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精華】端午節國小生作文400字合集五篇

作文1.65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國小生作文400字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華】端午節國小生作文400字合集五篇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400字 篇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各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會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

傳説,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為國忠誠。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説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在過端午節時,人們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掛荷包和栓五色絲線等許多習俗。這些習俗都是為了驅邪或紀念屈原的死。

端午節的許多習俗與五這個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過端午節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400字 篇2

家鄉的端午有着二千多年的歷史,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產生的。今天農曆初五,這一天有着濃濃的節日氣氛。它能和家鄉的春節、清明、中秋節一樣熱熱鬧鬧,處處洋溢着人們歡歌笑語,歡度節日的快樂。

家鄉的端午更加隆重,端午前幾天家家户户就準備迎接它的來臨,後幾天準備划龍舟慶賀。這天人們買好箬葉、棕、糯米和肉等物品包粽子。今年的端午更加具有節日氣氛,你看現在離節日還有四五天,挨家挨户都在緊鑼密鼓地包粽子。原來單調的粽早有了改進,現在有豆沙餡的'、板栗餡的、蜜棗餡的……真是五花八門,口感好極了。滿街都能聞到粽子飄香,真是猴得人直流口水,提前帶來節日的氣氛。

端午這天,每家每户早餐桌上都擺放着各式各樣的早點,讓你看得眼花繚亂。不過最不能缺少的是包子、麻圓、粽子、茶蛋和大蒜,這是家鄉傳統的佳餚。大家歡度在一起,團團圓圓,吃得熱熱鬧鬧,津津有味,但對我來説到沒有什麼新鮮感,因為這些東西我早就吃厭了。聽外公説,他們小時候多麼盼望節日這一天的到來,因為只有過節才有這樣的幸福生活,平時那有這樣好的生活呢?

現在,我們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今天,被外公啟發了一通,真是“大快人心”呀!

我們的生活是多麼幸福呀!這真要感謝黨的改革開放計劃好,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我們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400字 篇3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敍述了端午節獨特的風俗。端午節來源於楚國著名詩人屈原的故事。在官場屢屢碰壁後被貶責,屈原眼睜睜地看着故國被強秦吞滅,心中充滿了憤懣之情,於是揮筆寫下了長篇鉅作——《離騷》。

在楚國即將亡國之際,屈原寧死不屈,終投汨羅江自殺身亡。得知了這一消息,當地居民開始行船打撈屈原的屍體,卻無果而終。百姓擔心河裏的魚蝦會吃掉屈原的遺體,便用粽葉包上糯米投進河裏,希望吃飽的魚蝦能夠不去傷害屈原的屍體。這也正是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就這樣,端午節作為一個節日,綿延流傳至今。

每當端午節來臨之時,人們便忙碌起來。用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絲線搓成五色繩,系在孩子的脖頸、手腕和足腕上。五色繩也被稱為長命線,寓意着父母望子成為人中龍鳳、長命百歲的美好慾望。家家户户懸插上“五端”,也就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紅紅火火的山丹花,希望可以避邪招福。賽龍舟可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一道獨特的風景。人們早早準備好龍頭船,你爭我奪地開始賽起了龍舟,希望能夠多抓住幾隻鴨,討個能文能武的好彩頭。

傳説,因為人們每年乘舟向江中拋粽子,所以在潛移默化中,賽龍舟漸漸地作為一項端午節獨特的風俗保留了下來。對我來説,端午節是一個既可以享眼福、又可以飽吃福的好節日。希望端午節能夠一直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400字 篇4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在一場如約而至的大雨中緩緩的向我們走來了。

我認真的瞭解了端午節的由來。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從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人們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那天會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來紀念一位因不忍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而憤然投身汨羅江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千百年來,這個習俗一直沒有改變。由於地域廣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的習俗都不盡相同。我們家鄉的習俗是懸掛菖蒲、艾草、吃粽子、鹹蛋、蒜子等等。

今天,吃過早飯以後,爺爺、奶奶就出門買過節的物資去了。不一會,他們就提着許多的東西滿載而歸。其中,有一些樹枝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問奶奶 :“奶奶,您買這些樹枝是幹什麼的?”奶奶笑着回答説:“傻孩子,這不是樹枝,這是菖蒲和艾草,今天正午時,我們把菖蒲和艾草懸掛在大門和窗户外邊,再用菖蒲和艾草燒鍋熱水給你洗個艾草澡,今年夏天,我們的小寶貝就不會被蚊蠅叮咬了。”哦,原來是這樣的,我為學到了新的知識而開心不已。

中午吃午飯時,我們圍在桌子邊,開心的品嚐着奶奶煮得晶瑩透亮的粽子和鹹淡適中,蛋黃滋滋冒油的鹹蛋,一家人在笑聲中愉快的度過了端午節。

端午節國小生作文400字 篇5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雲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採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後就插在門框上,據説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麼的疾病,就把那幹過後的艾葉採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着,讓艾煙來薰患部,在中醫學上叫“灸”。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説可以辟邪保平安。剛紮上的時候,色彩很鮮豔。時間一長,被水濕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裏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裏刨回來曬乾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裏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裏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夥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