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關於風物的作文

作文1.69W

長沙風物之民間廟會篇

關於風物的作文

長沙自古廟宇林立,香火盛旺,由廟宇產生的大小廟會多不勝數,形成了舊時長沙城鄉廣大勞動人民的民間文化生活。廟會既是彙集民族風物和民間文藝的一種形式,又是古代傳統市集的一種形式。

舊時長沙城鄉的廟會中,陶公廟會是規模大、影響遠的廟會之一。該廟位於長沙縣榔梨鎮臨湘山上。

據《晉書》和《長沙縣誌》記載,陶公廟建於505年(南朝梁天監四年),距今1491年,是當地士民景仰東晉太尉、長沙郡公陶侃的後代陶淡和陶桓的清名盛德而興建的。陶淡和陶桓是叔侄,兩人棄家修道,結廬修練於榔梨臨湘山,後羽化成仙,成為知萬事,醫百病,求晴得晴,祈雨得雨,能退兵災,應萬事的仙人肉身菩薩。陶公廟正因此而聞名於世。歷史上每次陶公菩薩出巡,都是由官府迎送,其中有4次是由巡撫大人親自迎送。1688年(康熙二十六年),長沙大旱,湖南巡撫趙申喬親赴榔梨陶公廟迎接陶公真身菩薩進城求雨。還真為陶公菩薩碰中了,儀式過後,果真“天忽大雨,水盈尺”。因此,陶公廟從建廟起,就一直受到歷代王朝的重視和保護。清咸豐皇帝還封陶淡和陶桓為“孚佑真人”和“福佑真人”並下旨將陶公廟祀列入禮部春秋祭祀名單。

每逢兩個陶公菩薩生日----農曆正月十三和八月十七日,善男信女們都要舉辦盛大的廟會,以慶陶公菩薩的壽誕。廟會每次時間長達10天左右。前來趕廟會、朝拜的香客成千上萬,其中有來自川、鄂、豫、浙、閩、贛、粵、桂等地的香客。他們對陶公菩薩虔誠至極,用“朝肉香”的形式(將小香爐用線吊於手肘皮下)頂禮膜拜。每次廟會,古戲樓上照例是好戲連台,長沙城裏的戲曲名角都登台演出,有湘劇,也有京戲,整天整夜的連演連唱。唱得精彩時,有錢人爭相往台上拋賞錢,窮人家則為之喝采…….廟坪裏,玩龍、舞獅、羅漢舞、竹馬燈等競相上聲,廟會成了百藝彙集之所。

廟會期間,商賈雲集,買賣和交換物資的生意十分紅火。一時間,香火鞭炮不絕,香客、戲客人湧如潮,熱鬧非凡。這自然促進了陶公廟四周的經濟繁榮。人們因為廟會的需要,結廬成市,首先形成了“三仙街”,接着逐漸形成了今日的榔梨鎮。因此,有民謠雲:“榔梨街上不作田,兩個生期吃一年”。

長沙地區除陶公廟會外,還有其它許多廟會。這些廟會與陶公廟會比較,只是在內容和規模上有所不同而已。如望城縣沱市鄉經前的轄神廟,清道光、咸豐(1821--1850)年間已具相當規模,廟內戲台設計巧妙,音響效果好,藝人們的'道白、唱腔都非常宏亮。每年農曆7月12日為轄神菩薩在各鄉周遊一圈。廟會開始後,按廟規,每個香客朝拜之時,都得先在廟門前殺一隻公雞敬神。每逢廟會得邊疆唱戲10天,白天10台戲,由廟開支,晚上9台戲由當地行會開銷。長沙省城的湘劇名角,如小生吳少芝、老生歐雲霞、花臉廖鬆柱、小丑李少成、老旦蓋梅先和花旦“六歲紅”等都是這裏的常客,給廟會更添熱鬧氣氛。廟會期間,鎮上小商小販眾多,前來看戲的人山人海,既有農民,也有鄉紳,還有城裏來的闊太小姐。

各地廟會在內容上雖有所不同,但作用是相同的,如果剔除封建迷信的糟粕,留下它豐富勞動人民文化娛樂生活,促進地方經濟繁榮的積極作用,那麼它仍不失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好的傳統風俗。

標籤: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