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歷史作文

作文1.96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歷史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歷史作文

歷史作文1

滔滔文才,傾覆波濤。文辭句意,奇絕高超。詩句辭藻,富麗堂皇。詩詞歌賦之絕才,定屬曹子健。

謝靈運曾説: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健獨佔八斗,我佔一鬥,天下共分一斗。以此來稱讚他才高八斗。

幼時,你飽讀詩書,身旁總是才氣環繞。詩詞歌賦,立意深遠,境界高深,令人觀而歎之。

文才如此出眾的你,若只是一位詩人,定不會因抑鬱不得志,而在憤懣與苦悶中死去了吧。

如果你只是一位詩人,是否會像李白那般擁有狂放不羈的個性,擁有和李白一般瀟瀟灑灑的人生?李白喜酒,你亦是如此。酒伴身旁,月繞耳邊。杯起杯落間,喝個酩酊大醉,遂對明月,湧出一句句千古佳賦。若你也同在這盛唐之世,是否會與他相識成知音,遂流連於世事之中,山水之間,只為譜一首好詩?與他亭下賞月,花間酌酒呢?

如果你只是一位詩人,不理政事,不問國事,不為社稷江山而操勞,不為國家興衰而費心,只是閒度一生,鋪紙蘸墨,記下有感而發的那一瞬。獨坐亭中,自居一室,為文而生,與墨相伴。

如果你只是一位詩人,眉目間定會少些許英氣,些許狂放,些許惆悵,些許憂傷。多一份灑脱,多一番姿色,多一些才情。不為國事愁白青絲,不為江山愁去年華。只為寫一首好詩而縱情山水,譜一首好詞而流連人間。那樣,才高八斗的你,或許就不會只留40餘首詩詞在這文化盛壇了。那樣,定會有更多的詩詞來讓我們去了解才氣橫秋的你了。

可惜,你不是。你不僅僅只是一位詩人,你的眼裏,心中更不僅僅只是詩詞。你還是一位將軍,一位諸侯,懷有大國江山,平民百姓。你不能只是一位詩人,歷史的潮流在你生來便註定了你功成名就卻抑鬱而終的命運。你不能縱情山水,月下獨酌,它註定了你成於文學敗於仕途。

如果,你只是一位詩人,該多好

歷史作文2

祖國是養育我們的母親,對祖國的愛是與生俱來的。作為一箇中國人,怎麼能夠不瞭解中國的歷史呢?

我關注歷史,在書籍中我瞭解到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她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這片土地的人;漢武帝在這片土地上施展自己的雄才偉略;唐太宗建立了“開元盛世”的大好江山;成吉思汗將這片土地擴大得無邊無際……多少英雄豪傑、志士仁人的故事都在這片土地上扮演……這一切的一切,怎麼能夠不讓一箇中國人引以為豪呢?

可是,在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卻令我滿心怨恨!歷史老師講到“嘉定三屠”、“揚州十日”時,我淚眼含花;講到“戰爭”、“火燒圓明園”再到“馬關條約”、“璦琿條約”,我義憤填膺。我們從一個泱泱大國變成了“東亞病夫”,這片土地也變成了帝國主義分割的肥肉。於是我從小便有這樣一種想法:你滿人怎麼啦,奪走我們漢人的江山,管好了便也算了,可是卻越弄越糟,我氣得説不出話來。

隨着年齡的增長,閲歷的豐富,我對歷史的看法也開始有了改變。清朝的皇帝在歷史上還算比較好的,康熙、雍正、乾隆在亂世中迅速開創了“康乾盛世”,維護了國家統一,鞏固了邊防,促進了經濟發展。他們親自批點《資治通鑑綱目大全》,編纂了《朱子大全》、《康熙字典》等卷帙浩繁的著作,文化氣魄鋪天蓋地。

瞭解了這些,我的心中起伏不平,如果我是從客觀的角度去關注歷史,心中的歷史情緒、大漢情結,有多少是應該保留的,又有多少是需要校正的呢?漢族是中華民族的主宰並非理所當然,不能否認,滿族是中國的滿族,清史是中華歷史的一部分。

不懂歷史的人永遠是個孩子,傷過心的民族才會變得更加深沉和堅強。歷史——必須關注,但不能迷失方向。去關注歷史吧,全面客觀地看待歷史吧!中華民族的歷史等待着我們傳承、發揚和滋長!

歷史作文3

古語有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慢慢歷史長河中,風華早已逝去,年歲不再重來。以歷史為鏡,不止於明得失,重要的是對自我境界的提煉與昇華。

21世紀的腳步來得很匆忙,生活都進入了快節奏化,無可異非,現代化的都市人們已經對傳統中國文化的精髓概念很模糊了。他們不知道國粹“京劇”還有阿娜多姿的一面;他們不瞭解‘舌尖上的中國’的神韻;他們不清楚各地非物質文化帶給生活的一絲絲小情調。沉睡了將近一個世紀的華夏巨龍已然甦醒,當傳統文化與國際文化元素相碰撞時,生成的不應是盲目從眾,更多的則是延續與發揚。

不同的國度,不同的種族,造就了不同的文化差異。不可置疑,我泱泱華夏大國,上上下下傳承五千年的深厚歷史文化石沒有哪個國家可以比擬的。從‘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捨己為國的無私到羣雄爭霸,百家爭鳴的哪個動盪的春秋、戰國時代;從‘書成換白鵝’當初王羲之到三足鼎立、亂世梟雄的三國時代;從‘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李白到獨白‘白酒問青天’的蘇軾,呈現了一個詩詞繁華的時代;從元軍入關到八國聯軍攻入北京,一個屈辱,動盪大的時代出現在我們眼前。在中華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輝煌過,不可一世過,但也卑躬屈膝過。崢嶸歲月稠,歷史是讓我們銘記,文化石讓我們傳承,孰重孰輕,爾等自知!

當時光的腳步悄然走過,雁字回時,可曾記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所需要我們承載的是什麼?我們都是炎黃子孫,自己的根不能忘,自己的本不能丟。我愛我的民族,所以我學會‘孔融讓梨’的大度胸懷;我崇尚我的民族,所以我懂得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無畏與自豪;我尊重我的民族,所以我明白譚千秋老師捨己救學生的真正意義。中華文化,不會消散在物慾橫流的21世紀,它將會在我們這羣昂揚向上的90後傳承,發揚下去。

如果説歷史是一口大缸,那麼時間越長,裏面所包含的“文化液體”只會越發的醇厚,甘甜……

歷史作文4

做一個內聖外王的人

讀《中國歷史簡史》有感

最近,經好友推薦讀了馮友蘭的作品《中國歷史簡史》。感受頗多。

這本書主要記述了中國曆代的哲學精髓及背景,也重點闡述了道家、儒家學派的思想,及為中國哲學做出巨大貢獻的文人。

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內聖外王”。其意思是:政治領袖應當具有高尚的心靈。內聖是指這個人的內心致力於心靈的修養;外王是指這個人在社會活動中好似君王。

當今的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它不僅“要求”人們要在表面上做的富麗堂皇,表現的十分優雅大方。還要在內在的修養與自身的價值,不能“一問三不知”。

前幾日,島城出了一位美女作家,寫了一本深受廣大讀者的青睞。在她舉行一次記見面會時,一位記者問她:“請問《將進酒》中“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下一句是什麼?”那位美女作家深思熟慮後,試探性的説:“一江春水向東流?”台底下一陣鬨笑,此時她才明白自己答錯了。這件事反映了這個人只是達到了“外王”,而“內聖”卻並未做到。

在當今的社會,我們每一個人一定都要做到“內聖外王”。既要有內涵也要有君子的待人。如果只有表面的光鮮亮麗會被人認為膚淺;可是如果只有內在的內涵,沒有表現出來,不會察言觀色,那麼就極有可能被認為只會“死讀書,讀死書”。所以,“內聖”與“外王”相結合才能被社會認同,才能有所成就。因為這類人既有聖人的內在,又有君子的氣度。不論從事事業或是為人處事都有較好的方法。

我們一定要從小樹立這種“內聖外王”的精神理念,會為將來打好堅固的基礎,希望大家都能做一個“內聖外王”的人!

歷史作文5

司馬光曾在資治通鑑中提過:“知古鑑今”就是要懂得記取歷史教訓。我認為,閲讀歷史,可以讓我們吸收到老祖宗的智慧精髓,得到時光累積下來的知識結晶,也可以讓我們瞭解古人犯下的錯誤,避免重蹈覆轍。

從小,我就愛讀世界各國的歷史,因為我們人類文化猶如幼蟲羽化後蜕變成絢麗蝴蝶,那些點點滴滴的過程都被收藏在“歷史”裏。有時候,我會拿起歷史書津津有味的讀着,看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司馬遷撰寫史記、愛迪生髮明電燈泡、賽德克族英勇的對抗日本警察、……,歷史深深的吸引着我,讓我學到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精神,“努力不懈”和“不輕易放棄”。

我愛讀歷史,也是因為我們有許多要當作警惕的地方,歐洲的絕對專主制度使人民民不聊生,暴君利用向人民徵收的苛捐雜税來享受,導致人民無法忍受而起兵造反,因此我們一定要向民主邁進。三國時代打了六十年才結束,將領們總是希望自己能佔領更多城池,打敗仗時悲歎不止,卻不曾想過天下的百姓因他們每天而烽火連天苦不堪言,所以要大家要以和平為目標創造一個美好而安寧的世界;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使白人與非白人所受的待遇大不相同,即使住在白人區,非白人一樣沒有投票權,在許多公共設施中,非白人和白人被彼此分開,非白人得到的通常是次等的資源,我們必須用人人平等的心態打造我們的社會。

歷史,是指被記錄人類過去發生的事件或行動,和藝術、倫理、文學都是人類文明中發展出的重要結果。我愛讀歷史,因為歷史像一篇篇用時間微妙串連起來的故事,它教我們古人的精神,使我們學到努力不懈與永不放棄,也告訴我們要以他們犯下的錯為警惕,使我們用民主、和平、平等來擁抱世界。我愛讀歷史,可以學到見微知着,從先民經驗,展望我們的未來。

歷史作文6

天地蒼茫,歲月無聲。亙古的長風吹起了歲月的煙塵,大江東去的春水將曾經的風流、愛恨、功過、榮辱一併塵封入歷史。而翻開那浩如煙海的史冊,我們會發現,在一個個響徹雲霄或臭名昭著的名字背後,都承載着同樣艱鉅的責任,之所以會有迥然不同的結果,是因為在責任中有的人學會了放棄,有的卻沒有。

在蕭瑟的秋風中,擁有絕美而冰冷的臉的褒姒,手遠遠地指向了烽火台。周幽王知道,點燃烽火台可以博得褒姒難得一見的笑容,但他也知道,隨意點燃王室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將國毀人亡。他不願放棄寵妃難得的歡顏,烽火被點燃,天地間迴響着褒姒的歡笑,腳下卻是千瘡百孔的周朝國土。不願放棄美色的周幽王,在亡國之音中,寫下了歷史的遺憾。

在烈日當頭的夏日中,項羽果斷地命令將士把船鑿沉,把鍋砸爛,背河紮營。在與比自己軍隊多出幾倍的敵人對戰時,每一個將士以一當十,奮勇殺敵,他們突出了重圍。戰士身上滿是敵人的血,白色的帥旗染成了紅色。放棄了生的楚霸王,在勝利的歡歌中,創造了歷史的奇蹟。

塞北的寒風,吹斷了望鄉的眼。昭君出了玉門關,聽着空中歸雁的聲聲呢喃,看着荒涼的大漠,想到再也聽不到故鄉鳥的叫聲,她流淚了。但她沒有後悔,因為她選擇了和平。為了和平,她甘願去荒涼的大漠。天上是歸雁的啼鳴,車裏是淚流滿面的昭君。放棄了繁華都城的昭君造就了那段歷史的和平。

一次抉擇的不當,將造成終生的懊悔;一次關鍵時刻的錯判,將形成永遠無法彌補的過失;一次正確地放棄,才會讓你生命發光。在歷史的放棄中,我學會了放棄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學會了放棄想要而得不到、想做而做不到的事。面對人生的責任,我們只有有所放棄,才可收穫內心的無悔和心靈的永恆。

歷史作文7

翻開我們的歷史書,看到我們的祖先對人類的巨大貢獻,使感到非常自豪。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藥四大發明是從我國傳播出去的,它為世界文明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東漢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等原料製成紙,這種改進的原料容易找到,價錢也很便宜。從這起,紙的生產量便增加了,為以後書籍的印刷和文化事業的發晨創造了物質條件。真不敢想象,現在世界上沒有了紙張將變成什麼樣子。

在北宋以前,人們印書採用的方法都是“雕版印刷",印一本書就刻一塊版,很麻煩,而且刻了那麼多的字只在印同一本書,印別的書用不上,所以印刷工人的工作量非常大。北宋的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這種改進對我國人民的生活,生產也有比較突出的貢獻,畢昇的活字印刷是用膠泥製成的方形泥塊,在泥塊的正中刻上一個反字,用火燒硬,成為陶活字,許許多多這樣的活字,根據不同文章的需要進行不同的排列,就能印出各種書來。後來,人們又用了木頭、銅、鐵、鉛等制活字排版印書。

造紙術和活字印刷的發明為我國和世界各國進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指南針最初叫司南,因為它的一端轉動後停下來,總是朝南面的,因此叫“指南針”,如果沒有指南針,不僅鄭和不能七次下西洋;哥倫布也不能發現北美大陸;達·伽馬也不能發現歐——亞——非新航線;就連現在的飛機也無法在空中飛行。當然也更談不上在荒無人煙的大沙漠中進行石油勘測、科學考察了……

火藥也是我國人民發明的。雖然在當時的唐朝用火藥製成的只有火箭、火炮、突長槍等。但在現在用途卻大了,有了火藥便可以制止外國的侵略了。

作為一個“四大發明”的故鄉人,我深為祖國有這樣燦爛的文化自豪,也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歷史畢竟是歷史,已成為過去,今天的我們怎樣才能把祖國建設得更繁榮、強大,為人類做出新的貢獻呢?

歷史作文8

每一年都是歷史,歷史可以是一件很小的事,也可以是一件很大的事。

歷史可以分為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兩個種。

每一年都有不同的歷史,但有些歷史是我們不感去面對的,比如1945年的南京大屠殺,是我國的歷史事件之一,造成我國南京在南京大屠殺死了30萬人民。

歷史就像一部電影,記錄着我國曆史和世界歷史的重要決定和重要轉折點。當晚輩看到這部電影時,就可以感受到前輩為自己國家做出了多大的貢獻,讓自己覺得自己活在一個非常幸福的時代。

雖然,我驕傲,狂妄自大,經常忽略別人的感受。但我不會用我的性格,去看待歷史。

國家今年發展的很好,國家去年也非常的好,去年的去年便是歷史,我不應該把歷史翻開看,除非那一年發生了很重要的事。

也許你會説歷史,它就是歷史,一場很精彩的電影,一是國家的歷史,那就是那就是國家抹不去的歷史。

如果一個國家有歷史,就應該好好地去閲讀,去看看那一年自己的國家發生了什麼事。

歷史猶如長跑,猶似腦海中的比賽,什麼時候才能跑完?無人知曉,無人解答。

雖然歷史每年都會有流淚的事,但歷史往往就會在這個時候展開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然後讓你瞭解一下過去國家是怎麼度過的?是通過認真的學習才能知道的,而不是通過粗略的閲讀來了解。

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可能發生重要的事情。不是你看不見,你摸不着就不存在,它存在每個人的心裏,每個人的腦海裏,永遠存在!

歷史作文9

我是懷着一種莫名的欣喜踏上這條古道的。

它原本並不在我們的行程範圍之內,但卻這樣讓我們撞上了。汽車行駛在蜿蜒的山路上,它的名字突然出現於我們的視野之中,在青葱的樹木的掩映下顯得親切又帶着不可思議的神祕。霎時間,關於那個年代的一切:烽火、馬蹄、廝殺、成敗,瞬間湧上腦海,遠逝的時光在看見它的那一霎那間重現眼前。我不得不對眼前這條古道肅然起敬。

這裏是翠雲廊。

它就這麼隨意的卧在山腰,若不是古道前那塊木牌的介紹,很難想象綠得如此和藹的它竟屬於那樣一個戰火紛飛的亂世。三國的硝煙已散盡風中,歷史就這麼和自然融為一體。我走在直指藍天的綠柏中,只感到一種悠遠的寧靜。

我腳下的路,張飛走過,關羽走過,千千萬萬的蜀漢士兵走過,一條古道承載過這麼多生命的重量。他們去哪裏了呢?又有多少人從這條路上回來了呢?想着想着,腳步便沉重了,成了歎息,成了泣血,成了在樹梢棲居的亡靈的悲涼心跳。

那一片翠柏來源於戰爭,但它們卻超越了戰爭,硝煙烽火早已隱入那一片深綠,成了古柏的年輪。它們笑了,它們也是最有資格笑的。三國的煙雲在它們的笑中頃刻泯滅,它們是那個年代最後的見證。很難不疑惑,戰場的煙雲到這裏居然化成了生機勃勃的綠,綠得那麼瀟灑自然,是非成敗到這裏全然讓位於遠古而來的生機。人類,是否只是在它們腳下自相殘殺的可笑小丑?

古蜀道,參天柏,歷史就這樣迴歸最初的形態。時光飛逝,它們是一抹永恆的綠,與世無爭,笑吟吟的立在山腰上,望觀千年的風雲變幻。一切典籍在這裏失聲,只聽見自然的召喚回響山間。

沒有言語,只有笑意,只有戰爭無法抹殺的生機與美好。

歷史,本應如此,全然隱於綠柏間。

歷史作文10

如果有人問我喜歡哪個歷史人物,我一定會説:我最喜歡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智慧的化身——諸葛亮。

千古以來,諸葛亮深受人們的愛戴,身上有着無數美麗的光環。

“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毫無疑問,這是對諸葛亮才華的側面概括。集超人智慧與謀略於一身的諸葛亮,被善於招攬人才的劉備重用,蜀國在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終成就了大業。

我喜歡諸葛亮遇事鎮定自若,深謀遠慮。在“空城計”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懼司馬懿的逼迫,從容佈置,從而使對方退兵,西城得以轉危為安。我喜歡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賢嫉能的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將計就計,趁大霧天扎草人攻打曹營,從而借來十萬支箭,為赤壁之戰準備了足夠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還喜歡諸葛亮的智勇超羣與忠貞不渝。諸葛亮為了求得南方的長治久安,聽從馬謖的建議,採用“攻心為上”的計謀,在與孟獲的戰鬥中七擒七縱,最後使孟獲心悦誠服地歸順了劉備,成為蜀漢南方的屏障這些世人耳熟能詳的故事無不閃耀着諸葛亮知識與智慧的光芒。

我喜歡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品質。他是一個“滴水之恩,必將湧泉相報”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白帝城託孤之重任,為了漢室之興竭忠盡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江山社稷,忠貞不二,嘔心瀝血,直到臨死之前,還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業,為的就是報先帝的知遇之恩,實在可歌可泣!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後人對諸葛亮的評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鞠躬盡瘁。諸葛亮的性格品質至今還廣為後人流傳。《三國演義》同時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現在已經成了家喻户曉、婦孺皆知的讀物了。

歷史作文11

回望歷史長河,一條條佈滿荊棘的陽關道,指引着我們追尋偉人們的崇高精神。在歷史跌宕起伏的回聲中,我收穫了人生的真諦。

淚羅江畔,孤傲的身影,伴隨着夕陽西下的餘暉。渾濁的江水,染不黑你那清白的靈魂。是眾人皆醉你獨醒的品格,鑄就了你逃離黑暗現實的不屈精神。為了追求一個不甘同流合污的自我,你釋然了。漁船上的輓歌,為你哀鳴,為你吟奏——“誠既勇兮又以武,中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簡單的幾句,讓我體會了屈原的清高。

月下,你獨飲的寂寞,卻有“對影成三人”的情調,是對酒消愁麼?不,你只是在尋覓人生的瀟灑與淡然。仗劍遠遊,踏盡千山萬水,雖行路難,卻胸懷“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邁。你不畏強權,不屑利祿,只希望自己能夠與月結友,舉杯尋歡,即使在污濁的社會,你也擁有一份自己的寧靜——“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台”“醉後失天地,兀然成孤枕”。簡單的幾句,讓我感受到李白的淡泊名利。

你生在動盪的社會,你不甘心自己的故國淪落,便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抗金事業。你對自己説“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你對祖國説“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你對敵人説“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雖然你壯志未酬,但你那鐵騎風塵、馳騁沙場的一生,就是你背後“精忠報國”的最好寫照——“而到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簡單的幾句,讓我瞭解了岳飛的.愛國情操。(國中作文)

在歷史長河中,品味古人的一生,我收穫的是人生的道理;咀嚼偉人的精神,我收穫的是做人的真諦。在那簡單的一字一句中,我感受了真理的力量,偉人的瀟灑、淡然、拼搏、抗爭……都值得我用一生回味。

歷史作文12

“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濃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這就是來自《水滸》的他——武松。

武松自小行武,武藝高強,嫉惡如仇,行俠仗義,愛打抱不平。剛猛不屈是他剛烈的性格;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他的英雄本色;滿腔熱血構成了一個傳奇英雄人物。如果用三個字概括武松的性格,那就是力、勇、智。這三個字既是武松行俠仗義的特點,又是武松打抱不平的寫照,力、勇、智使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深入人心。

武松力大無窮。在景陽岡,他獨自一人赤手空拳對戰一隻老虎。只見武松先是一閃,再是一躲,摸清老虎“一掀,一撲,一剪”的套路。等那老虎復翻身回來,武松一棒,二跳,三拎,把那老虎按將下來。見那老虎掙扎,他便往老虎臉上亂踢。又見那老虎咆哮,一邊用左手揪住頂花皮,一邊用鐵錘般的右拳擊向老虎,打得老虎眼鼻口中鮮血四濺。

武松勇敢無畏。為了親情不顧三七二十一闖入酒樓,左手拎着人頭,右手拔出尖刀,往那西門慶臉上一扔,嚇得西門慶魂飛魄散。殺兄之仇,不共戴天,武松怎會饒過西門慶,他一鑽,一帶,一提,一抓,便把西門慶扔下樓去,又縱身一躍,跳下樓,手起刀落,剁下西門慶的頭。

別看武松只是一介武夫,他的智卻不容小覷,在十字坡孫二孃的黑店,他從饅頭中便看出異樣,當其他兩人因為飢渴喝了放入的酒時,武松卻臨危不亂,偷偷把酒往角落一倒,假裝暈倒,等孫二孃一過來,就立即翻身而起,將孫二孃絆倒在地。

從景陽岡打虎,我們見識了一個力大如牛的武松;從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到血濺鴛鴦樓,我們見識了一個嫉惡如仇、秉性剛烈、勇敢無畏的武松;從大鬧飛雲浦到智打孫二孃黑店,我們更見識了一個有勇有謀的武松。

這就是武松,一個武藝高強的好漢;這就是武松,一個智勇雙全的好漢;這就是武松,一個嫉惡如仇的好漢;這就是武松,一個敢作敢當的好漢;這就是武松,我心中的英雄好漢。

歷史作文13

有人説時間可以使人忘卻所有,但我要説,有些事情我們永不忘卻!站在我的靈魂中搜索,那些印刻在我生命中的旋律飄然而致……

悲歌——1937

這悽婉的旋律來自於七十年前的南京,1937年的12月13日中國曾經的首都南京淪陷,在之後幾個月的時間裏,近四十萬中國人被以極其殘忍的手段殺害。這其中有還在襁褓中的嬰兒,有九旬的老人,還有已經放下武器的軍警人員。南京城內屍積如山,南京城外血流成河。他們屈死的亡靈無法安息,化做這悲歌告誡我們——勿忘國恥!

凱歌——1945

1945年的8月15日中國人民終於戰勝了日本侵略者。在8年的殘酷鬥爭中幾千萬中華兒女為此付出了生命,從1840到1945中國第一次贏得了抗擊外寇的勝利,這除了歸功於那些活着的英雄也同樣屬於那些倒下的戰士,在這激昂的凱歌聲中我們緬懷你們——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戰士,感謝你們向世界證明——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

國歌——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這一宣告震驚世界也振奮了所有中華兒女的心,伴隨着《義勇軍進行曲》鮮豔的五星紅旗緩緩升起,多少人為此流下熱淚,我們等的太久了,外強的欺凌,戰爭的踐踏……終於等到了這一天,嘹亮的國歌向世界宣佈: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血染的紅旗紀錄了那殘酷的過去,和平,盼望已久的和平終於來了!

不同的旋律在我的靈魂中激盪,中國的近代史是用血與淚寫成的,這其中有對南京悲劇的追憶,有對已故英雄的祭奠也有對和平的嚮往。它們同讓告誡我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落後就要捱打”這些真理。今天,當我們看着祖國日益繁榮的同時我們也絕不能將過去遺忘。作為中華的新一代接班人,對於那些血淚的過去,我們必須永不忘卻!

歷史作文14

誰不想擁有幸福無憂的童年?誰不想擁有和平安寧的生活?如今,當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多媒體教室聆聽老師講課的時候,是否還能想起80年前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是否還能想起那些和我們同齡卻過早擔當救國救亡責任的兒童團的孩子們?

看完《小兵張嘎》這部影片,對比自己,我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張嘎出身貧寒卻異常堅強,他的童年是在槍林彈雨的炮火中度過的。他沒有貴重的玩具,沒有美味的零食,他也不可能安靜地坐在教室裏學習。但是生活的苦難並沒有讓他退縮,他變得更加堅強與自信,更加樂觀與勇敢!拿自己和他一比,真是天壤之別,我顯得是多麼渺小,實在是慚愧之至。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今天我們有幸生活在這樣嶄新的時代,生活條件好了,父母、老師對我們關懷備至,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發奮向上呢?還有什麼理由不能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呢?只要想張嘎那樣,勇於挑戰困難和挫折,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我們就能戰勝前進中的一切險阻,學有所成,報效祖國。

飲水思源,勿忘歷史。張嘎只是戰爭年代的一個縮影,無數英雄兒女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用鮮血用生命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應該倍加珍惜,倍加努力!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一代,祖國的明天需要我們去創造。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讓我們像張嘎那樣,心繫祖國,聽黨的話,努力學習,發奮圖強,為國家的持久強盛、為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謹以此文獻給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

歷史作文15

古音清流,我的心與五千年的歷史共鳴。

——題記

當我還在媽媽肚子裏時,就常常“聽”到爸爸媽媽幸福地爭論聲。喜歡男孩的爸爸要給我取名“虛白”,喜歡女孩的媽媽要給我取名“攖寧”。這兩個名字都出自於《莊子》:“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媽媽希望我面對未來的紛繁,不被瑣事所擾,不被塵垢所弊。

帶着媽媽期望的我出世後,每天晚上我都在媽媽誦讀經典的聲音中安詳入睡。無論是“滿窗葉戰雨來初”的雨夜,抑或是白霜滿地的月夜,媽媽誦讀經典的聲音像細長的水流輕盈盈地慢慢浸潤我的心田。( )

當我開始呀呀學語,別的夥伴都一邊念時髦的廣告詞一邊玩玩具時,我卻口齒不清地揹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經典像一把金鑰匙,打開那扇古香古色的木門,讓我去尋覓古時文化的精髓。

夜,飄着綿綿秋雨,大地像罩在光圈裏那般柔和純淨。我煩躁地坐在窗前,滿腦都是白天和同學爭執的場景。我隨手拿起《道德經》,無聊地翻看。突然看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時,頓時羞得滿臉通紅。水滋潤萬物,包容萬物,淨化萬物,卻依舊抱着淡泊清雅的心境從高空落下。“到江送客棹,出嶽潤民田。”用自己純淨的心去洗淨污濁,使大地煥然一新。雨依舊下着,似乎空靈了許多……

俗話説,“腹有詩書氣自華。”而我覺得詩書則是我的指路明燈。也許幾個字,幾十個字就可以改變你一生。在與同學爭執時,我傾聽到“上善若水”而包容對方;在學習煩躁時,我傾聽到“非寧靜無以致遠”而沉下心來好好學習;在屢遭挫折灰心喪氣時,我傾聽到“君子以自強不息”而重振鬥志再次啟航……在經典中,我讀到了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讀到了古人心懷天下的胸襟;讀到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風韻。經典呵,你給鄧我了太多太多……

柳絮紛飛在江南岸邊傾聽,傾聽“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惆悵;千年胡楊在無際沙煙中傾聽,傾聽“大漠孤煙直”的豪壯;而我在聖賢書中傾聽,傾聽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典藏……

標籤: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