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精華】古詩的作文集錦10篇

作文2.95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的特點。那麼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的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古詩的作文集錦10篇

古詩的作文 篇1

詩人楊萬里坐着小船路過安仁縣時,透過船艙的窗口,看見兩邊的河岸上覆蓋青青的'小草,像鋪上了鮮綠的地毯,到處花紅柳綠,鶯歌燕舞,一切是那麼生機勃勃,那麼欣欣向榮。他被美景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走出船艙,佇立在船頭,舉目眺望。這時,春風拂面,花香撲鼻,頓時神清氣爽、心曠神怡。於是,他張開雙臂,深深地呼吸着這清新的空氣,盡情地享受着這春天賜於大自然的美景。

忽然,一陣清脆的歌聲傳入耳中,定睛一看,原來不遠處的河面上還有一隻小漁船,船頭坐着兩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子。他倆一邊劃漿撐船,一邊放聲高歌。過了一會兒,這兩個孩子突然停止歌唱,隨即又收起了撐船的竹竿和槳,跑進船艙,拿出一把雨傘站到船頭,將傘撐開。“咦,這時既不下雨,陽光也不強烈,他們拿雨傘幹什麼呢?”楊萬里覺得很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好奇心促使他將船靠上前問道:“現在風和日麗,你們為什麼要撐傘呢?”兩個小孩睜大眼睛,歪着腦袋,天真無邪地説:“我們這條船沒有帆,撐開雨傘當帆用唄。這樣,使船既能快速前進,又能省力氣!”楊萬里這才恍然大悟。他一面點頭,一面豎起大拇指稱讚道:“你們倆太聰明瞭,居然能想出這麼好的點子。不簡單,不簡單!”

隨後,楊萬里走進船艙,揮筆疾書:“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一首膾炙人口的小詩就這樣誕生了,一直流傳到如今。

古詩的作文 篇2

奶奶的歌謠裏牙牙學語,唐詩、宋詞、元曲縈繞耳畔;在爺爺的臂彎下蹣跚學步,馬致遠、杜甫、白樸的腳步因我向前……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這是一首寫秋景的.小令。作者是白樸。幼時的我,天真地問奶奶“殘霞”是什麼意思?奶奶指着紗窗外的“月餅”告訴我:“月餅”回家了,當它落到“棉花糖”上時,那令人陶醉的畫面就是殘霞。我不禁拍手叫好,奶奶卻只是嘴角微微翹起……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這兩句我也懂。“我並不喜歡菊花的長相,它們的花瓣為何如此呆板整齊呢?紙剪出來似的,只是寫了花梗又黏又滑,還有一種難聞的怪味。”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是作者遠在他鄉對家人的思念。張籍的《秋思》中的“復恐匆匆説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我體會到了詩人的憂愁及享年親人的情誼。以至於“行人臨發又開封。”

詩中有無數珍寶,我們在詩海中遨遊。拾一片落葉,細數精緻文理,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

古詩的作文 篇3

古往今來,月亮以皎潔、柔和、美麗和神祕吸引着很多文人墨客。在古詩詞裏出現了以“月亮”為素材的諸多名篇佳作,很多詩人都被月亮的美麗所吸引。月亮之所以受人之愛,是因為月亮有着自己獨特的魅力。

月亮是美好的象徵。唐代詩人李白在小時候,還不懂什麼是月亮,就問天上掛着的是什麼東西,那麼亮,那麼美,就像一個白色的玉盤,所以就有了“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美妙詩句;而陶淵明在月光下散步時,看到月光映襯着稻田時的美麗景色,他瞬時感覺身子輕快了許多……“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從古至今有多少文人見到月亮,心裏有什麼愁怨,借酒消愁,看着明月,傾訴着自己的衷腸。

月亮也是感情的寄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是唐代詩人張九齡在深夜看見了海上那圓圓的明月,想起了身在遠方的妻子而作的美妙詩文。情人在兩地觀賞着高懸的.明月,藉助月亮表達彼此的思念之情。

月亮更是永恆的代言。“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張若虛在江湖畔讚歎人生苦短,而宇宙永恆,表示出了張若虛對人生的感歎。

殘月勾起別樣的思緒。古代文人詩人在散步時,遇到殘月仰望星空,殘月比圓月更加特別。“楊柳岸曉風殘月”,微風伴着殘月是一幅多麼淒涼的景色呀!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心存一輪明月,去創造和享受美好的人生吧!

古詩的作文 篇4

好像今天是什麼節日似的,每個班都把自己的班級裝飾得漂漂亮亮,個個都掛上綵帶,繫上氣球,喜氣洋洋。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今天要古詩文檢測,這可不是以前那種枯燥無味的檢測,這是一次有趣的古詩文檢測!我們把做好的,上面有寫關於古詩問題的書籤粘在綵帶上,再把綵帶系在教室的四面八方,一切準備就緒,接下來進入最精彩的環節——摘書籤。教室裏頓時亂成一片,有的'同學勁大,一次就扯下十幾個書籤,臉上全是笑容;有的同學看見低處都被摘光了,馬上隨機應變,立馬拿起凳子,站在上面快速地把它們全部拿個精光;還有的同學乾脆跑到別的班去摘,仍然滿載而歸。同學們個個興高采烈地到小老師那兒去背古詩,有的同學一口氣背了十幾首,得了高分,臉上立即洋溢出燦爛的微笑;有的同學則背得一點兒都不熟練,分數自然就低,頓時垂頭喪氣。唉!誰讓他自己不好好背古詩呢?下面進入最後一個環節,報分數!只見從第一組開始,同學們一個接着一個報,輪到我時,我快速地站了起來,“170分”我堅定地説道。我對我自己的分數還算滿意,畢竟我已經盡力了。

通過這個豐富多彩的古詩遊園會,我知道了一個道理:平時認真讀古詩的同學,得的分數越高;平時不認真讀古詩的同學,得的分數越低。

古詩的作文 篇5

大自然的世界各種各樣,古詩中的四季更美。古詩讀起來有韻味兒,我愛古詩中的四季。

春天來了,小草生機勃勃,百花齊放,萬物復甦。“兩個黃鸝鳴翠鳥,一行白鷺上青天”看兩個黃鸝站在樹上,一邊唱歌一邊拍着翅膀。“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小朋友家的滿園春色是關不住的,一隻粉紅的杏花已伸出了牆了。朋友的園子裏可能還有四季常青的樟樹,有碧綠的柳樹,有金色的迎春花。

夏天驕陽似火,孩子們不怕熱,玩的可開心了。“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看,小娃正在撐小艇,摘了許多的白蓮,開開心心的'帶着白蓮回家了。“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我去玄武湖看荷花,不禁想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秋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秋天掃落葉,楓葉落下地,紅葉似火,下起了霜,楓葉像二月開的花一樣。下雨時楓葉落下地,像紅色的地毯,給我們鋪了一條長長的路,美極了。

冬天,“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梅花在冬天自告奮勇的站出來,在非常冷的時候,只有它一個人在冬天開花。“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冬天非常的冷,鵝毛大雪,鳥兒都躲在家裏,一個人都沒有,只有梅花在那綻放。

我喜歡古詩中的四季,這四季又美麗,又值得讚歎。

古詩的作文 篇6

一進教室我見黑板上寫着五六句古詩填空,同學們有的抓耳撓腮,急得面紅耳赤;有的同學已是胸有成竹了,面帶微笑。我也急忙陶出紙和筆試着填了起來。

上課了,老師走上講台微笑着對同學們説:“同學們,你們誰知道這些空怎麼填嗎?”話音未落,同學們就異口同聲地説:“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應該填“猿”。“那下一個呢?”老師挑戰似的問道。雷施雨高高地舉起右手不等老師叫他就大聲説:“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這時我們幾乎同時發現這兩句詩都有動物存在。

到此我們的活動並沒有停止,老師説上半句:“竹外桃花三兩枝”讓我們填下半句。同學們都不約而同地舉起了手,有的還站了起來急得直跺腳。我跟他們不一樣,把胳膊舉在桌子上。老師就叫了我。我得意的站起來自豪地説:“春江水暖鴨先知。”沒等老師説話,我就搶着説:“我還知道一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話音未落老師笑眯眯地説:“那你發現這些動物向我們傳遞什麼信息了嗎?”我的大腦卡殼了。徐帆第一個舉起了手,自信地説:“他們告訴我們春天到了。”

“對”老師向他伸出了大拇指。這時劉思凡也舉起了手,站起來説了一首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青波。”同學們好像受到了啟發竟然發現“鵝”表達了詩人的快樂心情。隨即有人又發現了“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烏鴉”表達詩人憂愁的'心態。老師也受到了啟發説:“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一青螺”,青螺代表洞庭湖中的君山。“那‘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胡馬’是漢族對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嗎?”“是的,看來你們是越來越聰明瞭!”老師由衷的讚歎道。

我一邊聽一邊發出了感歎:古詩中真是奧妙無窮啊!

古詩的作文 篇7

由古至今,古詩三百首一直是我們中國人民的驕傲。每一個國家都十分羨慕,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漸漸把這些中國人的驕傲——古詩,忘記了。雖説國小課本上也有古詩,但是,一本書上又有幾首古詩呢?有些人,雖然還記得一部分,例如:春曉、鵝和一些幼兒園小朋友都會的古詩外,那些含有深刻道理的古詩有誰會記得呢?人們不但不記住這些傳統的文化,還把這些含義深刻的古詩改寫,就拿“望廬山瀑布”這首詩來説吧,一些不理解古詩含義的人,居然把這首詩改成這樣:日照烤爐升香煙,雞鴨魚肉在眼前。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兜裏沒有錢。雖然我剛剛聽時也覺得挺好笑,但是笑過後,我卻覺得這簡直是侮辱了古詩,李白把這首詩寫的那麼好,那些人卻把飛流直下的瀑布水比喻成口水,就算不是侮辱,也噁心。

這些人只是初級性的改寫,有一些不良少年,還把古詩的詞改的不堪入耳,完全是對國小生的`身心進行影響,把好學生都教壞了,差生更加不用説。如果他們把古詩的詞改掉,但是也是含有教育意義的話,我是百分之百的贊成,因為那些古詩都是古文,一般人很難理解;但是改成現代文後,對人們理解也有好處。可是那些可惡的人,不僅僅把古詩的詞改了,而且改的並不是對我們有益的。這種行為是不可以原諒的,他們改掉古詩是對我們中國的古代文化的藐視,對我們中國古代文化的不敬。難道這些人可以饒恕嗎?

對於這種人,我們不應該理睬他們,更加不能學習他們。聽到他們説時,應該對他們進行批評,不應該笑,這樣會使他們更加猖狂,繼續為得到那種沒用的虛榮而繼續改寫古詩。所以,我們不僅要從自己做起,還要告訴別人,不要這樣做。讓古詩“變味”的機會再少一個。

我希望古詩不要繼續“變味”了!讓我們的子孫後代可以目睹我們中國的文化,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來為這偉大的傳統文化而驕傲吧!

古詩的作文 篇8

在古詩苑中,那些離愁別緒着實讓我感動。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李煜的亡國之愁。堂堂的南唐後主,本享受着錦衣玉食的生活,可僅僅在一夜之間國破家亡,淪落為宋的階下囚。宋人辱罵他,鞭打他,使他嚐盡極刑之苦。於是,在被俘的第二年,這位詞人便與世長辭了。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他帶着滅亡的國家、死去的妻兒,永遠沉睡於悔恨的夢中。他的佳作流傳百世,使我,使天下人,清楚地瞭解了他的亡國之痛。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是李清照的離別之愁。美好的.環境,金獸焚香,玉枕紗櫥,但她感到的只是淒涼之意,透露出佳節思念親人的情意。她以黃花自喻,情思無盡。她執着的等待讓我感動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更何況這漫長的等待呢?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這是李商隱的相思之愁。這種別離比久別不見更加難受,他無比深摯的相思相見卻奈何不了這悲哀的離別,他們纏綿真切、刻骨銘心的情感讓我感動。只可惜蓬山萬里,青鳥難憑,這種相見的希望渺茫,只不過是終身的期待而已,留下的依然是無望和苦悶,令人哀婉歎息。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是杜甫的憂民之愁。是夜,風雨交加,自己的茅屋被暴風雨襲擊。可是這位擁有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詩人把自己的困苦丟在了一邊,設想能擁有廣廈千萬間而讓天下寒士俱歡顏,他一貫憂國憂民的情懷再次迸發,這使我感動。這首詩如杜甫本人一般極其質樸,毫無雕琢之跡而波瀾迭出,撥動了千萬讀者的心絃。

綿遠悠長的離愁別緒,讓我秒變林黛玉。我本是樂觀之人,這古詩詞中的離愁卻讓我震撼,相思,離別,亡國……這其中的苦楚,恐怕只有他們自己曉得吧!

我本樂觀,但他們的離愁着實令我感動。

古詩的作文 篇9

我最喜歡《明日歌》這首古詩。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東流水,幕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這首詩告訴我們,今天的事就要今天做完,明天還有明天的.事。我卻有過一回“明日復明日”的事,我來跟你們説説吧。

那天,是星期五,我放學後一回到家,就把書包扔在地上,要出去玩。媽媽問:“你不寫作業了?”我高興的回答:“今天是星期五,明天再做吧。”説完,我走出了家門。

星期六了,早晨媽媽上班去了,我自己在家玩,心想:“作業咋辦啊?沒事,下午再做吧!”下午了,吃飽了飯,又有點困了,於是又在心裏勸自己:“先睡會午覺休息休息。作業還是明天再做吧。”

結果星期天要給爺爺過生日去,這下我着急了:完了,完了,這可怎麼辦呀?只能下午做吧。下午了,我做起作業的時候,沒想到那麼多作業,哎呀,只能熬夜加班了。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體會到:該做的事一定要提前做完,能今天做完的不要拖到明天。

小朋友們,千萬不要“明日復明日”哦!

古詩的作文 篇10

詩人孟郊寫的《遊子吟》,則是我最最喜歡的一首古詩。它具有童話般的語言,和讓人感動着的詩句。讀到這首詩,我心裏就不由自主的感歎:慈祥的老母親手中捏着穿着線的針。她正在為即將遠遊的孩子趕製新的衣裳。孩子快走時,老母親正在加快趕衣服的速度,可是又擔心孩子此去難得迴歸。誰能説這像小草的那點孝心,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孟曉是漢族人,身為詩人的他,出生於公元751年,逝世於公元814年;代表作最為突出的就是這首表達母親無私愛的詩——《遊子吟》。他死後,留下的作品並不多,因為一首《遊子吟》成名。這是他逝世後留下的“重要寶藏” ……

遙望遠方,我情不自禁地想到點什麼:英氣勃發的兒子坐在簡陋的茅房字裏面讀書。在屋子的另一邊,滿頭銀髮的'老母親,正埋着頭、弓着背,在一盞若隱若現的油燈下,正為即將遠行的兒子縫補着衣服。那密密麻麻、細心縫補的每一針,都包含着老母親那對兒子無比深沉無私的愛;每一線,都代表老母親對兒子真摯的情。這濃濃的母愛,全部都傾注在這情似如海,大如天的母愛裏。而我們作為兒女的,又怎麼能報答的了他們無私的愛呢?這不正所謂,“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

説到關於母親的是,這還讓我想到了清朝詩人黃景仁的《別老母》:

搴幃拜母河梁去,

白髮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

此時有子不如無。

這《遊子吟》與《別老母》説的雖都是關於母親,但在我看來,它們卻大有不同。

《別老母》説的是要離家遠去的黃景仁則是站在母親的角度上來寫的,抒發了對母親的戀戀不捨的情懷;而《遊子吟》寫的則是遊子對母親的懷念,抒發了書中的最後一句“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孟郊在母子將要分別時,看見母親正在為自己臨行前一針一線,專心致志,將這濃濃的愛意縫進這件衣服中時,感觸頗深。才寫下來這首受多人尊敬,膾炙人口的《遊子吟》。

作者運用了神匯般的語言,惟妙惟肖的寫出了作者與母親之間的默契和情誼。

母愛偉大!讓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改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標籤:集錦 古詩 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