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以靜為話題的作文

作文1.04W
以靜為話題的作文1

取一支毛筆,飽蘸濃墨,幾番勾挑,一幅羣山抱水的中國畫便躍然紙上:那山似站、似卧,那水似靜、似流,時光便隨着那不知從何而來的河水飄向遠方……

以靜為話題的作文

懵懂的我初識中國畫時,手上、臉上都沾上了不少墨汁,就像一隻從墨盤跌出的小猴子似的,而那宣紙上卻只有數條彎曲的墨線交疊重複,如同一團沒有理清頭緒的毛線,看不出半點中國山水畫的磅礴與雄偉之勢。老師無奈,只好手把手教我一筆一筆地勾勒出山的輪廓,水的波痕。

在一次又一次的反覆練習後,我已經能夠安安穩穩地坐上一兩個小時,從容地對付一張山水畫了。拿一支毛筆,蘸上適量的墨汁,用筆尖輕輕在水中點上一下,用幾根有力的墨線勾勒出山石的稜角,再用淡墨輕擦山石的表面,這樣便算是完成了一塊山石,其他部分用同樣的方法,由點成線,由線及面,從山的一隅,逐漸變為水的一片,那畫好像有魔力,把我帶向了一個從未探知的世界,一個寫意山水的世界,我似乎能夠看見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雄偉壯觀;似乎望見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氣勢,山水,亦是靜,靜若山間的一潭深泉;山水,亦是動,奔騰似脱韁的野馬,但唯有這鬧中取靜,方得一絲靜好。

靜觀一幅山水畫,你便能發現,羣山坐定,清水環繞,山間雲霧繚繞,水上竹筏小小,給人一種輕鬆閒適之感,一種跨越歷史風塵的寧靜撲面而來。學習中國畫其實就是一個學習靜心的過程,只要窺到靜生萬物的一隅,其實就已經能夠學習到鬧中取靜的修士之胸懷。

教我國畫的老師曾經説過;“只有心靜了,才能畫出不靜的山水”,我想人生亦是如此,唯有心靜才可得清淨。靜生定,定生慧。一個人只有心靜了,才能在生活中體悟到大智慧,方能成功。

心靜是一種境界,任其萬物周而復始地運動,自身靜觀其變,如此便能用自身的心境去感受萬物所帶來的力量。這個世界處處充滿了誘惑與挑戰,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但在這紛擾的世界中,總會有一處清靜之地,能夠使我們找到自己在這世界的位置,雖然那可能是一個無人的角落,但在那個角落,只有你一人,無人世之煩惱,無塵世之輕浮,獨屬於你自己,細細地品味獨屬於你的安靜。你大可以在那發呆,放空自己。

當我們捧着一本書時,若你的心不靜,你便無法體會到書中激揚的文字,更不要談領悟文化的深奧內涵。只有人在靜心時,人的感官才會被放大。冷風,雨夜,一個人獨自坐在窗前,靜靜地聽着雨水落在地面上發出的細微的輕響,你就能體會到在喧鬧嘈雜之中從未體驗到的獨特感受,你的感官被無限放大,身心似乎全部融入了自然之中,無憂無慮、無邊無際、無形無體,你可能會覺得這世間唯有你一人。

心定若山,心靜似水,靜,一種人生的大智慧,一種藴含於紛擾塵世之外的奇妙韻律。一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幽靜與閒適,我們可能做不到陶淵明這種隱居鄉野,飲酒賦詩的豁然心境,但我們卻能夠在屬於自己的時間之中尋得一方自己天地。

安靜,擺脱了一切功名祿利的誘惑,擺脱了紛擾塵世的混亂。靜,一種境界,一種智慧。

以靜為話題的作文2

淡淡的風,淡淡的雲,驚不起一絲波瀾。就如他,們的心一樣,雲淡風輕。

項羽

看着他站在烏江邊上,對面是劉邦的大軍,他靜靜的站着,嘴角帶着一絲微笑,沒有慌張,沒有恐懼,有的只是——靜,心靈的靜,徹徹底第的靜。他拔劍,抬手,彎向了脖子……,的餘暉,似乎在訴説曾經的輝煌。他靜靜的倒下,水波不興,但這靜卻突出了他的豪情萬丈,他的寬容與痴情。於是,他彪炳青史,流芳百世。

司馬遷

看着他坐在案邊奮筆疾書,書寫一部不朽的著作。他似乎忘記了宮刑的痛苦與恥辱,面對世人的嘲笑諷刺,他沒有憤怒,沒有輕生,有的只是靜,心靈的靜。他為了實現自小的夢想,脱離污濁的凡世,靜靜地坐着、書着,憑藉着“臨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意念,終於創造了,“史家之絕唱,五音支離騷”的《史記》。此刻他依然是靜的,但這靜突顯了他的精神,他的品質。於是,他為後人所銘記,就像記住他的話“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一樣。

陶淵明

看着他彎着腰採摘菊花,這靜靜的畫面沒有塵世喧鬧,沒有官場的黑暗,有的只是心靈的輕鬆,靈魂的靜。他因不願為五斗米折腰而來到了這裏,來到了靜的世界。從此他“採葡東籬下”,成了寧靜的代表,為世人所銘記。

我靜靜地坐着,和所有考生一樣,沒有緊張,只有靜。因為我們知道,考生如果忘不了考試成功後的光榮,考試失敗後的羞恥,那麼,一定不能發揮出自己的能力,導致考試失敗。所以和我需要靜,心靈的靜。

淡淡的風,淡淡的雲,如水一樣的寧靜。

雲淡風輕,靜如處子。

以靜為話題的作文3

當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們以金錢為信仰,喧嚷叫囂着物慾主義時,當越來越多在官海沉浮的人為功名利祿而爭得頭破血流時,當一場場作秀、表演充斥着我們的熒屏時,我們正離寧靜愈來愈遠。的確這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也正如莫言所説:“喧囂是社會生活的一個方面”,但我更願意在這個市聲喧譁的時代裏,心向寧靜,找尋心靈的一方淨土。

心向寧靜,不僅是生活上的一種態度,而更應該是靈魂的一種境界。懂得寧靜的人,多半是能與自己和諧相處的人,而這種人也正是周國平所言的“善良、豐富、高貴”之人。許多人如今正陷入叔本華所説之鐘擺式循環往復的痛苦,即得不到是痛苦,得到了亦是痛苦,這種人多半正是因為心靈不夠充實,不夠豐富,從而追求一種物質上的滿足,然而這種慾望是永無止境的。如果他們能夠稍稍停下來,讓心靈寧靜片刻,也許就能發現,他們真正需要的不是過多的物質,而是豐富、高貴而寧靜的心靈。

“我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百歲高齡卻仍有一顆孩童般的心的楊絳正是這樣一個人,她不願在充滿功利性的舞台上過多的油飾自己,只願在一間小小的房子裏抬頭仰望藍天。她曾拒絕別人為她舉辦的90歲大壽的宴會,相反躲進了大學裏避開一切邀請。心向寧靜之人不僅僅是楊絳,還有願在地壇思考生與死的史鐵生、全國讀書最多的演員陳道明、在七平米鐵屋中度過27年的曼德拉……他們心向寧靜,不去觸碰市井繁雜,最終都成了一段段佳話。他們在心靈的土地耕耘種作,將汗水凝結成智慧的羣星,閃耀在歷史的夜空中。

縱使市聲喧譁,我亦心向寧靜。一些人不懂得寧靜的道理,以為最大的喧譁聲就是最大的真理。於是讀書作的人少了,沉浸在網絡中的人多了;願意與自己相處的人少了,迷醉於燈紅酒綠的人多了……寫作人表演着寫作,文化人表演着文化,藝術家們不願追求真正的藝術,只是拿金錢來衡量作品的優劣。“我們都是空心人,我們都是稻草人,我們的身體裏充滿稻草,我們無依無靠。”艾略特的話應使我們的心靈受到衝擊,讓我們沉下心來默默的思考。

“這個時代會好嗎?”梁漱溟的跨世紀之問,依然是對這個時代最有力的疑問。但我相信,只要心向寧靜,縱使市聲再喧譁,我們都能保持心靈的寧靜,也必然會迎來更好的時代。到那時,我們便也能真正做到詩意的棲居了。

以靜為話題的作文4

海水悄無聲息地來到海灘上,又慢慢地退下去,一陣清風拂面,扶起縷縷垂落在臉龐的髮絲,裙裾微微擺動。此刻,沒有喧囂,沒有束縛……

但在現在這個生活節奏極快的社會中,這樣的景象似乎看不着,更摸不到。早上還沉睡在夢鄉,就被刺耳的鬧鈴聲吵醒;去往目的地的路上,到處充滿嘈雜的鳴笛聲和人們的吵嚷聲;在工作和學習中,還要忍受同學的吵鬧,上司的責罵;經過一天的疲憊,躺在牀上,只能隨鄰居的爭吵聲入睡……我們每天都在過這樣的生活,每天都將自己混入這雜亂的人流中去,我們無法改變生活,只能改變自己,我們只能試圖去尋找寧靜。

而這份寧靜從何而來呢?來於書本,來於閲讀。

讀書的時候,人們是專注的。因為你在認真的聆聽——聆聽文字告訴你的祕密,享受閲讀帶給你的樂趣。最令我沉迷其中的莫過於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章用的就是最常見的修辭,最樸實的語言,可讀起來那麼自然,那麼優美,彷彿我就站在那皎皎月光下,那荷花的香氣就在我的鼻尖飄蕩,荷花的花瓣就在我的眼前綻放,我直到現在還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景象:“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的點綴着些白花,有裊娜地開着的,有羞澀的打着朵兒的。”那一刻,外界的喧囂、紛擾已通通消失的無影無蹤,陪伴我的只有無盡書香。

但當很多人閲讀時,只是象徵性的瀏覽,然後上網搜索這篇文章的背景、介紹,盲目的在文章上做批註,便認為讀好書了。其實,這是最無效的一種讀書方式,你把別人的思想強加到自己身上來,為了閲讀而閲讀,這也就失去了閲讀本身的樂趣。閲讀也不是瀏覽,而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去品讀,讀進心裏去,你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感受這個世界的喜怒哀樂,享受平常完全沒有的奇幻生活;閲讀的次數也不止於一遍,不要認為枯燥,當你努力看進去第一個字,你就會深深沉迷在其中,無法自拔,在不同的時間,以不同的心情去閲讀,心中也會有不同的感受,這就是文字的魅力所在。

我現在最後悔的就是國小的時候沒有多讀幾本書,豐富自己的知識,但那些時光和遺憾是永遠也補不回來的了,所以每當我看到很多博覽羣書的人時,都自慚於自身的少知與淺薄。我們總是抱怨時間不夠多,其實哪裏不夠呢,只是自己都浪費了罷了。

很多人抱怨生活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哪裏有時間讀書,但如果你把看娛樂新聞,發朋友圈,看肥皂劇的時間用來讀書,你會收穫很多。當你捧着手機,樂此不疲的罵着各路演員的時候,你覺得自己很有自豪感嗎?當你發自拍到網上,並配以矯揉造作的語言時,你認為自己受了稱讚嗎?當你一邊看韓劇,一邊哭得稀里嘩啦的時候,你又得到了什麼?事實上,當你在噴演員、發照片的時候,你的心裏不是自豪,而是羨慕,是嫉妒,是渴望稱讚;當你哭得昏天黑地的時候,你難道不是在為自己的平凡而哭嗎?與其去羨慕,嫉妒,不如趁着寶貴的時間去讀一讀書,拓展視野,增長才識,充實自己,創造自己。好書能培養人的心性,砥礪人的品格,當不平凡的你站在這個世界上時,你還會在乎別人把你看做是一粒塵埃還是一顆明珠嗎?

享受閲讀吧,享受它的淡泊與灑脱,享受它的柔美與細膩,享受它的豪氣與隱忍,享受它帶給你的那一份寧靜。

海邊的沙灘上,坐着一位女孩,十幾歲的模樣,正捧着一本書,沐浴着海風,靜靜閲讀,清風撫起垂落在臉龐的髮絲,裙裾微微有些擺動,盡享着心靈的自由與寧靜……

以靜為話題的作文5

靜,多好的一個字啊。在朋友眼裏,它代表着性格;在教室裏,它代表着自我要求;在公共場所,它代表的,是家教與素質。

哥哥曾同我説過,大學的圖書館與省圖書館大不相同,它永遠是安靜的,從公雞的打鳴到鳥獸的歸巢,靜,以其之本。若你在圖書館內聊着天,笑着,鬧着,周圍數雙異樣的眼光便會蜂擁着纏上你,而這歸根結底,到底是為什麼?因為靜,因為靜從而引出的一個人的素養。

午休的時候校園的電子屏上,寫着這麼一個大字——“靜”。我覺得它不僅僅讓同學們安靜,還是讓學生的心靜下來,因為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因為只有膚淺的人,沒有準備的人才會處處不順,急得團團轉,卻也無濟於事。這靜同時,又代表着心平氣和,那些校園欺凌,頻率高的可怕,但歸根結底卻還是不夠冷靜與素養的欠缺。

靜,為做人之本。沒有靜,在旁人看來,你便是粗俗,無禮的。儘管我們並不願意承認,但卻不得不説,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當速食文化開始佔據主流市場,無論是做人做事還是做學問,我們很少能夠靜下心來去攻克一個艱深難題,我們渴望的是手到擒來,立竿見影的東西。而世界上還有一種人,為了達到他們的目標,他們願意靜靜的等待,做漫長的蟄伏。他們一點都不焦慮,不煩躁,因為他們眼裏除了那個至高無上的目標外,沒有任何龐雜思緒干擾。而通常只有這種人,才能夠創造出驚世駭俗的成績。

以靜為話題的作文6

南京的一年,是寂寞的喧囂,南京的另一年,是熱鬧的寂靜。

當不同層次層林盡染天空的晚霞逐漸清晰,“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的靜,默默地隱在南京城喧嚷的聲音裏。黑瓦白牆,石板的路延至視線的盡頭。烏衣巷,隔開了繁華,靜靜地伏在南京城歲月的血脈裏。夕陽微弱,將他的光芒照射到它所能觸及的最遠的地方。於是那部分看似亙古的暖的色彩,遺落在了烏衣巷貌若不變的泛黃的牆上,沒有一點聲音,靜出了另一個幻境,連微風拂過,都不帶一絲的喧譁。靜靜的夕陽,靜靜的巷,好像走動着多年前熱鬧的繁華的人。來來往往,最後跟着我的心,淡了顏色,淡了躁動。

當細小的透明密密地交織,細雨中的霓虹被一點點的暈染開,台城的柳,在熱鬧的雨聲淅瀝中輕輕舞着寂靜,吟着淡然。這是南京城的一部分,靜靜襯着它的繁華碎影,闌珊的樹枝葉影在雨中不住地搖動,卻怎樣也不發出一點聲音。習慣了寂靜,因為當年的痛楚;習慣了熱鬧,因為今朝的進步。經歷了歷史,它早已習慣了安靜地籠着十里長堤,安靜地守着這座熱鬧的城,

當不同色彩的花燈在月圓的夜晚綴滿情懷,岸上人們的歡聲笑語伴着跳躍的燭火映在河面。河面是靜的,連同浮在面上的人影,花燈,都褪色了一樣。那豔麗德花燈,也好像安靜的浮萍,靜靜地漂在水面上,隨着它的起伏而起伏。百年的石橋,青石路上染的月光,佇立的牌坊,它們都是靜的。隨着時光,也許斑駁了色彩,但也在無人的時候,帶來一種震撼。

這都是南京的另一半,熱鬧的寂靜。這都是南京的一部分,歲月慢慢中故事無聲的誦者。

以靜為話題的作文7

湛藍的天空上撒上一層黃昏的金黃色的紗,一切都是那麼的寂靜。

從碼頭吹來的一陣清風拂過臉頰,微冷,裏面夾雜着一些微腥的氣味,那海風的味道是那麼的清新,籠罩着黃昏下的寂靜。

靜靜的,唯一隻有在廚房中翻騰的油的聲音,在燈光下母親的'頭髮也更加顯出幾絲的白,在經過歲月的流逝與瑣事,母親的臉彷彿也多了幾分溝壑。

生活在海岸邊,每天看見的還總是一種帶有黃色泥沙的,只有去別地才能看到那藍色大海。忽逢記憶中,我與弟弟赤腳在那柔軟的黃沙上散步,用那湛藍的海水互相潑濕對方的衣服。,隨後還在那傻呵呵的笑,時隔多年,我們也想在“瘋”一把,彼此欣賞那湛藍的海。

一切似乎都是那麼的寂靜,沒有人發出一點的聲音。就在前幾天,父親也説過要帶我們去看海,這似乎還帶着一點的小興奮。一串手機的電話鈴聲打破了這個寂靜,母親奮步走過去接起了父親的電話:“行裏緊缺工作人員,總行命令我工作兩個職位,這次旅行又要取消了。”説完這句話,旁邊就有喧雜的聲音,母親連一句話都沒説完,父親就掛了。母親拖着那沉重的步伐和歎息聲,對我們説:“爸爸的工作太忙了,我們出不去了。”隨後又是拖着那沉重的步伐回到了廚房。

一切又迴歸到那從前一般的寧靜,弟弟的臉上顯示出一種很不滿的神情,但也沒有説一句話。低頭看到那張照片,照片裏爸爸抱着我,我們背對着大海,一起享受那清涼的海風,那洶湧澎湃的海浪,那湛藍的大海,聞着那稍帶腥味卻顯得格外清新的海風。

那已經是以前,歲月不再,我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再不會享受到那樣的關懷,父母更加忙碌,我們欣然接受。不能改變什麼,只能表達的是一種無奈。我們已經長大,早已不是小孩子了。

抬頭仰望那天空,已經全黑了,一陣清風吹過,這風是如此之清新,夾雜着一些腥味。仰望星空,一切又是如此的寧靜。

以靜為話題的作文8

山間明月,若沒有寂靜的夜空哪能得一聲鳥的清脆啼叫;林中小道,若沒有清靜的樹叢哪能得一股叮咚清泉響徹山中;高山寺廟若沒有脱俗的寂靜哪能得一聲悠長的鐘鳴。靜是世界的禪意,是仙境的經典,成事需靜,靜無止境。

忙碌生活總是充滿熱氣,丟了手錶急切地到處尋找卻找不到,總是要等到一切安靜,沿着表聲鞋動的樂曲才尋得到。學習要求我們“博學而篤志,切問而思靜”,只有放下浮躁才能獲一生安定。

靜,陶冶身心,贏得人生。有一名棋客,從事於段祺瑞政府之下,人生中贏得種種棋局,在錯綜複雜的棋盤上馳騁,有人問他贏得萬人獲彩的祕訣,他卻道:“下棋前我總是通覽一次《道德經》,便沉醉在棋局中,無畏輸贏。”吳清源得一顆莊子心,染一習莊子氣,用靜心凝神把輸贏顯於棋局之外,用靜在白子黑子之間詮釋下棋的真諦,成為一代令人敬仰的棋手,人生亦如棋路,佈滿了惱人的黑白子,繁雜的棋路,只需靜,便能衝破重重迷霧,找到光明的道路,這便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了。

靜,培育文學大師,豐富文化世界。瑞典大師托馬斯幾年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80歲老人半身癱瘓,卻在鋼琴書法中用靜舒緩身心,正是因為靜,他的一首詩經歷了十年歲月的打磨。正是因為靜,他的文學作品獲得諾貝爾獎,贏得詩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的成果;正是因為靜,他説他用幾年換一首詩值得,他在靜中取樂,在靜中創造出更多的優秀詩歌,這種內心的寧靜正是發展中的中國忙碌的中國人所缺乏的。我們需要靜中生活,能得到更多的質樸之物。

靜,孕育古今中華兒女多年,是發展的必不可少之物。朱熹在靜中格物致知;陶淵明在靜中悠然見南山;曹雪芹在靜中書寫詩意紅樓。他們無不在史冊中留下名字,他們的故事流傳千秋萬代。中華兒女呵,靜是奇美之物,怎能留在歷史中,得不到發揚傳承呢?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要發展,要去遠方,守住自己的心,需靜方能到達。

丟了東西不着急,靜心便能找到,成績波動不焦慮,靜心便宜是進步。享受生活中的靜,用靜塑造性格。成事需靜,人生荒野,唯靜最高。

以靜為話題的作文9

喜歡安靜,更熱衷於享受其獨有散發而開的魅力。

有些許時刻,會做點滴喜愛之事:喜歡在夜晚挑燈夜讀,或是寫一些陶冶風尚的文字,沉浸於一個人的安靜之際;喜歡淅淅瀝瀝的雨夜,雨彷彿是有故事的,總可給人帶來想念,放着輕聲的音樂,歌詞似乎寫的是自己,靜悄悄的因你而唱;甚喜歡做自己熱愛的事,讓內心寂靜,心無雜念時,就像如今的自己,安靜無聲,感懷世間。

回頭看看往昔的那個自己,對於安靜的定義只簡簡單單。高二生涯已來臨,斟酌片刻心想:原來,時間流逝真的很快速,在這無驚無喜的日子裏,我毅然學會了獨處時那份個人時光。或許靜等高中畢業,要以柔弱之軀,開始學會和命運對抗,那時,也許即會有與往日對安靜的不同定義。

國中那個懵懂而嘈雜的歲月,夾雜着雜亂無章的事段,夾雜着單純與對生活的美好向往,不同時期,皆各顯自己非凡姿態,讓人忍不住在安靜的氛圍裏回憶。

來來回回,日子不管如何飛檐走壁,我依然尋覓着心底裏的那一份安靜。心底裏的那份初心,至此高中,亦緊跟隨於自己,我們曾遇見過,聚散過,也曾醒悟過,跌跌撞撞的日子裏,伴隨着坎坷逐漸成長。我們越來越喜歡隱瞞,亦更獨愛安靜時那份閒暇。也許我知道,它時而很難過,可它畢竟依舊是生活,我願欣然接受其所有得與失。

曾見過奶奶躺在搖椅上歇息,與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可有點相似,她們皆融入於安靜的氛圍裏,只是因人而為,每個人的解説皆不相同,就像世界上想找到感同身受的同類,真的太少……

奶奶是出生在抗戰時期,出生那日,外面世界正打打殺殺肆意妄為。她們這輩人,歷經不同,受過大多飢寒交迫,沒有柴米油鹽醬醋茶,沒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生活,那些渴望日子的恬靜,至此今日,她們皆明曉珍惜與永久。

塵世間,若是找到了屬於自己心底裏那份最唯美的安靜,其將會是一件令人滿足的事,若我可得此靜,我願用心去温暖那段最好的歲月。也許在我靜靜翻看喜愛的書本,陽光殘餘的透過窗户照射而來,那份安靜,也許就降臨於我。安靜,甚好。

靜葉落,月重生。

以靜為話題的作文10

我喜歡,我喜歡一個人坐在瀰漫着風的味道的教室,細聽着窗邊那微弱的腳步聲;我喜歡獨自躺在乾淨的睡牀上,恣意地享受那屬於我的寧靜。

常常靠在那張已被歲月磨礪得有些蒼老的課桌上,閉着眼,幻想着自己正一個人。拿着純白封面的書本,聽着音樂,有點愜意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耳邊碎髮的飄動,告訴我風兒的調皮,慢慢地在另一個世界,享受那祈盼已久的寧靜。當清脆而又急促的上課鈴打響,帶着極不情願得心思甦醒過來,我明白得那份寧靜也會如指縫中的風,悄然遠去,即使我很留戀……

課業的繁雜與人際得複雜總會讓我頭痛不已,也總想把一切放下,躲避躲避。那只有我一個人的地方,靜止的心情去調適所有的煩惱。在寧靜安詳中,會讓我變得温順,變得理智。我在那一片寧靜的港灣中找到彷徨的出口,把周圍的黑色洗淨,把煩躁的心情撫平那就好像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往往到這時。也必將是陰霾暗淡的時刻,太陽升起的瞬間,感到點點的温暖。我需要寧靜,是“寧”也是“靜”。

我不明白為何要爭吵,為何在爭吵時分,讓自己衝動得像一頭蠻牛,像一個粗魯的野蠻人,破口大罵,甚至動起手腳。而這有時也只是因為一時的口舌之快,最終結果也不過是兩敗俱傷,問題得不到解決,反而更糟糕。或許有的人後悔,有的人不會。但我想説,為甚麼有的人會被原諒,有的卻一直活在別人的誤解中,這不是取決於對待這件事的態度嗎?試想,如果在當時瀕臨衝動的邊緣,給自己一個理由,一個藉口,讓寧靜的理智包圍你,想一想對錯,想一想道理,或許事情就不會變得那麼糟,那麼壞,反而會讓自己的思想昇華,得到更多理智的感受。難道你不認為與我一樣需要適時地給自己一片寧靜的天空嗎?

有的人會問我,為什麼不是“安靜”而是“寧靜”呢?這樣不更貼切嗎?

我想説,因為我需要的是“思想”而不是“平祥”我可以在寧靜中找到理智,正確的出口。可以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自己,我享受着寧靜,享受那一個屬於自己的獨特的世界。

標籤:以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