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我眼中的新綿陽作文

作文3.57K

"重建中崛起一個新綿陽"

我眼中的新綿陽作文

作為“5·12”汶川特大地震極重災區的綿陽,在危難中崛起,在砥礪中奮進,以非常之功求務實之效,書寫了一篇從悲壯邁向豪邁的時代篇章——

噩夢依希愴然回首2008年“5·12”那個至今仍令人窒息的日子,淚水與悲切,依然是我們心中一種揮之不去的痛。

在這場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的特大地震災難中,綿陽9個縣市區全部成為重災區,其中北川、安縣、平武3個縣為極重災縣,江油為參照極重災縣;全市受災人口521.7萬,佔全國受災人數的1/4;因災遇難21963人、失蹤7795人,佔全國遇難失蹤人數的1/3;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689億元……

淚水化作汗水,悲切化作奮起。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同胞、對口援建省市與兄弟市州的真情關愛下,540萬綿陽人民超常努力、克難攻堅、砥礪奮進。在繼去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20.2億元、增長14.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01億元、增長26.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02.1億元、增長125.8%,財政總收入88億元、增長26.2%的基礎上,今年1—3月,全市經濟形勢繼續向好發展,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4.8億元,增長17.9%;工業總產值296.77億元、增長41.8%,工業增加值77.8億元、增長31.6%;固定資產投資292億元,增長16.4%。而同這些數據一樣讓人為之欣喜的是,還有着那一棟棟拔地而起的農家新居、學校、醫院,還有着在安昌江畔,北川新縣城建設“一天一個樣,三天大變樣”如火如荼的建設場景。據稱,在今年9月底前,這個在汶川特大地震後,唯一一個整體異地重建的縣城,其基本框架將建成。

重建中,一個彰顯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和見證着災區幹部羣眾沿着科學發展道路堅實前行的新綿陽,在祖國温暖的懷抱中崛起。

大地震給綿陽造成了千難萬難,金融危機又使綿陽雪上加霜。然而大災難催生大變局,大變局衍生大機遇,兩千億投資換來綿陽發展提前二十年

據統計,在災後重建中,綿陽有7318個項目列入國家重建規劃,估算總投資達2266.3億元。這一巨筆投資,相當於綿陽建市20多年投資總和(1985年—2007為1490億元)的1.5倍。

面對這一在特大地震中兩萬多骨肉同胞用生命換來的重大機遇,綿陽“四套班子”牢記使命,朝夕相爭,奮發而為。在市委全體會議上,綿陽市委書記吳靖平、市長曾萬明以其凝重的聲音言之諄諄地寄語全市幹部“災後重建的兩年,是中央、省領導力量最集中、社會各界最關注、資源配置最到位的戰略機遇期。這個機遇如抓不注用不實,則愧對兩萬多遇難的父老鄉親,愧對關心支持我們的全國人民,愧對這一非常時期歷史所賦予的每一位綿陽幹部的責任、重託與擔當!”

以“科學重建、務實重建、和諧重建、艱苦重建”為指引,綿陽緊緊圍繞災後恢復重建和災後產業發展這一大主題,將國家批覆的重建項目資金作了務實求效、科學合理的統籌安排。這就是:城鄉住房建設投入508.9億元,城鎮體系建設投入303億元,農業生產和農村基礎設施投入182.56億元,教育衞生等公共服務設施投入258.56億元,交通、通訊、水利等基礎建設投入286.76億元,生產力佈局和產業發展投入429.29億元,防災減災、生態恢復、精神家園投入82.76億元。截至3月31日,綿陽累計開工項目6912個,開工率94.45%;完工項目6042個,完工率82.56%;累計完成投資1562.04億元,佔規劃總投資的68.93%。

既立足於當前重建中的“起立”,更着眼於加快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進程中的“起跳”,綿陽在重建中全力做好整合、提升、轉化“三篇文章”:在做好“整合文章”方面,樹立全市“一盤”思想,對重建資源進行全面梳理系統謀劃、統籌研究、有效整合,把單個重建資源要素整合轉變為綜合的、強大的、可持續的影響力,力爭達到“1+1>2”的效果。在做好“提升文章”方面,充分利用災後重建這一最直接、最現實、最有效的機遇,大力提升基礎設施水平,大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大力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大力提升生產生活環境水平。在做好“轉化文章”方面,堅持把災後重建與經濟社會發展、統籌城鄉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在重建中全面提升的生產生活條件,“點”、“線”、“片”結合,連片推進和整體打造一批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農村、新城鎮、新產業、新園區,全力把災後重建成果轉化為災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造血功能”。

如今,走進綿陽,從科技城到各園區,從極重災區到受災鄉鎮,隨處可見如火如荼的建設場景與動力澎湃的發展變化。在基礎設施方面的通道建設上,綿陽規劃投入887億元,力爭到2015年形成至少包括兩條快速鐵路、4條高速公路、12條航線(通航城市30個)在內的“鐵、公、機”綜合立體大通道,全力構築西部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其中,在去年就投入資金89.24億元,完成災後重建公路建設6318公路。在承載產業發展的園區建設上,綿陽科技城建設用地規模將調整為150平方公里,高新區就此新增約60平方公里的土地,幾乎相當於再造一個綿陽城,在未來20年中可承載上萬億的資金投入;同時,在變“對口援建”為“對口合作”的進程中,北川、平武、安縣、江油4個對口援建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引進入園企業58户、協議引資47億元。此外,規劃舉資250餘億元的科學新城、空氣動力城、航空城“新三城”的建設也正抓緊推進……“這2000億重建資金的投入,將綿陽的發展提前了20年”,有關人士如是認為。

在三次產業的統籌與互動中,工業是連接和促進三次產業良性互動的核心樞紐,抓住了工業,也就抓住了整個經濟發展的“牛鼻子”。

這些年,在各地競相發展的區域經濟大格局中,原本作為我省工業先發地區的綿陽,卻明顯變得有些“低調”起來。其中,在2008年,這座昔日因工業而興盛的城市,全市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僅為39%,竟分別比全國和全省的平均水平還低3.9和0.4個百分點。

揭短思長,知恥後勇!面對這一“不加快發展,則加快落後”的嚴峻形勢,在科學判明綿陽形勢的基礎上,新一任綿陽市委、市政府領導及時作出了啟動“工業千百億工程”計劃和大力培育“1+5”特色優勢產業等一系列的應對之策。並提出堅定不移地將“工業強市”作為全市的主導戰略、核心戰略、根本戰略,集全市人力、物力、財力和領導精力,形成重振綿陽工業雄風的強大合力。

得來殊為不易!歷經一年多時間的背水一戰,綿陽,這個在地震中受災企業達2410户,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受災面達96%,此後,又歷經金融危機衝擊的城市,在年末報盤時,以一組來之不易的數據表明綿陽工業開始走上了一條“V型”反轉、加速上揚的復甦之路。在去年,綿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1013.9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大關。工業增加值增長26.5%,首次突破300億大關,比上年高23.9個百分點,比全省高5.3個百分點。全市新增規模以上企業79户,達到936户。特別過去長期以來“步履蹣跚”的縣域工業在去年也取得了十分可喜的變化:9個縣市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平均都超過了30%,縣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總量達到156.25億元,佔全市比重的52%,支撐起了全市工業經濟的“半壁河山”。

在城鄉住房重建中,綿陽提出了“災後重建的首要任務就是住房重建,只要一户沒有完成,災後重建的任務就沒有完成”的口號,市委抽派上千名市縣機關幹部打着揹包,深入到重災鄉鎮、偏遠村駐點支持農房重建,截至3月20日,全市51.16萬户農房重建全部開工,並完工50.5萬户,完工率達89.8%。同時,全市19228户因災失地農民的永久性住房重建全部開工,截至3月18日完工16726户,到5月底,可全面實現“有房注有地種、有業就”。行走在北川的偏遠的青片、白什等鄉鎮,在那一座座拔地而起且頗具地方特色與一定品位的農居院落的門楣上,“此日重建新居全憑黨援助,今朝入福永久興隆慶其昌”、“建新家恢復正常生活,樹雄心再創殷實家業”等一副副謝黨恩、抒未來的大紅對聯在燦爛的春陽之下顯得格外的温情與豪邁。

標籤:綿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