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詩意的清雅作文

作文2.45W

這裏的秋葉,生如夏花般絢麗,這裏的秋雨,去如秋葉般靜美,清雅風朗,充滿了詩意。

詩意的清雅作文

徐鴻延以一種“懷舊”的方式,表現了文人畫的另外一種樣式。徐鴻延山水畫傳承中國畫傳統,在水墨的基礎上,沿襲了青綠山水一脈,五色斑斕的世界代替了水墨的冷靜和柔弱,雖為女性,但作品展現的是磅礴大氣,含藴高古,温婉明潤,俊秀唯美,顯露了她熱情、祥和、純淨的內心世界。

在水墨畫長期來被推崇,青綠山水被弱視的情境下,徐鴻延選擇青綠山水,並且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審美價值,確立、維護了自己的定位。

徐鴻延雖從青綠山水,但在技法上堅守國畫“骨法用筆”傳統,構圖設色,皴擦點染,以氣帶韻。筆墨講究曲直、強弱疏密、虛實、方圓、澀滑、張弛,力到、筆到、氣到、意到;用墨乾濕濃淡,虛實蒼潤,輕重緩急,剛柔相濟;構圖疏密聚散,起承開合、渾然一體;山川、樹木、土石、葉草、流嵐、霧靄都流淌着生命的氣息。

徐鴻延的青綠山水色彩濃郁,畫面氣勢大,天曠地闊,設色豔而不嬌,麗而不俗,豐而不雜,清雅宜人,有強的視覺衝擊力,產生蒼勁與嫵媚、老拙與柔嫩、樸素與瑰麗、嚴謹與隨意、獷野與優美等多重對比感覺。

但是由於水墨畫歷史大趨勢,青綠山水卻往往被當作品位不高而屈就。這緣於元明清以來盛行的文人畫本宗的思維定式。元明清畫壇推崇文人水墨畫,清幽、雅逸,疏簡,講究黑白之韻格,以清冷、無為為最高境界,這是古代文人精神情懷的寄託。這給徐鴻延的青綠山水之路提出了疑問和挑戰。

其實國畫最早表現形式始於色彩和線條。雲南“滄源巖畫”和廣西“花山巖畫”、仰韶繪畫等原始繪畫,其多用紅土、白紅礬土、炭(黑色)、赭石等色進行描繪,顯示了原始人類的色彩審美意識。西漢在帛畫中使用礦物色硃砂、銀粉,植物色青黛、藤黃,動物色蛤粉等顏料;隋代展子虔在山水畫領域勾勒重彩,以石綠、石青渲染山石草木,用色濃豔,形成“青綠山水”,唐代李思訓父子繼承展子虔畫法,創立了“金碧山水”,其時色彩運用達鼎盛時期。

山水之變始於吳,後受“玄學”思想影響,吳道子首用水墨粗筆、闊筆畫水流和煙雲,再層疊渲染遠山,可謂水墨畫的雛形,水墨畫法後盛於元明清,成文人畫的標誌,而青綠山水漸疏淡。

南朝謝赫影響後世的繪畫“六法”: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五代荊浩《筆法記》曰畫有六要:一曰氣,二曰韻……氣者,心隨筆運,取象不惑;韻者,隱跡立形,備儀不俗。可看出“六法”和“六要”都把“氣韻生動”放在衡量繪畫優劣的首位,色彩、筆墨都是為“氣韻”服務,無論水墨山水和青綠山水均概莫能外。

徐鴻延的畫“氣韻”所至,沁人心脾,所以動人處,在於其作品精進的筆墨和成功的色彩藝術。其筆墨取法傳統,設色時而奔放酣暢,時而婉約清麗,她用色突出兩個字,一個是“濃”,指色彩濃郁,其以墨帶色,以色破墨,點染靈動,墨色相融;另一個是“清”,指氣清,色厚而不濁、不滯,或春山空明,或秋深氣爽,雲水清潤,有一種清朗、歡快、靈動的氣韻感。

如果説“墨分五色”是文人對客觀和主觀世界的概括提煉,那麼“隨類賦彩”也並非全是物的固有色,徐鴻延設色,是自然和生活在她胸中的“意化”,是生活和山水在她主觀世界反映出來的“意象色”,是客觀物與畫家情感碰撞後畫家的思想提煉。“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是也。

徐鴻延將文人畫中的生活志趣和審美理想融入時代,對水墨觀念與色彩傳統進行創造性銜接或轉化,在符合當代審美心理變遷的背景下,為山水畫創新與發展探索着一條適合時代需求的新路。

國畫是中國獨有的傳統藝術,和其它繪畫的區別就是其反映人的精神世界的獨特性,國畫其形其質,線條筆墨,賦色達觀,無論所畫何為,都表現了一個人的精神狀態,這一點在山水、人物、花鳥畫中,山水畫顯得尤為突出,因為山水是天地形成後最早產生的,天地大美無言,是天地、山水孕育了萬物,孕育了生命。孔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自然的“真、善、美”就是山水精神。

幾千年來,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主線,而道家思想貫穿了古典藝術的主流。儒家崇尚“入世”,融合個性;而道家崇尚“出世”,張揚個性。而徐鴻延青綠山水顯然是以積極的修進表現了樂觀、俊朗的情懷。

徐鴻延的山水畫,山石蒼峻,煙雲氤氲,林木葱蘢,清流垂瀉,風起雁鳴,清雅靜穆,和諧大美之氣直入人心,故國神遊,醉心輕漫,有一種“秋水文章不染塵”的風度和詩意。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秋意向來都是文人失意遣憂的題材,但是徐鴻延的作品看不到悲天憫人的憂思,而散發着一種清歡的詩意。她説:我的作品追求對生命的`讚揚,對生活和大自然的返璞歸真,感恩和愛戴;澄懷味象,作品淨化心靈,我希望追求一種清新淡雅的詩意,留下對故土的眷戀和希望。

中國畫詩畫同源,具有獨特的造境性、抒情性和音律性,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正如她的作品《高天秋樹色正濃》令人置身“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的意境;《千峯含翠》讓人感受到“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的清新萌蕤;《秋山萬里》展現了“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的景象;《清江流過萬重山》讓人想起“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的詩句;《溪山處處皆可廬》則讓人領略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詩意的棲居……

國畫的精進要師古、師心、師造化,徐鴻延多年執着於寫生,陶醉於這種詩意的艱辛,這是與自然的溝通對話,是一種生命歷程的體驗。秦嶺的連綿秀麗,博大厚斂,太行的沉寂孤獨,窮途蒼黃,華山的絕地凌雲,英姿勃發,都給了她不同的人生體驗,讓她感受到了天、地、人與生俱來的關聯,這是她成為一個真正藝術家的源泉。

國畫的靈魂是寫意精神,是“天人合一”的藝術精神。如評論家説:中國畫不是美麗的風景,而是我們的精神家園。國畫與畫家的思想、人格息息相關。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徐鴻延在成長過程中,用心靈寫生,用愛歷練藝術,但願她的藝術之路上總有陽光和詩意相伴。

標籤:清雅 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