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滿分作文:中心與邊緣

作文1.61W

1、但使心無恙,邊城不淒涼(孫慧敏)

滿分作文:中心與邊緣

人們似乎生來就對“中心”有一種熱切的渴望,握功名利祿在手,顧六合八荒在旁,似乎一切都為自己而存在。於是心竊喜,便有得意忘形者;於是心迷失,便有落魄邊緣者。人們追尋着“袞袞繁華地”,卻終究不堪一場“西風吹客衣”。

其實,邊城亦有質樸的魅力無限,亦有淡雅的韻味悠長,我們又何必執念於中心那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的榮耀感,而忽視了邊城這樣“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歸屬感呢?其實,但使心無恙,身居

四方皆是一樣;若是不沉淪,邊城荒漠亦不淒涼。

是的,我們的生活會流溢着怎樣的華彩,我們的生命會承擔起怎樣的重量,這一切其實無關乎較他人地位的高低,或是與中心距離的遠近,而只在於心,在於行。中心雖好,若是不忍擁塞,不堪傾軋,有過太多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逼迫,受過太多心靈無可治癒之痛的困擾,便也失去了我們為之苦苦追尋、赴湯蹈火的意義。天下之大,心靈何處不可為家?邊城雖寂,卻也寧靜美麗,恬淡安然。若説無所適從,也只是因為我們沒有放心靈自由馳騁,讓夢想努力紮根。不必逞言什麼雄心大志,先在遠離繁華的邊城中歷練一番便好。抱負施展得開,心志奮發得起,才真正算得上無所畏懼。

或許,不是每個人都能坦然活在京城到儋州的巨大落差裏,像蘇軾一樣釀一回酒,訪幾家客,笑説“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但命運既然已為我們選擇了“邊城”的落點,我們便應努力持心如水,方得清明如初,淡然自始。或許,不是每個人都能從容應對寧古塔中的清苦時光,像楊瑄一樣結四方友,伴萬里身,靜言“生經多難情愈好,未覺人間古道淪”,但自己既然已經置身“邊城”的環境裏,便應盡力護心無恙,方能破除淒涼,斬斷邪妄。

很多時候,不是命運給了我們什麼,我們便會沉淪於什麼;不是人生因命運而突變,而是命運因心態而改觀。恰如,邊城不一定是生命歷程的終點,它也可以成為我們一段夢、一顆心的歸宿。因為,但使心無恙,邊城不淒涼。

若心無恙,我們便可靜靜地融入邊城那片寂靜的月色,忘卻繁華與功名,而不為孤獨所困;若心安康,我們更可以主動地活成邊城一株窈窕的垂柳,安享美景與流年,而不被時勢所迫。在這個

人心指向浮華,人潮湧向中心的時代裏,我們更需要聽從日本詞人阿久悠先生的勸告,“做一個落後於時代的人,凝視人心”,在慢下來的日子裏,在靜下來的邊城裏,找尋失落的美好,擁抱美麗的生命。

2、心安即是歸處(王奕兒)

中心和邊緣,向來是作為對立面而存在的。位於中心的人,養尊處優,享受着其獨有的便利、機會和認同;而邊緣也擁有着讓人平靜的力量,它的質樸和別樣同樣是世人追逐的對象。但其實,無論是中心還是邊緣,都可以是昇華自己的地方——只要內心安寧,哪裏都可以是你的歸處。

初入社會者,大多會在中心與邊緣的選擇上躊躇不定。殊不知,中心既可以是繁榮的中心,也可以是沉淪的中心;同理,邊緣既可以是瑟索的邊緣,也可以是靜心的邊緣。其實,無論我們做出怎樣的選擇,都可以成就一番精彩的人生。可怕就怕在你身處中心,卻又貪戀着邊緣的清穆;或是選擇了邊緣,又流連着中心的繁華。須知,中心也好,邊緣也罷,外界的喧囂不過都是過眼雲煙,真正重要的是,安放好自己的心,於心安處細品人生。

正如卡耐基所言:“你快樂還是不快樂與你擁有什麼、你是誰、你在哪以及你在做什麼無關,它只與你在想什麼有關。”的確,在你內心的強大力量面前,那些身外之物就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就像蘇子瞻,嶺南不好又怎樣?竹杖芒鞋又如何?他照樣能把生命灑脱成一蓑煙雨任平生;就像

曼德拉,羅本島上的鋅皮屋束縛不住他內心的光輝,所以即使身陷囹圄二十七載亦能再度升起……所以,即使身處世界的邊緣,憑藉一顆光明的心,你依舊可以創造出生命的中心。

可反觀當下,人們不是被紙醉金迷的生活矇蔽了雙眼從而向着中心蜂擁而去,就是厭倦了忙碌的生活打着歸隱的旗號去邊緣消磨無聊的時光。而這些人,因為內心不安寧,所以永遠無法擁有平靜。於是,用不了多久,中心的人拖着疲勞的身體坐上了通往邊緣的列車;而邊緣的人打着哈欠大呼無聊,又走上了回到中心的路——人們荒誕地循環着之前的人生、大把的青春消耗在猶豫不決的路上,內心卻依舊沒有依託,這樣的人永遠也找不到生命的歸宿。

海子在《西藏》中寫道:“沒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沒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來。”詩人語言玄妙,但從中也能感受到心的力量。不管是中心還是邊緣,只要內心安寧,那裏就是你最好的棲居地。繁華與否,清淨與否,都不是最重要的,心若安,再平淡的生活也變得多姿多彩,再忙碌的時光也變得細水長流,心若是不安,走到哪裏都是流浪。

心安即是歸處,心安即是吾鄉。

3、空山無人,水流花開(李鑫)

中心令人嚮往,機會,便利,資源,無一不閃着誘人的光澤,吸引着人們趨之若鶩,紛至沓來;邊緣使人平靜,質樸,別樣,灑脱的生活別有一番精彩。中心與邊緣在地域上的分化鮮明而真實地存在,我們的'人生也就自然無法繞開這一選擇——是躋身中心還是安居邊緣?

在“熙熙皆為利來,嚷嚷皆為利往”的社會,價值觀念物化,精神世界外化的現代人更趨向於物質豐盈的中心。其實,追求中心本無錯,但若沉溺中心,對夢想的追求就往往偏執成過分依賴資源或極力拉攏人脈的無謂掙扎。當人們習慣於通過身居中心而獲得與眾人同行的安全感以及虛無的自我認同時,中心的機遇便很難為失去初心的人們所利用把握。

相反,中心的繁華,卻極易讓人迷失。多少人忘記了“堂皇轉眼凋零,囂騰是短命的別名”的忠告,沉湎於追名逐利的激烈競爭中,在飛逝的歲月中遺失了夢想,迷失了自我;又有多少人在中心浮誇風氣的薰染下,將物慾的滿足看做最大需求,因精神的匱乏難以獲得最純淨的精神滿足,難以享受最簡單的幸福。

因此,我認為,相比於極易導致內心貧瘠的中心,能為精神提供富足養料與自由空間的邊緣更應成為人們的選擇。我也更贊同陶淵明詩中所寫的“空山無人,水流花開”的境界。正如寂靜山谷中,鮮花得以開得繁盛,流水依舊自在從容一般,擁有極大創造力的人又何嘗不能於靜寂的邊緣獲得自我生命價值的最大展現?山“空”如何?只要信念不空,一分一秒的努力與沉潛也會讓人生充實而豐滿;處於邊緣又如何?只要初心未變,一點一滴的沉靜與積澱也會成就心靈的豐盈與繁盛。

但這樣一份對邊緣的追求並不意味着我們要刻意接近地理位置的邊緣,而是説我們應該真正做到“心外無界”,如渡邊和子所説“在哪裏存在,就在哪裏綻放”。如蘇武一般,被放逐北海,仍持節牧羊,讓漢朝的民族精神以此為中心昇華;如沈從文一般,在萬畝荷塘邊,潛心學術研究,為中國服裝史一筆筆填補空白;如梭羅一般,居於瓦爾登湖畔,在逃離主流世界的湖光山色中成為自己內心的主宰。

標籤: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