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推薦】老家的春節的作文3篇

作文1.43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老家的春節的作文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老家的春節的作文3篇

老家的春節的作文 篇1

今年,我們終於回老家過春節了!前些年,由於爸爸工作忙,我們已經有六年沒有回老家過年了,這一次回老家過年可是我記事以來的第一次哦,老家的年會怎麼過呢?

年三十那天中午,我們從小舅舅家吃過午飯,就和爸媽、姑姑和姑父一道,由媽媽開車踏上回老家的征程。一路上,我一邊哼唱着“新年好呀,新年好,祝福大家新年好,我們唱歌,我們跳舞,祝福大家新年好!”,一邊盼着能早點到家。一個半小時後,我們的車就停在奶奶家的院門前。“真快啊!”爸爸和姑姑説。姑姑説過去從合肥回老家最少要四個小時,一路上我也發現,回老家的路不僅有高速公路,就連老家村子裏的土路也變成了水泥路,變化真大!

“爺爺、奶奶,我們回家過年啦,祝新年快樂!”我興奮地大叫起來,“明明哥哥呢?”我又問奶奶,明明哥哥是我的.堂哥,暑假的時候和奶奶在我家過了一週,我們是好朋友,他處處讓着我,體現了哥哥的風度。“他呀,去祭祖了。”奶奶笑着回答。這時,爸爸走過來對我説:“走,我們也去祭祖去”。一路上,爸爸詳細的向我講解了老家過年要祭祖的習俗,要我牢記不能忘記自己的祖先,更要孝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長輩,我點點頭記在心裏。

祭祖回來,我們就開始貼對聯,叔叔對我説:“現在的對聯是印刷的,過去都是有學問的老爺爺寫的,桐桐長大了能不能寫?”我點點頭,説:“行!”。同時,我也在心裏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字練好。貼好對聯就已經到了要吃年夜飯的時間。上次回老家過年我才一歲多,年夜飯吃什麼真的不記得了,於是我就悄悄地問爸爸:“老爸,老家過年有吃餃子的習俗嗎?”爸爸笑着説:“沒有,我們這裏是南方地區,主食是米飯,過年沒有吃餃子的習慣”。那不吃餃子,吃什麼呢?我帶着疑惑一邊和明明哥哥玩,一邊猜測。等到媽媽喊我們吃年夜飯的時候,我向餐桌上一看,哇,好豐盛啊!有魚、有雞……,有火鍋、炒菜……,滿滿一桌子。吃年夜飯前,爸爸先去放鞭炮,奶奶還在嘴裏唸唸有詞,好像是請祖先和神鬼也來吃年夜飯,還請他們以後要保佑我們全家。在這些儀式結束後,我們才開吃。在吃年夜飯時,我發現有一盤子魚誰也沒吃,就問爺爺為什麼?爺爺告訴我,不吃魚是“年年有餘”的意思,是為了明年的日子過得更好!嗯,看樣子老家過年的習俗還真不少啊!

吃過年夜飯,我們就開始放煙花和鞭炮,漂亮的煙花在夜空不停開放,響亮的爆竹不停炸響,真是熱鬧極了!時間過得真快,突然,周圍集中想起了鞭炮聲,爸爸告訴我現在是零點了,大家都在放“開門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老家的年三十過得真有趣,明年我還要回來過春節!

老家的春節的作文 篇2

春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一般來説都在農曆正月七年級,也就是新曆的1月28日。

到了我們的老家,春節第一件事就是先吃一碗拜神飯,不管有沒有吃早餐,都得把他吃光。吃完飯,我們還要裝香拜神,燒金銀衣紙和放鞭炮。

第二件事,就是拜年,去無數個親戚朋友家坐一坐。在去拜年的路上,我們小朋友還會背一個很小的利是(紅包)袋,這個袋子是用來裝別人給的利是的。

到了親戚朋友家之後,我們互相祝福,互相給利是。斟杯茶,倒杯水,然後再説上幾句家常話。一轉眼間,袋子鼓鼓脹脹的,全都是利是。

中午吃完飯之後,有些親戚朋友們就會約到一起去打打麻將,抽抽煙,談談心。

到了傍晚聚餐的好時間,我們整個超級大的直系家庭都會全部聚在一起吃飯。吃完飯之後,家庭裏面比較年輕的哥哥姐姐或者叔叔阿姨們會一起做到一桌去,打開手機微信,一起建一個新的羣,然後再在那個羣裏發紅包,搶紅包。上一次,我去湊了個熱鬧,結果隨隨便便的搶到了32。5元。

我們小朋友們到了晚上,就會跑到樓頂上去放煙花,放各種各樣的.煙花。五顏六色的,好看極了。

這就是我們老家的春節。

老家的春節的作文 篇3

塵封在記憶中多年的老家,今天也該拿出來晾曬一番了。但一提到老家,竟不知從何説起。那就還有從中國人最期待、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説起吧。

一説到春節,大家印象裏都是什麼張燈結綵了,什麼團團圓圓了,沒錯,我的老家也確實這樣。

但我覺得,説春節就要從年前的二十三説起。沒有那幾天的準備,怎麼能算得上是春節呢?首先,得掃房子。經過了一年的時間的洗禮,時間怎麼着也得留點痕跡,所以,掃房子便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準備。對於這掃房子,我對它的記憶實在是少之又少,因為大人們總會把我們趕出去玩,記憶較清晰的僅是大人們會拿出一根長長的竹竿,它可能也是時間的產物吧,泛黃的身子上刻着幾條皺紋,似乎是經不起這番折騰的。再一步就要把掃帚和竹竿“牽紅線”了,再然後,我們就被趕出門外了。每次回來。空氣中仍瀰漫着塵土的味道,可抬頭一看,房子卻沒有了任何灰塵。掃房子就這樣一筆帶過吧,還是談談我最喜歡的吧——做炸貨。

做炸貨需前一晚準備好原料:麪糊、豬肉、藕、帶魚、紅蘿蔔、饅頭、醃製的扁豆、剁成塊的鯉魚等多種豐富的材料。這些材料炸完後可一直吃到初七呢!做炸貨的前一晚,正是我們姊妹三個最高興的時刻。隨着桌上的材料一盆一盆的增多,我們眼裏的興奮也隨之增多。新鮮紅潤的豬肉在爸爸的“屠龍刀”下分散成了許多小塊,只見爸爸又換為另一把刀,把左手放在豬肉上,一刀一刀的慢慢往下切,不一會兒,肉條便切好了。再就是紅蘿蔔了。用擦子把紅蘿蔔擦成短短的紅蘿蔔絲,也就一釐米長。我嘗試過擦紅蘿蔔絲,一開始還是很好操作的,用手控制着整根紅蘿蔔在擦子上滑動着,盆子下面便會鋪有一層薄薄的紅蘿蔔絲,但越到後面,蘿蔔越小,直至剩下一個小蘿蔔頭,這樣便難控制了,稍不留神,便會劃傷手指。我不幸掛彩,在媽媽的斥罵聲中,我便下陣了。最令人興奮、恐懼的莫過於爸爸殺鯉魚了。我想看又不敢看,不看又好奇,所以,我認為當時的我肯定是:頭偷偷偏向爸爸殺魚的位置,用手捂住眼睛,但卻留下了一條縫隙。當爸爸用剪刀剪開魚肚時,我的臉一定是扭曲的。當爸爸要拉出魚肚子中的內臟時,我又一下轉過頭來,再回眸,已經被處理乾淨了,只見爸爸手起刀落,鯉魚便被剁成了幾塊。奶奶已經把醃製的扁豆、麪糊等準備好了,就等待明天的到來了。

冬天的被窩總是賴人的,就連做炸貨這樣具有誘惑的事都叫不醒我。直到聞到了第一鍋炸貨的香味,我才迅速穿好衣服,臉也不洗,牙也不刷,頭也不梳,拖着拖鞋就跑到廚房,品嚐這第一鍋美味。第一鍋永遠是炸藕,也永遠是最美味的。用兩個手指輕輕夾起一塊炸藕,迫不及待地將它送入口中,用牙齒將酥脆的麪皮撕開,裏面冒出了騰騰熱氣,再咬一口,酥脆的麪皮,鬆軟的麪糊,爽脆的藕片,混在嘴裏,在舌

尖上打架,這滋味真是妙不可言。每年,炸紅蘿蔔丸子是我必點的炸貨,甘甜可口的紅蘿蔔搭配上酥脆的面衣,放在嘴裏輕輕嚼着,鬆軟的麪糊似在舌尖跳舞,紅蘿蔔特有的清香在嘴中瀰漫開來,中和了油的膩味,很是清爽。油炸的東西對胃的刺激也是不小啊,大飽一餐後的我胃開始不舒服,只好放棄了這些美味。

過完了這舒服又不舒服的一天,第二天終於要進行最重要的準備了:貼春聯、掛燈籠。我總是爸爸和爺爺的好幫手。在爺爺掛燈籠時,我會給他遞扳手、關電閘。開電閘;在爸爸貼春聯的時,我會給他遞粘好漿糊的春聯、專門平整春聯的.掃帚。經過了這幾天的準備,終於可以正式過年啦!

過年的餃子需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包好,以便明早一起來就可以下鍋煮餃子。每次包餃子總會趕上春晚,但我卻自告奮勇去擀餃子皮,卻總會因看春晚而耽誤了幹活,所以每次我都會被媽媽趕去看春晚。看春晚可舒服極了,學着爸爸的樣子,泡一大杯茶,抓一把在、瓜子,坐在電視機前,時不時地和爸爸討論一下節目的好壞,愜意啊!我每次都信誓旦旦地説要熬到春晚結束,可總是不到十一點鐘便睡下了。

早上三四點鐘,媽媽便會叫我起牀,我半眯着眼穿上了新衣服,再在媽媽的催促下洗臉、刷牙,這精神才能清醒過來,這事,我便去“禍害”弟弟妹妹了。我會先捏住他們的鼻子,再高聲喊道“起牀啦!”,這招百試百靈,他倆一下便醒了。我們家有條不成文的規矩:過年起牀後不到時辰不得大聲説話。我直到現在也沒搞懂這是為什麼,可能是怕擾到神明吧。吉時到了,便開始放鞭炮,我總會早早地捂好耳朵,透過玻璃窗看爸爸點鞭炮。一陣“噼裏啪啦”後,又迎來了一陣“噼裏啪啦”,為什麼?因為全村都在放鞭炮呀,這一個個小鞭炮們,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

放完鞭炮後,餃子在鍋裏沸騰了,媽媽把它們組成一個個“小隊”,放在名為“盤子”的操場裏。白胖胖的小餃子肚子裏的料可不少:白菜、韭菜、豬肉。羊肉、紅糖。熱氣騰騰的更惹人喜愛。沾上泡臘八蒜的醋,酸中帶辣,辣中帶香,總會使人胃口大開,小餃子們都沒有“倖免於難”。

春節的習俗我的老家就是這樣了,我就這樣過了十多年也不覺得厭煩,因為這其中的滋味只有我才能品味得到。

標籤:老家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