信息所左右嗎?總想跟着潮流,跟着“大部隊”走,每天想要瀏覽各種名人糗事,搞笑段子。外面的世界萬紫千紅,作為學生的我們很容易被迷惑,遊戲,追星,流行用語……無一不困擾着我們。進入國中,開啟住宿式的生活。偌大的校園里老師切斷了一切信息來源,沒有Wifi,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當我們發現走讀生晚上聯機,開黑,刷微博,聊QQ,我們很慶幸自己似乎有了解藥;可是當國內某黑科技領先國際技術,某國家與中國形成某戰略合作等重要信息時,我們又一無所知,真是矛盾綜合體。

在科技如此發達的時代人們也開始快速地生活,閲讀,工作。殊不知,其他會利用信息,把握時間的人不會被這些所牽引,他們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信息,知道自己如何選擇信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這麼在選擇中被拉開。

科技有利有弊,關鍵在於自己。面對大量的信息時,我們無法改變身邊的環境,卻能改變自己,對信息進行積極選擇,設法把碎片時間利用起來,改變碎片式的自己,改變瑣碎的生活。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9

一天的時間過得很快,成年人有沒完成的工作,學生還有做不完的作業。在做這些事時,總是被一些電話、郵件、談話打斷,讓我們去做另外一件事。就這樣,生活正被我們碎片化。

午後,我坐在窗邊,在一束温暖陽光的沐浴下,我輕輕翻開面前這書的.第一頁,還沒讀幾個字,一段吵鬧的電話鈴讓我不得不接電話,“喂,您好!您需要A市的房子,這裏有一間公寓……”一陣甜美的女聲從對面傳來,我為了儘早掛斷電話,對電話那頭敷衍地説:“不需要,謝謝。”沒等她的答覆,我啪嗒一聲掛斷了電話,要是等到她説完,我真的沒時間看書了。

掛掉電話,我又繼續回到窗邊看書,投入到那一波三折的情節中。這不,還沒看幾頁,刺耳的電話鈴又在我耳邊響起,我像爸爸在工作上遇到困難一樣,對電話滿是煩躁和不耐煩,我的太陽。快步走過去,接起了這個電話:“喂,誰啊”?我是你媽啊,你怎麼這麼跟家長説話的呢?我跟你説啊……”媽媽在那不停嘮叨地批評我,我有些煩,默默地掛掉了電話。

“遊”走回書桌前,拿出了幾張卷子。哎,怎麼又佈置我作業了,不是上午剛做完4張嘛!我又歎了一口氣,又無奈地搖了搖頭,不停抱怨又不得不服從命令,媽媽可是隻母老虎啊,如果不聽怕是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只聽見筆尖“刷刷刷”和指針“滴答滴答經歷”響着,我從小山丘似的作業堆抬起頭,甩了甩手,頭髮亂糟糟的,眼鏡滑到鼻尖,腦子經過作業的洗禮一團糟。

寫完作業總可以看一會兒了吧,我推開作業堆,迫不及待地拿起書,美滋滋地讀起來了。隨着主人公跋山涉水,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心隨着情節跌宕起伏,猶如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旅行!可惱人的電話鈴又響起來了,我沒好氣地把書摔在桌上,把地板踩得啪啪作響,拿起話筒,“喂,你來一下學校,有事”李老師還沒等我回復就掛掉了。我急匆匆地背上書包,拿起公交卡……

就這樣我一直忙到了傍晚,天都暗了還有一些細細密密的雨彷彿是在嘲笑我一整天連一本書的結尾都看不見。我們不可能遠離塵埃,就像我們不可能遠離這些打擾。這就是我們的生活————-被分割,碎片化的生活。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0

網絡帶給了我們便利的生活,讓我們能在最短的時間裏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同時它也奪去了那些我們自由支配的時間,整本書閲讀的時間變少了,也沒有了和家人一起聊天、玩鬧的時間,我們的生活好像永遠都停留在手機、電腦上。

書本漸漸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手機上那一個個閲讀軟件,抽空看上一兩章,絲毫體驗不到那種整本書閲讀的樂趣。看到精彩的部分,卻因為有急事而不得已放下,有時放下了,但心裏也會一直去期待,弄得所有的事情都沒有做好。

這樣碎片化的時間,讓人們無法去閲讀那些經典的.名著,而只是去看那些無關緊要的小説,對學習、做人幾乎沒有一點用處,還浪費了很多時間,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十分空虛,沒有了那種獲取知識的成就感。

雖説我們現在還是學生,不用去擔心很多事情,但手機也成為了我們學習上一個不可避免的“絆腳石”,現在的國中生,甚至是國小生都會有玩手機上癮的情況,但你有時候不得不去接觸它。

如果你真的沒有去玩過那些熱門的遊戲,看過那些網紅的電視劇、綜藝,你可能會在學校跟同學無話可聊,漸漸被排斥在那個圈子外。可是當你真正的去接觸它,會慢慢喜歡上它,有時控制不住還會上癮,這也是我們學生現在最大的問題。

本來屬於自己支配的時間就很少,現在又要在那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花那麼多的時間,還能有多少時間用在閲讀上。讀書的時間變少了,就算是有,我也不會去注意它。下課休息的十分鐘、上下學的路上?這些看似零碎的時間其實都可以用在讀書上,但我都錯過了;其實能自己去擠出讀書的時間,但一到行動上又想着要放棄,整個人過得並不充實,也沒有尋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快樂。

雖然時間變得零碎了,但總數還是那麼多,而且便利的網絡也為我們節省出了不少的時間。所以,如果你能很好的使用互聯網,那麼它也會成為你的助手,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也同時能讓你學到更多的東西,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1

生活漸漸沒有了一片一片完整的時間,寫作業、複習,甚至是自己的小目標,大夢想,都在被碎片化。人常説,碎片化生活會給人帶來很多不便,其實不然……

從小,古詩詞就在那幼小的心靈裏,播下了一顆種子,隨着它漸漸抽枝、吐芽,我也在不斷成長。跨入中學的門檻,即使多了一股學業繁忙的壓力,我也想告訴自己,我不能放棄古詩詞。

上學的日子,早早地起牀,穿衣,洗漱,用完早餐,便捧起書本,憶起李清照的“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濃濃的春意浮現在了眼前,美好的意境在腦海中想象着……課間休息以及午休時,揹着“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體會着友人之間的深厚情誼;揹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讚歎着作者的豪情壯志、豪邁氣概……放學在校車上,翻開課本,讀起了“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每天就這樣循環往復,周而復始,卻並不會讓我覺得,碎片化生活,給人造成許多影響。

或許在朗誦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現,在我的學習生活中又出現了朗誦這一愛好。在學習之餘,也應該不忘多去實踐,多去參與到各種朗誦的表演中去。每每在我為表演或比賽準備之時,就連排練也都被碎片化。有時因為忙碌,抽不出完整的時間去背誦古詩詞,但可以在那個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清晨,可以在那些短短的課間十分鐘,可以在那個令人放鬆的午後,可以在那個傍晚夕陽下的校車上,可以在任何碎片化的時間裏,抓緊時間完成那些小小的目標,大大的夢想。

當我們做每一件事,或許你不會擁有完整的大片時間,當你為之焦急,為之擔憂時,你可曾想過,這些碎片化的時間,也可以被利用起來呢?在時間的.督促下,你珍惜好這些碎片化時間,利用好每一段碎片化時間,堅持下去,當某天站上那個實現自己夢想的舞台,展現出了最完美,最令人滿意的自己,回過頭你會發現,你應該感謝那些碎片化的時間,讓你學會堅持,學會努力,學會珍惜。一切事物都會有兩面性,現在想起人們最初的認知,你還會覺得,碎片化的生活只有弊嗎?其實不然。

這種生活,碎片化的生活,其實也很美好。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2

時間在我們的認知中是永恆不變的,但實際上,早已碎片化了。隨着時間的碎片化,如今我們的生活也慢慢地開始碎片化,時間和生活都被不停地“打亂”。這恐怖嗎?不,一點也不,這是我們自願的。打個比方,我在吃晚飯時,手邊放着Ipad,一直在和同學微信聊天。如果這時有人推薦我一篇很有趣的文章,試問,你會不會放下碗筷,馬上去看一看?這是經常發生的,也正因為如此,晚飯的'生活開始破碎,變為了兩部分。我也在這兩部分的生活裏忙地不亦樂乎……

如果説碎片化的生活讓人不能集中精力造成效率低下,那我一定會提出反對意見。我就是一個碎片化生活的得益者。

我從7歲開始學習花樣滑冰,那一年也正是我開始上學的年紀。當開始時的興趣愛好慢慢變成我離不開的東西時,怎樣兼顧滑冰和學習成了我最大的問題。每天訓練需要2個小時,來回冰場需要3個小時,除了上課的時間之外,我甚至沒有整塊的時間來完成作業。我不得不把時間和生活打碎。

每天放學後,穿過一個小區,乘地鐵8號線,在地鐵的路上,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在地鐵上完成需要背的作業,基本上都是英語老師留的,需要的時間,是背語文的2倍。下了地鐵,英語背誦的作業,也就基本上做完了。接下來要搭乘巴士,前往冰場,巴士上,拿出語文作業,還是背誦。

到達冰場,還有空餘的時間,我便開始寫筆頭作業,寫了30分鐘,就要上冰了。冰場下來,回家的路上,是坐車。車上,我照舊寫筆頭作業,車上搖搖晃晃,寫的字歪歪扭扭,生怕老師批評。回家後,吃幾口飯,立即上樓繼續寫作業,利用碎片時間,一點點完成學校的回家作業。

週末更加痛苦,作業更多,碎片時間卻更少,不單單利用來回冰場的路上寫回家作業,連吃飯時間都在完成口頭作業,第二天週一還要6點起牀,畢竟學校很遠。

但是,這樣的辛苦付出還是讓我感到快樂,因為我練就了在短時間內迅速切換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本領。我的生活每天都是碎片化的,可我依然能學習滑冰兩不誤。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3

在這樣一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我們的生活正越來越多地被網絡與技術碎片化碎片化的閲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原本完整的'時間被沖刷成小塊,這樣究竟是抓緊時間還是浪費時間?

首先來説説什麼是碎片化。其實與它的字面意思相同: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這樣的事每天都在發生:早晨起牀打開手機,瀏覽朋友圈與微博,大量碎片化的信息便撲面而來。於是,人們無論是在等車時,午休時,還是上班時,社交時,都會“抓緊”這種碎片化時間進行閲讀。可是,這樣真的是有益的嗎?

在那不計其數的碎片化信息中,有多少是有營養的,有多少是有需要的?人們無法迅速地做出判斷,於是只能全部接收進去。他們沒有時間思考其中內涵,久而久之,注意力便難以完全集中在一條重要信息上,難以長時間地全身心投入某項工作。最終,這種心浮氣躁使原本完整的時間也變成了碎塊,一切又進入了循環之中。

這樣看來,利用碎片化時間不僅沒能節省原有時間,還浪費了更多時間,因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説,對電子產品的依賴性遠超自控力的範圍,所謂的高效利用不過是自欺欺人。

這樣的場景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趁着有空打開淘寶,瀏覽上千件物品,挑挑揀揀,加入購物車,等到關閉軟件時,才發現一個多小時已經過去了,卻什麼也沒買,得到的只有購物時挑選商品的快感,甚至連自己原本想買什麼都記不清了,還會浪費不必要的錢。

如果是用完整時間在實體店購物呢?在制定好購物計劃後到商場找相應物品,這個看似麻煩的過程實際上更高效,因為你清楚自己該幹什麼,不至於被大量的商品信息衝昏頭腦。

碎片化處處影響着我們的生活。有多少人在社交網絡上侃侃而談,卻在現實生活中不會與人交流,又有多少人天天用手機看小説卻已經很久沒有完整讀過一本紙質書?碎片化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社會風氣。如何改變它?不如就從靜下心來專注地做好一件小事做起吧!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4

那一天,我俏皮地問爸爸:“你最愛看的書是什麼書?你完整地看一本書用時多久?”

爸爸面有得色地説:“我國小時就讀完“四大名著”,《封神演義》,《聊齋志異》等,後來迷上了金庸的武俠小説,通常在週末一天就看完一本書,有時還躲在被窩裏面看。呵呵,不好意思,你可不能這樣學我啊。”瞬間爸爸似乎有點警覺,反而懷疑我在挖啥坑啊?

“哈哈,現在是信息化時代,我們都遭遇了碎片化生活,我就是想學你,哪有時間一口氣看完一本完整的書?”我趁機開始了宂長的“控訴”:“你看我每天6:45起牀,7:30出門,8:00到校上課,晚上去晚託班,20:00你接我回家,21:00上牀休息,週末兩天做作業,上興趣班課,上各類補習班課……”

“但是我們還是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和變化,我們可以合理地安排碎片化的時間,學習碎片化的信息啊。”看到爸爸目瞪口呆的模樣,我更加來勁了,滔滔不絕地繼續發表我的評論:“比如我起牀洗漱吃早飯時可以同時聽英文磁帶磨耳朵,中午課間休息時看一小段自己喜歡的書,我把你定期買的書都看完了,週末抓緊時間做好作業後偶爾看看“科技,自然,醫療”等方面的電視欄目,看看微信朋友圈的各類生活小竅門等信息,上次我還依法炮製給家裏做了三個彩色煮蛋,你忘了嗎?”

爸爸靜靜地注視着我,頷首讚許,大有覺得一腳踏入“酒逢知己千杯少,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妙境:“是的,完全同意!老爸應該向我的女兒學習。我老是抱怨沒有時間學習,其實上下班開車路上,出差時在高鐵裏,飛機上都可以聽英語,財經頻道,隨身帶一本愛看的書。特別是KINDLE又方便攜帶又容量大得像圖書館。”

我倆相視一笑,各自發出會心的爽朗笑聲。雖然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成年人工作和孩子們的學習也異常忙碌緊張;電腦,液晶屏幕,智能手機等塞滿了世界的角角落落,我們早已被電子產品和互聯網絡異化,我們的生活也分裂為更多的碎片。但我們更應該勇於探索,抓住一切碎片時間,樂此不疲地學習各類碎片信息,不斷充實自己的認知領域。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5

“碎片化”一詞是描述當前中國社會傳播語境的一種形象性的説法。所謂“碎片化”,英文為Fragmentation,原意為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我們也可將"碎片化"理解為一種"多元化",而碎片化在傳播本質上的整個社會碎片化或者説多元化的一個體現。在當今社會上,越來越多人的時間因為工作以及生活而被打碎,在這些被打碎的時間中,難以找出足夠的時間來完成自己的任務,只能是完成到哪裏算到哪裏,要等到什麼時候有空了,再回來繼續完成。就像在出行的旅途中,很多人喜歡用此時間來閲讀,也有的人會用此時間來看手機,因為在旅途中的時間着實不長,想要認真地完成一件事或靜靜地看一本書着實很難,正是因為如此,人們才會選擇翻看手機,獲取一些簡單,易懂的'信息而把大把的時間給浪費掉了。

對於這個事實,我們無法避免,能做到的只能是合理安排時間,並減少碎片化時間為自己帶來的影響。那麼,如此細碎的時間將如何安排呢?首先,要學會合理的壓縮時間,比如説今天想要看完50頁書,或是做掉2套卷子,我們就要為自己預設一個提前量,不僅是完成的提前量,還有準備時間的提前量,儘量把不是主要目的事件所消費的時間減少到最小。人們總是會因為各種事情而增加這些準備時間最終把留給自己主要目的的時間給佔用掉了。還有一點,則是要給自己的所要完成的事情做出規劃,儘管常説“計劃跟不上變化”。但是好的計劃,依舊可以為我們利用碎片化時間提供不少的幫助。有了規劃,便可以較為快速清晰地瞭解到自己這個時間該做什麼,而不是翻出手機隨便看看,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而感受到時間流逝地飛快。

碎片化的時間把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快節奏,想要沉下心來好好地利用時間似乎也變成了一件難以做到的事情,但是,我們要做到的是做時間的支配者,而不是被時間帶着走,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減少碎片化時間為自己帶來的諸多不便,比起一昧的抱怨時間總是不夠用,這才是現如今應該做的事情。也只有學會了如何適應當今這種變化,才能在生活中更加的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