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實用的家鄉的節作文合集10篇

作文2.19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節作文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家鄉的節作文合集10篇

家鄉的節作文 篇1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現在的重陽節,我們的爺爺奶奶們都能在家享受天倫之樂。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也不免會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我們村的村長每年在這個佳節裏,都會組織村莊上的一些少年兒童去敬老院開展送温暖活動,這已成了我們村的一個光榮傳統。

記得去年重陽節,我也很榮幸地參加了這次送温暖活動。那天,太陽公公早早地露出了笑臉,小鳥在枝頭歡唱,我們排着浩浩蕩蕩的隊伍,帶着用自己平時積攢下來的零花錢買的一些水果等禮品出發了。一路上,微風輕拂着我們可愛的臉龐,鮮豔的紅領巾在胸前跳動。我們像快樂的小鳥,蹦啊,跳啊,唱着《快樂的節日》這首歌,不知不覺就到了敬老院。

敬老院風景優美。院子周圍的樹木高大挺拔,長得鬱鬱葱葱,花壇裏菊花欣然怒放,空氣清新甜潤,院子後面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我們歡歡喜喜地來到爺爺奶奶的面前,獻上我們帶來的禮品。爺爺奶奶們一邊吃着香甜可口的水果,一邊欣賞我們精心準備的精彩節目,他們的臉上一個個都洋溢着幸福甜美的微笑。節目表演結束,我們又分頭行動,幫爺爺奶奶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有的打掃衞生,有的洗衣服,有的幫爺爺奶奶捶背、按摩,有的幫奶奶梳頭……

我想:爺爺奶奶們辛苦了一輩子,我應該幫爺爺奶奶洗洗腳。説幹就幹,我迅速找來一個腳盆,來到他們的廚房,裝了一些熱水,又摻和了一點冷水,用小手試試温度,正好合適。我就彎着腰,弓着背,端着一腳盆水,邁着八字步,一搖一晃地來到一位爺爺跟前。儘管我非常小心,一路還是灑下許多“珍珠”,兩隻褲腿也被水濺濕了。

我忙請爺爺坐下,幫他挽起褲腳,脱下鞋襪,這時我發現爺爺的皮膚很粗糙,腳背上一條條青筋,就像一條條蚯蚓。我小心翼翼地把爺爺的一雙腳一邊浸泡在熱水裏,一邊按摩着。幾分鐘過去了,我又學着媽媽平時給我洗腳的方法,先洗比較髒的腳趾之間,再洗腳板,我摸着爺爺硬硬的腳板禁不住問:“爺爺,你的腳板咋怎麼硬呀!”爺爺笑呵呵地説:“孩子,這叫腳繭。”“那我的腳板為什麼那麼軟而沒有腳繭呢?”我好奇地追問道。爺爺認真地告訴我説:“因為爺爺為了生活,一生到處奔波,走的路多了,也便有了厚厚的腳繭”。我聽後,心裏非常感動。

洗完腳,我用毛巾幫爺爺把水擦乾。爺爺用枯樹枝一般的手撫摸着我的頭連連稱讚我是一個孝順的孩子。我心裏比吃了蜜還要甜呢!我想:我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讓更多的老人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家鄉的重陽節是多麼難忘啊!

家鄉的節作文 篇2

我的老家在海拔較高的山村,村子裏大多數家庭都傳承着傳統的耕作模式,家家户户都養殖着家禽、牲畜,生活物資基本靠自給自足。每年冬天,天氣漸冷,農活也逐漸閒下來,村民們大多都在家裏圍坐在火堆旁享受天倫之樂,但有一件事情可是家家户户都特別重視的,也必須要辦得熱熱鬧鬧的,那就是年豬節。

年豬節沒有固定日期,通常是在冬月或臘月的某一天進行。各家各户一定得自己選擇吉日,儘量不與鄰居重合。確定日期後,主人會及時邀請村裏的屠夫和左鄰右舍以及親戚朋友,請各家的壯勞力那天都得來家裏幫忙,老老小小都要來家裏做客,提前幾天就要開始做準備工作,清掃房間場院,準備柴火、菜蔬等。

約定的日子到了,隆重的年豬節就要開始了。天還沒亮,主人就得冒着嚴寒燒一大鍋滾燙的開水。天剛矇矇亮,村裏的屠夫和左鄰右舍的壯勞力陸續到位。豬圈裏長得肥滾滾的大年豬還在啥都不知道,美美地打着呼嚕了。大夥兒早已在豬圈外面議論紛紛,一邊稱讚着眼前這又大又肥的年豬,一邊想着用怎樣的辦法征服它。豬圈門打開了,呆頭呆腦的大肥豬還朦朧着睡眼,就糊里糊塗地被繩子拴住了腿,拎住了耳朵,捲住了尾巴,就這樣一羣壯勞力連拖帶拽地把它扯出了豬圈。大肥豬扯着嗓子嗷嗷直叫,打破了寒冬山村的寧靜,同時大肥豬也在使勁兒掙扎,但一般來説這種掙扎都是徒勞的,沒幾下功夫就被硬生生摁在一條寬寬地大木板凳上。通常這血腥的場面是不允許小孩子看的。這時的'我們,只能躲在房間裏聽着大肥豬那撕心裂肺的叫聲。不一會兒,叫聲逐漸消失,再去看時,大肥豬已睡在一條大板凳上動彈不得,鮮紅的豬血已經裝在一個大盆子裏了。

接下來,燒的那鍋水就要派上用場了,把滾燙的開水來回淋到肥豬的身上,就可以把豬毛拔掉,再用刮毛的工具呼嚕嚕一刨,白花花的豬皮就露出來了。大家分工合作,有説有笑,過不了多久,整頭豬的毛就拔完了,豬皮也被刨得乾乾淨淨,一頭肥肥的整豬就擺在了主人的庭院裏。這時候,主人會在豬背上插上三炷香,用整豬祭祀神靈,以求神靈保佑來年六畜興旺。

一炷香過後,屠夫就要給大肥豬開腸破肚了。他熟練地剖開肚皮,豬的五臟六腑一下子暴露出來,腸肝肚肺被一一拿出。大夥兒也有條不紊地當着屠夫的助手。大肥豬被分成兩大塊後一般會用大秤來稱稱豬肉的重量,稱得的數據立即上報給主人,這可是這一年來辛辛苦苦勞動換來的,收穫的喜悦洋溢在主人的臉上。在這之後,屠夫就會切下豬頭和頸部,再將豬的身子分割成十幾塊兒便於醃製臘肉。這期間,最高興的莫過於小孩子了,也跟着大人們忙得跳進跳出,好奇的雙眼直勾勾地盯着宰豬的每一個環節,似乎想要把屠夫的手藝一下子給學來。屠夫往往也會把豬身上最好吃的瘦肉給小孩子割上幾片打發到一邊去更安全。於是乎,小饞貓們便給肉片拌上佐料裹上菜葉放在柴火堆裏烤着吃,那味道恐怕是孩子們童年最美好的記憶。

一頭豬宰殺完畢已是晌午,左鄰右舍、親戚朋友也陸陸續續到來了,院子裏還在繼續宰殺年豬,廚房裏已經忙得熱火朝天了,左鄰右舍的婦女們分工合作,正在籌備一頓豐盛的年豬宴。中午時分,菜餚備齊,肥鍋肉、蘿蔔燉骨頭、多種農家小菜炒瘦肉、爆炒豬肝、白菜豬血湯等等一大桌子美味佳餚都端上桌來,香飄撲鼻,所有客人盡情地享受着美食,能喝酒的鄉親們也一定會相互勸酒,乘興多飲幾杯,説笑聲、杯盞撞擊聲夾雜着撲鼻的香味飄出窗外,村子上空飄蕩着快活的空氣。

午飯過後,所有客人都閒下來了,圍坐在火爐旁拉家常、嗑瓜子,有的也開展一些娛樂活動,小孩子們也聚在一起開展屬於自己的活動,婦女們還是在廚房裏忙活,收拾清洗同時為晚餐做準備。

晚飯過後,大夥兒都要散去了,和主人一一道別,同時又邀約下次在哪家過快樂的年豬節。

家鄉的節作文 篇3

在我的記憶裏,家鄉除了春節以外就數端午節最為熱鬧了。聞着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時光,感覺那麼近,彷彿那些事就發生在昨天。

端午吃粽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端午前一天,媽媽就把粽子包好,放在大水盆裏備着。我偶爾也會搗亂,試着學她的樣子,左手拿着粽葉彎過來,做成圓錐形,然後右手向漏斗裏放米,把米壓緊抹平後把棕葉反饋過來蓋好,握住後再用絲線捆緊繫好,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記住纏繞的絲線千萬不能鬆散,否則煮粽子的時候就容易散開了。

包粽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花生、紅豆、大棗、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製作不同口味的`粽子。媽媽喜歡在米里摻紅棗以圖吉利,據説,小孩子吃棗粽多,將來讀書就會早中狀元,我還真的年年吃了不少。後來狀元倒沒有中上,學是有的上了,在我身上還算靈驗吧!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香而不膩,現在回想起來還特別嘴饞呢!

家裏人在煮粽子的鍋裏一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粽之後,要再吃蘸鹽的雞蛋“壓頂”。據説吃五月粽鍋裏的煮雞蛋夏天不生瘡;把粽子鍋裏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曬一會再吃,整個夏天不頭痛。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着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着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麼壯觀、激烈,可以説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徵。

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此刻我在想,倘若屈原能夠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來到處處繁榮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會懷才不遇,定然不會屢遭排擠屢遭陷害,他也斷不會以如此壯烈的方式飲恨楚江吧!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悦和歡樂啊

家鄉的節作文 篇4

我的故鄉是江蘇沭陽,每當端午事節,人們都會包出各種各樣的米棕,琳琅滿目。當然十分好吃,香甜可口

每到端午節的前一天,爸爸媽媽就會到河邊採一些葦葉用來包粽子,爺爺奶奶則去選購一些包粽子的必須品——糯米和各樣的花生,紅豆等,材料準備足了,我們整個下午都在包粽子.

端午節一早,爺爺就去夠買雄黃。雄黃可以預防各種瘟疫疾病所以我們在端午節戴雄黃,喝雄黃酒。媽媽和奶奶在幫妹妹洗澡。端午節洗澡可不同於平常。

先端來一個大澡盆,然後放上昨天摘來的草藥,放在盆中浸泡半小時然後拿出來洗澡。在我們這裏十歲之前都要這樣。

粽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也釀好了,大家終於要吃飯了,我拿起一個粽子那翠綠的粽子一看就很有食慾,一剝開,一股清香撲鼻。那白白的棕身上鑲着兩顆紅棗。咬一口,那味道更是妙不可言,色香味聚全,這就是我家鄉的粽子。

每當端午時節,我都分外高興,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節作文 篇5

今天是冬至,姥姥一大早就忙活開了,又是和麪,又是調肉餡兒。媽媽昨天就説過,冬至必須吃餃子,可是為什麼要吃餃子呢?

我起牀之後就趁媽媽不注意,悄悄打開電腦,我要找找答案。我在百度裏點搜索“冬至的來歷”,一下子搜出來好多關於冬至的信息。一一讀過後我才知道,原來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啊!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醫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耳朵的人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餃子。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思。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我還學了一首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我們家今天也吃着香噴噴的餃子。讓我也記住一下有關“嬌耳”的`故事吧!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冬至。

家鄉的節作文 篇6

在我們家裏臘八這天,兩件事必做,一是熬臘八粥,二是醃臘八蒜。

臘八蒜就是將蒜剝皮後放入醋中,媽媽説這一天醃的蒜會變成碧綠色。很神奇,確實如此。多年來一直以為只有臘八這個節氣才能把蒜醃綠,前段時間無意中放入醋中的蒜居然也變綠了,才知道這大概是媽媽為了讓我們剝蒜皮而編出的一個美麗的謊言吧。臘八這天我們小孩子還有一項任務,就是挑豆子,將壞豆子及石子挑出來,這也是最開心的時刻,花花綠綠地攤開一桌子,兩個姐姐仔細撿,我兩手抓滿豆子,滿桌子的豆子直往地上掉,惹的她們倆生氣。現在挑豆子這項任務媽媽又交給了我的小妹妹,小妹妹要比我們小時候淘氣多了。

臘八粥裏除了各式豆子外,還有紅棗、葡萄乾、桂元肉、桔皮等,自然少不了米,有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等。熬這種粥要有一定的技巧,既要軟爛黏稠又要不粘鍋,要用時用心的,媽媽熬出的臘八粥有一種特別清香的味道,常常是滿樓飄香,我們都是一路聞着香味上樓的'。媽媽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民間美食家,以前在農村,物質普遍不太豐富,但我們家因有媽媽的粗糧精做,餐桌上總是有吃不盡的美味佳餚。

現在媽媽每年還熬臘八粥,因我在外地吃不上,她會把粥凍到冰箱裏等我回去給我吃。説實話跟過年的佳餚相比,粥算不上什麼美味,但媽媽還是年年給我留着,我也會很有興致地大吃幾口,我知道只要這樣媽媽就滿足了。

家鄉的節作文 篇7

今天,我們學了一古詩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首詩講的就是九月九日重陽節。這首詩抒發身在異鄉的遊子適逢佳節對故鄉親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們的心聲,引起人們的共鳴。

在我們家鄉,重陽節正是秋風送爽、丹桂飄香的時侯。每逢重陽佳節,活動都非常豐富,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聽爸爸説,在古代重陽節就有登高的習俗,因此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節這一天,家人團聚,一起登高。登高時佩戴茱萸香囊,據説有避災的作用。

早在重陽節到來的前幾天,家家户户就會做很多五顏六色的重陽糕,讓人見了饞得直流口水。登高結束後,爸爸會帶上香甜的'重陽糕和香醇的菊花酒領着我們去祭掃祖墳,鞭炮聲此起彼伏,非常熱鬧。

回到家,吃過團圓飯後,每家每户的院子裏都擺出了各種各樣的菊花,人們開始從這家院子走到那家院子,一邊賞菊,一邊聊着家常,非常熱鬧,好似過年一樣。

小朋友們拿着自家做的重陽糕,一邊吃着一邊跑着玩着,多開心呀!

重陽節那天,我真想變成一隻小鳥,飛回我那可愛的家鄉。

家鄉的節作文 篇8

農曆九月初九日,一年一度重陽節。正是秋高氣爽,瓜果飄香,登高遠遊的好時機。家鄉的人們流行插茱萸葉,喝菊花酒,燃香祭天,互贈瓜果,老老少少登高賞秋,看一輪紅日沉沉西墜,心曠神怡,其樂融融。

關於重陽節,聽老爸説,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説呢。

古時候,汝河邊的.一個小村子裏,住着一個小夥子,名叫桓景。他家只剩他一個人了,瘟疫流行,他的父母和妻子都被可惡的瘟魔害死了。桓景一心想除掉瘟魔。後來他去終南山中尋訪神仙,拜師學藝。經過三年苦心修煉,終於練成了一身好武藝。然後奉師命下山除魔。

農曆九月初九這天,桓景讓鄉親們每人吃一片茱萸葉,喝一口菊花酒,然後領着大家上了山。瘟魔出來後,發現大家都在山上,便向山上跑去。剛到山腳,一陣茱萸葉和菊花酒混合的香味撲面而來,瘟魔頓時頭暈眼花,剛要逃走,被桓景一劍刺死了。終於,汝河的百姓又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此後,每年這一天,人們都插茱萸葉喝菊花酒來紀念桓景。因為九月初九又是重陽日,所以人們又把這一天定為重陽節。

家鄉的節作文 篇9

我的家鄉是一個極為偏僻的小村落,家鄉正月十王並不叫元宵節,而叫小年,意思是過了正月十五,年就過完了,十五是最後的狂歡,過了十五,就該下地幹農活,緊張地春播春種了。正月十五是最大的祭禮祖先的日子,要比清明節更隆重。一直感覺,家鄉正月十五小年要遠比春節熱鬧。

過了小年是從黃昏開始的,家家户户都用面蒸好了燈碗,就是把面做成燈的形狀,有時候還蒸成小雞、小鴨、小狗的形狀,在燈碗中間放入香油,插一根燈捻,點燃了。小雞燈確定放在雞窩上面,保佑小雞平安多產蛋。雞可是困難時期人們改善生活,換零錢最重要的家禽, 絕對不能怠慢。媽媽蒸的'雞燈確實是最漂亮的,一個大公雞旁邊兩個小母雞,後面還有幾個小雞蛋。鴨燈碗擺放在碗裏,把碗擺在水缸的水面上,狗燈碗押運在大門口,任務當然是看家護院,其他很多重要的地方都要擺上燈碗,祈求吉祥,正月十五放燈碗成了孩子們最高興的事情。

當媽媽把家裏的燈碗擺好後,姨父、爸爸還有舅舅就帶着孩子們上墳點燈了,家鄉都是土葬,死去的親人墓地都在一塊,老人歲數大了就會設計好自己的埋葬地。我們在爺爺奶奶以及死去的親人墳上挖個小坑,放上點燃的燈碗,舅舅和爸爸總會在爺爺奶奶的墳前跪上很大的一段時間,成家的哥哥們也會到爺爺奶奶的墳前單獨為他們放燈碗。燒紙時就會點燃爆竹和煙花,好讓地下的親人不寂寞,感受到活着的親人的思念。

祖墳燃放煙花爆竹是最後的高潮,家鄉位於一條江邊,江水經常氾濫,家鄉的先輩們搬到這裏安定下來的時間並不長,所以,第一代人的後輩大多都出5代,所以無論張家或是李家祖,都清晰存在,祖墳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燃放煙花爆竹的規格就會特別高,一家祖墳的爆竹要連續燃放幾個小時。每到此時,幾個村子就會爆竹聲連成一片,煙花把夜晚裝點得五光十色,分外絢爛。此時,老人就會教導孩子們鄰里為善,都是一個祖先,同一個根。

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忘祖是對人最大的辱罵,而正月十五的小年祭祖活動,是中華民族血濃於水、認祖歸宗的民族向心力的一種體現。你可以一無所有,但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就是親人,就會得鄰居力所能及的幫助,這就是我家鄉正月十五的小年夜。

家鄉的節作文 篇10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傳統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豐富多彩。

我家鄉的節日可多了,比如元宵節鬧花燈,清明節掃墓,端午節賽龍舟,重陽節演戲、放煙花……我最喜歡過家鄉的重陽節,因為重陽節可以看戲、看煙花。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終於到了。這天晚上,我和姐姐一起到我們村戲台前看戲。那裏人山人海,熱鬧非凡。老人們圍坐在戲台前津津有味地看戲,不時地指指點點。今天是他們的節日,也是他們最開心的日子。小孩子三五成羣地圍在小攤前買東西。有的賣冰糖葫蘆,有的賣棉花糖,有的賣燒烤,有的賣各種各樣的玩具……

看一會兒戲,燃放煙花的活動開始了,一束束煙花沖天而上,在漆黑的夜空中綻放,美麗極了!就像一朵朵五顏六色的花朵。我們看得眼花繚亂。

這個晚上,我和姐姐玩得很開心,真想天天過重陽節。

標籤:家鄉