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忍不住想念作文

作文8.26K

忍不住懷念

忍不住想念作文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於是就柄執(“柄執”一詞杜撰,作者想表達擁有懷抱的意思)着平靜的心,捧一杯清茶,點一盞香爐(“香爐”可點嗎?且“盞”修飾“香爐”不確切),翻開千古傳誦的佳作,懷念那些物是人非。(文章以一種情境描述的詩意筆法開篇,很好。但是作為一篇片段作文,文題叫忍不住懷念,懷念的究竟是什麼,如果僅僅是物是人非,那麼為什麼只選下文中的三個人物,總之開篇題旨不明)

亡國之音

無法細數他的惘悵,揣摩再深也道不盡纏繞在他內心的苦楚與悽痛。走上西樓,望着那冷清的月色灑在梧桐上,單薄的衣襟在秋風的撫養下隨之起舞(何謂“秋風的撫養”?)。(作為片段式的聚焦,文章描寫不夠細膩動人。)他是李煜,南唐滅亡後就永遠地被鎖在這個孤寂淒涼的庭院裏。他的憤懣之情最終也抵不住一句“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他更多的是亡國的悲痛,即使在史冊上會留下“李後主”這個曾經的王,他也不會去有太多掛念,他只是個有着滿腔愁緒,寫得一手好詞的詞人,在他看來是這樣。(此處作者思維有點亂。)在我看來亦是如此。懷念他,是如此的淒涼。(懷念的僅僅是其淒涼的一生?)

茅屋之秋

千言萬語抵不住一句“國破山河在”。在這之後,他流離失所,終在浣溪邊建一茅屋,從此,清貧與他相伴。我慨歎蘇軾的豪情,“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就展現了他的雄姿。(此處插進蘇軾有點莫名其妙。)即使在國破家亡時,他的“白頭搔更短”讓人深感憐惜,為國家他是操碎心。也就在後來茅屋中,英年早逝的他依舊發出內心的吶喊: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不光是哀自己的處境,也道出世人的艱辛。蘇軾這個大文豪,懷念他,是無盡的愁思。(此處史實是講杜甫,作者卻説是蘇軾,此為硬傷。文章寫史前提是基本史實準確,另外要能以細膩的描寫和聯想再現歷史的細節,從而產生時代的共鳴感,使讀者如臨其境。從這個意義上説,文章做的仍不夠。)

悽悽之憂

“爭渡,爭渡,誤入藕花深處。”早年讀她便是這樣的場景:一位清秀的女子輕解羅衫,在湖上隨意泛舟,卻誤入藕花深處,一羣白鷗則驚慌飛走,她臉上的天真則襯得她是如此可愛(此處再現依舊少了詩作的韻味,詞作中“爭渡”二字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一灘鷗鷺”也比一羣白鷗生動準確形象的多)。時光荏苒,佇於窗前,她歎道:“這次第,怎能一個愁字了得。”這是她亡夫後的惆悵,亦是一個才女亡國後的悲痛。而“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則再現了這位女詞人內心的頑強與不屈,懷念李清照,是“人與黃花瘦”的無奈。(懷念李清照懷念的'是無奈嗎?由青少年的活潑適意到中晚年的悽楚哀傷,作者選擇了李清照人生的兩個階段來寫,但這其中李清照難能可貴的大概不是無奈吧。)

懷念那時的他們,都是淒涼的寫照,歷史卻因有了他們而增添了幾縷光彩(這幾縷光彩是什麼?是動人的詩篇還是詩篇中的精神。其實無論是杜甫還是李清照,在他們的詩作中都有着在國家動盪時的那份沉重和責任感。貧病的杜甫對國事的擔憂、孤寂的李易安對偏安的憤激,都體現了一個知識分子在國家危難時刻表現出來的使命意識和正義感,文章三個部分應該立足一箇中心來寫,結尾應該從這些史實中跳出來,反思我們自己的國家意識和使命意識,反思我們在物質富裕、社會穩定的今天這些意識的淡化和掩埋,從而體現出文章的現實針對性,而這也許才是文章的核心和意義所在。),懷念他們,亦是懷念那些過往,揮之不去的愁思,浸透了整篇佳作。

標籤: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