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關於春節高中作文3篇

作文2.75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高中作文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春節高中作文3篇

春節高中作文 篇1

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最有趣的就是春節了!

按照家鄉的習俗,人們在臘月二十八這天就開始大掃除,把屋子裏裏外外都打掃得乾乾淨淨,意思是要把舊的一年裏所有的黴運除走,迎接新的一年。從這一天起,人們就要買年貨,年貨有糖果、買對聯、買雞......

到了除夕就更熱鬧了,家家户户都在煮湯圓,到處飄着那香噴噴的酒肉味,吃湯圓表示一家團團圓圓,閤家幸福,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門外上都貼上了紅彤彤的對聯,在客廳還貼了“福”字,這個“福”字還要倒過來呢,聽説這個“福”字倒過來的意思是“福到”了。

大年七年級,全家人一起去行大運,看舞獅表演,那舞獅別提有多精彩、多生動了。

八年級這一天,媽媽帶着各種年貨和我去拜訪親朋好友,我還討了好多利是呢!真開心!

元宵節這一天,爸爸媽媽帶我到鴛鴦湖公園去放孔明燈、賞花燈,我可高興了。

過了元宵節,這個春節就算結束了,但是我依然快活,因為我這個春節過得很開心!

我愛春節。

春節高中作文 篇2

隨着過年的鐘聲即將敲響,我和幾個小夥伴決定進行掃貨。老師説:“掃貨前,一定要有計劃,因為有了計劃,行動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步驟,就可以協調大家的行動,增強行動的主動性,減少盲目性,使行動有條不紊的進行。”

我們掃貨地點定在地下超市。進了“地下超市”,人很多,大多數都是來掃貨的。我摸摸口袋裏的錢,心裏無比興奮,因為有五十元錢供我支配,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呢。掃貨開始。

超市裏的東西真多呀!看的我眼花繚亂,不知道該從哪兒下手。咦,那邊好多人,幹什麼呢?我急忙跑過去一看,原來是都在買促銷商品。東西是挺便宜,可是不是我需要的,這五十元一定要花在刀刃上。我首先來到調料區,來買媽媽做飯常用的冰糖老抽,鹽和醋。哎呀,怎麼這麼貴啊,一瓶老抽要十四元九角,以前我和媽媽一起來買商品,從來不管價格,現在由我來支配這些錢,真有點舍不的,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我又來到蔬果區,看到那一個個黃燦燦的梨子,想起梨子是清熱解火的,便買了幾個給弟弟。到了百貨區,準備給爸爸買雙襪子,看了看價格,哇,真不便宜,竟然四塊八,比普通超市貴的多。我幹嘛要在這兒買呢。

不知不覺逛到酒水區,我想給姥爺買瓶酒,表表孝心,唉!這兒的酒水在搞促銷,該買什麼好呢?就在我苦思冥想的時候,一位售酒阿姨過來問我:“小朋友,你需要什麼類的酒?“我給她説了我的想法,她幫我選購了一瓶”景芝陳“的酒。好了,給家人掃的東西都差不多了,到給自己買了,我來到海鮮區,買了自己最喜歡吃的帶魚。

今天這次行動,我收穫很多,不光是商品,還有很多心的:比如買採購時,要貨比三家,還有就是要看看商品的價格和日期,再就是怎麼買能省錢。更重要的是,“當家才知柴米貴”,懂的了父母賺錢的辛苦,以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好好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春節高中作文 篇3

藉助移動互聯網的勃興,馬年春節最大的亮點是網上搶紅包。

非常巧合,最大的贏家屬於一個姓馬的人。

他叫馬化騰。在他榮膺中國首富稱號不久,便雙喜臨門。春節期間,他執掌的騰訊市值首破萬億港元成為行業頭條。

馬化騰似乎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情。

他的成功背後是日漸式微的傳統年俗:春晚藉助馮小剛也不過最終慘淡收官,爆竹更是在公眾環保意識上升的今天跌入低谷。公眾亟需一個新年俗來填補空白。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報告顯示,截至20xx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六億一千八百萬,其中,手機網民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規模達到五億,年增長率為19.1%,手機繼續保持第一大上網終端的地位。

網上搶紅包以其快速、新鮮、刺激的玩法吸引了萬千公眾的瘋狂加入。

據騰訊提供的最新數據,從除夕開始,截至大年七年級16時,參與搶微信紅包的用户超過五百萬,總計搶紅包七千五百萬次以上。領取到的紅包總計超過兩千萬個,平均每分鐘領取的紅包達到九千四百一十二個。

除了移動互聯網商業巨頭的掘金暗戰,如此眾多的國人瘋狂捲入耐人尋味。

網絡搶紅包更多的是微信朋友圈中熟人互相發,交情之上,更有金錢。數額雖説沒有硬性規定,但多多益善,且往往秉承禮尚往來的規則,比如你只忙着搶而不發,則會淪為眾矢之的,會落下阿巴貢、葛朗台、波留希金之類的外號,多數情況下,一片哄搶之中,彼此聯絡了感情,從陌生走向熟悉,從熟悉走向親近。

也不乏唯利是圖者。在節前網上瘋傳中國首善陳光標除夕要在微信上派發兩千萬元紅包後,便有人冒充標哥被很多羣邀請加入,狂搶紅包就是不發,結果被舉報到公安,被定性為詐騙。

當下中國貧富分化嚴重,微信羣宛如小社會,紅包發放數目往往與社會中的地位尤其是財富擁有量成正比,土豪反哺窮人之舉頻頻上演,但如果較勁,便有互相攀比炫富之嫌,不乏除夕夜一擲千金、事後懊悔之人。

春節的前奏,是當今世界最大的人口遷徙,三十六億人次的舟車勞頓,相當於整個歐洲人民搬七次家。多麼艱辛,多麼不易。

可歎一些年輕人,好不容易回到家中,卻無暇與老人交流,整日抱着個手機瘋搶紅包,真是相見不如懷念。

所謂團圓,是彼此有體温有表情地在一起,而不是繼續沉湎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忘記咫尺之外有老人盼了一年才相聚的殷切眼神。

如果非要給親朋發一個紅包,也當是親情的紅包,友愛的紅包。

如果非要給生人發一個紅包,也當是真誠的紅包,祝福的紅包。

從本質上説,網絡紅包是金錢遇到移動互聯網的熱戀,是一場物質主義的節日狂歡,無人勝出,除了微信。

搶紅包,搶出了“年味”還是“醋味”?

正方

李冰潔:“搶紅包”是不可阻擋的“時代年味”

今年春節過年最大的娛樂項目是什麼?也許有的人迴應説“搶紅包”。是的,“搶紅包”是今年春節的一景,這也是今年春節的新氣象。

“搶紅包”是一種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刷新、升級,乃至顛覆了傳統的“紅包文化”,身在兩地的人,即使遠隔千里,也可以互發“紅包”。在“搶紅包大戰”中,大家就是圖一樂。

然而,關於“搶紅包”的質疑聲音也一直未斷,比如有人説“搶紅包”冷了親情,有人説“搶紅包”玩物喪志,有人説“搶紅包”者已經“走火入魔”。

種種質疑聲音的出現或許不可避免,但我們不必彷徨和焦慮,應該以積極樂觀的眼光看待這種新氣象。時代在發展,當然年俗文化也在發展。當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在“數字時代”中開闢和尋求過年樂子,或者有意無意地加入了對“數字年味”的創意和發展行列。他們都給過年文化增添了“新鮮血液”。

新的.時代,過年文化也需要發展變化,要與時俱進,而“搶紅包”正是過年的新載體,是新的年味。

反方

斯涵涵:莫讓紅包搶走了我們的時間和親情

搶紅包的火熱,以致很多人成了專職的“搶手”,一個個都搶得手發酸。但當越來越多的人們因忙於搶紅包而忽略身邊親人時,世上最遙遠的距離就變成了“我看着你,你卻在搶紅包”。

春節家人歡聚一堂、其樂融融的温馨時刻被紅包搶走,讓有的人不能容忍。比如某男子看不慣妻子瘋狂搶紅包,“你到底要搶多少錢,我一次性付給你。”

更多的人還是顯得無可奈何,最終選擇“妥協”。

微信紅包是互聯網應用技術和傳統習俗的巧妙結合,強化了網絡空間的交往,增進了感情交流的互動方式。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微信紅包也不例外。若不分場合不分地點搶紅包,搶紅包從閒暇消遣的“好玩”“雅趣“,演變為春節假期的“家庭大戰”,甚至因此食不下咽,夜不能寐、冷落家人,疏遠情感,實在是捨本逐末。

痴迷於某種事物而不能自持,異變為成癮的思維與行為定式,無異於一種心理疾病。高速發展的互聯網科技正在不斷改變人類的生活,但人類有着強烈的社會屬性,當我們對搶紅包趨之若鶩,難得的春節長假裏,只見網絡紅包不見身邊親人,不妨捫心自問,到底是我們在搶紅包,還是紅包在搶我們?

我們向來注重禮節,人情來往、待人接物中關注對方,應答得體是一種禮節,也是一種親近感情的別樣表達,而一門心思就想搶紅包,心不在焉,由此怠慢了別人,也顯得非常不禮貌,不文明。

為搶紅包夫妻反目雖是一個個案,但這個特殊的事例,向人們發出警示:為搶紅包冷落家人、淡薄親情是買櫝還珠。正確對待數字通訊化時代的網絡新事物,珍惜親人相聚時的美好時光,用親切的交談和笑容維繫美好的情感,當真誠交流和微信紅包相輔相成,人間的親情日漸緊密而不被紅包稀釋,主次分明而不是本末倒置,才能消弭親情的距離,感受新春的温暖和力量。

莫讓搶紅包蓋過親情"主題歌"這個春節長假,手機上搶紅包的火爆程度令很多人開了眼界。家人團圓、親友聚會等場合,總有人低着頭緊握手機、緊盯屏幕,頻頻滑動指尖搶紅包。毫不誇張地説,搶紅包着實成為羊年新春的一道全新風景。

新春佳節是家人團聚、共敍親情的時刻,向親友派發紅包是傳遞祝福與關愛的民俗傳統。移動互聯網迅速發展,讓搶紅包從線下走到線上,一些遠隔千里的好友也能穿越時空為彼此送達一份心意,一些電商巨頭也藉機為觀眾奉上“紅包大禮”,給人們的假期增添了不少歡樂。

但是,凡事過猶不及。不少人發現,搶紅包正從消遣的“伴奏曲”演變為春節長假的“主題歌”。遊子千里歸家,依舊沒有跳出方寸屏幕,抱着手機搶得不亦樂乎,把滿懷期待的父母晾在一邊;老同學的微信羣裏,舊友説話無人應答,丟個紅包立刻“炸鍋”;有的微信羣玩紅包接龍,“你方發罷我登場”,不分晝夜搶得昏天黑地。更有甚者,洗漱、做飯、開車等紅燈時都有人緊盯屏幕,生怕錯過紅包。

難怪有人驚呼,搶紅包正在毀掉春節。無論多麼搶眼的“紅包”,也難以換來親人温馨的笑臉。試想這個假期,一些人為搶紅包甚至沒有看上完整的節目,沒有和親人説上幾句稱心的話語,沒有來得及和爸媽嘮嘮知心嗑。這樣的春節過法,未免本末倒置,得不償失。

搶紅包、刷微信不應成為生活的主題。春節長假過半,不少人又得準備踏上歸程。趁着長假的尾巴,請放下手機,給父母妻兒一個微笑和擁抱,重新唱響親情的春節“主題歌”吧。

標籤:高中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