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學會放手的作文論文

作文2.47W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這麼多年了,不管是呼聲很響的高效課堂、還是縣教研室提出的三步六環、小組合作學習,其實就包含兩層意思:其一是強調教師要解放思想、精講少講、學會放手,讓學生自己處理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其二是強調教師要教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中國古代偉大哲學家老子説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説的就是這個道理,要想幫助他人解決難題,最好的做法就是傳授給別人解決難題的方法。但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的許多教師都認為講的越多越好、越細越好,課堂上不敢放手讓學生去説、去做、去想,生怕學生不能按照老師的思路展開教學,課堂目標不能實現。其實,教師對於學生這種事事包辦式的“愛”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很多時候這種過多過分的“愛”還會變成負擔,越俎代庖就會扼殺學生的智慧和創造,造成了老師累學生苦,出力不討好的局面。

學會放手的作文論文

有一首歌唱得好:“如果你對天空嚮往,渴望一雙翅膀,放手讓你飛翔······”放手,或許就是生活賦予的一種美德,一種修養,一種氣度,一種信任。同樣,在教育上,適時放手,適度放手,或許一切會更精彩。就像世界上本沒有路一樣,世界上任何人都不是全能的,對學生放手,讓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一開始可能會有所不適,走的多了,自主的多了,相信孩子們會做得更好。放手,是一種為學生未來奠基的愛,是一種充滿智慧的愛,是對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的良好的

選擇。

雖然這是一個在座各位都耳熟能詳的案例,但在這裏我還是想再簡單的重複一遍:

從前有個人,看到一個欲破繭而出的`蝴蝶。繭上有一條縫,透過裂縫,可以看到一隻蜷縮着的蝴蝶,蝴蝶此時正用盡全身力往外擠。這人看着蝴蝶吃力的樣子,便拿一把剪刀,將繭剪破。蝴蝶出來了,結果我不説大家也知道是個什麼結局。

説到這裏,我也想説我看到過的一遍文章,是關於母鷹訓練雛鷹的。當一個幼鷹出生以後,它需要經過成百上千次艱苦的訓練,然後母鷹把雛鷹從樹上或是懸崖邊推下去,訓練雛鷹的飛行能力。在學會飛行以後,母鷹會狠心地把幼鷹正在成長的翅膀折斷,只是使翅膀不斷充血,不久便能痊癒。而恢復以後的翅膀則似神話中的鳳凰一樣浴火重生,將長得更加強健有力。經過如此磨練,鷹從此才有了翱翔於屬於自已的那份藍天······

以上兩個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的故事,雖然不是直接談針對學生教育的問題,但對於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卻具有極大的啟發。順手的看似充滿“愛”一剪刀不但沒能換來能夠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的美麗的蝴蝶,反而讓這份原本的美好隨風而逝,遭到滅頂之災,這種結局每每想起就讓人痛心。剪繭人是好心的,也是有愛心的,正是這種不知放手違反規律包辦式的“愛”,不懂得沒有蝴蝶自身的自我用力破繭,自主的抗爭,蛹是不會化蝶的。

面對老鷹教育雛鷹練飛的模式,我們更應該受到啟示的。殘酷無

情的母鷹逼雛鷹離巢他飛固然無情,正是這份無情,讓雛鷹練就了堅強的依靠自我,自己學會飛,自己努力飛,自已能夠飛,最終可以勇敢的飛,飛出那份屬於自己的藍天。“道是無情卻有情”,在座的教育工作者們,我不否認你的熱情,更不否認你的愛心,可是你更要明白:温室的花朵是經不起風雨的。

很多動物都是在自己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把孩子推出去,讓孩子自己在大風大浪裏磨練,讓自己練就一身能夠自我生存的本領。説句難聽的話:我們人類的做為萬物之靈長,有些方面做的並不比動物高明。我們應該從動物教育孩子的方式中受到一些啟示: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個道理每個人都懂,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許多家長也想讓孩子自己去做些事情,但看到孩子辛苦為難的樣子又不忍心。有這樣一個故事:看到幼小的孩子寫作業,媽媽愛子心切,就説:“孩子,你睡覺吧,作業由媽媽代你來做。”直到有一天,孩子生病打針時,孩子高喊着:“媽媽, 你來替我吧。”此時的媽媽才驚覺到:人生有些事是絕不能代替的。

作為教師,似乎也有着太多的“包辦”,太多的“揠苗助長”,受傳統思想和學校制度的影響,服服帖帖就是好學生,在學生面前有絕對權威就是好老師。日常生活中,學生不能有一丁點的“越軌”行為,答題要有統一的標準,否則就會扣分,影響教師的考評和升學率,老師們不敢有絲毫的大意與革新·······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老師的悲哀,最終形成民族的悲哀。正是我們歷來的大一統,正是我們講究

整齊劃一和絕對服從,扼殺了孩子們的奇思妙想,阻斷了我們每一個人成為破繭而出美麗蝴蝶和搏擊長空的雄鷹之夢。我們在座的各位老師,今天的害人者,何嘗不是昨天的受害者呢?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現在細想,這句話絕不是危言聳聽。雛鷹若沒有母鷹的放手,絕不會搏擊雲天;學生若沒有老師的放手,絕不會學到創新。把教學的指揮棒牢牢攥在自己手中的老師,只會禁錮我們的學生。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老師關愛孩子,耐心的呵護他們成長,這是為師之根本,無可厚非;但老師愛的方式也要恰當,不然會適得其反,費力不討好。葉老有一句話説得好:“教是為了不教。”而要非軍事區以此目標,需要循序漸進、逐漸放手,也要敢於放手,學會放手,善於放手。老師與學生的關係,有時就像抓沙子一樣,抓得越緊,失去的就會越多,寬嚴相濟,張弛有度,才能幫助學生更好更快的成長。

做為教育工作者,現在請大家和我一起,反思一下我們的教育方式:

(!)你是一個管家婆似的老師嗎?

(2)你是否喜歡事無鉅細都要喋喋不休地關照學生?

(3)你會給學生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學會獨立自主地完成學習任務嗎?

相信,回答起這三個問題我們會有太多的無奈與尷尬。為什麼我們無微不至的關心,不厭其煩的講解,卻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學生不領情呢?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説過:“凡是兒童能夠自己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做。”朱永新教授主持的“新教育實驗”中有一個主要觀點:“無限相信學生的潛力。”的確,我們千萬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如果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我們會發現孩子的潛能是無窮的,如果我們一直“大手幫小手”,我們的孩子將會在無形中被剝奪許多發展的機會。

我想起一位母親給遠行兒子寫的一封信,那一句“你註定要成長,而我要退到幕後”令人難忘。這位母親明白,愛是為了更好的分離,所以,她放飛了孩子的同時給了他單飛的力量。老師們,請記住這句話吧!學生在長大,我們也是要退到幕後的,我們只是學生人生歷程中的一個驛站。放手讓學生飛,就是為了學生更好的成長,也是師之大愛。

作為一名優秀教師,我們沒有必要確認所教的學生誰是優秀的、誰是糟糕的,就像我們無法將水珠從水裏挑選出來一樣。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學會放手,給學生必要的信任與尊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會用欣賞的心理、其待的眼神、讚美的語調、寬容的心境、平和的話語,告訴每一個學生,他們是茫茫人海中獨特的一員,在歲月的長河中,沒有兩岸,只有向前。他們將自己選擇自己的未來,老師所能做的就是以恆久的姿態,目送他們遠行·······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一句這樣的話:“請你毫猶豫地在每一節課上儘量留出時間讓學生掌握新教材吧!這些時間會得到百倍的補償。”魏書生也曾經説過:“學校是學習的場所,教室是學習的房間,教材是學習的材料,課堂四十五分鐘便應以學生為主,課堂也應可稱為學

標籤:放手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