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老家的樹作文彙總九篇

作文1.33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老家的樹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老家的樹作文彙總九篇

老家的樹作文 篇1

我農村老家有一棵柿子樹。

這棵樹的年紀應該不小了,是我爺爺親手栽種的。這棵樹上的柿子,我爸爸小時候吃過,現在輪到我享用了。

爺爺知道我喜歡吃柿子的,每年,爺爺都會到送不少柿子到我們家。剛送來的柿子,多數是青色的,摸上去硬邦邦的,咬一口,苦澀的很,根本不好吃。爸爸便拿一些柿子放在窗台上,但窗台的位置總是有限,爺爺送的多,有一大半柿子留在箱子裏,就留在窗台下吧。

這些青色的柿子,躺在窗台上,排成一排,享受着陽光的照曬。三兩日,青色就褪去大半,顏色逐漸泛紅,再過不幾日,柿子紅紅的,軟軟的,我嘗一個,甜甜的,暖暖的,還帶着陽光的温度,

過了些天,爺爺來城裏辦事,又給我家捎帶來好多柿子,這次爺爺紙箱裏,用紙骨立成格子,一打開箱子,一個個柿子整齊有序的躺在箱子裏,個個紅亮飽滿,拿出一個嚐嚐,一口甜到心裏去,似乎和窗台上曬熟的柿子,味道不一樣,還是枝頭的柿子味道純正啊。

我很好奇,便問爺爺。一棵樹上的柿子,為什麼結出的柿子不一樣呢?爺爺笑着説:“這是柿子樹樹梢上的柿子,是爺爺用網兜一個個小心套下來的,它們立在樹的最頂端,得風得水得陽光,自然長得好。你要是把柿子放在不得陽光的地方,存放不好,柿子恐怕沒有熟就爛掉了。”

我連忙跑去打開早前爺爺送來的那箱青柿子,果然發現,有的仍然是青的,有的發了紅,有的長了黴斑,還有的已經爛掉了。

我看着窗台下紙箱裏的柿子,再看看窗台上曬紅的柿子,和樹梢上自然熟的柿子,不禁想到我們的成長。那些成長環境好的人,一切都順風順水,順利成才。而有一些人,如窗台上的柿子,雖然成長環境不好,但是抓住陽光恩賜的機會,也要努力曬出作為柿子的甜味,是的,也許我們努力的終點,就是那些枝頭柿子的起點,但是,沒有了窗台,抓不着陽光,我們的青春就可能在陰暗處黴爛。

老家的樹作文 篇2

清晨,原本安靜的氣氛被一陣喇叭聲打破,我也從這種氣氛中清醒過來,於是穿上衣服打着哈欠,來到陽台上做早操。

母親似乎也被我的這種舉動所驚醒,她穿上我從沒見過的一件大衣,來到我的身邊説:“今天要不我們回老家摘核桃吧。”我聽到核桃二字便立刻從陽台上一躍,跳到母親的跟前,瘋狂的尖叫着,母親似乎很煩躁,聽到我這種聲音,大叫了一聲:“你這孩子,發什麼瘋。”我立刻假裝像老鼠看到貓似的站到一邊。

過了一會兒,母親的氣下了,她叫我出來打扮好,準備回老家的東西了。

回到老家,看着一顆一顆有手掌那麼大的核桃,我不禁口水直下,但不知為何,心中總覺得缺了點什麼。

不過,我已經顧不了那麼多了,一下爬上了樹叉,一手摘下一個,剛準備扔下去時,卻想起了兒時與老舅一起摘核桃的情景。

那時,老舅每次都會拿來一把梯子,順着梯子往上爬,坐在樹枝上,左手摘一個,右手摘一個,但是他總會高聲的説:“快來接住他們,不要讓他們受傷了”,那時的我總會小心翼翼的把核桃放到竹籃裏,覺得摘的夠多了,便叫老舅下來。

老舅每當下梯子時總是留下一格,從上面跳下來,我總以為他會摔倒想要扶他,他卻擺了擺手,穩穩當當的落在了地面上,那時我總會用大人教育小孩子的口氣對他説:“您多大了,還從上面跳下來,不怕摔倒了,受傷了嗎?”而他總是拿起旁邊裝滿核桃的竹籃,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一樣,進到了屋子裏。

我跟在後邊重重地歎了一口氣,他便轉過身來讓我和他來一場撥核桃大戰,面對這樣的挑戰我怎麼會拒絕呢?只能硬着頭皮幹上陣了。

經過激烈的鬥爭,老舅贏得了勝利。當我正陶醉在回憶中不願出來時,一聲“哎喲”,把我拉回了現實,看到母親正捂着頭頂,不知發生什麼事。

我故作生氣地説:“摘個核桃也能出這麼大聲,你真偉大。”然後摸了摸頭髮,吐了吐舌頭,從樹上跳了下來,跑到屋裏,媽媽笑着追了上來,就這樣,我與母親玩了一下午。

我覺得我似乎繼承了老舅天生好玩的天性,也覺得老舅變成了夜空中的一顆星,照亮了我心中的那盞明燈。

老家的樹作文 篇3

秋季是收穫的季節,又到了棗子成熟的時候。在我老家的院子裏有一棵高大挺拔的棗樹,每年這個時候,樹上都掛滿了成熟的棗子,就像一顆顆紅紅的寶石,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聽爺爺説,這棵棗樹已經有一百多年了。棗樹的樹幹就像老人那飽經風霜的臉,佈滿了深深皺紋。棗樹渾身上下還長滿了像針一樣的尖刺,稍不留神就會狠狠地刺你一下。春、夏、秋、冬,棗樹經歷的那麼多的風雨霜雪,它依然頑強的挺立着,每年還是一如既往的給我們帶來又脆又甜的棗子。

春天,萬物復甦。棗樹也悄悄地長出了許多嫩嫩的綠芽。四五月份,棗樹開花了,米黃色的棗花很小,也不豔麗,但散發着醉人的清香。引來一羣羣勤勞的小蜜蜂,在花海中忙碌地採集着花蜜,這就是甜甜的棗花蜜。慢慢的棗花凋謝了,樹枝上長出了一個個圓錐形的小棗。小棗漸漸長大,顏色也由青色變成半青半白,這時味道又苦又澀。過了一段時間,棗子長大了,變成了半紅半白,味道是酸酸的。最後棗子成熟了,顏色像血染的一樣紅豔,吃起來又脆又甜。

棗子成熟了,到了採摘的時候。大人小孩都聚在棗樹下,能夠着的棗子用手摘,夠不着的,大人拿着一根長長的竹竿去打棗。紅紅的棗子落了一地,小孩子們一個個忙碌的撿着棗子,不一會兒就裝滿了一個個籃子、筐子。

如今我離開老家來鄭州上學了,但每年棗子成熟的時候,老家那棵棗樹就會出現在我的腦海裏,童年美好的記憶,我一生也不會忘記。

老家的樹作文 篇4

在我的老家,有一棵不知道在什麼時候種下的楓樹,聽大人説,這棵樹比我的年齡大多了。在我的記憶裏,這棵大楓樹,它一年一年陪伴着我長大,是我的夥伴和朋友。

春天,大楓樹抽出了嫩芽,像一隻只嫩綠的小手,在向春姑娘打招呼。遠遠望去,它們又像在玩拍手遊戲一樣,一個挨着一個。這些嫩芽在春風中慢慢長大,到後來,便開始新陳代謝,幹老的葉子飄到了地上,我常常撿起來,當作小船,放到河面上,讓它們懷着一個個美好的夢想,遊向遠方。

夏天,楓樹的葉子變得深綠。在早晨,楓樹是小鳥的演出舞台,各種鳥兒唱的婉轉動聽;中午和下午,則變成了知了的合唱音樂廳,聲音高亢嘹亮。在整個夏天,楓樹那茂密的樹葉,又像一雙雙手為我們擋住了烈日的炎熱,把涼爽送給了我們。同時,它還像一個吸塵器,吸食到處飛揚的灰塵。我記得,在夏天的下午,我總會跑到樹陰下去看書,大楓樹也似乎懂得我的心思,即便太陽再猛烈,也不會讓陽光炙烤到我身上,大樹下,成了我最好的夏日書房。

秋天,陣陣秋風吹來,許多樹的葉子變黃了,就像一隻只黃色的蝴蝶,在空中飛舞,最後落到了地上,一片又一片,疊成了一張張醒目的黃地毯,人踩在上面,“咔嚓、咔嚓”響,如在彈奏清脆的樂曲。而此時大楓樹的葉子,卻開始變紅了,先是嫩嫩的淺紅,最後再變成深紅,十分鮮豔,我忽然記起了杜牧的《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原來真是這樣啊!

冬天,大楓樹的葉子也開始凋零,最後也變成光禿禿了。但大楓樹冬天也有好看的時候,那就是在下雪時,天上的雪如鵝毛一樣飄下來,落到了楓樹的身上,彷彿給它披上了雪白的外套,又好像讓大楓樹長出了雪白的葉子。天氣寒冷,但大楓樹總是默默地站在原地,默不作聲,也不叫苦,它同冬天抗爭,它期待着春天的再次來臨。

我愛老家的大楓樹,它一年四季,總給我不同的快樂和風景。

老家的樹作文 篇5

記憶中那棵高大的核桃樹,早已深深綠在我的心中。

我最喜歡在秋天回老家,每當這時我都會待在鄰家核桃樹下面。這棵樹姿態優美,樹幹粗大,根牢牢地紮在土地裏,據老人們説這棵老樹比我的年齡還要大哩。

當我和它站在一起時,就如同一個巨人俯視一個小個子。我經常用欣賞的目光看着它,説是看它,不如説是在看一個個綠色的果實。不過,它們還只是是核桃的幼體。我急切地期盼着,它們卻一點也不着急,在輕風的吹動拂下,一個個跳起了搖擺舞。我也曾想爬上去,但它實在太粗大了,根本找不到落腳的地方。就這樣,它們像一個個嬰孩兒,在我的注視下成長,漸漸地,它們厭倦了綠色的外套,換上了堅硬的盔甲。

那一天終於來了,我在院子裏發現了一個黑乎乎的東西,我懷着希望奔了過去,果然,就是核桃!於是,我像發了瘋的神經病一樣在院子裏跑。

我拿起一塊磚頭向堅硬的盔甲進攻了,隨着“咔嚓”的一聲,核桃開了,露出了裏面棕黃色的果仁,這就是那個讓我期盼了一個秋天的東西,我將它含在嘴裏,皮雖有點苦,但我咬下去的瞬間,一股香味瞬間綻放了。

“真香,好吃。”院子裏迴盪着我的讚歎聲。

那棵老樹還在原來的地方,只不過少了那個曾經為核桃着迷的孩子。

老家的樹作文 篇6

我鄉下老家院子的後面有一片空地。爺爺在那地方種了一片桃樹,這就成了桃樹園。桃樹園裏有太爺爺和太奶奶的墳墓。所以,這片桃樹園總是會讓我充滿想象,想象太爺爺和太奶奶生前的樣子,想象他們的靈魂是不也在這一棵棵桃樹上。

這桃樹在我出生沒幾個月時就種上了。每年陽春三月的時候,桃樹就會長出新芽,嫩綠嫩綠的。慢慢地就開出一朵一朵的桃花,粉粉的,紅紅的,像朝霞,像紅雲。我就想那是太爺爺和太奶奶的靈魂嗎?但桃花也有飄落的時候,特別是一陣風颳過,那一片片的花瓣兒就紛紛地落地上了,我就想那是太爺爺和太奶奶走了嗎?但桃花那怡人的香氣讓我一直難忘,奶奶説這香氣讓她做的飯都更香了。

摘桃子時,爺爺怕桃子掉到地上,就會在桃樹間繃起一個網袋,這樣桃子就不會掉到地上了。摘了桃子,爺爺和奶奶就會往地裏埋上幾個。爺爺説桃子好吃,也得讓太爺爺和太奶奶吃幾個。那時我就會想象太爺爺和太奶奶的模樣,想象他們吃桃子時開心的笑容。

秋天時,桃樹葉子發黃了,還會紛紛紛落下來。每天都要掃一下,我知道那是給太爺爺和太奶奶打掃衞生呢,爺爺説太爺爺太奶奶一生都愛乾淨。冬天大雪紛飛時,還要把雪都堆到桃樹根部,為的是讓桃樹吸足水分,讓來年的桃樹長得更茂盛。等到花開的時候,太爺爺和太奶奶就又會站到桃樹的枝頭了,那是他們快樂的笑容,也是給我們的祝福啊。

老家的桃樹園。是爺爺奶奶的桃樹園,是太爺爺和太奶奶的桃樹園。有他們的陪伴,讓我的每一天都充滿了想象,也充滿了上進的力量。

老家的樹作文 篇7

老家後院有兩棵樹:一棵棗樹,一棵杏樹。

一場春雨過後,杏樹像一個羞澀的少女抽出嫩葉,微風吹過,它活潑可愛,充滿生機。再看那棵棗樹,卻仍是一片枯敗,死氣沉沉地宛如一個垂暮的老人,我曾一度認為它“沒救了”。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我再見那顆棗樹時被它深深的震撼到了,一顆顆紅棗像寶石一樣點綴枝繁葉茂中,好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而那顆杏樹,卻早已是枯葉飄零了。

坐在樹下吃着新摘的大棗,我不由想到了很多。

人生不也是這樣嗎?耐住寂寞,無視譏笑,做好自己才會收穫你想要的成功。陶淵明耐得住寂寞,選擇了歸隱,才有了流傳千古的'名作;司馬遷無視別人的譏笑,發憤著書,才有了獨一無二的鉅著《史記》。那些沒有顯示出自身才華的,只要堅定自己的選擇,一定會在一個適當的時候,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芒,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這時,我再抬頭看這顆棗樹,它像一個勇士,沉甸甸的紅棗在密密麻麻的綠葉中向我招手,像是在展示着它的成功。

我不由地笑了:杏樹長勢正好,而棗樹一定會迎頭趕上!

老家的樹作文 篇8

老家的那棵樹,似乎依舊伸出他如蓋的綠蔭,為我遮擋着毒辣的陽光。

老家的院落,以前是土院,一下雨,就非常泥濘。院的一側,有一棵魁梧的大樹,幼小的我曾聽奶奶説過他的名字,但現在的我早已記不清了,只記得很高,很大,我們三個小夥伴手拉手才能抱住他。

在我四五歲的時候,一放暑假我就嚷嚷着回老家,甚至有些迫不及待。回老家也並不是只有玩,每天還需要完成爸爸佈置的作業,然後才可以和隔壁的小夥伴玩。吃過早飯,爺爺給我把小桌子搬到樹下,我自己搬張小板凳,鋪開書和作業本,一筆一劃,認真的寫起作業,爺爺端杯茶,坐在我旁邊,樂呵呵地看着我。爸爸給我佈置的作業,就是每天抄幾張拼音。現在的我很是欣慰,在標註拼音的時候,也不用刻意去記哪個韻母在前就先標誰,i、u並列看誰的位置在後就標誰之類的,每次注音時,我也就順手一標都正確,這一切應該感激那個時候爸爸給我佈置的這些作業吧!

下午的太陽正曬的火辣,完成作業的我終於可以和小夥伴們嬉戲了。樹下,我們摺紙,拍畫片,踢毽子,跳繩,鬥草,掐花,奶奶午睡後也會拿來針線活,坐在我們邊上做。有時,我們全家聚在一起,奶奶拿個大蒲扇扇涼,和大人們閒聊。那棵樹上,有時也會響起知了的鳴叫,順着聲音,偶爾會發現知了就趴在樹的低處,這時我就讓奶奶給我捉知了,用一根細繩拴住它,看着它撲稜撲稜地飛,邊飛邊“知了,知了”地叫着。

我上國小了,功課也漸漸多了,回老家的次數也就不多了。

隔了好久,因為家裏有事,我跟隨爸爸媽媽回去了。走進院子,那棵樹不見了,消失的無影無蹤,院中有交叉的線,跨過線,跑去一看,不深不淺的坑裏,還有點殘留的樹屑。我便問奶奶,奶奶平淡的説:“那棵樹已經被砍了,我們打算把院子打成水泥地。”我有些遲疑,我不知道説些什麼,朝樹坑的方向望了望,就出去了。

又是一個週末,我又回到了老家。通向村莊的路也大都是水泥路面,車子一直開到了老家院落門口,院子裏原先那棵大樹的地方,成了一片廣闊而又幹巴巴的水泥地面,院子裏也敞亮多了,沒有了高大的樹,也沒有了一絲的雜草。以前大樹的地方留有兩個坑,我問奶奶,奶奶説:“我和你爺爺呢,打算種核桃樹和葡萄樹。”

大概也有三年了吧,核桃樹上還沒結一個果呢,我也沒有吃到一顆葡萄。哎!

我突然地想念那棵樹,想起樹下的我,想起樹下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我的心已飛向遙遠的地方。

現在的我,或許已習慣了這平淡的夏天了吧!

老家的樹作文 篇9

我的老家在古方,那你年的太陽,那幾年的月亮,那幾座不高的樓房和那幾片綠綠的荷塘陪伴着我度過了6年時間,至今為止,回想起來還是那麼的新鮮。

在古方每天晚飯後,我就會和爺爺一起散步,每一次路過池塘旁邊爺爺總是忽悠我説:"那棵樹是“毛人”。”小時候無知也就信了爺爺的話,自從那次以後我每一次見到那棵樹都會毛骨悚然,有時見到它還會被嚇得哇哇大哭。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幼兒園畢了業,準備上國小了,父母親覺得古方的國小不好,就帶我離開了古方,走向了城市。上了國小,我也明白了以前爺爺説的所謂的"毛人”是糊弄我玩的。

從那之後,我就很少回古方了,今天我叫上爺爺一起回古方看看,畢竟五六年沒回去過了,在路上我激動的不得了,很行看看古方現在什麼樣了,到了那一切度變了,路也重新鋪了,花葉也重新種了,我慢慢的走到池塘邊,那棵樹有氣無力的躺在地上,這幾年中它被太陽炙烤;被雨水淹沒;被冰雪覆蓋。

我慢慢的蹲下,輕輕的把枯葉翻開,發現枯葉中有幾片新綠。

標籤:九篇 彙總 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