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情意延綿詩中月作文

作文2.04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情意延綿詩中月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情意延綿詩中月作文

一輪明月當空照,萬種情懷心頭生。遙望中秋佳節日近,不知又會有多少離兒遊子對月長歎、空守惆悵。回首歲月的長河,人們自古便對月亮情有獨愫。皓月當空、長風拂面——本是自然界之一景象。但一經詩人生花妙筆綴入,便融入了人們的諸多情感因素,而成為了詩文中一道靚麗的風景,閃爍在歷史的長空中,讓後人傳詠不段。

離人思歸之情

月上中天,光照萬家;正是閤家團圓、共享歡樂的時刻。但是此時此刻,卻有很多的離兒遊子漂泊異地、羈旅他鄉,不能與家人團聚。值此良辰美景,卻只能對月長歎、獨守惆悵。這情這景,怎能不叫人望月懷鄉、愁腸百轉、思淚珠垂。“不見鄉書傳雁足,惟見新月吐蛾眉。”(王維 《贈遠》)。“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杜甫《月夜憶舍弟》)。每當月圓明亮的夜晚,羈旅多時的遊子心中總會不免縈繞起剪不斷、理還亂的懷遠之情和思歸之意。這情這意,如一杯濃郁的烈酒,香飄着濃濃的思鄉之情;似一根長長的線,糾纏着自己,牽掛着家人;“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秋月灑地,讓輾轉難眠的詩人倍感客況蕭條、孤獨寂寞,詩人凝望着月亮,不禁想到家裏的親人,想到故鄉的一切,想着,想着,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於沉思之中。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活動,生動地勾勒出一幅感人心扉的月夜思鄉圖。那些出師遠征、久戍未歸的將士們,都是錚錚鐵骨,平時馳騁沙場,流血不流淚。可一旦對月望鄉思親起來,也不免愁腸百轉、珠淚暗垂。“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閒。”(李白《關山月》)但他們的離親遠鄉,大多是為了守土衞邊,讓更多的家庭得以團聚。這種舍小家顧大家的思鄉之情,讓人可敬可佩。説到對故國的思念,不能不提南唐後主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本是世間最美好的事物;但此時對詩人而言,勾起的卻只有對往事的無限傷懷。往昔和當今之間的巨大落差,美景與悲情形成了尖鋭的對比,作者在通過這寥寥幾句把藴蓄於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傾瀉出來,也凝成了自己人生最後的千古絕唱——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情人思念之情

對情人的思念是人世間亙古永恆的一道風景。在古時候,由於交通不發達,相隔甚遠、別時已久的一對情侶只能對月而思、望月寄情。一份沉甸甸的思念,一雙望斷秋水的明眸,兩顆飛過了萬水千山仍彼此牽掛的心,此情此景,思念因月夜的襯托而倍加感人,月亮因浸滿了思念而皎潔成了一首悽美的紅豆詩。

“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別後相思人似月,雲間水上到層城。”(李冶《明月夜留別》)。描繪的`是明月下兩個人依依不捨分手時情景:人雖近,但別意已濃;相對無語,卻勝過千言萬語。詩文中雖未言片點的愁意,但最後一句引人的遐想——離別後,我就像月光普照天南地北一樣,對你的思念之情也追蹤到任何一個地方。卻可以讓我們清晰的感受到那飄蕩在作者心中的惆悵和愁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人情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唐·張九齡《望月遠懷》)描寫的是丈夫對妻子的思念,詩文優美,情深意永,將詩人望月懷人、相思難眠、唯有相逢夢中的相思之苦描寫的細膩入微,親切感人。“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李白《玉階怨》)描寫的是妻子對丈夫的思念,詩文中雖無一個“愁”字和“怨”字,但隱喻幽怨之情而言於外,女主人公立於階前默默等待,夜深露水打濕衣襟而渾然不知;回到房中,仍對月凝思,毫無睡意。其等待之久,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她的思情之重、盼歸之切。

友人掛念之情

人生難得一知己。古人把友情看的很重,對於那些交往過密、感情深厚的摯友或知己,堪比家人,無論他們際遇如何、身在何方,古人都會發自內心地為之思念,為之惦念。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在李白的筆下,明月是高雅、純潔的有情物 。這首詩中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不僅表現出李白王昌齡的心靈都如明月般純潔、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還在,他們二人的友誼就會象皓月一樣永遠長久 。其情之深,其意之重,讓人不禁為之讚歎。

慨歎言志之情

借月抒情是詩文中的常景。面對同一個圓月,詩人將心中的喜怒哀樂融入月中,借月排遣心事,或歎世路艱辛,光陰易逝;或歎懷才不遇,宦海沉浮。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作者在借明月抒發自己的滿懷豪情同時,也從側面傾訴了自己因被讒毀而離開朝廷的憤懣,以及懷才不遇的牢騷,報國無門的痛苦和虛度光陰 、壯志難酬的苦悶。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當年北宋統治者比較軟弱,經常受周邊少數民族侵擾,西夏就是其中之一。作者當時雖被貶為密州刺史,但報國之志不息,仍滿心希望有朝一日能報效朝廷、為國效力。作者將滿月比喻成雕弓,其中的“西北望,射天狼”就是影射宿敵西夏王國。其拳拳愛國之心,、精忠報國之志,讓人為之敬重。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作者因推行變法新政而遭受反對派的排擠打擊,作者還鄉前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綠,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願望。其實不然,那葱綠的禾苗難道不是青苗法等變法措施產生的實效嗎。作者通過“明月何時照我還”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強烈慾望。

以月藴涵時空的永恆

那高懸於天際的月亮,也常常引發詩人們的哲理思考:明月亙古如斯,跨越時空,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麼的短暫和渺小。在他們的詩歌中,月亮這一意象成了亙古不變的象徵和世事變遷的永恆見證。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李白《把酒問月》)。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明月亙古如斯,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麼的短暫,這幾句詩句將時間對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時間面前的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讀來意味深長,蕩氣迴腸。

“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運往無淹物,年逝覺已催。”(謝靈運《歲暮》)隨着時間的運行,四季的更迭,一切景物都不能長留,人的年歲也迅速消逝。值此歲暮之夜,感到自己的生命也正受到無情的催逼。這兩句大有抒發的歲月不居、年命易逝之慨。

標籤:延綿 情意 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