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中秋節的作文(精選33篇)

作文1.17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秋節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秋節的作文(精選33篇)

中秋節的作文 1

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傳説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説:“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間裏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吳自牧《夢樑錄》説:“此際金鳳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

雖陋巷貧簍之人,解農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鼓,玩月遊人,婆婆於市,至燒不絕。”更有意思的是,《新編醉翁談錄》記述拜月之俗:“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中秋節的作文 2

青島中秋節風俗,有祭月和燒香斗等。祭月時,當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供以月餅、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還供有執着搗藥杵站立的玉兔月宮符畫。舊以月屬陰,祭月時由婦女先拜,男子後拜,也有説是“男人不拜月”的,祭月完畢,一家吃團圓酒、賞月飯等。婦女回孃家暫住的,中秋夜必須返回夫家,因為這是團圓節的緣故。中秋夜出遊賞月,青島人叫做“走月亮”。婦女們結伴夜遊,稱為“踏月”。青島小東門外的陸家石橋,橋下面水中盪漾的皎月倒影,與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對照。因此中秋夜遊人如織,爭相觀賞。這“石樑夜月”在青島很有名氣,被稱作“滬城八景”之一。

青島民間還有燒香斗的風俗。所謂香斗,也有稱為斗香的,是由紙紮店製作的,形狀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寬約有二尺多。香斗四周糊着紗絹,繪有月宮樓台亭閣等圖畫,也有的香斗用線香編繞而成,鬥中插有紙紮的龍門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裝飾。青島中秋節燒香斗的場面,向以南園為最盛。此外,城裏城外許多大橋的橋堍都點燃有特製的大型香斗。

中秋節的作文 3

一年中有好多好多的節日。有那熱鬧的春節,有那肅穆的清明節,有那感慨萬分的端午節,有那歡快的兒童節,也有那歡慶鼓舞的`國慶節……而我最愛那象徵全家團圓的中秋節那就是農曆八月十五日的這一天。

中秋夜晚的月色,太美了!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天高氣爽,許多的莊稼都已經收穫了,中秋節也是人們慶賀豐收的節日。那既是收穫的積蓄,又是收穫的開端,因為現在我已將二年級的知識收穫,開始收穫三年級的知識。

每逢節日這一天,親人們團聚圍坐品嚐着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穫的話題。你看,餐桌上,除家禽肉類,傳統的蔬菜等食品外,還有各種各樣的月餅有杏仁、有豆沙、有雞蛋、還有芝麻……,月餅琳琅滿目看的我眼花繚亂,哥哥姐姐和我都想先嚐嚐鮮,看看哪一種口味的月餅好吃,最吸引我的是冰激凌月餅,外面脆中間甜裏面又冷又硬吃在嘴裏樂在心裏,還有杏仁月餅,外面軟裏面脆香可口想起這些就叫我直流口水。

希望今年中秋節提前到來,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們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中秋節的作文 4

在湖南的衡陽有“中秋晚,有送瓜”的習俗。凡娶婦數年不育者,則親友舉行送瓜,先數日,於菜園中竊冬瓜一個,須令園主不知,以彩色繪成面目,衣服裹於其上若人形。舉年長命好者抱之,鳴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長者置冬瓜於牀,以被覆之,門中唸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受瓜者設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婦得瓜後,即剖食之。在衡陽,凡是村裏結了婚沒有生育兒女的人家,只要人緣好,村裏都會有人給他們“送子”。

此外,湖南的其他地區也有以瓜送子的習俗,與衡陽類似,中秋節晚上,趁主人賞月不在屋時,要好的鄰居就祕密地為他送子。送子的人必須是已經有兒女的人。他們先選中村裏最惡的一户人家的瓜圓,從園中偷一隻大冬瓜,在瓜上畫娃娃的面目,再用一節五寸長的小竹管插入冬瓜腹內,順着竹管往裏灌水,直到灌滿為止。送子人將冬瓜藏在主人的被窩中,等主人回房睡覺時用手拉被,冬瓜娃娃一動,水便順着竹管流了出來,就像小孩尿牀一樣。而丟瓜的人家一早起來便罵,據説,罵得越兇,將來生的'娃娃越健壯。如果第二年真的生了兒女,其兒女便要拜送子的人為“乾爹”、“乾媽”。

中秋節的作文 5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説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秋節的作文 6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是北宋詩人蘇軾的《水調歌頭》,講述的就是中秋節明月當空的景象。

中秋節有許多習俗、祭月、賞月、團圓吃月餅……其中流傳最廣的想必就是吃月餅了。

月餅可大有故事,明代中秋流行拜月之俗,明朝人取人月雙圓的意義,把月餅叫作是“團圓餅”,月餅成為必備的祭品,人們拜月之後把月餅分而為食之以求團圓。

月餅種類有很多:冰皮月餅,冰冰涼涼的.皮裹着冰冰涼涼的餡,皮一破,裏面的餡就流了出來。雙黃蓮蓉月餅,軟軟的皮裏面有甜甜膩膩的蓮蓉,蓮蓉裏又包含了鹹香的鹹蛋黃,配着茶真是再妙不過了。五仁月餅是老一輩人的最愛,烤得硬硬的,皮下是硬的堅果餡,一口下去,堅果的香與月餅皮的甜合併起來,直往嘴裏衝。

我只吃過一種冰皮月餅,是榴蓮味的,它只有雞蛋那麼大,我咬了一小塊它的皮,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嚐,那流沙般的餡已經湧了出來,我只好把餡吃完,再品嚐那軟軟糯糯的皮……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已在我國流傳了千百年,我們一定要把這種習俗繼續傳承下去。

中秋節的作文 7

中秋節,每到這個節日我們就可以與家人共賞那皎潔的月亮,中秋是團圓時節,月色也是十分美的,皎潔的月光散射在地上像一層厚厚的冰霜,月是對親人懷念的寄託,很多古代詩人都用月亮寄託過內心的思念之情,“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蘇軾用月亮表達內心的情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李白用來抒發內心的憂愁。

每逢八月十五時,家家户户都忙裏忙外的,而小朋友都喜氣洋洋的穿上自己的新衣。一般中秋節的夜晚,大家都會紛紛的將桌子、椅子、月餅、水果等零食放在院子裏,一家人都一起坐在院子裏賞月。

一起説笑、一起看那豔麗的月亮、一起分享着零食。可中秋時,“月餅”是不可少的`。月餅分有各種各樣的,有多樣式、有多種味的。月餅有圓形、正方形、花形。口味的有水果的、豆沙的、蛋黃的、香芋的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口味,比如我,我愛豆沙和蛋黃陷的,最愛的是香芋味的啦!

蛋黃月餅味道很美味,吃起來也挺油膩的,味道特別柔軟的。豆沙月餅好像裏面是裝的紅糖,一般人都不愛吃這味,因為太甜了太膩,我比較愛吃甜的。香芋月餅特美味,我從小到大,最愛吃的就是香芋味的零食。

人們都比較愛吃水果陷的月餅,可我最不愛吃那種口味,因為水果陷的月餅吃起來不太鬆軟,而且也不好吃,吃了也會吐出來。人都有個人的味口!我最期待中秋節的來臨了,這樣我就可以吃到我的最有的月餅口味陷了,賞月也可以和家人有説有笑了。

這就是——中秋節的風俗了。

中秋節的作文 8

今晚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題記

中秋月圓之夜是冷清、寂寥的。但是依我看來,中秋節卻不似其它秋天的節目那麼無趣,反倒是有一點兒談談的適閒。

通常,一到中秋節,家家都會忙碌起來,擺凳子到院子中,加緊趕做月餅,以便等到月圓之時,家人們能給去院子中賞月,品嚐親手做的月餅,一邊聊家常,希望能夠聚多離少。學校也會連着週末放三天假,往是把中秋節夾在其中,一般的孩童總會在第一天將校內作業做完,以便中秋節可以減少一些負擔。

往往而言,中秋節是十分忌諱罵人的因為月亮是冰清玉潔的,人們總是認為上面住着嫦娥與玉兔,月亮將它冰清玉詰的光灑向大地,儼然是不能玷污的,也就是不能罵人,這會玷污那皎詰的`月光。

中秋節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習俗,那便是被李清照所稱在做梅質定妒,菊應羞的桂花。桂花是淡黃的,花朵並沒有很大跟兩粒米差不多大,但卻香氣十足,每逢中秋節之日,桂花真可以説是香飄十里,整條大街都瀰漫着桂花沁人心脾的香氣。坐在庭中,賞着空中一輪明月,享受着月光,咬下一口月餅,中又踱幾步,一邊品嚐着桂花香,但舒雅,又不失請幽令人回味無窮,便不知覺中,沒那麼冷清了。

中秋節,不僅是中國文化舒雅的一種體現,更是需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扁舟子們的思託。中秋節,也會成為中國文化上的一筆,也會是人們最清閒,最愜意的節日了。

中秋節的作文 9

秋天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季節,有很多節日在秋天綻放。在秋天我最喜歡的節日是“中秋節”。因為在中秋節那天可以吃上香噴噴的月餅,家人又可以一起吃團圓飯了,就因為這原因所以我喜歡中秋節。

中秋節的月餅有兩種味道,一種是幸福的味道,另一種是月餅原本的味道。可我就喜歡吃那種幸福的月餅。

今天是中秋節,我就在賞月。夜,是悄悄的,我在陽台上等待着月亮升起的時刻。

看吶。那帶這一圈金環似的月亮終於升起來了!月亮先是金色的,逐漸地穿過一縷縷輕煙似的微雲,向上,向左,再向上升着。突然,月光的顏色光澤變淡了,它高高的`掛在那裏。那圓圓的臉頰,掛着温柔的笑容,靜靜的望着大地。幾多銀灰色的薄薄的雲圍繞在它的身邊宛如仙女的絲綢翩翩起舞。當時是我就想起了幾句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宮闕,今昔是何年……我陷入了夢境中,哦!是誰把我的夢境打破了,原來是媽媽叫我去吃我最愛的椰奶月餅了。我想我的最愛跑去,眼看我都要拿到了居然被哥哥拿去吃了,當時我就嚎啕大哭,後來還是我吃到了因為哥哥他以大欺小唄! 我大口大口的吃我的最愛,而哥哥卻只能看着我吃,我吃到了幸福的味道。

此時此刻我是多麼想請求懇求月亮再圓一些,讓還沒回家的遊子也讓若隱若現地想猜家裏人現在的情景,哪怕是一分鐘,兩分鐘……

中秋節的作文 10

“八月十五月兒明啊,爺爺為我打月餅啊!”這是我很小的時候,媽媽教給我的歌謠,媽媽説,她也是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唱了!這首歌就是表達中秋之情的!今年的中秋節是三天小長假的最後一天,可是我的爸爸媽媽卻都要上班,都不放假。

從下午開始,我就和姥姥、姥爺一起去超市購物,為中秋晚上做準備。姥姥説,中秋節對中國人來説,很重要!中國人是以孝為首的國家,在中秋節這一天,也是舉家團圓的'日子。我們在超市買了很多好吃的,媽媽爸爸下班回來又買了很多水果,都是我愛吃的,作為吃貨的我,開心極了,因為我覺得中國的傳統節日都和美食息息相關的。比如端午節的粽子,元宵節的元宵,中秋節的月餅、綠豆糕。總之,我除了盼團圓就是盼美食!

中秋降至,每個人的心裏都會波動着感恩之情。無論平時有多麼忙碌,而在這個節日裏,我們都會帶上一盒月餅抽空去探望自己最想見到的人,他可能是親人,可能是朋友,也可能是事業上的合作伙伴。月餅並不值錢,但它代表的是心意,它上邊凝結着的團圓和感恩意藴,更是千金難買。

中秋節的作文 11

當夜幕悄悄降臨以後,爸爸、媽媽、妹妹和我一起來到屋外,準備欣賞那八月十五的月兒,我還一邊吟唱着蘇東坡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看,那帶着一圈圈金環的月兒終於從房後升起來了!她,先是金黃金黃的,徐徐地穿過一綹綹輕煙似的白雲向上升着、升着。突然,就在一剎那間,月兒的顏色變淺了,淺了;變白了,白了!她傲然地、高高地升起來了。她圓得是那樣可愛,那樣有趣,就像一個銀色的玉盤反射出一道道白光。

啊!皎潔的月亮,你引起多少人豐富的想象……

嫦娥,偷吃仙藥,從此住在寂寞的廣寒宮內;吳剛,被罰永遠砍不斷的桂樹;小玉兔兒,在廣寒宮裏為嫦娥搗藥……

我,多想去和嫦娥做伴,多想去慰問受苦的吳剛,多想去逗逗那可愛的小玉兔啊……

可你又那麼遙遠,我想借大雁的.翅膀,在這歡樂的時刻飛向你的懷抱,可大雁也飛不了那麼高;我想用長虹架起一座彩橋,去探望你這地球的妖女,可當彩虹出現時,你卻不知在何方……

看着這圓圓的月亮,我又思念起故鄉的外婆、外公和兒時的朋友來,這豈不正應了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詩句的意境麼!

我凝神望着月兒,口裏嚼着香甜的月餅,聽爸爸講着月餅的傳説,我又想起大連的朋友,一直到很晚,很晚……

中秋節的作文 12

中秋節,爸爸的同事寄來一盒月餅。精緻的木盒子中幾塊月餅靜靜地卧在絲絨上,是皇家女兒,金枝玉葉伴着。

母親特意拿出珍藏的水晶盤子,月餅切成細細小塊,擺成菊的模樣。一家人洗淨手笑咪咪地放進嘴中品味:燕窩做的餡,味道怪異,家人通常碰了一口,就放下了,我強迫自己吃了兩塊,肚中一陣排山倒海。最後狠狠心,丟進了垃圾桶。

我不禁對母親小時候的中秋節月餅感了興趣。

聽母親説,她們小的時候物資貧乏,一年只有幾塊月餅,用牛皮紙包着,多是桂花和紅豆餡的。拆開包裝,金黃的餅皮滲出鮮香的油,令人垂涎三尺。豆沙餡軟,面,入口即化;桂花餡甜,清鮮,拌上蜜糖後鮮美可口。麪皮更是層層起酥,咬一口滿嘴留香,回味無窮。

孩子們拿到月餅,通常不急着先吃,而是掰成一點點的碎渣,慢慢品味。大人們則是不捨得吃,用幾層紙包着拿回屋中。等孩子們都吃完後又從屋中拿出平分,引得一陣歡呼。有一次,外祖母將月餅放入櫃子,便忘了這事,等找到時已經發黴。全家人因此懊惱了好幾天。

飢餓是食品最好的調味劑,在物資豐富的.今天,我能品嚐到高端、昂貴的月餅,卻再也買不到母親小時候對中秋節的盼望和對吃到月餅的歡喜了。

少了這些,月餅索然無味……

中秋節的作文 13

帶着月是故鄉明的思鄉之情,我們又迎來了中秋節。這是一個沒有團聚的中秋節,因為即將面臨會考的我不能回到遙遠的家過上一個中秋節,再奔波回來繼續學習。

中秋月下,我們望着同一輪圓月,任思鄉的淚水氾濫而出。想象着往年的中秋節全家人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景象。雖然彼此之間的話少之又少,那個卻是那麼地温暖與温馨。這也將會變成一個難忘的中秋節,因為通過這一次我懂得了團圓時刻的可貴。

中秋到來,兄弟團聚,姐妹團聚,親友團聚,這是家,是一個温暖的家,是一個團圓的家。以前,那玩玩的月臉,總掛起親情的思念。但在此時此刻,月亮圓了,家也圓了,那千千萬萬的思念也圓了。一起吃飯,雖是簡單,卻情意綿綿。團聚的愉悦,親情的思念早已在我的.心中,真正明白什麼是家。

晚上,月亮格外的圓,小區裏幾十個大人和孩子一起點燈籠,點蠟燭。一閃一閃的燭光在我撲朔迷離的眼中閃耀。月亮啊,這是親情的燭光麼?看看這一對對父母和孩子,臉上的笑是迷人的,是單純的,是個真正的團圓家。燭光點明瞭整個小區,照亮了夜晚的黑暗,那熊熊的火焰,使我覺得,這,真的是一個家。

今晚,月亮很圓,月光很柔和美麗。一家人在月光下賞花觀月,這難道不是世界上莫大的幸福嗎?星星和月亮媽媽、藍天爸爸團圓了,我們一家也團圓了。這是盼了多少個早晨,多少個夜晚啊!

在今晚,是中秋的夜,是團圓的夜,是親情的月光永遠普照的着這個温馨可愛的家的夜。

中秋節的作文 14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中秋節。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團圓節。中秋節是一個歡樂又喜慶的節日,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節日。

中秋是個古老的節日,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每年中秋晚餐後,我們一家人都會帶一些月餅、柿子等食物,到我們房子頂樓去賞月,一家人邊吃邊聊,好不開心!月亮時而像一位害羞的少女,時而又像一個調皮的孩子,把臉露出來偷看我們過節呢!真好玩!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種習俗,月餅象徵着團圓。月餅的種類很多,有豆沙、蛋黃、五仁、冰糖、芝麻以及火腿月餅等。我最喜歡吃蛋黃月餅,它皮薄餡多、口味香甜、綿軟帶酥,很合我的味口。不過奶奶説月餅不能一下子吃太多,容易積食,所以喜歡吃月餅的小朋友們要注意。

中秋節有的.地區還有看花燈、猜燈謎的習俗,我們福州也有。今年的中秋節,爸爸媽媽帶着我去三坊七巷看花燈,花燈琳琅滿目、種類繁多,它的形狀有圓形、正方形、圓柱形、多角形等。我還跟着爸爸一起去猜燈謎,可別看我小,我居然也猜對了兩個,哈哈,我太開心了!

開心的中秋節就這樣過去了,真希望明年的中秋節快點到來。

中秋節的作文 15

八月十五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每到中秋節的晚上,家家户户都團聚在一起,在陽台上吃着月餅,欣賞着月亮,那天的月亮特別的圓,如一張金黃的煎餅。

去年八月十五日,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吃過晚飯,我便拿出一大盒月餅,那個月餅的包裝盒子十分漂亮,它是用金屬鐵皮做成的一個精緻的盒子,盒子上面用塑料紙貼着,紅紅的、黃黃的',在燈光下還會不停地閃爍着,特別華麗。我想:裏面的月餅可能也一定很好吃吧,我迫不及待地打開包裝盒,裏面是一個個圓圓的月餅,月餅的外面竟然還有一張透明的塑料紙包着,我撕開包裝紙,月餅的香味一下子從中跑出來,跑進了我的鼻子裏,“好香好香!”我忍不住吃了一口,説:“這月餅真好吃。”我讓爸爸、媽媽也嚐嚐。他們嘗後連忙説好吃、好吃。後來我們發現一盒月餅中有不同的種類,有豆沙、椒鹽、瓜子仁、花生仁等各種月餅。”我們邊吃邊欣賞着窗外的月亮,有説有笑的。那晚的月亮真美麗,我彷彿看到了嫦娥在月宮中跳起了歡樂的舞蹈。看着看着,我覺得那晚的月亮特別特別的圓,就像祖國大家庭的人在一起團團圓圓的樣子。

中秋節的月餅真好吃啊!它一直甜到了我的心裏;中秋節的月亮真美啊!它美得讓我賞心悦目。

中秋節的作文 16

中秋節,幾乎是家家户户都在吃月餅,有蛋黃餡的,有豆沙餡的、有綠豆糕餡的、有棗泥餡、水果餡、有香芋餡……每一家都吃得開開心心,每一户都吃得高高興興,那種感覺無法形容,然而月餅的由來你知道嗎?也許有很多人不知道吧!現在我就給大家講講,月餅的由來和在海上世界吃月餅的時候發生的一些有趣事情吧!

月餅,原本是祭月時供品的一種,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記》曰:“八月十五日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隨着科學的發展,祭月現在催向理性,慢慢成為民間互相饋贈的禮品。

月餅象徵着團圓,也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拿着月餅、西瓜、水果,等物品對着月亮: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上一個中秋的時候,我們全家和樓上全家一起去海上世界去度中秋節,我們買那種皮很薄而且會融化的.冰皮月餅,還有水果月餅,蛋黃和蓮蓉月餅。隨着現在的技術越來越好,工藝越來越棒,幾乎能做出一個又一個美味香甜的月餅,我們吃着美味的月餅,聽着美妙的音樂,好像自己生活在夢裏一樣。

中秋節的作文 17

小時候的月餅總是給我甜膩但有時又會很想吃的感覺。在淮北市區的周邊農村,最好的月餅不是商場超市買來的諸如現在出現的香辣牛肉味的各種餡料的月餅。而是最傳統的五仁,手工製作的五仁,我們現在説起來很不喜歡吃的五仁。

舊時每年的中秋,總是還像過年有壓歲錢收有新衣穿這樣帶着濃厚的節日味道。

這邊的傳統不如説是傳統的月餅烤爐。就是家裏的女人帶着孩子,買來諸如芝麻,花生,杏仁,核桃仁還有牛皮糖,花生油麪粉等製作月餅的必需品。去鄉里鄉親或者鄰村加工月餅的`地方,親手製作香噴噴色澤金黃的月餅。負責加工的月餅的阿姨、師傅一邊和母輩們嘮着家常,一顆顆月餅就在手下漾出花來。

傳統制作月餅是用一個木製的模具。媽媽和小姨曾親手教過我,將均勻包裹着各種果仁的麪糰滿滿的塞滿模具,然後用力在桌子上靈巧的拍出一個啪 ,慢慢把模具拿開,如果拿捏得當,一個連上面字跡都清晰可見的月餅就成形了。

一家人一起製作月餅是中秋的一部分。記憶中總是媽媽和阿姨們在將牛皮糖、核桃仁切碎時塞一塊到在一旁饞嘴的我嘴裏。

中秋節的作文 18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據説唐朝時期已經有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但是月餅作為食品名稱並同中秋賞月聯繫在一起,則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南宋文學家周密在《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的名稱。傳説元末,人們還利用月餅來傳遞反元信息,説明當時月餅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

長期以來,我國人民對製作月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明清時期,餅師已經把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和現在的月餅已頗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更加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還分成平式、蘇式、廣式、台式等不同風味。月餅作為吉祥、團圓的.象徵,寄託着人們的美好願望,而吃月餅和送月餅的習俗也一直延續至今。

中秋節的作文 19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秋節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有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説,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説起中秋節,民間一直流傳着多個不同的.傳説和神話故事,其中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遊月宮等故事。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蛾奔月,嫦蛾偷了丈夫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許多説法。在較早的記載中,嫦蛾偷吃了仙丹,變成了癩蛤蟆,被叫月精,奔月後,嫦蛾住在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樹和一隻兔子,就別無他物了。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的作文 20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現代每家每户都吃月餅賞月了。

中秋節的晚上,爸爸媽媽帶着我和妹妹出來看月亮,我看到了月亮不禁想起一則神話故事:傳説嫦娥偷吃了仙藥,導致她在冷宮裏和玉兔生活。突然,一片燈籠從眼前飛過,我問媽媽:“那是什麼?”媽媽回答:“那是孔明燈。”媽媽還告訴我孔明燈是諸葛孔明發明的,諸葛孔明被敵人包圍,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脱險。

從那次以後,世世代代都在中秋節放孔明燈,並在孔明燈上寫下自己的願望以實現自己的心願。

媽媽幫我買了孔明燈,我在孔明燈上寫下自己的願望,我把蠟放在孔明燈上,讓爸爸點燃,點燃以後我把手鬆開,讓孔明燈飛起來,把我的心願也帶走。

中秋節是團圓的日子,家人都要一起吃飯,賞月,放孔明燈,吃月餅。但是,有很多人在遠方打工無法回家團圓,如果是我,我會思念母親對我的愛,我還會非常孤獨。

這就是中秋節的習俗,中秋節從古代流傳到現代,現在國家把這一天定為法定節日,讓我們去了解國家的習俗,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呀!

中秋節的作文 21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説,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中秋節的作文 22

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習俗則多種多樣,並且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節時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宮嫦娥。金門人中秋拜月之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主要是婦女和小孩,且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裏設案,桌上擺滿佳果和餅食,銀燭高燃,香煙繚繞,然後拜月。

中秋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約1至3公尺,多用碎瓦片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之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穀殼等,火焰熊熊,極為壯觀。

還有一些地方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託球舞等。

如今中秋習俗,遠不如舊時盛行,祭月拜月活動已經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多彩多姿的羣眾賞月遊樂活動,唯獨吃月餅,仍很盛行,把酒問明月,慶賀美好生活,為遠方的親人祝福,“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作文 23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到那個時候,人們都要吃月餅,當天晚上,等月亮出來的時候,人們都要賞月,那時候的月亮又圓又大,簡直就像是一個大餅。

中秋節有三大傳説:第一大傳説——嫦娥奔月、第二大傳説——吳剛折桂、第三大傳説——朱元璋與月餅起義。中秋節是陰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是每家每户團圓的節日,每到那天晚上,親朋好友就要聚到一起吃團圓飯,晚飯在團圓節裏就是團圓飯。如果有人在外地打工,回不來吃團圓飯,那麼那個人一定很傷心。使我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詩: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説: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下生長繁殖,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會被砍光。據説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行,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節的作文 24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擁有着中秋佳節的季節不得不稱之為別出心載。

在這天晚上,它不一樣。它有着仙女般的容貌。有着超凡脱俗的氣質。有着朦朧輕悠的飄渺,更有着如侶如伴的思念。

金黃的翡翠點綴了它的面夾,飄渺的朦朧裝飾了它的黑髮,使它活象一個栩栩如生的仙女的面容。睜一眼便射出萬丈光芒,照耀大地,迷惑所有的人類,正好應徵了傾城傾國。

正如“微露之光,怎與月爭輝“。在這漆黑浩瀚的夜空,竟不見平日的明星。僅連一顆也奪不過它的色彩。它傲視塵俗。它的羽翎拍滿了整個古往今來。無數文人騷客甘敗於它不凡的氣質之下。

“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它那可望而不可及又令人有飄渺之情。朦朧神祕的色彩,正如我今日所再次的閲歷。那嫦娥奔月依成佳話,那穿梭古金古今的`傳説又何嘗不是人嚮往。

淡淡的輕紗仿似羽衣,賜予它秀麗的裝着。而我們卻至多站在窗台對它遙遙呼望。

“他鄉有明月,千里照相思“月圓人不圓,伴隨着輕風月影總免不了相思之情。倩風挽月,撒下了無盡的夢,但我們的夢難圓,我只好寄託着它飄落下的羽毛,深深地,輕聲地呼喚着它的名字。

你看那飄落的餘輝,正是寄於我們的希望。

中秋節的作文 25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中秋節既叫"仲秋"也叫"團圓節"。

在中秋的這一天,有許多風俗,其中有一樣就是拜月神,我們家也不例外,晚上當月亮慢慢升起來時,媽媽和我洗完澡,換上乾淨衣服,擺上小供桌,放上蘋果,月瓶等,我虔誠地在香爐中插上三枝點燃的檀香,在裊裊檀香中,我們一家人品茶、賞月,只見又大又圓的月亮象銀盤一樣掛在天空,我忍不住拿出望遠鏡,對着明月觀賞起來,月亮中還真有棵桂花樹呢?

這時媽媽跟我講起了中秋祭月神的.由來:相傳在古代齊國,醜女無鹽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品德入宮,某年八月十五賞月,被月光籠罩着的無鹽,美麗出眾被天子封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隨後,爸爸又教了我一首蘇軾的《水調歌頭》,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常久,千里共嬋娟。”這時,我不禁想到四川災區的兒童是否也在共賞一輪明月?

在這中秋之夜,我向月亮女神暗祈,讓四川災民早日重建家園,讓地球的生命都遠離災難。

中秋節的作文 26

中國是一個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在這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中,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重陽節、元宵節……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中秋節。

中秋節是由於八月十五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節,又因為十五的月亮正圓,民間俗稱團圓節。“團圓節”,真有趣的.名字,沒想到中秋節還有個這麼好的名字!

中秋節有許多美麗的傳説。如: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折桂。朱元璋與月餅起義等。這些故事生動有趣,你也來讀一讀吧!為了慶祝中秋節還有很多詩人寫了關於中秋節的詩歌呢!《中秋》。水調歌頭》。《中秋月》。《太常引》。《八月十五夜玩月》等。這些都是詩人們在中秋寫的詩。

在中秋節有許多習俗:吃月餅。賞月。走月亮。放天燈。它們都是中秋節的習俗。

每年的中秋節,我們一家都會回奶奶家。每年這時,大爺一家,二爺一家也都會回到奶奶家,一家人團團圓圓、説説笑笑。哈哈,要不怎麼叫團圓節呢!這時候奶奶會做許許多出國多的好吃的,當然最主要還是吃月餅。吃完飯後我們就下樓去賞月。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是個美好的節日。

中秋節的作文 27

月,一個丹桂飄香的季節;十五,一個月滿西樓的良辰;八月十五,這個天底下最温馨最浪漫最美好的節日--中秋節。中秋節傳統,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中秋節,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節日,因為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秋季的正中,所以稱為中秋節。節日的特色是吃月餅和提燈籠。

中秋節和農曆新年一樣,是一個家人大團圓的家人。中秋之夜,月亮最圓、最亮,月色也最皎美。家家户户把瓜果、月餅等食物,擺在院中的桌子上,一家人一面賞月一面吃月餅,正是“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這是多麼美好的圖景。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説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後來,朱元璋終於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後滿清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徵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中秋節的作文 28

有一首詩寫道:月到中秋分外明。吃過晚飯,我和爸爸媽媽、爸爸奶奶在小院裏,一邊品嚐甜甜的月餅,一邊聊天賞月。

夜靜悄悄的。深藍色的天空,月亮好似圓盤,已不是平常的那種彎彎的`小船了。它把一片片皎潔的光輝灑向大地。它不像太陽光那樣耀眼、奪目,只是將自己的光輕輕地灑向小院的每一個角落。

“爸爸,月亮上有沒有嫦娥和玉兔?”沒有,那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説。那裏只有環形山和一些巨石。哦,我很失望。爸爸又問:那你知道嗎?全世界第一個登上月球的是誰?好像是阿姆斯特朗吧!我回答。對呀!

清風習習,我感到清爽怡人。一家人説説笑笑,讓人感到温馨無比。中秋節的月亮顯得格外明亮,它給大地披上一層銀紗,給人們增添了快樂!月光掛在夜空中,照亮了深藍色的夜空。我好奇地問媽媽:“媽媽,為什麼中秋節的月亮那麼大,那麼圓呢?”媽媽摸着我的頭,笑着説:“中秋節,是一家人團圓、團聚的日子,所以中秋節的月亮又大又圓。”聽完媽媽的話,我不禁想起李白著名的詩《靜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中秋節的作文 29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在這個節日中必定要吃的食物就是月餅。

江蘇泰州的反元起義領袖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温利用中秋民眾互贈圓餅之際,在餅中夾帶“八月十五夜殺元兵”的字條大家見了餅中字條,一傳十,十傳百,如約於這天夜裏一起手刃無惡不作的元兵,過後家家吃餅慶祝起義勝利。

月餅是中國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月餅作為傳統食物,為什麼能流傳至今呢?一是寄託對親朋好友的思念,二是月餅口味很好,味道豐富多彩,樣樣有特色。隨着製作工藝的改善,月餅的樣子也有了改變,花紋多了,漂亮了,也有了一些文字。相信在以後的發展中,月餅的樣子和口味會更好。

中秋節的作文 30

八月十五是我們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中秋節是我們國的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月亮圓得像個白玉盤,我們都會欣賞着美麗的月亮,也就是賞月。

中秋節也叫中秋節或團圓節在中秋的前幾天,大街小巷都有月餅賣、有燈籠賣。到了中秋節那天,家家户户都擺着月餅賞月,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着佳人團圓的象徵。在中秋節的夜晚,小孩子提着燈籠,掛着熒光棒,在小巷裏追逐、玩耍;而大人們在家裏吃月餅賞月;年輕人出外猜字謎、逛街。

每當到了中秋節,東莞就會煥然一新。街上人來人往人們都會拿着月餅去拜訪好友,在漆黑的`夜景裏,人們都拿着熒光棒,一閃一閃的,增添節日的喜慶。中秋節,人們都非常開心、喜慶。月餅又圓又甜,象徵着團圓和甜蜜。年老的爺爺婆婆們都會給年幼的小孩燈籠錢,寓意着給福祿小孩,希望小孩子平安。中秋節的燈籠精緻美觀,各形各色。

中秋節象徵着團圓,而且一年一度。“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有民風名俗都有他的意義。中秋節已經有多年的歷史,希望我們的炎黃子孫能把這個傳統。

發揚光大,讓中秋節聞名全世界。

中秋節的作文 31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説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節的作文 32

中秋節從2008年起,與清明節、端午節一樣,成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講到中秋節,自然想到的是賞月、吃餅、觀潮了。那麼,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呢?它有哪些傳説、哪些習俗、又有哪些著名詩詞呢?那就讓我們話説中秋吧!

古代,有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就有“中秋”一詞記載。後來,貴族和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着天上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到唐代,《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此時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南宋,是中原居民自北向南大遷徙時期,在遭受戰爭離別之苦的人民,以月餅相贈,晚上賞月,取團圓之義。至明清,已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國曆書上,一年分四季,每季有三月,八月正是秋季之中,十五又是一月之中,八月十五,故名中秋。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吃着又圓又甜的月餅,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中秋節的作文 33

八月十五正是那中秋節,正是那一年最快樂,也是涼爽的一天了,一年辛苦勞動結出的果實,最後終於可以品嚐果實的甜美,歡度佳節。從而形成我國豐富多彩的中秋飲食風俗。

吃月餅

“中秋佳節吃月餅,”這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每當風清月朗,桂花鑽入人心之際,家家吃月餅,賞月亮,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別有一番滋味。我記得蘇東坡的詩句中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到了元朝末年,月餅已成為中秋節的美味糕點。有的地方過中秋節,比如江南過中秋就有點與眾不同,比如有錢人家吃月餅,貧苦人家吃南瓜的風俗。

吃南瓜

“八月半吃南瓜”的風俗是怎樣來的呢?傳説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名叫黃花,黃花美麗,善良,聰明。由於那年大旱,黃花的父母年老多病,經常躺在牀上,後來,黃花在南山的草叢裏發現了兩個扁圓的野瓜,於是就把他帶回家,煮給父母吃,沒想到這瓜香噴噴,甜津津的,兩位老人吃了後食慾大增,慢慢的病就好了。黃花把瓜種子種在地裏,後來長出許多瓜來,因為他是從南山採來的,所以叫南瓜。從此每年八月十五,江南就流傳着吃南瓜的習俗。

飲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看着月中桂花,聞着一陣陣的桂香,喝上一杯桂花酒,全家人坐在一起甜甜蜜蜜,和和美美,歡聚一堂,以成為節日的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