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關於名勝古蹟的作文(6篇)

作文2.93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名勝古蹟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名勝古蹟的作文(6篇)

關於名勝古蹟的作文1

唐代距今約有一千多年,而杜甫爺爺是否在杜甫草堂生活過,沒人敢肯定。但當草堂的唐代遺址被人發掘後,這一切都不一樣了。

進入唐代遺址,一股濃厚的“歷史氣息”撲鼻而來,又陰又潮,一大股土味兒,唐代房址和一些生活器具就放在這個大大的土坑裏,剩餘的一些器具及用品都陳列在坑外的展櫃裏。

坑內有3處房址、3條排水溝、3口井、幾處疏水系統、幾處窖坑。種種跡象都表明唐人曾在此居住過。

細看坑下的井,鋪磚的方式很科學,橫着一排,豎着一排,使結構更堅固。橫着的一排磚是一塊三角形的再接一塊長方形的,三角形基本上是等腰的,它的腰與長方形的長邊正好拼合,基本相等,這樣連續拼成一圈後的形狀和甜甜圈倒是有些相似。

還有坑中的疏水系統也挺新奇,疏水處地勢稍稍窪下去一點,呈長方形,上面鋪着的鵝卵石正是用於濾水的。

再看坑外的展櫃,其中陳列着一些娛樂用品,而其中的圍子正好與杜甫爺爺所寫的詩句“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做釣鈎”相吻合,下下棋、作作詩,便是杜甫爺爺的興致所在。杜甫爺爺的生活條件並不大優裕,但他依然樂觀,自己處在逆境,但仍心繫百姓,就如他詩中所寫的那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他為了百姓,願“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杜甫爺爺的愛國情懷、廣大胸懷以及那一手好詩,都被後世所銘記,以至於唐代以後的宋元明清及現代的人修築了杜甫草堂,無數人民前來瞻仰。

放眼觀望整個展廳,大部分器物上都有綠色的“花紋”。但經過觀察和講解,那其實並不是什麼花紋,而是修補文物的東西。它們與文物本不是一體,是根據碎片推測出器物的模樣再將碎片與這種綠色的東西合在一起復原出器具。復原的器物看起來樸實無華,但我們所看不到的是,這些修復者,他們花了多少時間與精力在文物修復上,才能從寥寥無幾的碎片中推測出器物的正確模樣,並完美修復,無傷文物,且毫無違和感。而那些發掘遺蹟的工人,所有為他人、為國奉獻的人,他們的責任心、奉獻精神和他們的匠心都使人感到温暖。

或許藏在唐代遺址和杜甫草堂背後的最美好的東西便是如此。

關於名勝古蹟的作文2

美麗的九寨溝在一個萬里晴空的早晨,我、爸爸、媽媽、和其他朋友一齊去了神往以久的九寨溝。

從成都出發,坐了幾個小時的車,我們最之後到了美麗的九寨溝。九寨溝深藏於四川省的南坪縣西部的崇山峻嶺之中,因內有九個藏寨而得名。九寨溝海拔四千七百米,溝口最低海拔兩百米。九寨溝給我的第一個印象就然而:那裏沒有嘈雜聲,只有溪流聲和鳥叫聲,只見綠色植物和奇山異水,那裏不然而吵吵鬧鬧的城市,而然而人間的仙境。我們到了犀牛海。只見太陽的餘輝照在水面上,一片水波在犀牛海上閃閃發光,就像一顆顆眨着可愛的眼睛的小星星,異常美麗。在犀牛海周圍還有連綿起伏的羣山,真然而一幅美麗迷人的畫卷。

不久,我們來到了水的世界??樹正瀑布。樹整瀑布高七十八米,然而九寨溝落差最大的瀑布。只見羣海之間疊瀑飛瀉,有的像哈達從天飄來,有的似老婆婆的白髮銀簾垂落。瀑布氣勢磅礴、雄偉壯觀。

遊覽了九寨溝,可我最喜歡的還然而九寨溝的一百一十八個海子。每個海子都各具特點,最大的海子然而長海,面積約二百萬平方米;最靜的海子然而鏡海,它水平如鏡,藍天、白雲、樹木倒映在水面,分不清哪兒然而水面哪兒然而陸地;最豔麗的海子然而五花海,翠藍色的湖中呈現出淡綠、鵝黃、銀灰等色彩。九寨溝的海子有動有靜、有聲有色、千奇百變,構成了一個奇妙的水底世界。有的湖泊之中呈現出許多顏色,可稱五彩斑斕,並且這些顏色不斷的變化;有的湖泊微微蕩起漣漪,水面在陽光下反射出耀眼的金光,好似火花飛濺。陽光和湖水造就的這些景觀,亦真亦幻,不僅僅顯得神祕深邃,而且給人以靈感和幻想。難怪有人説: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

黃昏時分,我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九寨溝。

九寨溝的風景既然而一篇篇、一幅幅悠遠的童話和畫卷,更然而一個深邃的自然王國!不錯,地球上有九寨溝這樣的寶地,然而一大奇蹟,也然而人類的幸運。凡然而到過九寨溝的人,沒有一人不為那裏的神氣色彩所感動。九寨溝為什麼這樣吸引人呢?只有那些熱愛生命、懂得生活、瞭解自然的人,才可能以自我真切的感受,得到真正的'答案。

關於名勝古蹟的作文3

三千年前的夏天,一個風塵僕僕的男人走過田埂旁,左手中拿着一根帶血的象牙,右手向不遠處招手。一座矮小的土屋旁站着他的妻兒,他們快樂地歡呼,明天的祭祀貢品有了。

這就是兩千年前的金沙!

一天,我和我的同學來到了金沙遺址博物館,此時,金沙的古物似乎在召喚着我,使我迫不及待地跑了進去。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個氣勢宏偉的遺址坑羣,遺址坑分為多個。我走到一個遺址坑前,發現這裏成堆的象牙多達八層,擺放極為規律,考古工作人員在這裏曾發掘了數以噸計的象牙。我疑惑地問講解員為什麼這個遺址坑中有那麼多象牙。他笑笑説:“你只要到二號坑去看看就知道了。”我走到二號坑前發現二號坑發掘出了大量象牙、玉器,還有大量金器,同時金面具就是在這裏發掘的。這時,講解員便來解答我的難題了:“這個坑是原來為祭祀台,玉器象牙都是祭祀台祭祀時所用的器具,而黃金面具是當年祭祀的面具。在進行祭祀時會佩戴。”聽到這兒,我的腦海裏不禁浮現出許多畫面:祭司站在祭祀台上,戴着金面具,穿着巫師服,在祭祀台上手舞足蹈祈雨,祭祀台下虔誠的民眾跪在台下,雙手捧着一根根一米來長的象牙。在當年沒有科學方法的時代,這是人們對天地的一種信賴。

成都金沙博物館現存有文物一萬餘件,但是最有名的還是“太陽神鳥”金箔。一進展廳,一道金光正打在“太陽神鳥”金箔之上,給它帶來了一種莊重感和神聖感。讓人最為驚歎的是這件“太陽神鳥”金箔薄如蟬翼,當我聽到它的含金率達到了94。12%時,不由大吃一驚。含金量如此高,同時做工更是如同鬼斧神工。金箔上雕刻了四隻太陽神鳥繞着太陽飛翔,太陽四周等距分佈有十二條旋轉的光輝。講解員説到:“中間太陽是太陽神的標緻,太陽神鳥則是太陽神的鳥。這金箔表達了金沙人對太陽神的崇敬之情。”

金沙帶給人的是一種神祕感,而我對金沙的文化而是帶有一種崇敬之情,在商朝時,歐美等地還處於野蠻人時代時,金沙人已經戴上金面具,製造出“太陽神鳥”金箔有了自己的信仰和文化。

這就是金沙的文化之美。

關於名勝古蹟的作文4

跨過那道木門,走進那莊嚴而又親切的武侯祠,一進大門,一口大缸,兩旁的柱子上刻有一副對聯:“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讓人振奮,聽講解員講,前面就是三義廟,傳三義廟以前叫三義祠,話説是後人祭祀劉關張所建立的,它的歷史也有兩百多年了,三義廟前有一個香爐,裏面則是劉備與關張二人的塑像,有一種凜然不可侵犯的感覺,很莊重肅穆。大殿正中懸掛着一方“神聖同臻”大匾,上款為“道光乙巳年艾月吉旦”,下款為“靴鞋行眾姓弟子立。”這是何寓意呢?講解員道:“劉備年幼便喪父,家境清貧,曾經‘敗履’。”在《三國演義》中就有袁術罵劉備為“賣履小兒”。明清時期,民間行會興起的製鞋、修鞋、販鞋等與鞋有關的行業,都尊劉備為祖師爺,而關羽則是我國古代忠義的最高典範,元代時便被供為“財神”。我想:“那張飛不就是屠宰行業的祖師爺了?”嗯?我還真猜對了。經過寬闊的過廳,再回到之前的尚未參觀的大門,漢昭烈廟,我很疑惑,這個地方到底是叫武侯祠?還是漢昭烈廟?原來這是歷史上唯一一所君臣合葬的祠廟,它的原名就叫漢昭烈廟,可當諸葛亮死後,因劉禪不許再建祠廟,於是眾人都到劉備墓來祭奠他,於是名字便逐漸變成武侯祠。向左走一會兒,又來到了“文武廊”,一進去便看見了諸葛亮的雕像,頭戴藍帽,手握羽扇,安詳的神態裏流露着琢磨不透的計謀,想起進門前簡介旁後人對諸葛亮的評價“名垂宇宙”、“萬古雲霄一羽毛”不禁心生敬畏,為那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心,與那絕代智謀。

不論是賣草鞋的劉備還是當年只是一介書生的諸葛亮,他們都是低下出生,但並沒有因為身份的低賤而自棄,仍然執照自己的理想走下去,一直努力,中途雖然有些坎坷,也多多少少有些挫折,可那一顆向着夢想前進的心卻絲毫不變,為了自己的前途寧願退一步海闊天空,最終也都成功了,實現了夢想,人們要明確夢想,不要在意現在的處境,有些時候不能硬抗,能屈能伸,劉備在危急時刻是跑得快,但卻保全了性命,這是值得的。

武侯祠是三國蜀文化的結晶,它不僅僅是建築,更是三國忠義、友誼、機智的完美詮釋。

關於名勝古蹟的作文5

杜甫草堂博物館的北面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展館,叫做“唐代遺址”陳列館。遠觀這是一個單體建築,佔地大約400平方米,建築表面有很多穿插在一起的木條,巧妙地將古代元素與現代元素結合在一起。

在黃色的燈光下,遺址陳列館反射出歷史的厚重感。踏進展館大門的第一步,我就能感受到這樣的氣息。這個目測長約30米,寬約15米,中部落空的地方就是唐代人生活的遺址。靠在欄杆邊兒,向下俯視,亂磚中散落的一些陶碗、亂石砌出的井,很粗糙的陶盆,不難看出這些都是下層百姓的生活用品。同時在出土的大量唐代器物中,居然有一個大邑瓷碗,瓷碗的底座十分小、碗口又很大,有一股濃濃的藝術氣息,碗內是翠綠色,猶如碧玉,與杜甫的“大邑燒瓷輕且堅,扣如哀玉錦城傳”相吻合。遺址中還出土了一通唐代僧人的塔銘碑,上面描寫的環境也與杜詩一一吻合,可見此處遺址的發現有多麼重要的意義。

我來過很多次唐代遺址,遺址是沒有變化的,但我對遺址的感受卻在變化。

二、三年級時,我看到遺址想象到的是,杜甫一家和鄰里相互串門,十分熱鬧的情景。而現在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彷彿看到的是在嚴武救濟下,不是特別拮据的杜甫,在秋天時節把成熟的桃子分與鄰里,大家相濡以沫,不再“路有凍死骨”。在大雨傾盆時節,風“卷我屋上三重茅”;雨,使“屋漏無干處”。那是杜甫爺爺的家啊!那時杜甫不是先安頓好妻兒,而是吟歎道“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杜甫可以為了天下的人們都有風雨不動的房子居住,自己寧可“受凍死亦足!”

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和曾受盡窮苦折磨的人們何曾想過千年後的今天,幾乎人人都住進了這廣廈;何曾想過他們曾受盡苦難的家園也被保護、流傳千秋!

這樣為了大多數人而不惜自己的精神和悲天憫人的愛國情懷是不會被淡忘的,它被世人稱頌、學習。因為它代表着民族精神,只要你走進草堂,走進詩聖,走進這段歷史,你便會感悟到這樣的精神魅力。

關於名勝古蹟的作文6

晨光微熹的清早,我們坐着車,一路感受西北乾燥温熱的風,來到了被譽為“中國遊牧民族藝術畫廊”的賀蘭山巖畫。

在車上聽媽媽講了許多有關賀蘭山巖畫的知識,據説這是西夏時期党項族人在巖石上刻的,這些像蚯蚓一樣扭曲奇怪的符號,描繪了他們狩獵野獸,祭祀太陽神的場景。我不由得好奇,石頭上怎麼刻畫呀?他們都狩獵什麼呀?為什麼要祭祀太陽神呢?一路上,我帶着這些問題,充滿期待地來到了賀蘭山。

賀蘭山就像一條長蛇一樣盤踞在寧夏西北方,是寧夏和內蒙古的天然屏障。遠遠的,我就看見賀蘭山矗立在白雲之間,氣勢磅礴,不由得讓我想到岳飛的《滿江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走近些,我才發現賀蘭山的山體完全由巖石構成,僅有零星的綠意點綴其間,還有瀑布飛濺,可謂“懸泉瀑布,飛漱其間”,同江南完全不同的景緻將我吸引住了。

沿着賀蘭山走去,沒幾步就能看到一幅巖畫羣,有一羣奔跑的動物,有拿着弓箭射獵的人,還有一張張微笑的人臉和一些無法破譯的符號,我不由得驚歎祖先們精湛的畫技,使千百年之後的我們通過這些巖石上的畫面得以窺見他們曾經射獵、放牧、舞蹈的場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太陽神巖畫,它刻在離地面20多米的石壁上,居於整片巖石的正中間,巖畫中的太陽神圓圓的臉,重環雙眼,炯炯有神,直面東方,俯視着整個山谷,頭上還有很多線條,象徵着太陽的萬丈光芒。整幅畫看上去威武之極,讓我感到非常震撼。我想祖先們也一定像我們一樣嚮往太陽帶來的温暖和光明吧。偶然間,我看到一羣巖羊蹦蹦跳跳朝我們走來,行動敏捷,在陡峭的巖石上如履平地,如同山間的精靈般,一瞬間,巖畫上的動物羣穿越千年的時光朝我走來,我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與凝練。

歲月失語,唯石能言。巖畫是古人的記事本,是石頭的歷史,經過多少風吹日曬,一幅幅古老神祕的巖畫,像我們展現了一條撲朔迷離、蔚為壯觀的藝術長廊。

標籤:名勝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