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實用的家鄉的節作文合集5篇

作文2.92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節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家鄉的節作文合集5篇

家鄉的節作文 篇1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粽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咱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裏唸唸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後,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咱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門上被咱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着身體,好像笑這對咱們説“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家鄉的節作文 篇2

端午節就要到了,一想起那又糯又香的粽子,我不禁嚥了咽口水,彷彿又看到了外婆站在窗前,一手拿着竹葉,一手包糯米,裹出四角尖尖、小巧可愛的粽子的樣子。

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有龍舟竟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

我的家鄉寧波,也有很多風俗習慣,比如吃粽子、掛香袋、家家户户門口懸掛艾葉草等。

在我記憶裏,印象最深的`是,每逢端午節,外婆總會親手包粽子,那可比超市裏買的粽子要好吃多了。

我的外婆是怎麼包出美味的粽子呢?讓我來給你們説説她的祕訣吧。首先,將竹葉浸泡1~2天,接着,挑選純糯米和餡,糯米用鹼水浸泡後會有一種清香,餡有鹹肉、蛋黃、蜜棗……然後,把竹葉捲成鬥形,在鬥裏放少量的米,放入餡,用竹葉包好,最後用麻繩紮緊,稜角分明的粽子就現身了。

更有意思的是,外婆還會包“雙胞胎粽子”,只見兩個細細長長的小粽子背靠着背,那樣子,可愛極了。

還有,到了端午節,外婆會做出各種形狀的香包,小兔子、老虎、小蛇……個個栩栩如生,掛在胸前,據説能驅病防蚊呢!

家鄉的節作文 篇3

元宵節,它雖然沒有春節熱鬧的氣氛,沒有春節紅火的喜慶,也比不上春節的歷史悠久,但它有屬於自己的獨特含義。

由於元宵節緊挨着春節,因此在我的家鄉,從春節前夕一直到元宵節,近一個月的時間,每家每户都忙碌着、卻很快樂的過着盛大的節日,直到元宵節完,這熱鬧、歡快的氣氛才漸漸平息下來。小時候,在我心中,我只知道元宵節像春節一樣熱鬧,一樣有趣。

有一句古語説:“正月十五鬧元宵”。每次還沒到正月十五的時候,人們便開始做準備,排秧歌、買煙花、買燈籠,有些心靈手巧的人便會自己做一個別具一格的燈籠,就只為了那一天而做準備。

正月十五日那一天早晨還算清靜,可以到中午,剛吃過晚飯後,假如你想午休,那恐怕沒戲了。剛一過十二點,街上就準時開始了敲鑼打鼓,隨即而來的就是俗稱的扭秧歌。各個表演者臉上都洋溢着歡樂,透出了節日的氣氛,都跳出了自己的個性,各式各樣的,有扮小丑的,有舉花傘的,有轉手絹的,使你大飽眼福。看完了,會覺得肚子有一點餓了,這是餐桌頭號食品——湯圓,一個個濃郁可口,要到嘴裏,感到一陣香甜,可口,好吃極了。

這都不算什麼,只是個開幕式,最為熱鬧的還要數晚上了。

晚上,整條街都比以往亮,燈火通明的,必行在街上,琳琅滿目的.燈籠看得人眼花繚亂。有材質不同的,大小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各有各的特色,絕對都是獨一無二的。在拿一根細竹竿,將點燃的燈籠挑起來,俗稱挑燈籠,也有一個文雅點的名字叫看花燈。

看,那邊是什麼,熱火朝天的,走,去湊湊熱鬧。哦,原來是——猜燈謎呀!火紅的紙片透過燈光,將整個廣場都被紅色包圍,被喜慶包圍着,人們站在一張張紙條前,有的低頭用手機查,有的撓撓頭,有的安靜的思考,想到後,便爭先恐後地去兑獎,廣場充滿了無窮的歡樂聲。

最後,再欣賞一下圓盤般的月亮,這是一年中第一個全月,皎潔的月光將每一個角落都照亮了,有一種仙境般的美。

這是我家鄉的元宵節,一個與眾不同,熱鬧非凡的節日。我愛家鄉的元宵節,更愛我美麗、熱鬧、與眾非凡的家鄉!

家鄉的節作文 篇4

6月XX日,又一個端午節來臨了,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每當想到端午節,我就會想起那位值得讓人紀念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的一生是坎坷的,他把自己心中的愛國主義寫成了一首又一首詩,直到後來國家滅亡,他也不屈服,身背年幼的皇帝,為國投江自殺。這感人事蹟感動了我們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他們為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建立了這個節日——端午節。

在端午節裏,人們要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戴香囊。記得我五六歲的時候,媽媽教過我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我的家鄉建湖,這裏的人們也都這樣。端午節前夕,就包好了粽子,插好了艾葉,戴好了香囊。灑黃酒,驅害蟲,把房裏打掃得乾乾淨淨,喜氣洋洋地迎來端午節。

端午節時,我最愛戴香囊。那香囊的香氣可香啦!讓人聞着心曠神怡。我也愛吃粽子,特別是那甜絲絲的蜜棗粽子,又香又白、又嫩又甜的粽子讓人吃了讚不絕口。

知識淵博的爸爸對我説,端午也叫端陽、重五劃龍舟當時是為了打撈屈原的'屍體;而往江裏投粽子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我聽了,才明白為什麼要賽龍舟、投粽子了。

我愛家鄉的粽子,愛家鄉的香囊,更愛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節作文 篇5

清明節,在我國是流傳幾千年的節日。全國各地都以不同的方式來過清明節,我的家鄉——新昌也有與眾不同的方式來過節,現在就讓我來講講吧!

清明節前的幾天,大人們就開始忙了起來,準備打清明麻餈,這是新昌特有的食品,是將糯米蒸熟後放在石臼裏,用大榔頭打爛,裏面包着豆沙餡,做成長長的一條。味道軟軟的,甜甜的,可好吃了!這可是我們新昌人祭奠祖先的必備品呢。除了這個,通常還會準備一些必備物品:有紙錢、香蠟燭等。

到了清明節那天,大人們很早就忙開了,還上街買祭奠的飯菜,這幾樣是我們新昌少不了的`:有酒、肉、魚、綠豆芽、豆腐、豆腐乾……然後把它燒好放進碗裏。

出發了,我們把必備的東西放入籃子裏。拿着籃子向祖墳走去,到了墳地,我們有的拿着刀在割雜草;有的在打掃地面;我們小孩則在一邊快樂的玩。最後,放好飯菜,點燃香,我們開始祭奠自己的祖先了,大人們擺好準備的祭奠飯菜,開始祭奠自己的祖先。我們新昌的祭奠程序是:先拜山神後拜自己的祖先。祭拜完後,我們等一會兒後,就要燒紙錢。燒完後,我們把飯菜放入籃子裏回家了。臨走前,都要放鞭炮,所以清明節天天能聽到鞭炮的響聲。放完後,我們就打道回府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它是我們新昌人重要的一個節日。更是我們懷念親人、增進親情、踏青郊遊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