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為善作文十篇

作文5.43K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為善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為善作文十篇

為善作文 篇1

心中對友善的理解,並不透徹,也許只停留在為過路的人做些什麼,或是為即將碰面的人準備些什麼,抑或是愛與關懷。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心中所呈現的,隱藏的友善只有在面對朋友時,才會毫無根據地,毫無理由的擴散開來,低低地盤旋,淺淺地散開,留下的只是朋友間的一段記憶,幾絲微笑。

那麼朋友代表着什麼?友善的彼此相待是什麼?我説不清,也就自然不瞭解什麼是友善了。只知道,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許許多多隱藏的朋友,他們有的很和平,也有的很奇怪,但他們都住在每個人的心裏,還會經常出來逛逛,用身上的刺讓你心痛,又用友善的擁抱讓你温暖。

很多人説人類最純淨的友情只存在於孩提時代,最慷慨、最單純的'友善也只存在於孩提時代。孩提時代,指的是還不懂事的稚童嗎?是吧,所謂的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不都是存在於童年的那段清澈記憶中嗎?所以,每個人説起這句話時,無不帶着無奈與惋惜。我們已經向童年揮手告別了。

我我一直這樣認為,友善的存在是因為朋友的存在,而朋友的存在是因為生活的寂寞,於是我不斷尋找,不斷詢問,不斷嘗試,找尋着那個可以給我們安慰的人。他們在我們歡笑時與我們一起快樂了,他們在我們是失意與我們一起流淚了,他們在我們委屈時與我們一起憤憤不平了,他們在我們盲目時給我們指引方向了,於是,很自然我們就成為朋友了。然而,沒有人能知道,這樣的朋友之間,是什麼在努力維持着。也許是為了一段記憶,也許是為了當初的一段承諾,也許是為了一個自己也説不清的理由,自然地,這樣的友誼是短暫的,無可留戀的。

所以,一個朋友的存在,需要我們用心來愛護。友善的意義也在於此。

無論是相識的人,還是陌生的人,都需要擁有我們的愛與關懷來繼續走下去。這樣,相識的人就不會分離;這樣,陌生的人就會相識;這樣,朋友就真的只是朋友了;這樣,友善就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了。

為善作文 篇2

善,是自古以來人們對好人的稱呼,乃褒義詞。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善的真正含義?又有多少人知道惡的含義?

儒家眼裏,“罵人,打人為惡。尊重人、禮敬人是善。”

那麼試想,一名父親責罵自己的孩子是否就一定是惡?一陰險小人整天拍他人馬屁,整日假裝君子就是否是惡?!

而佛家思想中,對善與惡的看法確實——“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惡。有益於人,則打人、罵人皆是善。有益於己,則敬人禮人皆是惡。”

翻譯一下,大概意思就是“有益於他人的舉動,是善,而有益於自己的',則為惡。就算是打人,罵人,都是善。有益於自己的,就算表面上看來是尊敬他人,禮待他人,仍然是惡·。”

以上,我比較贊同佛家的思想。可是,仔細想想,佛家的思想也是有很多紕漏的。有益於自己的,就一定是惡嗎?

禮儀,人類的一種文化,對他人行大禮,一般是雙方地位懸殊,或一方對另一方有恩等。

假設:行禮者為甲,受禮者為乙。那麼甲這個禮是不是對自己有益的呢?從另外一個角度想,的確如此。那是不是對乙也是有益的呢?同樣是的。那甲的此舉到底是善還是惡呢?

也許你會説這完全不是一回事。是的,從表面上看確實是兩件毫無牽連的事情。可是,善與惡不都是人類的定義嗎?那麼已經刻入我們骨子裏的善與惡為何不可相通呢?

放開一切,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善與惡難道不是時刻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嗎?到底何為善?何為惡呢?這兩個字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我沉迷於這個問題已經三年了。可是即便有大量的資料輔助,我仍然不明白何為善,何為惡。反而引出更多疑問。我甚至感覺這個問題可以消耗掉我一大半的光陰。或許,後人可以參悟這個道理吧。可是,我等不急了,這個問題日日夜夜的纏繞在我身邊,弄得我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可我又覺得我離答案只隔着一張紙的距離。

為善作文 篇3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孟子·公孫丑上》

這是我讀了《孟子》時看到的一句話,它的意思是: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和別人一起行善。感觸頗深,生活中與人為善的君子隨處可見。

作家蔣子龍到新疆的戈壁灘旅行,口渴難耐,見路邊有一瓜攤,便跳下車買了幾片瓜吃,他吃完後,見周圍並無任何可以裝瓜皮的設施,就將瓜皮隨手一拋。原本坐着的攤主,站起來跑到瓜皮落下的地方,把瓜皮倒扣過來。蔣子龍不解,攤主解釋:“這樣做可以減少瓜皮水分的流失。過戈壁灘的人可以用這些倒扣的瓜皮解渴。”過了一會兒,攤主補充:“這是規矩!”。可以想象,當時蔣子龍的內心有多麼震撼。

我想,那一片片倒扣的瓜皮下盛着的是比清冽的'甘泉更讓人解渴的濃濃的善意。

外公家,有幾個他用方便麪的盒子改裝的分類垃圾桶。一個是專門裝剩飯菜的;一個是裝果皮、菜葉的;一個是裝可以利用的垃圾的。類別一多就讓人記不住,我和外婆經常因分錯了類而被外公批評,我和外婆抱怨太麻煩,外公説:“把垃圾分開裝,自己稍微麻煩點,可對拾荒的人來説,不用一包一包拆開來看,有用的東西直接拿走,就不會把垃圾桶周圍弄得亂七八糟。再説了,如果我們把垃圾混裝在一起,拾荒人有用的東西也被弄髒了……”

外公的話讓我感動之餘又有些內疚,原來,善可以從生活中那麼小的事做起,每次外公去扔垃圾時,他提着的滿滿的善意,讓他有些佝僂的身軀高大起來。

我不由想到,每次跟外婆上街買菜,她總愛買哪些衣服特別陳舊的農民的菜,而且從不還價。這,也是一種善。

與人為善,從不遙遠,當你彎腰撿起地上的垃圾;當你在公交車上給老人的婦女讓座;當你幫助同學戰勝一個數學難題;當你站在募捐箱前捐出你的零花錢;當你……這,都是善的開始。

勿以善小而不為!

為善作文 篇4

剛剛看到一則很暖的故事,是關於助人為樂以及因與果之間巧妙的機緣的。

故事中的一位主人公,我們稱之為小思吧。

有一次,小思在夜晚開車的時候,遇到了暴風雨,在一個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地方,他的車子拋錨了。小思真的是又冷又焦急,後來一位騎馬的男子恰好路過,還沒有等小思向他求助,這位男子就主動下馬幫忙,用自己的'馬幫小思的車子拉到了鎮上。

到達安全之地後,小思拿出重金想要感謝這位男子,結果被拒收了,男子只説了一句:“我不需要你的感謝,但是我需要你一個承諾,那就是當你遇到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也要盡力地去幫助他。”

小思謝過了男子,後來的生活中,小思牢牢地記住了這件事,以及男子的話。小思也力所能及地幫助了很多的人,同時他也沒有接受報酬,而是跟他人説了和男子當時説的同樣的話。

直到有一次,小思因為一場洪水被困在一座孤島上時,他被一會少年救下了,在表示感謝的時候,少年對他説:“我不需要你的感謝,但我需要你一個承諾......”

小思當下感慨萬千,他想道,原來,他做過的那麼多好事,最後是通過少年來回報給自己,原來那些好事,真的都是在為自己而做的。

看完這個故事,我也不禁有些感慨,有時候我們總會太過於計較得失,卻不知道其實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每一點小小的善行,都是在為自己而積攢,我們總是太過於功利,卻忘了授人以玫瑰,手中留有餘香。

為善作文 篇5

在我們年幼的時候,老師教我們與人為善;論語説,人之初,性本善。

面對他人的善心與善舉,我們理所應當以善迴應,在這一來一往中,愛在傳遞,善在弘揚。

慮者,乃憂慮、焦慮,也非為上策。慮者將他人輕鬆的好意化為了自己肩上無形的千斤重擔,他們明白接受應當回報,卻並未透徹領悟這回報的內涵。他們將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着自己日後是否有能力負擔起這重債,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入生活,發散出去,盡己所能點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們的心房,那該是最好的回報。所謂慮,也是多慮了。

一個熱心慈善的富翁,向三個貧困家庭提出捐助,卻收到迥然不同的答覆。

一家拒絕,以為是施捨——這是戒。

一家猶豫,聲明要償還——這是慮。

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這是善。

惟有善者,不設無味戒備,不思多餘念想,懂得接受,也該是會樂於分享。所謂“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這話並不只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樣適用。接受,並感恩,讓光明傳遞,照亮自己,温暖他人,點亮萬家燈火。

善者,受於外物,發於內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學會感激,點亮自己的心。在危難關頭,適時抓住別人伸出的援手,也不僅僅是接受,更需要內心的空曠與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樣的拒絕,那麼日後的`生活該還是在温飽線上掙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給予,閉塞的心又還容得下多少愛的填充?倘若如慮者一樣的多慮,那麼日後的生活該是被精神與物質上的雙重壓力壓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償還,不知更大範圍地傳播開去,愛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裏。

戒者,乃戒心、戒備,實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凜冽的寒風中飢寒交迫的時候,突然有人端來一籠熱騰騰的包子,你卻嗤之以鼻,眉眼高揚,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這該是多麼讓人心寒!比起施捨,我們更應説是幫忙與互助,沒有富人與窮人間的高低不等,將彼此聯繫的應該是共同進步,謀求大眾幸福的温暖紐帶。若存戒備,則是築起冷酷高牆,密不透風,愛也無從滲入。

為善作文 篇6

能夠與人為善,是你人生功利簿上不可磨滅的最大記過。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既然我們生活在人以羣分的圈子裏,很可能就會有孤立無援的時候,所以我們必然要相互依賴,慷慨待人,需要時助人一臂之力。

生活得最有價值的人,並不只是享盡榮華富貴、逍遙自在的人,而是一腔熱情完全設身處地為別人着想的人。

為善最樂,即使一切行善都是微不足道的,可是你成功行滿、功德無量,就是事過境遷後你仍然善有善報。因為真心實意施惠不念的.人肯定是被人受恩莫忘的,而感激總是很深。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一個人最本能的同情心就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義不容辭。處處捨己為人,不但是生活中的一種曠達,而且是人生最崇高的一種品質。

與人相交,不僅要彼此相信,更要彼此依靠。大家如能相互依靠,同舟共濟、禮尚往來,久而久之大家都形成一種責任感,這樣有責任感的人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會患難與共、毫無猶豫。

古希臘索福克勒斯説得好:“一個人最大的事業就是盡他所能,盡他所有幫助別人”。每個人都首先應該善良,心存善念,時刻誠實的謹慎堅定的待人。為人作嫁衣,一舉兩得,既能使人欣然接受一番好意而邁步前進,又能自得其樂功成名遂。

誠然,助人為樂乃是生活寬大為懷的最大美德。

經常為人慷慨,濟人而濟急時無,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為善作文 篇7

與人為善,無疑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潤滑劑。如果擁有了它,那麼人與人之間就會多一份信任;如果擁有了它,那麼人與人之間就會少一些隔閡;如果擁有了它,那麼人與人之間就會締造出美好的境界。那一次,我懂得了與人為善!

一個寒冷的午後,我裹了裹衣服,沒精打采地走去補習班的路上,心中只有數不盡的怨念——為什麼在這種鬼天氣我還要在外奔波?又是一陣風,我一陣哆嗦,無奈地上了車。幾站路過後,窗外堆積許久的烏雲,終於按耐不住——雨嘩嘩地落了下來。我的心情也在這擁擠的車廂內跌入了谷底。又過了幾站,上來了幾個小男孩,顯然,他們手上的傘並沒有起到遮風擋雨的效果,而儼然成為他們互相嬉鬧打鬥的武器(我小時候也幹過)!可誰知他們在車上也不消停,竟互相推鬧了起來。其中,一個小男孩打了個趔趄,朝我這邊跌來,他的雨傘不偏不倚地打到我的腿上,我的褲子也隨之沾了水,一股涼意從小腿蔓延至全身。我的心中頓時燃起了無名的怒火。當時的`場景可想而知——我將小男孩臭罵了一番,便憤然下車了。

懷着如此糟糕的心情,我坐在補習班裏,無心學習,終於結束了煎熬……

外面的雨下得越來越大了,我只好衝向車站(因沒帶雨傘)。結果,我竟在一陣急促的的自行車鈴聲中倒地了。原來,我撞到了一位騎車的老師。還沒等我起身,那位老師就將我扶起,關切地問道:“你沒事吧!同學,有傷到嗎?”也不知是感動還是疼痛,熱淚從眼眶中滾下,摻雜着雨水,説不出的滋味……我哽咽着對老師説:“我沒事,老師!是我不小心撞到了你,對不起!”説罷,我又趕忙幫老師扶起車子,互相予以一個善意的眼神,揮手告別了……此時,我的心中五味雜陳……

原來與人為善竟有如此魅力,看着眼前這位遠去的老師,再想想自己在公交車上對小男孩惡劣的態度,我後悔不已,我的胸襟太狹隘,人家不過只是個孩子,我怎麼會朝他們發火呢?那位雨中老師對我關切的問候,讓我懂得什麼是與人為善!只要我們用善意的眼光去看待社會,那麼我們眼中的社會自然也會變得和諧!

此時,雨停了,我的心情也變得明朗起來!

為善作文 篇8

我們生活的世界絢麗多彩、生動美好,但同時也存在着一些缺陷。這些缺陷往往不利於善良人的生存,因而善良人要活下去,經常需要依靠他人的關愛。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需要感情的理解、安全的庇護、精神的安慰、生活的照顧、行為的支持。苦惱的時候,希望別人能接受自己的'傾訴;成功的時候,希望別人能讚賞自己的成績;危難的時候,希望別人能伸出援助之手;困惑的時候,希望別人能予指點……

然而,慢慢地你會發現人對關愛的尋求不能無度,無度的慾望會給你帶來麻煩,甚至使你受到懲罰。因為,當你需要他人關愛的同時,他人也需要你的關愛。如果你只想掠奪別人的關愛而不願付出,你會發現到人們會漸漸離你而去,把你孤立起來。於是,在你的周圍危機四伏、險象環生,而你,卻孓然一身,無依無靠,跌入孤獨的深淵。

人不能總想着自己,也要多想想別人。應該以開朗豁達的心境、熱情友好的態度,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關愛他人,幫助他人。

請不要一味地指責別人的自私、冷漠別人的友情、拒絕別人的規勸、忽視別人的指點;請不要挑剔別人的毛病、撥弄別人的是非、猜疑別人的好意、妒嫉別人的成績。不良的心態是極端自私的表現,會把自己與人羣隔開來,而人是羣居的高級動物,離開人羣會處處碰壁,寸步難行。

你必須懂得:友誼需要以忠誠去播種、熱情去澆灌、原則去培育、諒解去護理。你必須懂得:三人行,必有吾師,而名譽是鞭策、才華是力量、奉獻是責任。你必須懂得:朋友困難時,你熱情幫助,當你患難時,會遇到更多的朋友。你必須懂得:吃虧是福,而斤斤計較則適得其反。

為善作文 篇9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四年,一路走來,從學生到教師再到如今的崗位,身份在不斷改變。一路上雖不能説是荊棘密佈,但也是歷經坎坷,從浮躁到慢慢變得平靜,總是努力在調整自己的心態。

這些年來,風雲變幻,多少事物不復當年模樣,只是有些東西在我們內心的最深處,恆久不變,一直指引着我們前行。與人為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嘉善這座地嘉人善的城市賦予了它更飽滿的生命。我慶幸生活在這流淌千年的河邊,聽着流傳千年的故事成長。

曾看到過一個朋友的個性簽名,説“做人什麼叫成功?就是別人在可幫你可不幫你的時候選擇幫助你,這就是你的成功。”這句話的確也沒錯,但是我認為,當你可幫人可不幫人的時候,選擇幫助別人,這才是你的成功,也應該是我們生活中的常態,是我們新時代共青團員共同的價值觀。

失敗教會了我們感恩。人生就像憤怒的小鳥,每當你失敗,總有幾隻豬在笑。可是我們更應該看到,每當我們失敗,總有人伸出手來拉我們一把,不論是陳年老友亦或是萍水相逢,一個堅定的眼神就能讓我們忘記憂傷。感謝那些無私幫助過我們的人,因為你們,我們走出了心靈的荒漠;感謝那些批評教育過我們的人,因為你們,我們逐漸走向成熟;感謝那些在我們生命中出現的對手,因為你們,我們才能更快得進步;感謝那些給我們製造困境的人,因為你們,我們才變更堅強。

生活教會了我們寬容。生活本就艱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都有身不由己的時候,我始終相信人心向善,得饒人處且饒人。尊重別人的獨特之處而能有一種兼容之心是一種寬容;承認別人的長處而常懷讚賞之意是一種寬容;瞭解別人過失的起因,並給予原諒,常留信任之心是一種寬容;體察別人的痛苦和難處,而抱同情之心,並及時伸出援助之手,是一種寬容……霍懋徵給偷竊學生的一支鋼筆是一種寬容;麥克勞德的兩幅解剖畫體現了校長韋爾登的寬容;蘇霍姆林斯基的.三朵玫瑰是他對一個摘花小女孩的寬容;四塊糖果是陶行知對同學王友的寬容。寬容使我們少犯一些低級的錯誤,使我們更能看到真相;寬容讓我們更能觸及別人的心靈,產生心靈的共鳴。

成長教會了我們慈悲。慈愛眾生並給與快樂,稱為慈;同感其苦,憐憫眾生,並拔除其苦,稱為悲,二者合稱為慈悲。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會學着電視裏的畫面,雙手合十,説一句“我佛慈悲”,可是那時候我們不懂。如今我們再也不會這樣做了,可是卻懂得了慈悲。歲月是把無情的刀,刻下了回憶留下了成長的足跡。80後的我們也許沒經歷過大苦大難,但我們見證了汶川的地動山搖,舟曲的石沙天降,生命如此脆弱,成長教會了我們慈悲。張愛玲説,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歷經成長的我們逐漸懂得了世事無常,歷經成長的我們逐漸懂得了天高地厚,歷經成長的我們逐漸懂得了虛懷若谷,所以我們變得慈悲。會為別人的痛苦而不安,會為別人的感動而流淚,會為別人快樂而大笑。

縱然我們在善文化的薰陶下,不斷成長,然而與人為善非朝夕之

事,需要持之以恆,待之以誠。與人為善不是為了聽一句感謝,也不是為了得到什麼,更多的時候只是為了與己心安。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別人需要幫助,如果我們幫了,那麼很快就忘記了;如果我們能幫卻沒幫,那我們一定會常常想起,不能心安。

我們是社會的一份子,只有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養,培養良好的情操,才能更好得樹立價值觀,更好得詮釋“善”的意義。我認為“八個度”可以概括我們的努力方向:為人要有風度,待人要有温度,站立要有高度,做事要有法度,工作要有熱度,思維要有深度,嗜好要有適度,行進要有速度。

與人為善,與己心安,不問付出,只求無愧於心,年輕一代的我們,應該揹負起善文化傳承的重任,願大愛無疆!

為善作文 篇10

今天是星期三,最後一節課是閲讀課。老師又帶我們到閲覽室去看書。我讀了一篇童話——《善行的回返》。它即使我感動,又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善行的回返》講的.是一個充滿了真情實感的故事。編繪者張世憲利用對話的形式介紹了一位窮學生郝武德﹒凱禮向別人推銷商品時卻沒有推銷掉,餓得實在受不了時,便向一家主人討吃的。後來那個給了他鮮奶喝的女孩兒生了重病,正好郝武德﹒凱禮成了一名醫生,於是他拯救了那個女孩。

最讓我感動的是:當女孩給了他鮮奶,他説今後一定會付錢時,女孩兒卻説了她母親教她的一句話:“不要為善行要求回報。”這句話感動了郝武德﹒凱禮,讓他刻骨銘心,也為他指明瞭人生的方向。

“不要為善行要求回報”這句話也深深地打動了我。我對照着檢查自己:我還不夠善良。當別人有困難時,根本就想不到去主動幫助別人;當別人幫助了我,我有時連一聲謝謝都懶得説,更不知道回報。和文中的女孩及郝武德﹒凱禮相比,真是差得太遠了。

我以後一定要向文中的女孩及郝武德﹒凱禮學習,要有一顆慈善的心,並永遠記住:不要為善行要求回報。

標籤:為善 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