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古詩的作文彙編7篇

作文4.42K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敍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的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的作文彙編7篇

古詩的作文 篇1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遙想當年,我隨筆而提,自詡文采飛揚,豈料懷才不遇,到底是我生不逢時,還是我本無千里之能啊?"知、知",秋蟬淒涼急切的鳴叫聲打斷我的思緒,看着那張不施粉黛依舊動人的臉,現今,那淡淡的笑靨下卻又有掩飾不了的憂傷,餞別的酒席上,我,食之無味,緣淺,奈何情深……

離別的江邊,淚打濕了我的衣袖,打濕了她的心,從然有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説起,執手訴説着似海的深情,訴説着萬般的無奈與不捨,行船的人已數次催着要出發,這一別恐無緣相見。

悽泠的秋雨,為我心中更添一份惆悵,霧靄朦朧的水上,我凝望被秋雨打濕的她,"柳郎,身旁的柳樹可否替我留你一留?"滿天的落花承載着我對你恰似一江春水的思念,她柔弱的模樣快要淡出我的視線,"柳郎,從此奴家再無悦己者!"金釵玉簪被她就這樣義無反顧的投入碧江中,"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這是我對她最後一次的承諾,淚,似泉湧,我們仰望被濃雲籠罩着的天空,只想把這刻印入心中!

"子之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煩憂",往昔歡快的琴聲早已隨着他的離別離去,"之子與我心兮心焉相投,思古人兮俾無憂",琴絃越撫越快,"感夙因兮不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嘣",絃斷,心亂,啟窗,冷月涼青衫,望着倚樓挺拔的合歡樹,又想起那個温潤似玉的男子,白衣袂袂,凝花含笑,傾及我一世的目光"!"柳郎,今夜你是否也輾轉反側,望月思憶"?

佳人已別,臨江望月,"酒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一杯酒,敬仕途無望的自已,一杯酒,敬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她,我仰天大笑,"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租了,我又醉了,誰知我今夜酒醒何處?願醒在那一彎殘月,曉風冷冷的河提旁,回憶那一段紅袖添香的美好中,"柳郎,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可好"?你一襲紅裝,正淺笑吟吟走來……

古詩的作文 篇2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題記

“你有多久沒閲讀了,很久了吧。”

這是董卿在她主持的一檔全新的節目——《朗讀者》中的開篇詞,其實閲讀不一定是優美的文章小説,也可以是古詩,古詩中藴含了我國最濃厚的文化,古詩也許被人們漸漸遺忘,但我認為古詩的閲讀時代也許正在降臨。前不久我看到一期節目,相聲界的姜昆和影視界的夏雨一起大力推薦一個叫“為你讀詩”的微信公眾號,每天一首古詩的運用積累,就連新聞報紙上都會出現一兩首古詩,可見古詩正在慢慢填充我們的生活。

屬於古詩的閲讀時代正在降臨。以古詩吟讀的方式,將我們的情感以浪漫的,柔軟的,古典的方式向我們的朋友,親人甚至自己來表達。古詩的運用也變得越來越多。課文中,文章中,中。古詩可以很好的描繪出那獨具風格的意境。

古詩中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濃厚的友情,與對朋友戀戀不捨的留戀;“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她的國愁,家愁,情愁,學業之愁。李清照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轉化為悽清的悲劇之美,永遠高懸於歷史的星空。當然,也有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閒與閒適,與李清照的詩顯然成為對比,把人的情感描繪的細緻入微。

現在的中學生,不把故事閲讀放一回事,他們只想着遊戲。在地鐵上,在睡覺前,讀一首詩,無意中某個詞語或句子可能引發我們精神上強烈的震撼與共鳴。

娛樂雖可適當舒緩焦慮情緒,但那往往只是表面的排解,無法慰藉靈魂,而古詩以美的優雅,給心靈安放的同時,拓展人心容量,提升精神境界。

古詩的作文 篇3

古詩中的春天有詩曰:“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初春時節,細雨在夜裏靜悄悄的降落,睡夢中的人兒無知無覺。次日出門,驚喜地發現地上已長出綠茸茸的細草。描寫的是大自然的無言獨化,表現的卻是詩人心靈無所牽掛的安詳與淡泊,暗喻着這世間的不求名利從容寧靜的那一羣體。

春來草自青,與人無關。春天來了,草兒就葱蘢起來,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世間萬物,自生自長,循環往復,與人毫不相干。重要的是人心也不會執着於草青不青,草何時青。草,該青時自然便青了;春,該來時自然便來了,這一切都有造物主的安排。其實,只要人們能以尋常無事的恬淡之心關照生機盎然的自然之景,就能從“春來草自青”中體會出人生的情趣,心靈境界一經拓展,整個人便極具詩意地棲居於世了。就不會睡時不肯睡,吃時不肯吃,百般需索了。人既然能領悟時序代換萬物榮枯的道理,那麼又有什麼放不下甩不脱的呢?一切都不繫於心的人,又怎會固執拘泥,胸襟狹窄呢?只不過是一個物我兩忘的境界罷了。人要做的,無非就是在春天來臨的時候,享受春光,沐浴春色,在順應季節的變化中編織夢想的花籃,在淡淡的日子裏以寧靜的心靈領略生命的燦爛。

人這一生,就是自然界中一個生命的流程,無論願意的還是不願意的都得經歷。哪怕你在風刀霜劍嚴相逼的日子裏,哪怕你走着一段寸草不生的路,那也沒關係,就當是在走一段夜路,拐彎時亮着的路燈突然滅了,你的眼前一片昏暗。此時你可以短暫停留,閉眼片刻,讓你的眼睛做好暗適應的準備,當你睜開眼睛的時候,黑暗中的一切依然清晰可辨。你是不是就不會再感到慌張無助了呢?那就繼續走吧!當日子鑽出黑漆漆的時空隧道,陽光依舊明媚,而你對生命充滿了熱愛。此時,你哪有時間去在意那些對你生活意義不大的東西?你哪有精力去管顧那些你勢必要經歷的苦痛和磨難?該來的就來,想去的就去,任由一切嚴寒霜雪奔生命而來,也任憑所有的和風細雨離生命而去。

你只顧去快樂地讀書,開心地助人,去把微笑送給愛你的每一個人吧!嫩色宜新雨,春來草自青。平靜地接受生命的賜予,一定會有什麼融入你的內心,一定會有什麼在滋潤你的生命,也一定沒有什麼能再次擋住你的去路。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不用刻意安排,不要執意等待,也如春暖花開一般,春的温馨會暖人的心,讓愛在春天延續……

古詩的作文 篇4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乘東風放紙鴛。”咦,我們學軍國小的讀書節不是已經快結束了嗎,為什麼大家還在那兒朗誦古詩呢?對啦,雖然讀書節已經結束了,可同學們都已離不開這一們名叫“古詩”的好朋友了,只要一有空,就會細細品讀它。這不,元旦就要來臨了,我們班要錄製我們的最後壓軸節目----《村居》啦!

初讀這首詩時,我們好像或模模糊糊懂得這一層意思,以至於讀得沒有感情,唱得不夠活潑,死氣沉沉的。直到進一步瞭解了意思,才領教到這位清朝作家高鼎的作詩水平有多高,短短的幾行字,就讓我們眼前出現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在草長鶯飛的二月,柳枝冒出了新芽,小朋友們正乘着東風放着風箏呢!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令人既緊張又興奮的一天----我們要錄製《村居》啦!當攝相機面對我們時,我們的心跳在嗓子眼,當優美的伴奏音樂響起時,我們就微笑着邊跟着節拍邊搖着頭,我們配合地如此默契,幾乎沒有一絲差錯。俗話説:"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如今的結果是我們學軍人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也讓同學們體會到了古詩的魅力。

古詩的作文 篇5

古詩,在中國已有千年文化之基礎,是中華民族最耀眼的一塊瑰寶,引發了現代人的情思,牽動了現代人的想象,從而引出了更多的文學作品。

——題記

回樂峯前

“回樂峯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讀着讀着,我的眼前好像看到詩人李益,站在高高的回樂峯前,月光像白霜一般落在了詩人的肩上,李益抬起頭,眺望着這片白雪般的沙子。如果説,這份亙古的蒼茫不被打破,那麼詩人就可以沉寂其中,體會這大漠的蒼涼與孤寂。可就在這時,“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一陣蘆管聲吹來,打破了這份沉寂,勾起了詩人以及駐紮在大漠上的軍人的思鄉的情思,不由得想起了家中的`妻兒和母親。我清醒了過來,但腦海中還殘留着那幅場面。我不由的歎了口氣,心想,當時一定在打伏,使得這麼多的將軍,士兵無法回家,陪伴在家人的身邊,享受天倫之樂。

滄海之上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聳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讀到這裏,我的腦海中又浮現了一幅畫面:曹操站在一塊碣石上迎風而立,看着腳下的浪花滔滔的海水和水中聳立的石頭和島嶼,又眺望着島嶼上的生機勃勃的樹木和野草。我繼續讀道:“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曹操又想到了,大海的氣勢,好像吞吐着日月和太陽的運行。這時,曹操的心中無端的生起了一股豪邁之情。想到這,我又細細品讀了一遍,不由得脱口而出説道:“其實曹操當時是有這個能力可以統一天下,可是不知為何,竟放棄了這個機會,真是可惜啊!”

古道之中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讀到這,我那充滿智慧的大腦又展開了聯想:詩人馬致遠獨自一人,孤獨的牽了一匹瘦小的老馬,走在一條荒棄已久的古老的小道上,前面矗立着一棵早已枯死的老樹,樹上還住着一隻呱呱噪啼的烏鴉,使詩人馬致遠的心中,升起了一陣悲涼。就在這時,馬致遠忽然看見了一座小橋跨在了河上,橋下是淙淙的流水,遠處還有幾户人家,幾個小孩子正在門口玩鬧,傳出了一陣嘻嘻哈哈的聲音。只是這聲音,在離家已久的詩人馬致遠聽起來,竟顯得是那樣刺耳。想到這,我的心情竟也變得有些沉重。想來,這就是研討的魅力所在吧!

我愛古詩,不僅因為它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更是因為古詩可以給我那平淡無奇不出彩的生活,增添一份別樣的色彩

古詩的作文 篇6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東坡的《水調歌頭》,將眾人引入惆悵離緒之中,彷彿置身於朝晨的薄霧,迷茫的回頭又殷切的期盼前方的光明。夜晚涼風瑟瑟,抬頭仰望的皎潔之月,是令人心生寒意的宮闕。詩人舉杯的憂慮,何時才能塵埃落定?只怕詩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地踱步徘徊。“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人書下詩句,古詩映照人世常情……

古詩中的字裏行間,藴含着人生百態。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憂慮;也有“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清幽心境;有“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淡泊,還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不休止的決心……此乃詩人智慧精髓的體現,是詩人處於人世中如夢的囈語。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別世前用筆尖的墨汁抒發胸間的豪情壯志。古詩也如史書一般展現着詩人精彩的人生。文天祥看見了“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有着辛苦的遭逢,有着“説惶恐,歎零丁”的感歎,剛正不阿的品質讓詩人爽快地麾下千古名句。一個人的成功,一個人不屈的傲骨。人書下詩句,古詩映照人世常情……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生性豪放,也擺脱不了故人別離的辛酸之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看似繁華的紅豔的桃花之美,掩飾不了詩人內心的依依不捨。山頭的落日似乎也會搖擺不定,只因人心別離時的顫抖。人書下詩句,古詩映照人世常情……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有“閒情”去幻想赤壁下的另一種命運,正因為報國無門的憤下所剩的的無奈。我不禁想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卻一輩子也沒能求出一條報國之路的悲劇。令人深思不僅僅是投下汨羅江的的結果。人書下詩句,古詩映照人世常情……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乾坤”的選擇,“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的感傷,“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期盼,“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愛國……

詩中的無限人世常情,帶我們慢慢品讀。我們也在是中學會欣賞,學會成長……

古詩的作文 篇7

古詩文,是文化歷史長河中留存至今的經典,是與古人的智慧交融的最佳途徑。像我這種在外國人薈萃的學校就讀的學生,每天聽慣了開口閉口的洋涇浜,在見多了金髮碧眼的外國老師,翻多了厚厚的洋課本,吸足了濃烈的洋墨水後,最為想念的,正是中國人的傳統經典,那潛存在心靈深處的文化基因,宛若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那樣的故土眺望。

還記得一年前的秋雨時節,我來到了學悦這個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的窗口前。那時的我對中國古詩文的理解只侷限於文章重點詞句的記憶和背誦,考試結束後,多半又還給了老師,美其名曰好借好還剛開始上學悦的課,我頂着頭皮,強忍着反感,對那些生硬拗口的古文一知半解。但在學悦老師們的精心解讀下,我漸漸悟出了古詩文的奧祕,彷彿穿越回到那個時代,用心感受曹劌的取信於民和燭之武的能言善辯。當然除了那些鮮活的歷史人物救國家於水火、力挽狂瀾的歷史外,也不乏領略古人的輕鬆幽默,如《文言文一點通》選取阮咸未能免俗而將短褲曬在太陽下以炫窮來對抗炫富的故事,總讓我在疲憊之餘開心一笑。

文以抒懷,在古詩文中我感受到陶淵明那採菊東南下的閒適精神,敬佩蘇東坡屢遭被貶卻曠達超脱的氣概。東坡先生在黃州,歌大江東去,浪淘盡,亦不忘作黃州好豬肉,富者不解吃,貧者不解煮;在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顆,把貶謫當成甜蜜,甚至要不辭長作嶺南人;在儋州,他被三不禁令所限,遭遇嚴重的經濟危機,還痴念他年誰做地輿志,海南萬里真吾鄉。

文以載道,古詩文中凝結着中國歷史文化之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修身之道;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處事之道;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的治學之道等一些無法用今日語言簡短表達出的深刻道理。而我則像日日醉心徜徉於長安城西市的文化商人,從這個窗口將中國傳統經典的貨物輸送進來,又將它與瞬息開放的窗口飄入的西洋文化和先進知識有機地融合,立志做一個有文化底藴中西文化的傳播者。

古詩文是眺望中國古代文學的一個窗口,從這個窗口能眺望過去,提升我們內心的境界,守望我們的精神家園。從某種意義上講,古詩文更像心中的燈塔,時刻提醒就算周遭環境再浮躁再複雜,常存慎獨之心,不忘初心,堅守那份善良和温暖,這樣才能讓我們飛得更高更遠!

標籤:古詩 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