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精華】中秋節四年級作文4篇

作文9.51K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秋節四年級作文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中秋節四年級作文4篇

中秋節四年級作文 篇1

今天是中秋節,爸爸説:“我們去逛西倉吧!”我連忙回答道:“好呀,好呀!”我和爸爸坐車到了西倉,西倉是有名的花鳥魚蟲市場,直到今天還保持着每逢星期四和星期天開市的傳統,很多人稱西倉為“鳥市”。

我們到了西倉,看到了賣狗的、賣鳥的、賣花的、賣白兔的和賣魚的……,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吉娃娃狗,因為吉娃娃的身體很小,摸着它的毛非常柔順,所以我特別喜歡吉娃娃。等媽媽退休後一定要讓她養一隻吉娃娃。擺攤賣植物的有很多品種,有的植物我還不認識呢!

由於今天是中秋節,出攤的人並不多。如果是平時肯定人擠的都走不動。

逛了好一會兒,我最後還是決定買了幾條小魚回家,它們五彩繽紛的在水裏遊着,很好看。

晚上我們一家人吃着香甜的月餅,品着清香的茶水,欣賞着中秋晚會,雖然今天看不見明亮的月亮,但是我們還是很開心!因為我們一家人在一起。

中秋節四年級作文 篇2

在一個隆重的中秋節裏,我居然晚上都在車裏度過這個中秋節,説實話,這真是一個無聊的中秋節。

不過,在車上也可以賞月,我在期待着,在月亮裏的嫦娥和玉兔會不會給我發月餅呢。

在車上,我也吃了月餅,不過我比較喜歡吃芒果月餅,因為我是一個“芒果人”啊,嘻嘻。

這個中秋節真是過得無趣啊!

你們有沒有聽説過,中秋節還在車上過的,不過,我們家就是一個“傳説”。

這輛車走啊走,開啊開,我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和一邊看着快到家鄉的情景。

家鄉的情景和城裏的情景,真是與眾不同,要是現在我還在城裏,肯定很熱鬧,燈籠掛在人們的手裏,一定很温暖,很幸福。

到了老家,我把我們家裏的一些東西,當廢物利用,做成了一個閃閃發光的燈籠。

與眾不同的色彩,多姿多彩的燈籠,真是跟我想象中的世界,一模一樣!

中秋節四年級作文 篇3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

在家鄉,弄不清是哪裏哪年哪代傳下來的有中秋節吃粽子的風俗。

小時候,如盼着過年一樣盼着過中秋節,原因是想融入明亮而熱鬧的夜晚和吃那可口的粽子。

每到中秋節前兩天,家家户户都在水缸上架根鐵棒什麼的,然後把糯米稻草放到上面燒,燒後的灰則順勢掉落到水缸裏,等到灰滿水缸,讓它泡兩天。直到農曆八月十四的下午,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淘米 洗棕葉動手包粽子。粽子的包法真是夠講究的了,它要求”包得穩、扎得緊、角分明“。看那足有15釐米寬大長長的棕葉,必須是新鮮的,摘回來後只能用清水漂洗,淘洗糯米必須是用泡過稻草灰後濾 乾淨而黑亮黑亮的水,否則包出的粽子顏色不黃不中看,吃起來味道也是淡淡的。粽子的四個角哪怕有一個角不分明都要受到一番奚落而返工。粽子的個兒也夠大的,在我們家鄉,一斤糯米充其量只能 包出兩到三個粽子。有些特色粽子裏面還會摻些不同的肉類、花生米、板栗等什麼的,其味吃起來怎麼形容好都不過分。

小時候也曾試着學包過粽子,儘管大人們耐心地教,但因為勁小,包出來的粽子都要大人返工,到稍大一些了,卻要離開家修自己的學業去了,所以包粽子的技藝一直沒有學到手。每年過中秋節,我們 小孩都只能圍着大人叫快點包好。但再快,一家人説説笑笑嘻嘻鬧鬧忙東忙西的也要三、四個小時後才能包好,而粽子真正出鍋,卻要到中秋節的早晨四點以後。因為要貪第一個吃粽子,許多小孩都幾 乎養成了不吃到粽子不睡覺的習慣。大人也理解這種奢望,但又怕小孩乾等着急,於是就都把小孩哄出去玩家家。等到時候差不多了,嘿!風景這邊獨好,大人找小孩的尖叫聲,小孩的應答聲此起彼伏 ,宛如田間裏的青蛙奏着歡快的樂曲。

其實,粽子的吃法一樣地也有講究。剛出鍋的粽子儘管香噴可口,但不宜多吃。記得剛上學那一會兒過中秋節,我吵着一口氣吃了四個剛出鍋的`熱粽子,經驗老到的父親再怎麼勸我也沒勸得住。結果連 續兩天沒有吃東西,胃裏還咕嚕咕嚕地鬧了幾天,從此再也不敢貪吃了。

童年的中秋節,不知過了多少個不眠而快樂的夜晚。時過境遷,多少往事都已處在朦朧之中幾乎淡忘,唯有那香噴噴的粽子,還時常浮在眼前。

中秋節四年級作文 篇4

月餅,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這是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説,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玄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不過月餅成為中秋節正式的應節食品,卻是始於明代。並且在明代的各類書籍中,都開始出現了大量有關中秋節吃月餅的描述。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常把與月亮有關的神話故事如嫦娥奔月等作為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受百姓青睞的中秋美食。到了清代,月餅的製作工藝有了較大提高,品種也不斷增加。隨着人們製作月餅經驗的日益豐富,市場上月餅的種類也層出不窮,工藝越來越講究。

我們中國的節日從來都是和吃聯繫在一起的,比如春節要吃餃子,端午要吃粽子,這和我們國家幾千年是農業社會有關,所有節日的吃食,都是對大地的親近。春節、端午和中秋,是中國傳統的三大節,吃月餅自然就變得重要起來。

月餅的餡可以百花齊放,但甜是最主要的。在原始的農業社會,甜曾經是人們的嚮往和慾望,是被古代哲人認為和光明連在一起的兩件最高貴的事情。所以,到現在我們還在説“甜美的生活”,把最好的日子用甜來表達。月餅的甜味體現了一個飽嘗辛酸的民族長期以來對團團圓圓、甜甜蜜蜜生活的由衷嚮往和禮讚。清《燕京歲時記》中曾有些絕對地説:“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他處不足食也。”

由此可知: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元宵一樣,都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不過也與歷朝歷代越來越盛行的賞月活動,也是密不可分的。從最早只是一種普通的餅狀食品,到後來成為人們寄託自己美好情思的應節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