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精選21篇)

作文3.01W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作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精選21篇)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 篇1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大多數學生作文時所表現出的共性是“眼看着事物的形象,筆下卻形容不出來”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淺化習作入門

對於語文教師,特別是教啟蒙作文的老師來説,切忌一開始就和學生講述許多作文的理論、技法,這樣會讓學生感到枯燥而有壓力,覺得自己根本寫不出那樣的作文而厭惡作文,喪失對作文的興趣。習作入門課上,老師可以這樣告訴學生:作文就是寫你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你的快樂、你的憂愁;寫一盆花、一棵草、一隻小螞蟻;寫和同學做的小遊戲;寫考試得了高分;寫你犯的錯誤必要的時候,教師可以現場示範,以自己的實際寫作過程引導學生動筆,將自己的的身邊事説出來。我就做過這樣的範例,不能説經常這樣,至少在必要的時候,我會這樣做。每次批好作文之後,我都會找幾篇好的習作讀給同學們聽,以此激發學生的寫作激情。至於作文是什麼,怎樣才能寫好作文,這些都需要學生在長期的作文實踐中慢慢去理解、體會。

二、練寫觀察日記,積累素材

學會觀察事物,提高寫作能力,從何入門呢?練寫“觀察日記”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國小生熱情好奇,充滿活力,在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能觀察到許許多多的東西,如自然景物的狀態,氣候的千變萬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會的各種現象等,如果光觀察不記錄,那些新鮮的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動感人的場面難免會忘記,即便日後能回憶,也是朦朧的。所以,在教導學生養成觀察習慣的同時,還要養成練寫觀察日記的好習慣。正如魯迅先生所説:“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提倡“觀察教學”,特別是語文教師,在平時,要有意識引導學生去觀察,使每個學生都能練出一雙鋭利的眼睛,學會觀察事物,提高觀察能力,養成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在課堂上還要經常指導學生練筆。

三、多做遊戲,在玩中寫,培養寫作興趣。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用遊戲的方法教孩子們寫作十分有效,可以激發他們的想象力,提高興趣,調動積極性和主動性,啟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將遊戲融入到作文訓練中,教學生玩中寫作,寫中再現玩趣,使作文成為最輕鬆平常的事。這樣,學生有話可寫,有情可抒,有感可發,再也不覺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四、要引導學生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只有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導致質的提升。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而國小生大多缺乏自覺性,只有不斷地鼓勵

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可以佈置學生每天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可以課外向學生推薦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並學習運用;可以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除了讓學生多進行課外閲讀積累詞句之外,還應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積累方法,比如從互聯網上查閲資料,做實驗,諮詢別人等等。這樣經過長期的積累和內化,學生寫作的語言資料庫不斷豐富完善了,寫作時遇到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作文興趣也就更高了。

五、要寫好作文批語

學生的作文是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因而強烈地期待得到老師的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評價,或熱情地讚揚、鼓勵,或誠心地幫助、指點。老師在作文批語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直接影響學生的寫作情緒和興趣,因此,老師對學生的作文要用讚賞的眼光去批改,並通過作文批語使學生得到知識上的滿足,學習上的動力,心理上的平衡。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愛作文的情感,同時,要培養學生勤於動筆的習慣,在生活中多積累一些素材,這樣,學生就不會再視寫作為難事,無話説可以變成有話説,不會寫可以變成會寫,用詞幹巴可以變成行文流暢,千篇1律可以變成百花齊放。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 篇2

作文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語文教學難點。長期以來,在國小作文課堂教學結構上,形成了“教師命題、指導──學生獨立寫作──教師自己改評”的傳統訓練模式,這種訓練模式常常造成的後果是

1、生不會下筆,無話可説。這是因為學生的作文從來都是教師命題。

2、學生不會積累。這是因為學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師提示或準備的。

3、學生不會創新,文章千篇一面,缺少個性。這是因為教師有意或無意間設置的框框嚴重束縛了學生。

4、學生寫作不是表達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而是為了“任務”和“分數”,生搬硬套或隨意編造。這是因為教師忽視了學生多渠道地進行語言、素材的積累。

可見,這種傳統的寫作訓練模式已不適應新課改作學教學的要求,當然也更會不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顯而易見的。我縣邀請的特級教師、平湖實驗國小王永初校長在作文教學的實踐中,遵循新課標關於作文教學要求的新理念,大膽突破傳統模式,進行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初步形成自己的作文訓練思路,取得了初步成效。筆者認為這個作文訓練教學思路主要體現在九個“注重”上。

一、注重充分挖掘課文中的習作資源,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國小語文課本中,除了每個單元的作文訓練外,其實在課文中也藴含着極其豐富的可供學生進行創造性習作的資源,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陣地。因此教師要充分重視並挖掘這一不可忽視的習作資源,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寫出不同於課文的文章來。

二、注重創設情境,以增強學生寫作的興趣

傳統的作文訓練不注重情境的創設,因而寫作訓練過於呆板、無趣味性,不能吸引學生,學生也就不會樂意去寫。。這是因為國小生受年齡特點及認識水平的制約,他們的寫作往往需要教師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師的指導幫助等外部條件促使他們寫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強學生寫作的興趣。

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創設情境;可以利用圖片創設情境;可以利用語言創設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賞來創設情境;可以利用遊戲來創設情境;可以利用生動的表演創設情境;還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創設情境等等,不管採用哪種方法,教師都有應以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為最終目的。

例如利用遊戲創設情境。由於是玩遊戲,學生的興趣非常高,都積極主動地交談起來,議論活動中有哪些最精彩,最激烈的,參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以是如何做的,以及旁邊的同學的語言、動作、神態、情緒等又是如何的,不知不覺中學生就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內容具體,語言也比較生動。

學生經歷了活動的全過程,真實體驗了其間的樂趣,有了自己的親身感受,噹噹然有話可説,有感可發,有情可抒,再也不會感到作文是一種痛苦的事。遊戲活動為學生提供了生動的寫作素材,又營造了寬鬆的氛圍,增加了學生寫作的興趣,減少了學生對作文的恐懼感,讓學生樂於寫作。

三、注重寫好“兩記”,讓學生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

“兩記”指的是日記和讀書筆記,日記寫作靈活,行文自由,訓練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寫作水平的終南捷徑之一,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所見到的或者説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覺得有必要訴諸筆端就可以把它記下來。因為要記,學生必須對每日所見所聞,“知之儘量詳,識之儘量真,思之儘量明。”天天動筆就會開闊學生的思路,積累大量詞彙、語言素材,越寫越熟。而且日記也是一種積累材料的過程,平時積累,作文時選擇使用,“活期儲蓄”,隨用隨取,“存”、“取”兩便,作文也就無從下筆、言之無物了,只有用心把事記下來,寫成日記,哪怕只是一兩句話,日積月累,時間長了,就會使自己所寫的日記由點到淺,由線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雛形”,採下一採的“勞動所得”,學生由衷地體會到寫日記的好處。

讀書札記的內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學生自己的心得。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語句,或是精彩片斷,要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為寫作積累詞彙、語言。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 篇3

作為語文教師,我一直為批閲作文而感到“痛苦”。這痛苦一方面緣自高強度的體力和腦力勞動,另一方面則是自己花了大量的時間面對的卻是大量不盡人意的作文。如果批閲的是優秀作文,那感覺應是春風拂面,身心舒爽啊!遺憾的是,大多數學生怕寫作文,面對文題,話題思路枯竭,要麼隨意編造,假話套話連編;要麼千人一面,似曾相識,抄襲現象嚴重……於是,我靜下心來對自己的作文教學進行了反思。

葉老早就説過:“寫作的根源在於生活,脱離了生活,寫作就無從談起。”《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國小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指出:“國小生作文就是能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出來。”這句話闡明瞭國小生作文要言之有物,並指出了“物”的涵義是“見聞、感受和想象”,這是國小生作文必須達到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是,在作文教學的實踐中我卻屢屢發現這樣一個事實:相當一部分的國小生作文達不到這一要求,他們言之無物,見聞虛假、感受空洞、想象貧乏。按理講,當今社會,信息時代給人們帶來了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孩子們見多識廣,作文時應該言之有物,可為什麼言之無物呢?

觀我們的作文教學,長期以來,教學點是封閉型的,重課堂輕課外,為分數,為應試,為升學;作文內容與學生生活脱節,課堂教學基本上是教師出題學生寫,學生習作教師評。這種落後的作文教學模式使孩子們失去了廣闊的時空,致使學生被動作文,心態消極,生編硬造。這種境況使他們無法獲取更生動的作文素材,因而每當作文的時候,“乾癟的作文素材庫”使他們感到“囊中羞澀”,言之無物。在“國小生活化作文”的研究中,我們更應努力建立一個開放的、發展的作文教學體系,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參與生活,體驗生活,產生“不吐不快”的慾望,讓寫作成為學生的生活需要。記得在丁家營國小任教時,在一次寫秋景的作文課上,剛讀完範文,我靈機一動:雖然地處城郊,可學生平時並不注意觀察,寫起來定會無從下筆。為何不讓學生在學校內外走走,引導他們留心觀察周圍的景物。説做就做,我就利用課堂時間帶領學生在校園以及校門口遊覽了一圈。遊覽過程中,我注意引導他們進行有序地觀察,並留意景物的動態美和靜態美。回來後,我讓每位學生都説説自己的感受。我先請學生用幾句話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象和自己的心情。話音剛落,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爭着發言。接着,我讓同學們把剛才自己説的話寫下來。同學們興趣盎然,有寫《秋天的校園》的,有寫《秋天的田野》的,有寫《秋天的早晨》的……連平時最不愛寫的王勇也寫了一大段。看着這些精彩的片段,我思緒萬千:為什麼偶然的機會,會有這麼大的收穫!是因為碰巧嗎?不!是因為同學們自由地、充分地調動了自己心中的語言儲備,調動了自己心中的生活積累,大膽地展示自己對客觀世界的獨特的認識,獨特的感受。只可惜,這樣的作文教學卻難於常見,尤其調到城區國小後,因顧及安全等方面的因素,沒無法為學生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的空間,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在狹隘的空間裏很難成就一篇好作文。

我想:今後,我會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豐富的課外活動,增加實踐體驗;利用多媒體手段,使學生了解大自然的美麗風光;讓學生走進社會,到市場參觀,瞭解社會生活;到社區調查,瞭解人們生活。這樣為學生提供習作的資源,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提筆習作,將不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

當然,造成我作文教學現狀不佳的原因不只與此,我要直面其中的問題,找出療救的方法。讓學生多親近自然,多接觸社會,不但要教給他們正確的讀書方法,還要多給他們介紹一些好書,更要着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創造能力,加強語言的積累,想方設法讓學生克服畏懼作文的心理,學會用自由的筆墨寫出自由的精神,讓作文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需要。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 篇4

作文教學一直是教師工作的重點和難點。這其中有多種因素影響,尤其是農村經濟相對落後,大部分的國小是沒有圖書館的,沒法向學生提供多餘的課外讀物。而農村小孩家庭生活的自然也早比較困難,大部分孩子也沒有更多的錢去買那些對學習有用的書報雜誌來看,更不要説像城裏的孩子有電腦等現代化的設備供他們學習所用。由此可知,農村學生接收信息的渠道的匱乏,使得學生的知識面極其狹窄的。俗語説“巧婦難為無米這炊。”沒有大量的閲讀和積累,沒有豐富的詞彙和心靈感受,學生要寫作,無異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任何事情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具體到農村學生寫作難的現象,我認為首先要解決學生“少書讀,無書讀”的問題。那麼,在農村那樣相對惡劣的環境中,作為老師,我們應怎樣全方位多途徑的向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信息,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他們的視野?作為老師,我們的接收信息的渠道無疑比學生多得多,我們可以並應該成為一個向學生傳播信息的中間人,把我們平日有目的收集獲取的信息,包括閲讀的報紙,雜誌,收聽到的國內外的新聞時事,奇聞趣逸,通過朗讀,講述等多種形式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帶着好奇心去傾聽、接收、儲存。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積累豐富的信息和材料,有了這些,學生寫作時就會材思如泉湧,下筆如有神助!

當然,光是積累還不夠。俗話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詩”。這二句古詩都説明了讀書對理解語文和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性。所以,作文教學中,我們要提倡學生多讀,從讀中瞭解內容,讀中鑑賞語言文字的非凡魅力,讀中感悟作者偉大的精神世界,更要從讀中領會作者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因此,我在教室裏特地開設了一個“閲讀欄”,把我平常在報紙雜誌中讀到的一些優美動人的文章剪貼下來,收集成一個個本子,或我自己覺得比較好的課外書,放在閲讀欄裏,讓他們互相傳閲,討論,並養成閲讀的習慣,在這傳閲的過程中,既又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又使學生對作品有深刻的瞭解,加深學生的心靈體驗,從而促使學生產生創作的靈感。

如果説,豐富的信息和閲讀,使得學生有了寫作的源泉,那麼,多練筆多修改,才能真正產生一篇好的文章。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説過:“千教萬教,教人做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以為,作文教學的練習,好的方法莫過於要求學生:留心生活,細心感受。講真話,吐真情。具體到農村學校,教師儘可能地抓住學生有話可説的契機,讓學生多寫多練。所以,除了學生平常自己的作文練筆,我的習慣做法是讓學生寫“假日文章”。因為農村學校的假日是比較多的,元旦、清明、農忙,五一五四黃金週,六一、中秋、十一,春節、元宵,每一個節日學生都有他們各自的過法有他們各自的心情,這就為他們的寫作提供了實實在在説真話表真情的好機會。因此,在這些節假日之前,我都會預先提醒學生,叫他們要留心假日當天的所見所聞,他們自己是怎樣過的,感覺怎樣,開心或是沉悶,精彩或是無奈?把這些一一記錄下來。通常對於這樣的要求,學生是挺樂於接受的。

例如在我們這個地方,校內學生都是回族,他們最喜愛的節日就是過開齋節,在這期間,我就讓他們寫了有關開齋節的作文,學生完成的相當出色。有的把這一天自己上寺做禮拜、聽阿訇講人生哲理、伊斯蘭的歷史,母親怎樣招待客人等過程完整生動的描述出來;有的則選取一個場景,寫家裏媽媽炸油香,或家裏請阿訇,並表達出自己的感情;有的則通過查資料更多的瞭解開齋節的來歷,將其寫在作文裏,使作文更有色彩;有的則用樸實的語言把這一天村民們如何宰雞牛端果品呀,如何去上墳等農村傳統的風俗一一描述出來。總的來説,大家寫的內容各不相同各有側重,但可貴的是都能做到留心生活、感受生活,講真話、吐真情。

作文教學,本無定法。以上幾點就是本人在幾年的農村教學工作中的一些淺顯的體會。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 篇5

國小三年級是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寫作時總是困難重重,無話可説,無事可寫,成為普遍現象。久而久之形成的寫作恐懼心理更是教學中的障礙。為了學生作文起步順利,我注重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願望,我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身邊的事物缺乏直觀感性的認識,就讓他們去描寫,去評論,無疑是很難的。對國小三年級的學生來説,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是觀察,只有親身去接觸事物,仔細的觀察事物,才能獲得真實、深刻、細緻的第一手資料,寫作時才有話可寫,寫出的文章也比較真實生動。因此,作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學習描寫一種水果,在學習《我愛家鄉的紅橘》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觀看關於紅橘的資料圖片,還讓學生訪問種植紅橘的農民伯伯,使學生對紅橘生長過程和紅橘樹的外觀有一個直觀的瞭解,對紅橘的色彩、形狀等有一個感性的認識,並把紅橘果實拿到課堂上讓學生觀察、品嚐,加深對紅橘的印象。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初步掌握描寫一種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寫作時,再請學生拿出自己喜愛的水果,讓他們説説應從哪些方面觀察,就比較容易了。這時,老師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有順序的觀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澤、味道、吃法等等。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並使他們懂得觀察的重要性,逐步養成細緻觀察的好習慣。學生通過觀察,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寫起作文就不會覺得困難了。

二、“不積跬步,無以到千里”。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導致質的提升。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而國小三年級的學生大多缺乏自覺性,只有不斷的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本期我佈置學生每週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課外向學生介紹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並學習運用。在班隊課,文體活動課,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提高學生自覺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他們對語言本身及其應用的印象。除了讓學生多進行課外閲讀之外,還讓學生每週寫兩個日記,督促他們養成良好的自覺學習的習慣,從生活中去領悟,去積累,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比如從互聯網上查閲資料,做實驗、做手工,諮詢別人,在旅遊或外出時留心觀察並做記錄等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見聞,又幫助他們獲取了真實生動、記憶深刻的素材。

三年級的'國小生剛接觸作文,幫助他們樹立寫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題範圍應比較寬泛,要留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自由發揮空間。

如果條條框框限制太多,學生的畏懼心理就會更加嚴重,寫出的文章也會內容空洞,缺乏活力。老師要根據本班實際,選擇合適的題目,開發學生的寫作潛力,要使學生覺得有話想寫,有話可寫。老師可以根據兒童的特點,帶學生參加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如:“老鷹抓小雞”,“丟沙包”,“桌子上拔河”等遊戲。學生親身感受,有更多的素材可選,他們覺得寫作文並不太難,逐步樹立寫作文的信心。此外,在初學作文時,學生的水平並不高,老師在批改作文時,要善於發現文中的閃光點,多鼓勵,多表揚,以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和興趣。

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

以前我忽略了這一環節,學生每次習作時,我只是要求學生修改,但未引導他們如何修改。每次作文效果不是很理想,有些學生寫掉字、寫錯字,還有些句子不通順等錯誤。由此看來,成功的作文必須要經過反覆的打磨。老師就應該引導學生養成先寫好草稿,然後再修改良好習慣,並根據每次作文情況講解一些修改要點,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領學生學會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文采。

寫作文是語言素養的一部分

作文教學應從提高學生語言素養的角度出發,貼近學生實際,尋找適合學生的作文途徑,讓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樂於在作文中盡情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獨特感受,寫出一篇篇文筆優美、生動真切的好文章。這是一項重要而有挑戰性的教學任務,需要老師不斷探索、實踐、創新。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 篇6

四年級學生的作文寫不好,關鍵在於老師。老師要精心設計,悉心指導,激發他們表達的慾望,教會他們表達的方法。

一、 在教學實踐中實行這樣一套指導方法。第一步以本為據,總結寫作方法。課本是範本,課文是範文,每次作文指導,細心的老師要從課文中尋找出切合學生學生實際的寫作方法,作為科學依據,文本結合讓學生仿效訓練。第二步出示“下水”範文,進一步印證課文中的寫作方法,讓學生明白運用這種寫作方法並不難,很容易掌握。第三步,點撥指導,讓學生明確運用這種寫作技能最容易出現的幾種毛病,進一步加深印象,進而掌握這種寫作方法。第四步,當堂作文,強調學生實際運用新的寫作方法,這樣就避免了學生抄襲他人習作的現象。第五步,習作改評,緊扣指導重點,凡能正確運用新的寫作方法作文的學生,儘可能給予滿分鼓勵。當然,這種教學模式不一定科學,大家可以根據各自的教學實際,總結出既合學生實際,又有個性特點的教學規律來指導作文的實際教學。

二、 、精心撰寫下水作文,體驗學生寫作的甘苦。在學生看來,教科書是專家、名家的文章,太神祕,且高不可攀。如果教師能運用新授的教學方法寫幾篇下水作文給學生以示範,那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定然會使學生產生一種新鮮感看,感到運用新的寫作技巧其實並不難。因此教師寫下水作文不但可以釋除學生的神祕心理,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同時也可以使教師體驗寫作的甘苦。還能使學生經常地練練筆,給學生以勤動筆的示範,還可以瞭解到學生習作實際,作文的重點、難點在哪裏,學生最容易犯毛病的地方又在哪裏。這樣就能在備課與指導時有的放矢進行突破。

三、 批改作文緊扣重點,讓學生收穫成功的喜悦。批改學生作文是老師最困惑的事情,最容易形成兩個“極端”,要麼字、詞、句、篇、語、修、邏、文,面面俱到,教師實在感到力不從心,也難做到;要麼只閲不批,只閲不改,寫上批閲日期了事,這兩種方式都不可取。筆者以為,批改作文必須緊扣指導重點進行。每次作文訓練都有一個訓練點,翻開學生作文,便可一目瞭然。對運用得法的學生,老師儘可能在“眉批”欄中用簡短的語言予以肯定和讚許,在“尾批”處予以總結性褒揚,在評定等級與分數時儘可能往高處靠,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我行”、“我能”!至於對於運用不得法的作文大可不必求全責怪,因為訓練目標比較單一,一般學生稍加提示,便會明白,因而只需予以巧妙的點撥與鼓勵,便可矯正習作的問題。至於綜合性的錯誤,如錯別字、典型病句等可用少量時間集中加以解決。

四、 及時反饋篇評價,讓學生再生寫作衝動。農民種地有“三分種,七分管”之説,指導學生作文也應該是“三分導,七分評”,有效地評講作文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1、 評講必須及時。講評是反饋的一種重要形式,必須講究其時效性,學生作文後一般2~3天、最多4~5天就必須反饋評講,不能久拖不評,拖久了就會模糊學生對訓練重點的印象,沖淡學生寫作興趣,進而阻礙學生急切獲取新的寫作知識的慾望。

2、 評講準備必須充分。評講的目標必須明確,評講的方法必須不斷的創新,評講的程序必須清楚,評講的材料必須詳實(講評原始材料必須源於作文批改記載)。

3、 評講必須緊扣重點。訓練什麼,評講什麼,必須有針對性,不能鬍子頭髮一把抓,正反例證也必須來源於學生習作,通過對此評講,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新授的寫作方法。

總之,國小作文教學是培養國小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新課程改革中必須探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加強作文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必須引起每個管理者與執教者的高度重視。筆者堅信,只要我們主動地去探究,不斷地去實踐,認真地去反思,就不難從中總結出帶規律性的作文教學法則來。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 篇7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尺度。作文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依據,它不僅反映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的情況,還是學生觀察能力、認識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審美能力的綜合體現。特別是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我認為:國小生個人的閲歷不夠豐富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積累材料不夠充分。如何克服這兩個問題呢?特別是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着重強調了教師的角色變換,注重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根據新課程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地把握語文教育特點的基本理念分析。

(一)廣泛閲讀,勤於積累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的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1、積累詞彙。豐富學生的詞彙是寫好作文的基礎,是喜歡寫作文的保障。學生頭腦中掌握的大量詞彙,就像電腦中儲存的各種數據資料,需要時可以隨意調遣。因此,每位學生都準備一個專用的詞句摘抄本,發現優美的詞句隨時記下來,為更好地遣詞造句打下堅實的基礎。俗話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單靠課本上有限的的文章是不行的,沒有一定的積累,就很難有質的變化。書讀得多了,就能把書中的營養吸收過來,從而豐富自己。因此要博覽羣書,多到圖書館(室)閲讀大量書籍,吮吸知識的營養,補償自己知識乾枯的脊樑;也可以利用課餘時間上上網,查閲相關的學習資料,打開博大精深的知識寶典,暢飲自己渴求的知識養料,這樣,既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又可以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2、積累寫法。傳統的語文教學有“多讀是求人之工夫”的做法,這裏的“求人之工夫”不僅僅是求得作者所寫文章的思想內容,更重要的是求得作者是怎樣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來表面中心思想之方面的工夫。為此,課堂教學應為“求人之工夫”的渠道。其次,課外閲讀也應作為“求人之工夫”的一個重要途徑。

(1)課堂教學的“三為主”教學法。即教學主導,學生作為主體,訓練為主線。也就是要擺正主導與主體關係的前提下強化訓練,特別是語言文字訓練,這方面做得如何,關鍵在教師如何落實每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教師要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給學生開闢一個“悟”的空間領域,多在無疑處設疑,讓學生領悟出作者在語言運用與表達上的技巧,這才算是正求人之工夫。

(2)加強口語交際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使其在集體中合作學習,相互探究,增強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上升為寫作愛好的理念,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寫作水平。

(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激起生活多彩浪花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為此,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教給觀察方法;培養觀察習慣。而觀察是人們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地認識某對象的知覺過程,是認識世界、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所以,學生有了這一途徑,就會善於觀察。不僅要有濃厚的觀察興趣,還應掌握良好的觀察方法:

(1)觀察要有觀察點,要有一定的順序;

(2)觀察要抓住事物的特點。不同的事物都有他自己各自的特點,即使同一事物,也有其個性特徵,學生可以通過觀察、比較、歸納,求同存異,抓住事物的特點。要求學生在平時生活中留意身邊一景、一物、一人、一事。凡是都要處處留心、事事在意;

(3)觀察目的要明確、要有重點。

(三)細心多練,勤於動筆

傳統的語文教學還有“多寫是求已之工夫”的作法,事實證明,多寫能儘快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1、養成寫日記的良好習慣。平時要讓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或做過的有意義的事記錄下來,並且在文章中發表自己的看法或感受,貴在堅持,逐步養成習慣。

2、做好知識的遷移。對於學生在課堂上新學的詞語、句式和表達方式,教師應當補充設計一些類似的練習,對學生內化這些新知識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把課外閲讀獲得的知識(優美詞語和表達技巧)恰當地運用到作文裏去,便課內、課外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學會用別人的語言,發展自己的語言。課內課外閲讀的作品,很多都出自名家之手,語言風格各不同,但都是精美的;有的作者雖非名家,語言也有可取之處,因而吸取閲讀中的好語言,學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來,是大有益處,閲讀時做語段摘錄,把自己認為好的語言和需要的內容抄在專用的本子裏,邊讀邊抄,邊抄邊讀,日積月累,潛移默化,自己的語言,不僅流諸筆端顯得通暢流利,甚至還會不時冒出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閃光語言來。

(四)積極參加活動,培養學生豐富的生活情感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國小生的寫作興趣是在活動中形成的,也通過活動獲得發展”。作文的材料來源於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能讓學生觀察、反映生活,瞭解生活,積累更多的學習素材。

(五)教師也要做好學生的引導、促進習作活動,給學生提供示範。及時對學生的作文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生自評、互評、師生評講等辦法,多表揚鼓勵,以調動其作文的興趣和寫作積極性。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學習的情緒力量。在作文教學中,我儘可能以滿腔熱情給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珍惜學生的寫作成果,讓學生看到勞動的價值。方法主要有:

(1)在評語和作文講評中以表揚鼓勵為主,學生作文有一點長處,一點進步,都及時予以肯定。

(2)把好作文相互交流或通過校園廣播站廣播。

(3)辦手抄報、黑板報刊登好作文向全班、全校發行。

(4)辦一份個人作文集,一學期後就是自己的財富。這些做法更加激發了學生的寫作慾望,現在他們千方百計找素材,爭着寫,個個都想成為大作家呢!

綜上所述,國小生厭寫作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應當深入調查研究,要因人而異,對症下藥,在認識上以新課程標準為理念,擺脱某些傳統觀察的束縛,在訓練上有針對性地改進作文教學方式。這樣,國小生寫起作文來一定會以“山窮水盡”走向“柳暗花明”,進而迎來萬紫千紅的旖旎春光。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 篇8

“哎,又要寫作文了!”“我不知道寫什麼。”“要是語文學習不要寫作文,那該有多好啊!”作為老師,聽到這樣的話,你會怎樣想?

中年級孩子寫作文時,總是不知該如何下筆,更不懂如何謀篇佈局。在接受寫作文的任務時,免不了怨聲載道。有的孩子甚至對父母説:“我最怕寫作文了。”怎麼把孩子們這種畏懼作文的情緒排除掉,讓孩子們充滿激情地寫出富有童趣的文章來。這是所有語文老師都困惑的問題。我也就此做了許許多多的嘗試。

一、借我慧眼,挖掘素材

學校大力開展“雛鷹爭章”活動,佈置教室的時侯,我、大隊輔導員、美術老師一起忙忙碌碌地用各色彩紙、手繪,剪貼出許多漂亮的圖片,如黃色的卡紙做成樹葉型書籤,折上立體的摺痕,貼在評比欄。貼上大紅紙的剪貼雙魚,活靈活現,憨態可掬的刺蝟也上了牆。我在這一欄裏還請美術老師用幾種不同顏色的卡紙剪出了漂亮的美術空心字“春意正濃,雛鷹爭飛”,字在整個評比欄裏貼成兩個斜排,就像一隻展翅翱翔的雄鷹。而展示欄裏,我用許多綠色卡紙建成的大樹葉拼成了一棵參天大樹,地上有許多立體小草,還有紅的、黃的,充滿卡通意味的小蘑菇。圖書角因利就簡,就用黑板前的小壁櫥,整理後放進學生拿來的書本,並貼上了醒目的話語“知識在這裏融匯”。把教室弄得格外漂亮。學生看到我們課間在教室進進出出,視線早就被吸引過來了。再看看那些精美的圖畫,漂亮的版面,還有充滿激情的話語,他們一個個欣喜不已,覺得教室裏美觀了。每個欄目前,駐足良久。

我便因勢利導,告訴他們佈置教室的意義,問問他們有什麼感受,倡導他們積極爭章。孩子們從這裏看到了很多值得記錄的東西,在日記中不僅寫下了教室的變化,還悄悄寫下了自己的爭章目標。

陽光體育活動,接力賽上孩子們奮力拼搏後,帶着他們再回憶一下賽場上的熱鬧場面。“啦啦隊的怎樣熱情喝彩的?”“參賽隊員中誰不小心掉棒了?”“誰健步如飛,跑得極快?”“誰跑步的時候還左右看看,生怕別人追趕上來”……通過我的眼睛,把我所見引出輕輕鬆鬆的談話,帶着孩子們在腦海裏重新回放畫面,他們就能寫下更多精彩瞬間,讓我驚喜連連。

你看,看似平平淡淡,不足以記錄的日常生活,只要讓學生像老師一樣擁有慧眼,一定能找到什麼精彩的亮點,寫出好文章。而我們,就是要幫助他們睜大眼睛,找到精彩的瞬間,作為寫作的素材。

二、盡我所能,變難為易

A、結合課文學習,利用課後練筆記下生活點滴。

我們學了課文《爭吵》後,我問學生:“我們平時和同學、朋友是否也會有誤會或是矛盾呢?有矛盾時,你們是怎麼解決的?”“太多了!”“那大家也來寫一寫,怎麼樣?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寫出不一樣的文章噢!”

的確,爭執、吵吵鬧鬧和之後不帶絲毫扭捏地好。這樣的小事在孩子們的生活中俯拾皆是。讓他們寫寫自己與同學之間發生的爭吵或者與別人之間的友誼。是一項格外輕鬆的任務了。在這樣極其直接的命題下,他們往往會學習課文,結合實際,寫出不同凡響的小文章來。

B、善用選擇模式,寫下得意之作,

《蟋蟀的住宅》一課我帶學生欣賞了多媒體課件中漂亮的畫面,讓他們對照品讀文字描寫的蟋蟀的住宅。課後,我佈置學生三選一做選做題。

1、請你當一回遊客,寫寫你看到的蟋蟀的家的樣子。

2、請你當一會導遊,向別人介紹蟋蟀的住宅。

3、評一評蟋蟀的房子,寫寫自己的感受。

這樣三選一的文題,讓孩子有更多的選擇空間,表達的範圍更清晰。比起單一的寫作或評論更容易讓學生動筆。

三、盡我速度,及時講評

每次收上學生的日記或是作文,我總是及時講評。説説這次誰的最有新意,誰的寫得內容具體,誰的結合了生活實際,是真實的文章。同時每一篇被表揚的文章,我都會讓他們的作者為自己在“班務表揚”中添上一筆財富,作為他們的辛勤勞作的收穫。學生受到了表揚,內心充滿了成就感,激情會持續下來,創作的慾望就越來越強。

優點不突出的孩子,我會找出來讀一讀,讓全班同學幫他們想一想該怎麼修改,如何潤色。這樣,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説開來。“我覺得他的文章整體的來説還不錯,若是把動作在寫細一點就好了。”“那一句話改一改會更好……”

七嘴八舌之後,氣氛活躍極了。集思廣益,在聽取別人意見的時候,每個人的思維也得到了提升。現在,很多孩子能夠非常中肯地提出很有意義的建議或是具體的補充內容。被幫助的孩子在聽到這些的時候,通常也會激動不已,躍躍欲試地想把自己的文章再改改,讓自己的作品更有競爭力。

四、竭我所思,花樣翻新

“天天寫作文,太忙了。”“沒東西寫了,好煩哦!”學生的怨聲一出,必須想辦法剋制這種情緒蔓延。

我買了很漂亮的厚本子,拿進教室,發到每個組裏。“幹什麼的?”“老師,為什麼發這麼漂亮的本子?”孩子們不斷質疑,不斷猜測。“這個本子是專門用來寫作文的。”“哎,又是寫作文。”他們歎氣。“不過,這有點不同哦。”我故意賣起關子來。

這種本子是一個組一個,讓學生寫接力日記的。每人一週寫一篇。後一個作者要對前一篇文章進行點評。孩子們的家長也參與進來,一起欣賞孩子們的作品,一起點評,並寫上自己的話。老師最後寫上評語並打上等級。這樣一來,孩子們可以欣賞到別人的佳作,好的地方可以借鑑。因為有家長、老師一起點評,他們的寫作與欣賞水平提高就更快了。

兩個月過後的某一天。

“同學們,我們近來作文越來越有進步。老師有個金點子,想給大家一個驚喜,你們願意做吧?”

“當然願意!”他們答。

“我宣佈:我們班辦一份班刊,專門登錄同學們的優秀作文。每一期班刊專門由一個人辦。她就是編輯。誰的稿件被編輯採納,老師就給予獎品。怎樣?”

“好啊,好啊!”

兩個星期之後,第一份班刊面世了。這是我指定的班上一位多才多藝的孩子辦的。她用清秀雅緻的文字、清新唯美的畫面給了我一份超常的驚喜。她給班刊擬了一個夢幻般美好的名字:“七彩的童年”。上面有自己的佳作,同學的優美的文字,還摘抄了一首小詩。刊頭上寫還上了很有意義的編輯寄語。

家長會上,我讓家長們欣賞。後來過塑裝飾後,拿到教室亮相,同學們一片讚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後來的同學相繼申請,辦好了不同題材的六期班刊。內容、形式各有不同。沒有班班刊的同學積極投稿,也有獎勵。他們心裏都是樂滋滋的。

我認為做一位教師,就要做一位有思想、有頭腦的教師。只有教師不斷努力,發揮我們無窮的智慧,花樣不斷翻新,孩子們才會樂於跟風,才能興致勃勃地學,快快樂樂地寫,並竭盡所能地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 篇9

教學中,我根據中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並從古典文學理論“意境説”中汲取營養,逐步探索出一條“感知情境——啟發想象——描繪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學的路子。

一、精心引導學生感知情境,豐富表象積累

要讓學生作文時能夠寫出具體的情境和氛圍,必須引導他們經歷從“感知情境”到“描繪情境”這樣一個複雜的心理過程。這裏所言的情境,前一個指的是“實境”,即人、自然與社會;後一個則是“虛境”,是經過藝術的加工和感情過濾創造出的情形與境界。

1、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感知情境。多姿多彩的世界是學生感知的直接對象,學生在感知事物前應蓄情於臆,即在感知事物之前要有一定的情緒準備,在感知事物中要融情於物,調動視、聽、味、嗅、觸等感官去感知客觀事物的畫面、色彩、聲響、芬芳等各種屬性,將自己的情感與意念自然地融入寫作對象中。

2、引導學生注重表象積累。表象是人腦中所保持的關於客觀事物的印跡所表現出來的形象(畫面)。為了有助於這些“畫面”積累,我向學生推薦了幾種方法。

(1)、“畫面”描述法。要求學生經常對自己感知或體驗到的印象最深的“畫面”進行文字的描述。

(2)、繪畫或照相法。要求學生將自己觀察到的最有特色的場景、人物勾畫出來。如我在指導學生描寫人物肖像時,就在課堂上設置了一個形真而具體的寫作場:請四個組各選一個同學上講台來充當描寫對象(模特),當堂成文,限時二十分鐘。這個寫作情境馬上喚起了學生的新奇感,愉悦感,同學們寫作熱情高漲,通過反覆地觀察和比較,然後自己從四個人中選定一個從外貌、神態、精神風貌和個性特徵進行描寫。在這個寫作場中,認知與情感相互滲透,以情啟知,以境務實,學生的心智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學生寫起來順心順手,不到二十分鐘,大部分同學就完成了長達四百多字的肖像描寫的片斷作文。這種情境的創設克服了學生肖像描寫時千人一面的弊病及刻板式的公式化描寫,學生的作文中觀察描寫各具特點,展現了學生寫作方面的潛力。

二、通過課堂練筆,訓練想象能力

在情境作文教學中,我利用教材中的課文或閲讀資料作為寫作素材,主要從下面幾方面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

1、進行再造性想象訓練。這種訓練,要求學生調動已有知識和表象積累,對所供材料進行想象,從而創造出一種源於材料而又不同於原材料的意念形象。

訓練舉例:針對班中不少學生對茫茫宇宙興趣濃厚的特點,我先讓學生課外賞讀想象奇偉的李賀《夢天》詩:“老兔寒蟾泣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玉輪軋露濕團光,鸞珮相逢桂香陌。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走如馬。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然後聯繫2003年10月15日作文。

2、進行擴展性想象訓練。即讓學生根據一首詩或一篇文章的某一段或某一點等,在體會原文所創設的情境中展開想象。

訓練舉例:馬致遠的小令《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內容豐富,意境開闊,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我讓學生根據它展示的畫面,藉助各種描寫手段,運用想象,用生動的語言加以具體描繪,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豐滿,景物鮮明生動。學生寫作興趣盎然,傳神而又準確地勾畫出“人物”的外貌、神態和畫面所表現的意境。

3、進行延伸性想象的訓練。要求學生根據原文的敍述、情節的發展,展開創造性想象,合理推測故事的發展趨向。這種類型的想象訓練多放在情節性較強的記敍文中,因為這類文章常常巧妙安排情節結構,戲劇性地反映人物命運,在客觀上給學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間,讓他們馳騁想象,去編寫未發生的故事,去設計人物將來的命運。

訓練舉例:《項鍊》歷來以構思新穎著稱,其戛然而止的結尾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為了使同學們更好的理解課文,充分發揮想象力,鍛鍊寫作能力,我根據《項鍊》結尾的懸念把它作為延伸性想象訓練的材料。

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方法很多,還可從對比想象、假設想象、逆反想象等方面進行。

三、精心設計“命題”,指導情境作文

1、規定情境。給學生提供一個畫面或暗示一種情境。如看圖作文,畫面往往是“特寫式”的,只是反映事物包孕的某一瞬間,它“含不盡之意於畫外”,留有景物和人物的許多空白點,因此,為學生作文創設了能夠馳騁想象的廣闊空間。在指導學生寫看圖作文《傘中情》(一位穿紅裙的小姑娘給雨中的盲人送傘)時,我引導學生從如下幾方面進行想象:從靜態的畫面中想象動態;從外表想象內心;從動作想象語言;從平面的無聲處想象立體音響;從特寫式畫面想象全景式的事故。這種情境,學生平時有所感知,有着表象積累,一旦入情入境,便會插上想象的翅膀。

2、虛擬事件。假設一個學生常見的事件,讓學生成為“事件”中的一個人物,設身處地進入角色,合情合理構思情節,言真意切表達情感。

3、因事造境。創設一個合情合理的情境,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寫出具體可感的文章。如讓同學們根據“調座位”一事,聯繫實際,發表議論,結果大部分同學都能很快談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學認為“凡事都需要個原則和校準”;有的同學認為“做任何事都不能以自我為中心”;有的認為“做人不能太自私”;有的認為“凡事都應該換位思考”一場熱烈的人生大討論就在這種輕鬆的環境裏展開了,同學們的熱情如汩汩泉水,寫出來的文章見解獨到、有理有據、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總而言之,情境作文教學不僅能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啟發學生的心智,還能讓寫作時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使寫作成為學生主動樂意做的事情,滿足了學生學習中的情感需求。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 篇10

國小語文教材中選取的古詩詞大都是千百年流傳下來的語言精華,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人教版第二冊語文課本第一單元課文裏的《春曉》《村居》讓幼年的孩子們在古詩裏感受春天的鳥語花香、楊柳拂堤、草長鶯飛的景緻詩情畫意之美。窗外綠意由淺愈濃,豔陽高照,暖風習習時方知春已遠去,夏天正悄悄地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夏天會有怎樣的一番景象和別樣的情趣呢,南宋傑出詩人楊萬里筆下的《小池》把課堂裏的孩童帶到了初夏時節的小池邊。瞧,尖尖的小荷葉從清透的池水中鑽了出來,蜻蜓靜靜地立在荷葉上,展示着優雅的身姿,池邊綠蔭照水,好一番情趣盎然,生動活潑的畫面。泉眼、樹陰、小荷、蜻蜓……不需要出門,那一幅初夏時節純樸自然的動人畫面就深深地映在孩子們的腦海裏。

《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指導》中明確指導低年級古詩教學:古詩教學要以讀為主,先讀通、讀懂,再讀出形、讀出韻。然後要以趣激情,以情促思。低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尚未充分發展,但情感表現得相當豐富。他們的情感極易被激發。古詩教學,要努力創設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氛圍。要圖文結合,還要激發想象。教學時我是這樣做的:

一、理解課題。

師:“池”是什麼部首的字?它和什麼有關?請你用“池”組詞。

生:池塘、池水、小池。

師:小池指的就是——

生:小池塘

師:小池塘裏有什麼呢?詩人楊萬里描繪了小池的哪些景象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小池》。(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

藉助拼音把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三、再讀古詩。

找出景物,感受情境。

師:邊讀邊想,古詩裏藏着哪些畫面,你看到了哪些景象?(讀後反饋)

生:詩中有小荷。

師:小荷是什麼樣子的?你能描繪一下嗎?小小的荷葉像什麼?

生:小荷葉像盤子。

師:小荷葉像把傘。

師:不對。你再仔細看看。(師畫簡筆畫)

生:小小的荷葉像象牙。

生:小小的荷葉像羊角。

生:小小的荷葉像彎彎的月牙。

師:你們的比喻真形象。剛長出來的小小的荷葉原來是這樣子的,兩頭尖尖的。怪不得詩人寫——(生讀)“小荷才露尖尖角”

生:古詩下面有插圖,我從圖上看到了。

師:你們真用心,你們喜愛小小的荷葉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個句子。

(教學解析:因為生活在城市裏的孩子們極少有甚至沒有看到過剛出生的荷葉,所以要他們描繪荷葉的樣子時就會憑着平時從電視上看到或從圖畫上對荷葉的認識記憶來描繪。通過簡筆畫和課文插圖的直觀觀察,孩子才有所瞭解,才對詩句有所理解和體會。葉聖陶先生指出:“圖畫不單是文字説明,且可以開拓兒童的想象。”教材裏每一首詩都繪製了插圖,這些插圖不但精美而且與詩的內容密切相關。所以插圖是學生想象內容、理解古詩的好幫手。《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指導》在古詩教學指導中還明確指出:要引導學生創造性地描述與插圖相對應的某一詩句。)

師:詩中還有哪些景象呢?請你找一找,誰先找到了,誰就上台來畫一畫,把景畫出來。

生:詩中還有蜻蜓。

師:請你上來畫一畫。

(教學解析:興趣是低段古詩教學的不二法門。我們班的孩子最愛畫畫。我先帶個頭畫了兩片尖尖的荷葉,從他們的眼神我就看出,他們早已躍躍欲試了。只見他們一個個鼓足了幹勁,都想上來畫。一個個叫了起來“老師,詩中有太陽,你看‘樹陰照水愛晴柔’。”“還有樹陰。”“還有池水。”……孩子們有的畫池水,有的畫樹陰,有的畫太陽……一幅生動的畫面呈現在了黑板上,呈現在了所有孩子們的面前。孩子們顯得尤為滿足和歡樂。)

當孩子們畫得差不多的時候,我發現沒有一位孩子上來畫泉眼,明顯對“泉眼”理解不夠。

師:誰能上來畫泉眼?

(一個小朋友昂首挺胸地“衝”上講台,撓了撓頭,又下去了。)

師:泉眼就是泉水從山洞裏流出來的那個口子。(師畫上簡筆畫,孩子們豁然開朗。)

師:泉水流得怎樣呢?

生:細

師:是的,泉水充滿愛惜地細細地流着。請你上來畫一畫泉水。

師:泉水是怎樣的?顏色?觸摸的感覺?請你想象一下?

生:泉水是清涼的。

生:泉水是清澈的。

生:泉水是透明的。

師:這位小朋友畫的樹陰還不夠到位。要怎樣才會有濃濃的樹陰呢?

生:要樹多,樹葉茂盛……(又上台添了幾筆)

四、再讀古詩,情中有景,景中有情。

師:孩子們你們畫得太美了。能看到這麼美的畫面,我們要感謝誰呢?……這麼優美的詩你會喜愛嗎?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古詩。

(教學解析:學生理解了古詩的內容,體會了詩歌表達的情感後,入情入境地誦讀,詩中的畫面便再次呈現在孩子們的眼前了。)

五、激發想象,營造新境。

師:孩子們,初夏時節,詩人楊萬里在小池邊看到了許多美麗而充滿情趣的景象,把他最喜愛的景都寫入了詩句裏。你知道他還看到了哪些景象嗎?清澈的小池裏還會有什麼呢?小池邊還有什麼會是你——所喜愛的呢?小蜻蜓停在荷葉上在和誰説話?它從哪兒飛來的?……

(教學解析:沒有想象,就沒有情境,就沒有了品位,沒有了創意。詩是詩人由情感體驗勾勒出的畫面和意境。在教學中,教師要學會拓展這種意境並引導學生想象創造意境。一堂課下來,孩子們收穫滿滿。有了對初夏的認識,有了對本課古詩的感悟和理解,還有了自己的思維和創想,多麼的不可思議。)

語文,美在字字句句,美在情景交融,美在穿越時空的分享與相遇……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 篇11

《語文課程標準》對國小生的習作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而目前的作文教學依然存在着不適應時代要求的問題,而這種種問題歸結到一個根本點,就是將充滿人性美的最富有個性的學習和創新活動變成了枯燥、機械、應付的應試訓練。失落了學生個性的作文,是沒有靈魂的作文。為了從根本上去除,就要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這無疑對過去那種要求學生要寫有積極思想、有意義的作文,放寬了尺度,降低了難度,也是教師和學生的一種福音。國小作文教學一是引導學生對寫話有興趣;二是讓學生樂於把自己想説的話寫下來。怎樣實現這一要求?在長期的教學中我體會到,應引導國小生由想寫到願寫,再導之以法到會寫。

説起這次作文教學課堂比武的心得,可以概括為來個詞“想象”、“引導”。一直都是在從事語文教學的工作,而作文教學是整個教學難點中的難點,也一直是我的心病,尤其自己的文學水平也一般。我至今還深深記得自己的國小的時候,老師要求我們寫作文,寫一件有意義的事。於是,我們不禁都想到了“給老人讓座”、“幫農民伯伯推車”、“扶盲人過馬路”等等,殊不知這世上有那麼多的人力車需要我們去推?有那麼多的盲人在過馬路?更何況我們這那時候根本就沒需要穿過的馬路。現在想起來就覺得好笑,但笑的那樣蒼白無力,我們這些人的思維已經定式了,我們不能充分的想象,就像我在上一篇反思中所寫到的,“想別人沒想到的”,我們很難做的,我一直在致力於給孩子們童真,還他們豐富想象的工作中。這次的作文教學中,我的本意是想讓學生們能夠充分的展開想象的翅膀,我給設計的課題是《串詞成文》。這是一個可以讓學生隨意想象的題目,我給出幾組想聯繫的詞,比如,“橡皮,鉛筆,卷筆刀”,或者其他什麼都可以。但我覺得這樣似乎又太廣闊了點,甚至廣闊的他們找不到靈感,為了能讓他們找到一些靈感,於是我找來一篇範文。但恰恰是這篇範文,又給了他們新的定式,他們在想盡方法模仿它,這讓我感歎引導的作用。也許一為給我聽課的老師説的對,不應該找一篇好的範文,這樣會給他們在寫之前壓力,而去模仿這些優秀的文章。我想我會一直在作文教學中摸索,尋求更科學合理的教學引導方法。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 篇12

語文新課程理念把寫作看做是學生記敍生活、表達情感、發表見解的重要手段,國小作文教學的反思。但語文教師每次佈置作文,學生很少有喜形於色的;而談到作文教學,教師則經常憂心忡忡。

為了提高學生寫作素養,我們必須瞭解作文教學的現狀,多方面尋找原因並思考對策。

一、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大部分學生沒有感受到寫作的愉快,他們的閲讀量很小,寫作基礎較差;其次是應試作文模式過早地影響了正常的寫作教學,使他們的寫作變得功利並趨於程式化;其三是課堂寫作缺乏有效指導,陳舊的教學觀念阻滯了學生的思維,學生沒有把寫作作為一種有價值的思維活動。

實際上,寫作也是一種美育。如果學生在生活中沒有對美的追求,他有什麼必要寫作?在基礎教育階段,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比讓他們獲得知識更為重要。

2、社會方面的原因

任何困擾語文教育的問題,除了教學法及學科本身的因素,往往有其社會原因。長期的應試教育阻滯了人的思想發展。人在社會生活中不敢展現個性,缺乏自由的想象,喪失了自由表達的慾望,也缺乏自由表達的激情。

學生在課堂學習寫作,也通過社會各種渠道接受有關寫作的信息。可是,城市學生是“家庭——學校”兩點一線,農村學生不參加勞動,生活積累較差。所以,學生的選材範圍窄,語言空洞無物。

學生寫作缺乏個性,也在於他是在沒有個性的環境中成長的。長久地接觸沒有個性的文化,長久地接觸低俗文化,不要指望他能寫出有個性有魅力的文章。

基礎教育階段,要培養的是基本能力,現今的中國小教學往往沒有把寫作當作基本能力去認識,總是提出過高的要求。社會常常把寫作當成一件大事卻沒有把它作為現代社會中人的基本生存能力。這種現象值得我們思考。

3、寫作觀需要反思

反思時下的作文教學,有些失誤體現的顯然是觀念偏差。

首先在於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語文寫作和理科解題不太一樣,一般而言,只有好與不太好之分,未必有對錯之別。起始階段的寫作,學生往往不知道“高”在何處,寫得不多,難有成就感,久而為難,得不到鼓勵,最終疲於應付,倦於無趣。

其次是要讓學生真實地表達自我。有個人的思想,有個人的人生感悟,有獨特的生命體驗,作文才有價值。有經驗的教師在指導國小生作文時,往往只説“先把你想的事情寫出來”,這正是瞭解少年兒童思維特點的因勢利導。

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把寫作能力運用於生活實踐,不能熱衷於讓學生講經論道。語文教育應當讓一個人學會尊重並運用自己的表達權;學而無用,教育教學也就沒有價值。很多教師在這一問題上認識尚不到位。思想的束縛也讓一些教師的作文評價“不知好歹”,他們的評價尺度直接妨礙了學生自由表達的願望。

4、教師自身寫作水平有待提高

教師抱怨學生不愛寫,抱怨學生作文水平難提高,那麼,教師自身的寫作狀況如何,教師本人一年寫多少“作文”?由於應試教育等方面的問題,當今教師讀書少,令人擔憂;而語文教師不寫作、怕動筆,卻沒有引起廣泛的關注,作文指導《國小作文教學的反思》。教師自己不寫作,缺乏寫作經驗,卻能批改學生的作文,甚至敢於“指導”,實在有點不可思議。教師不寫作,可能是作文教學低效的一個重要原因。寫作是個人體驗很強的實踐活動,一個經常寫作的教師才有可能熟悉學生的寫作過程。只有具備個人的切身體驗,教師的指導才會令學生信服,才有效果。

二、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對策

1、在“素養”的層面重新定義閲讀教學觀

閲讀是一切學習能力的核心,閲讀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它是語文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學校定期添購課外書,充實學校圖書館(室),鼓勵學生課外閲讀;在校園的走廊、運動場等地方設立閲讀角,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閲讀他們喜歡的書本。閲讀的範圍包括兩個層面,一是不要只侷限在語文教材中進行閲讀能力的培養,要跨越一本教材進行閲讀教學;二是閲讀的種類要多,不要只侷限在文學性作品中。因為閲讀不只是涵養精神,還是獲取新知,特別是在資訊時代,從海量信息中抓取有用信息,提煉寫作素材,更是需要貫穿在平時的閲讀教學中。

家庭和學校應讓學生走出家門、校門,多接觸社會,關心時事的同時關注身邊的人和事,養成記日記的習慣。

2、把作文修改權交給學生

讓學生在讀給別人聽、交換修改、交流寫作心得中有所領悟,有所提高。

(1)樹立信心。學生初次嘗試互相修改作文,有的感到新奇,有的感到畏懼,認為自己連寫作都還有許多不足,怎麼有能力去修改別人的文章。我們首先對學生的寫作態度、寫作品質、寫作性格進行肯定,幫助他們樹立有修改他人作文能力的信心,鼓勵他們在互相修改、討論、交流中提高、進步。信心,是幹成大事的動力。有充分的信心。可以從不會到會,從幼稚到成熟。我們採用同桌互改,小組互評,從引導學生學會修改錯別字、修改用詞不當開始,再到修改語句的不通,最後到學會選材、整篇的佈局等方面的評價。這一漸進的過程,學生既發現了別人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又逐步鍛鍊了自己的能力,也達到了共同的提高。當學生髮現了他人作文中的某一點問題後,他們討論得很熱烈,找資料,問同學,甚至發生了爭執,直到把問題搞清楚為止。這是教師一去筆評改作文所無法達到的功效。

(2)傳授方法。學生有了信心之後,就要傳授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這樣能做到既有統一,又有創新。

作文修改方法,有符號的使用:如錯別字的標記符號,詞語順序更換符號,多餘詞語、重複句子的刪去、添加詞語和句子的符號,精彩語句的着重符號等。

還有評語的幾種寫法,如眉批、尾批、邊批的寫法。最後是作文和字跡按優、良、中、差評定等級,標明日期等。

修改方法的傳授,一般是從簡單到複雜。僅僅講一下還不行,還要邊講邊練,每講一種方法,就讓學生在他人或自己的作文本上找出一例或幾例來試一試。每發現一個問題,他們就有一種成功的喜悦,這是教師代替修改作文,學生難以感受的過程。通過兩三次互相修改作文,這些方法就逐漸被學生所掌握了。

(3)弄清過程。學生互相修改作文,人數多,涉及面廣,可以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新課標指出:“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學習寫作的快樂。”讓學生將作品朗讀給同桌聽,自我修改。“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讓同桌之間,互相修改對方作文。“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溝通見解。”第一步同桌互相修改,你讀我聽,或我讀你聽,聽後談感受,然後互相修改。第二步前後四個同學為一小組,一個讀,其餘三個聽,他們一起討論,一起修改,寫出評語,給出等級。第三步,在前面修改的基礎上,自由討論,可以把自己或他人的作文,拿去請教其他寫作能力較強的同學。第四步,教師在巡視的基礎上,讓各組彙報修改情況。讓作文修改得比較全面、認真的學生談修改體驗。

(4)實踐提高。學生在掌握了方法,弄清了過程之後,還要在反覆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總結提高。

學生要通過互改、互評,學習他人寫作成功的地方,找出別人作文中的不足之處,在朗讀、修改、評議過程中,領悟小作者中的選材、遣詞造句、結構順序等。學生在一起面對面的討論,雖然不是很全面、很有見地,但比不討論要好。這是學生走上成功的第一步,不能因噎廢食,否定學生互相修改作文的積極作用。

需要説明的是:把作文修改權交給學生,不是教師對學生作文一概置之不理,而是每次先抽查一個班級的上、下、差三個層次的作文各3——4篇,在瞭解這次作文基本情況之後,去指導學生互相修改,在學生修改之後,再進行一次彙報總結。這不是説讓學生互相修改,教師就撒手不管,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 篇13

本週我上了一節作文課,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圖文結合自畫像的訓練。本次習作的要求是初步感知圖文結合介紹自己的方法,領會介紹人物的基本要領:抓住人物的整體形象、長相、性格、興趣愛好等方面的特點,按一定的順序寫並配上自己創作的自畫像。由於學生剛學習寫作,能力較低,一般表現在語感不強,語病較多,思維陷於混亂,不會組織語言。因此,本次習作以發展語言能力和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為重點。

首先,我在課前讓學生回家照着鏡子自己畫自畫像,並告訴學生第二天會讓同學們猜猜是誰,請同學們抓住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畫,這樣,大家才能猜出是誰。

第二天,我上課時就把學生的自畫像在屏幕中展出,讓學生猜,學生興趣很濃,學習積極性很高。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我通過創設這一教學情境,誘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接着,我以親切的語氣給同學們介紹新朋友——杜小虎,學生的精神一下子集中起來。然後引導學生看圖,感知杜小虎同學的外貌形象。然後帶領學生從介紹人物的角度研讀例文,明瞭例文是由圖入手,從整體形象、外貌、性格、興趣等方面按順序介紹自己的。最後將圖文結合起來結合起來把握,讓學生了解到圖的描繪與文的描述緊密融為一體,兩者完美統一。

下面我就引導學生説出自己的身高及喜好。要求他們先在小組內進行自我介紹,同學之間可以相互提醒、補充。小組將説的比較好的同學推薦到班級交流,相互評議,共同提高。這個環節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參與意識,在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中,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老一輩語文教育家早就説過,作文“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具體地説,“假若有所表白,這當是有關於人間事情的,則必須合於事理的真際,切乎生活的實説;假若有所感興,這當是不傾吐不舒快的,則必須本於內心的鬱積,發乎情性的自然。這種要求可以稱為‘求誠’”。作文“最重要的原則”是“有話必説,無話不説,説須心口如一,不能説謊”。因此,在作文中説真話,抒真情,是學習做真人的一種歷練。

最後,我讓學生寫《我的自畫像》。你覺得寫哪些內容,能讓別人記住你,最能反映出自己的與眾不同,你喜歡寫哪些內容,就可以寫下來。我覺得必須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只有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減少對寫作的束縛,才能實現寫作的個性化,使學生表達出自己的主觀感受。減少了對學生寫作的束縛,才能有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不必強調種種規矩,應讓孩子放膽去寫,就像初學走路的嬰幼兒,首先是讓他有邁開步於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氣,這時候什麼走路的規矩和技巧對他來説都毫無用處—因此,鼓勵學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説的話用文字寫下來,消解寫作的神祕感,讓學生處於一種放鬆的心態,這就是人們常説的“我手寫我口”。

還有一點就是在設計板書時,我讓學生從“整體形象、長相、性格、興趣愛好”這些方面來表現人物的特點,這對剛升入三年級的學生來説,太過簡略,學生不易從板書瞭解寫作方法,這樣的板書對學生的寫作指導幫助不大,應該將板書再細化一些。

以上是我在剛剛教學完作文課後的一些反思,可能還有不完善的地方,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更加努力地去修正。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 篇14

今天下午的寫作課程由我來上。第一次接觸二年級的寫作教學,不論是備課或是整個內容的把握都有顧慮,擔心所講對於孩子們來説難懂。但心懷“讓孩子們輕鬆快樂寫作”的本心,早早去到學堂,向經驗豐富的葉老師請教相關問題。

課前用幾分鐘與孩子們回憶彼此名字與喜好,徐梓熹、秦浩聰,七八歲的孩子樂於享自己生活的模樣很是感染我。宋曉博年紀雖小,已有愛護花草的習慣,端起一盆蘭花,認真告訴我:“老師,我很喜歡它。媽媽説,如果我表現好了,可以獎勵我一盆蘭花。”再不捨地放回去。

人物外貌描寫這一章,以觀察臉譜的小遊戲開始,意在訓練觀察能力。他們很有秩序逐一舉手回答,梓熹與浩聰表現非常積極,也願意禮讓。曉博開始有些不夠自信,我幾次問他的答案,他的關注點特別,給予誇讚他得到放鬆。

複習上節試聽課內容,人物外貌幾個板塊,他們記憶清晰。一起回答的聲音也變得很響。繼續觀察圖片,關於眼睛,試聽課時他們只能寫出“漂亮”“炯炯有神”等較寬泛的詞語。在引導下,曉博用銀河中藍色星球比擬瞳仁令我驚喜,後來又説出像奶茶裏的黑珍珠。梓熹表達出圖片上眼睛像藍寶石,亦讓我覺得真實。

練習過程中,浩聰進入狀態最快也最能順暢表達讓我覺得欣慰,因此他寫出的段落全面平實。梓熹容易被打擾,尤其需要安靜環境,與他性格相同,他敢於在文字中表達自己的情感,或同情,或喜歡。已懂得抒情。曉博則更能真實表達他的所想,用“怪怪的”形容成龍的相貌。充分孩子的視角。

最後對於白板上相差無幾的得分,有不忍心,因為孩子們都懷有期待去獲得一張誠正幣的獎勵,同時保持謙謹認為那不會是自己。決定加課堂表現的一分給曉博,在其他兩位孩子偶爾聊天打鬧之時,他可以自然保持應有的剋制,專注於課堂。這是學習過程中很重要的品質。

他們樂意認真思考,使我產生非常大的信心。現在他們的思考,聯想與表達層面,是單純,零散,有趣的。經過訓練,他們會逐漸得到階段提升。當然,我最希望的是他們可以轉變上次來時所説自己害怕寫作的觀念,希望他們喜歡上用文字表達自己。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 篇15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但是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不管是中心小的學生,還是完國小生,聽、説、讀、寫的能力很差,不能對外來信息很好分辨、歸納和接收,直接導致説、讀、寫不能順利進行。特別是習作這一板塊,大多學生作文時的所表現出的共性是“想着事物的形象,口頭表達也很精彩,但是筆下卻形容不出來。”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必須做到:

一、要淺化習作入門,讓習作簡單起來

作文是什麼,怎樣才能寫好作文,這些都需學生在長期的作文實踐中慢慢去理解、體會。所以,對於語文教師,特別是教作文起步的老師來説,不要一開始就和學生講述許多作文的理論和習作放法,這樣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厭煩而有壓力,喪失了對作文的興趣。在習作入門課上,老師可以這樣告訴學生:作文就是“我手寫我口”。可以寫你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你的快樂、你的煩惱、憂愁;寫花、草、樹木、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寫同學之間鬧矛盾、互相幫助或做的小遊戲;寫考試不及格或考了滿分;還可以寫你犯錯時、被表揚後等等。這樣一來,對於國小生來説有着很強神祕感的“作文”,就變得簡單了,他們相信自己也能寫出文章來。

二、練寫觀察日記,積累習作素材

魯迅先生説過:“讀書必須像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樣才能釀出蜜來。”同樣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提倡“觀察教學”。通過調研,時下一些農村國小學生還不會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寫觀察習作,更不善於發現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和生活中的“美”的事物。説明一些老師還沒有樹立大語文的教學觀,沒教給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及如何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別人。加上農村孩子課外閲讀面窄,寫作時思維較定式,不靈活,所以造成在寫觀察習作、想象作文時無從下手。因此,我們一定要樹立大語文教育教學觀,作文教學一定要從內容入手,讓學生要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自己身邊的事。

要解決這一問難題,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經常指導學生練筆,使每個學生都能練出一雙鋭利的眼睛,學會觀察事物,提高觀察能力,養成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從而使生活周圍的人和物爛熟於心,出口成章。

學會觀察事物,提高寫作能力,從哪入門呢?那就要培養學生養成寫“觀察日記”的習慣,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少年兒童熱情,對新生事物敏感,且充滿活力,而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能觀察到許許多多的東西,如自然景物的狀態,氣候的千變萬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會的各種現象等,如果光觀察不記錄,那麼很多新鮮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動感人的場面很快就會忘記,即使日後能回憶,也是朦朧的殘缺的。

所以,時下農村國小作文入門教學,除了加大學生的閲讀面,讓學生學會讀書外,教師在教導學生養成觀察習慣的同時,還要養成練寫觀察日記的好習慣。

三、在玩中學,玩中寫,培養習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如果對某件事物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就會興致勃勃地去觀察研究,想方設法弄明白其中的奧祕,而愛玩又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教學中用遊戲的方法教孩子們寫作十分有效,這樣可以激發他們的想象力,提高興趣,調動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所以,將遊戲融入到作文訓練中,教學生玩中學,玩中寫,寫中再現玩趣,那麼他們就會覺得作文是一件最輕鬆平常的事。這樣,學生有話可寫,有情可抒,有感可發,再也不覺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四、引導學生正確地閲讀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涓涓細流,匯成江河”,只有厚積才能薄發。調研中發現,時下還有很多學校沒能給每個學生有充分的機會和時間進行大量的閲讀,課外活動均被應試時間所佔用,從而造成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低。殊不知只有大量的積累才能為其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也只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才能寫好作文。但是國小生大多缺乏自覺性,只有不斷的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一年級可以從用詞説話練起,一日一句;二年級可以佈置學生每天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中高年級可以課外向學生推

薦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並學習運用;還可以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同時讓學生多進行課外閲讀積累詞句,還要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積累方法。如從網上查閲資料,收集日常生活中老人們説的一些有趣的俗語等等。這樣經過長期的積累和內化,學生寫作的語言資料庫就不斷地豐富和完善,寫作時遇到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作文興趣也就提高了。

五、做好作文評價

學生的作文是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他們不管寫得怎樣,都強烈地期待得到老師公正、客觀、實事求是的評價——或熱情地讚揚、鼓勵,或誠心地幫助、指點。可見,老師在作文評價中表現出的態度、情感及準確性直接影響學生的寫作情緒和興趣。好的評價應從實際出發,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評價方式。應經常依據學生的反饋信息,設計誘發學生自己探索問題的慾望,讓學生自己尋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以便發展思維,改進完善學習方法。因此,老師要用讚賞的眼光去批改學生的作文,並通過評語使學生得到知識上的滿足,學習上的動力,心理上的平衡。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激發學生的作文的情感,同時,還要培養學生養成勤於動筆的好習慣,在生活中、課外閲讀中多積累一些素材,這樣,學生對作文就不會有畏難的情緒,從無話可説變成我有話要説,從要我寫變成我要寫;從用詞幹巴變成筆下生花,千篇1律變成百花齊放,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何為“下筆如有神”。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 篇16

提到作文,孩子們都怕,記得我讀國小時,也是一樣,不知如何下筆,總覺得無話可説,也許是因為如此,作文教學是我一直思考的比較多的問題。我覺得國小作文教學還是要從模式教學開始,使學生逐步達到創新進步、作文有成。其實模式,簡言之就是事物的一個樣板、櫃架,很多的人都認為,作文就是一個創造的過程,不應對孩子們要求過多,要讓他們自由發揮。但其實,孩子們連最基本的作文知識都沒有,又從何談起説寫作文呢?而三年級又是作文起步最關鍵的一年,所以我覺得應先讓孩子們瞭解作文的基本的模式,於是我要求孩子們作文一定要分開頭、中間、結尾三部分,而在此基礎上,再教孩子們如何將句子寫通順,怎樣分自然段寫。然後,再進一步的引導孩子們怎樣一不一不把內容寫清楚、寫具體,等等。

記得,我受到老師第一次表揚的作文是寫的《我的爸爸》,而這篇文章就出至於我心中最真實的感受。現在想想,這也許就是關鍵,只有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你的文章才可以成為受人觀注的文章。雖然三年級還只是作文的起步階段,但我仍要求孩子們寫作文時儘量寫自己身邊最真實的事來寫,我還有一個要求:每篇作文的結尾一定要寫出自己的最真實的感受和觀點。

要想寫好作文,無在乎多練。內容大多取之於生活中的小事,或班級中出現的事寫自己的感想。其實,課文也是很好的小練筆的來源。孩子們的小練筆,我並沒有太多的限制,給予他們自由的發揮空間,字數也不限制,有話時可寫多些,沒話時也可只寫幾句話。但一定要寫自己心中最真實的感想。而這些只是我在作文教學中的一些小的看法,其中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有待以後進一步探究。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 篇17

學生對寫景作文往往抓不住特點進行描寫,順序錯亂,文章缺少一切景語皆情語,寫出的文章難免文章空泛。因此我在教學中從以下方面入手進行作文教學。

首先,要抓住景物描寫的特點,重點分析作者描寫景物的藝術手法以及景物的特點。寫景抒情散文最主要靠寫景來抒情,緣情寫景,以景襯情。那麼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這一特點,要引導學生去發現景物的特點,然後引導學生歸納概括。

其次,要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我們在教學中要辨別梳理作者的聯想,這一點很重要對學生的寫作思路擴展有非常大的啟發性。如,六年級第一單元課文《山中訪友》一文運用聯想訪問山裏的朋友,表達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那麼就此可以開導學生在作文時在描寫主體時不妨要進行聯想。語文教學始終圍繞學生的“閲讀與作文”我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的閲讀方法和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的指導。學習一篇課文學生首先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要弄清文章主要內容;作者的寫作順序怎樣,他為什麼要這樣寫;走進文本,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佈局謀篇、遣詞造句的方法。走出文本,想一想,我為什麼要讀這篇文章,通過學習我學到了些什麼?然後把自己的學習收穫寫一篇小練筆。

第三,要注重文章的誦讀,語文教學離不開誦讀,要讀出文章的情感和韻味,要學生彷彿身臨其境。

第四,沒有必要對文章的結構層次做深究,寫景抒情文章重點是

寫景和抒情。但我們在教學時要梳理作者的聯想片段,對聯想片段進行分析和闡述,反襯作者的喜愛之情。

最後,寫景抒情散文教學需要師生互動,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設計好有啟發的問題進行開導,亮點可以在重點部分出現,注意教學要開合有度,高潮部分要高漲讓學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事實證明,作文教學平時要加強積累,教師要多訓練。培養學生想象力,使學生想象豐富,學會全面地考察事物。這是本學期作文教學閃光點。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 篇18

多媒體條件下為我們作文教學開闢了嶄新的天地,帶來了作文教學模式的變革。但在教學探索的過程中,我覺得還有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去研究思考。

(一)教學進程和效果如何監控。

網絡是一個浩瀚無邊的信息海洋,學生一旦進入多媒體條件下,課堂教學往往難以控制。而課堂教學是不允許漫無邊際。所以,必須採取一定的技術手段實施監控,如屏蔽互聯網,只允許學生在學校作文專題網上活動。當然,最重要的是對學生寫作目標完成的情況進行監控。學生上網前,教師要給學生交待清楚目標任務和要求,以及完成任務的時間限制,任務完成了的同學可以瀏覽其它相關網站的信息。

(二)師生信息素養的如何提高。

在網絡作文教學過程中,建設作文專題學習網站,需要教師蒐集、處理、整合來自各方面的信息資源,並要和信息技術教師一道設計、製作專題網站;學生在線選材、在線構思、在線表達和在線評改時,都需要教師的指導;學生瀏覽網頁,用計算機錄入,要通過網絡交流意見等,都必須較熟練地掌握計算機和網絡操作的技術。因此,師生都有待進一步提高信息技術素養。

(三)班級人數如何控制。

多媒體條件下下作文教學只適合小班化教學,超級大班必定會影響學習效果。因為學生在線選材、在線構思、在線表達和在線評改都需要教師的個別指導。像我們班人太多,自己也深感力不從心,加上眾多的人從同一專題學習網站上瀏覽信息,也會影響速度。

(四)學生的網絡道德如何教育。

網絡空間是一個十分自由的交流空間,任何人都可以發送信息,也有極少數同學有意向網上發佈擾亂性的惡意信息,甚至還有同學上了互聯網瀏覽一些不健康的信息,這都需要教師給學生講清道理,引導學生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促進自己的發展,通過誘導、説服教育,來提高學生網絡道德素養。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 篇19

作文教學歷來是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國小生作文教學反思。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作文教學的難點其實在於學生無素材寫。無素材可寫的原因之一,就在於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把作文教學植根於生活的土壤之中。在兩千年前我國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説過:“不觀於高崖,何以知顛墜之患;不臨於深淵,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於海上,何以知風波之患”。孔子的話形象生動地闡明瞭知識與生活實踐之間的關係。由此可見,知識從生命開始,與生活同行。生活是作文創作的源頭活水。作文與生活是血肉相連的。我們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課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廣泛地應用,在用中學,在學中用,以此提高學生習作的興趣,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的作文素養。

一、作文教學要源於生活

“源於生活”是新課程的一大特點。貼近生活,讓語文教學生活化,是重塑語文教學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作文教學是語文課程中最具生命個性的教學層面,是具有個性的學習主體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學生放飛情感,表明態度,實踐人生價值的體現。新課標要求寫作教學“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基於這一理念,我認為,作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敢於表達的能力,要解除羈絆於學生作文情感的條條框框,為學生提供體驗生活的機會。學生讓學生在開放中放膽作文,弘揚人性,放飛情感,寫真實的生活,述生動的情感。

二、讓生活成為習作的源頭活水

生活,永遠是作文創作的源頭活水。在日常生活中聽、説、讀的活動總陪伴我們左右。我認為引導學生“多讀、多聽、多想、多説、多記”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徑。作文教學生活化,就是強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關注生活,擴大信息接受量,讓源頭活水滋潤學生的心田。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學習作文、應用作文。“生活處處皆作文”,報刊雜誌要看,廣播電視要聽,中外名著要讀,名勝古蹟要賞,山川河流要遊。從打電話到接待客人,從寫留言條到寫申請書,從看電視廣告到看電器説明書,無一不是聽説讀寫能力的運用。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多讀、多聽、多説、勤寫生活隨筆”,努力把習作自然而然地由課堂擴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廣闊,習作就有多廣闊。

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會,在這其中學生品嚐了成長過程中的苦樂酸甜,也體味到了親情的可貴。然而,許多學生認為每天都和父母接觸,實在沒有什麼讓人激動的事情。在這時,教師要採取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去細心觀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讓學生動情的東西。如讓學生回家參加家務勞動,學習勞動技能,和父母一起體會勞動的甘苦;父母節日或生日的時候,給父母送上自己親自做的禮物等等。體驗親情,積累寫作素材。還可以讓學生和父母每週談一次心,把成長的困惑告訴家長,把成長的成果和家長一起分享。學生在與父母的交流中,享受到了親情,也為學生的學習奠定了情感的基礎,同時也積累豐富的習作材料。有了豐富的習作材料,學生將必克服作文無話可説,無事可寫的難題。

三、讓語文教學生活化

作文是語文知識的實際應用,語文是否學的好、學的紮實,是作文成敗的前提。“語文教學生活化”就是把語文教學植根於生活的土壤中,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應用語文,學好語文。四五年級的學生,課外閲讀能力提高了,並學會了做讀書筆記。在每節課的組織教學時間裏,我指名一、二位學生將課外書中抄錄的好段落、好句子念或背給大家聽。。一方面,更多的學生主動去閲讀課外書,另一方面,寫作水平有了較大提高。目的在於拓寬學生的視野,做生活的有心人,併為寫作提供素材。漸漸的,學生在生活中養成了會聽、會想、會説的習慣,作文指導《國小生作文教學反思》。充分利用班級舉行的各種活動學習語文。如班委選舉,上台作競選演説;運動賽場,小記者在行動;新年到了,讓學生寫《我設計的聯歡會》……班級的這些活動“語文化”,真可謂一舉多得:學生既是在實踐語文,又是在搞班級建設;教師既是在進行語文用法訓練,又是在進行班級教育。每月學生獨自出一份手抄報。由於學生平時能留心班級生活中的閃光點,一篇篇感情真摯,內容鮮活的文章,由此誕生了。對學生而言,這些手抄報是他們國小時代的成長紀念冊;對老師來説,則是班級生活與語文素養和諧統一的結晶。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無處不生活。讓生活成為語文學習的動力和參照吧,同時讓學生通過對語文的學習去關注生活,獲得各色人生經驗,品味各色別樣人生,書寫心中的篇章。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 篇20

作文一直是令我校師生頭痛的事。在教學中教師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導作文,費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學生卻是怕上作文課,也怕寫作文。作文教學水平不高已成了長期困擾我校作文教學的嚴重問題。

一、立足於學生的個性心理差異,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

立足於學生的個性進心理差異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是國小生根據自己在社會生活實際中不同的具體經歷,用書面語言積極、真實、客觀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體驗的形式。在訓練過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師尊重兒童,相信兒童的自主意識,在評價上充分發揮激勵機制的積極作用,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所發展。它符合《語文課題程標準》中提倡作文講真話,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對提高國小生的語文素養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作文要“寫自己想説的話”,“自由表達”作文內容,“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為了實現這個培養目標,我們採取了以下措施:

1、培養學生“寫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所經歷。國小作文教學一直被限制在“師授作文”的狹小天地中,無疑是對學生智慧的禁錮和個性的扼殺。培養學生寫寫“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所經歷”,就是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現個性風格。老師應大力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表達,甚至寬容學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點,讓他們自己去克服,讓他們自我成長,從而使學生個性在文章中日益張揚起來,讓一個個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靈活現、充分展現。

2、培養學生寫真情實感的作文。真情實感是作文個性化的基礎。在作文訓練過程中,我們要主張寫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情感、真實的思想。在訓練方法上應強調:

(1)只定範圍不命題。讓學生有話好説,有話要説,鼓勵學生在一個範圍內,從生活中找素材,寫出真情;

(2)重視表達方式,但不限文體。鼓勵學生突破常用文體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鮮活的思想;

(3)不限篇幅和篇數;

(4)強調寫真情實感,但不限於寫真人真事。

3、培養學生作文有新意。個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體驗,有真情實感,還要有自己獨特的感悟,將身邊的瑣事寫出“典型”、寫出新意來。因此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時時處處留意生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對生活的感悟需要長時間逐漸培養,老師要結合實際,適當加以引導。引導學生將自己不同於別人的感受寫出來,作文就不愁沒有新意。

二、立足於學生的身心特點,通過寫童話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激發學生展開想像和幻想,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國小生的想像能力發展較早,他們常藉助幻想的方式來觀察理解和解釋他們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話作文可以用其所長,把學生潛在的想像力激發出來。因此,訓練學生寫童話,既符合當前落實新課標的形勢,也順應了他們心理髮展的規律,對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幫助。

兒童是天生的“浪漫主義”的“童話作家”,童話化作文的訓練就是要放飛他們的想像,讓他們猶如翱翔於藍天的芻鷹;遨遊於大海的魚兒!充分享受作文課帶來的快樂。為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我們採取了以下做法:

1、提供想像條件,鼓勵大膽幻想。童話作文的內容,涵蓋了學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間。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話中得到映照;學生的喜怒哀樂,也能在童話中得以體現。我們積極鼓勵學生説自己想説的話,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選材。在訓練中我們要給他們提供自由想像、獨立思考的情景條件,鼓勵他們大膽幻想。有了自由馳騁的空間,就再也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的限制,學生才得以充分的發展。

2、教會構思方法,提倡個性表達。童話往往以引人入勝的情節吸引人們,所以在訓練學生寫童話時得講究巧妙的構思。同樣一個富有新意的題材,構思不好,它也不會吸引人。童話語言獨具特色,寫童話比寫一般記敍文在發展學生的語言方面具有優勢。學生具有廣闊的表現空間,可以綜合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其次,童話是學生內心思想情感真實的反映,它折射出學生的性格、興趣、愛好,這使得學生在語言表達上富有個性化。

3、注意立足現實,要求合理想像。一旦兒童思緒揚起,往往又會乘着興致,漫無邊際的想像開去。因此,我們要向學生提出想像合理的要求。因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義。是合理還是不合理,兒童往往把握不住,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兒童並不能掌握要領。教師的作用,在於適時發掘學生的心靈火花,讓學生立足現實,合理想像。

三、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對學生開展作文教學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離開了生活便沒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訓練是在作文教學領域對生活教育的理論借鑑和實踐探索。

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寫作是作文當前教學的需要。從教學對象來看,學生虛假作文的現象很嚴重,仿寫、甚至抄襲現象還較普遍,從文中所反映的學生認識生活的水平與能力還較弱;從作文教學過程來看,教學過程與學生生活脱節,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氣息。為了使學生能寫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時的把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表達出來,我們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1、教會學生觀察生活。作文訓練中的即興觀察或有意觀察,都是認識生活、獲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時我們要教給學生觀察方法並有意引導學生去觀察周圍美好的人和事。如觀察鄉村、街道的重大建設與細微變化,觀察社會各階層人物的工作表現,觀察大自然的樹木花草、日月星空……

通過觀察,激起學生的作文興趣,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陶冶學生的情操。

2、組織學生參與生活。有意識組織活動,使學生有可能積累較典型的寫作材料。這不僅關係到作文教學的成功與否,也關係到能否在引導學生認識生活的過程中,深化作文主題。如組織學生開展“他真行”等演講形式的主題活動,配合重大節日組織學生舉辦聯歡會,平時組織學生郊遊、參觀工廠、深入農村,定期舉行校園文化藝術節……

這樣,可以激起學生表達的慾望,產生作文興趣。

總之,實踐出真知。我們從作文訓練的需要出發,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為積累作文材料而進行社會生活實踐。如種植花草樹木,讓他們瞭解植物的生長過程;飼養蟲魚鳥獸,瞭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參與家務勞動及公益勞動,體驗勞動的滋味;考察鄉生態環境的變化,從而懂得保護環境……在實踐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引導學生體會實踐的感受,引導學生善於把這一切所見所感裝進自己的“素材庫”。

國小作文教學反思 篇21

現代國小語文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積極吸取現代語文教學思想的精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探索和發展,不要被傳統的作文教學思想和作文教學模式所束縛。這樣國小語文作文教學才能夠有新的發展,也才能夠滿足現代素質教育對國小語文作文教學提出的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作文教學的實際特點和學生的能力發展情況結合作為教學基礎,積極尋找新的、更加符合現代學生心理髮展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教師還應該真正的尊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和教師是平等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往往能夠了解到學生的真實的想法,這對於教師的下一步教學行動的開展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將學生的寫作和實際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

為了提升國小生的寫作的能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有意識的跟學生強調,將自己的寫作和自己的生活結合起來。這樣學生的寫作能力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有效的發展。這是因為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升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形成的,也不是憑空就能夠得到提升的。對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升應該以學生的實際生活作為基礎,在學生的實際生活的基礎上,教師要找到學生的能力發展和素質提升的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在以前的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會讓學生大量的背誦。而現代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則會更加關注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舉個例子來講,在傳統的作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會要求學生背誦大量的古詩、名言名句和有名的、高質量的文章,並且要求學生以這樣的文章作為模版進行寫作。其實這是畫地為牢。這樣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被限制在這些內容中。而現代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則更多的讓學生去理解和感受。對於一些高質量的文章,教師會鼓勵學生去理解,感受其中藴藏的深意。同時,教師還會積極的將這些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教師會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內容。除了課堂教學以外,教師還應該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生活。因為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教師不可能在課堂教學中真正的百分百的重複學生的生活。因此,教師需要讓學生在日常生活的過程中去體驗生活。比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自己的生活進行仔細的觀察,詳細的記錄下自己一天的所思所想,記錄下自己的奇思妙想。這些都為學生日後的寫作積累下了寶貴的素材。

二、讓學生自由的想象和創造

現代國小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自由的想象和創造。這是學生能力的發展的必經之路。國小生的思維其實是比較自由的,在看到一些事情或者東西的時候,學生也會積極主動的進行思考。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能力其實也是得到發展的。現代國小語文作文教學要改變傳統作文教學的命令式的教學任務,轉而給學生更大的空間和自由。比如説教師可以讓學生完全按照自己興趣愛好寫作文,在寫完以後教師要認真的批改,並且和學生積極的溝通和交流,瞭解學生的所思所想。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給教師出題目,讓學生和教師一起思考題目。這樣教師就能夠看到自己的思維和學生的思維的差異。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會有針對性的處理一些問題。

三、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

現代國小語文作文教學工作的開展還需要教師注意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自信心。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表揚學生,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很棒的。這樣學生對語文學習、特別是寫作學習的熱情就會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時,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可以令學生在思考的時候效率更加的高,更加的令人滿意。現代國小語文作文教學對學生的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從更高的地方,看到更遠的地方。簡單來説就是要從學生的發展的長遠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語文作文教學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在考試的時候獲得更高的分數,同時更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以後的發展道路上找到前進的方向,讓學生更好的成長。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通過合適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自信心。這是做好現代國小語文作文教學的必然選擇。而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就必然離不開教師對學生的作業的批改。在批改作業的時候,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能力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批改方式,舉個例子來講,在批改能力比較強的學生的作業的時候,教師可以用比較嚴格的方式來,而對於能力相對來説比較差的學生來説,教師則可以適當的放寬鬆對學生的要求,儘可能的給學生多一些的分數。這樣當這部分學生看到成績以後不會太過於失望,反而會產生堅持下去的勇氣和信心。長此以往學生的能力發展會更加的理想。現代素質教育對國小語文作文教學工作的開展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現代國小語文作文教學要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引入新的教學思想,在實踐中教師要不斷的探索和創新,只有這樣國小語文作文教學的質量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提升,為國小生日後的能力的發展和語文素養的提升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